《离子反应》教案设计范文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案设计
**
设计思想
1、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采用实验探究法,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
2、设计的理念: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3、教材分析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1、H2S0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SO42- 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人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实验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没有重点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材的特点
教材采用边讲、边实验、边讨论的模式,注重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课时分配
酸、碱、盐水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课时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课前准备
物质导电实验、多媒体平台。
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
知识体系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板块一: 酸、碱、盐的电离 | [引入新课](展示几种饮料瓶的图片)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几种饮料:极限动力、尖叫、脉动,还有电视上比较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这几种饮料的标签上都不约而同地注明了它们是电解质饮料,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所需元素,使人体达到平衡状态,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它与人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索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引导]初中我们已学过酸、碱、盐的有关知识,今天将进一步探索酸、碱、盐的性质。首先请同学们按屏幕提示(1.灯泡、电池、导线相连;2.CuSO4溶液、NaC1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将桌上的实验仪器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1.请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第二次实验导线已不是直接连接、为什么灯泡仍然亮起来?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展示] 氯化钠的晶体模型图片 这是氯化钠晶体中一个最小的结构单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红球代表氯离子,绿球代表钠离子,既然氯化钠固体中也有离子,那么氯化钠固体能不能导电呢? [演示实验]氯化钠固体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此现象你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过渡]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当氯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时,水分子破坏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由此想到了能否给氯化钠以很高的能量,将Na+和C1-之间的静电作用破坏,使其电离出来,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来帮科学家实现这种猜想。 [动画模拟]熔融的氯化钠导电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氯化钠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之所以能导电,实质上是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请同学们预测一下,除了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外,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导电?为什么? | 观看、倾听、思索。 回忆初中有关知识。 [分组实验] 1、将灯泡两端的导线与电池直接相连。 2、按图连接仪器,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提示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氯化钠固体为什么不导电? 2、氯化钠溶于水后为什么导电? | 引起学生兴趣,点明研究主题。 不同的连接,相同的现象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学生能从微观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分析离子的产生过程。 帮科学家设计实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学生有种自豪感。 |
知识体系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板块二、 酸碱盐是电解质 | [实验验证] 盐酸、氢氧化钠导电性实验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酸碱盐的溶液均可以导电,我们把像氯化钠一样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之为电离。 [板书]1.电离 [引导学生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1.电离的条件是什么? 2.电离需不需要通电?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3.电离的实质? [过渡]化学方程式可以直观地描述一个化学反应,怎样才能形象地把电离的过程描述出来呢? [板书] 2.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巩固练习]硫酸铝、氯化铁的电离方程式 [提高练习]某同学将一种叫做硫酸氢钠(NaHSO4)的物质溶于水中,并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1)取溶液少许,向其中滴人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2)另取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思考](1)根据以上实验,请分析硫酸氢钠具有哪些性质? (2)写出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3)该同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硫酸氢钠应属于一种酸,对此你是否认可? [过渡]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根据在7K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板书]3.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 [引导]从前面酸碱盐的特点分析电解质的定义 [判断](屏幕显示) 1.铝是常用的导体,它属于电解质吗? 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此我们说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有人因此说Na2O是电解质, 对此观点你是否认可? 4.CO2溶于水所得溶液导电,CO2是不是电解质?(已知液态CO2不导电) [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1.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单质不是电解质。 2.电解质需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你在知识上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 学生设计 屏幕显示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书写 H2SO4、HNO3;KOH、 Ba(OH)2、Na2CO3、CuSO4的电离方程式,并总结酸、碱、盐电离的共同点,学生总结书面电离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回顾并总结。 | 学生在了解了导电的本质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学生对电离的理解。 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把握概念的实质,电解质是电离概念的升化和应用。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重温初中做过的溶液导电性实验和熔融的硝酸钾导电的实验的演示,再次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可从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和电离入手(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进而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案例二: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前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Na2SO4溶液、NaC1溶液、NaOH溶液、BaC1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和酚酞。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情景创设
实验:向稀硫酸中加入石蕊溶液,按下图所示连接装置,然后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计指针的变化。
思考:硫酸和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能分别电离出哪些离子?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稀硫酸跟Ba(OH)2溶液的反应有了哪些新认识?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点归纳
1、离子反应:凡是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做离子反应。中学所学的离子反应一般是指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下列三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1)生成难溶性的物质,简称“沉淀反应”。如向硫酸镁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Mg2+与OH-结合生成难溶的Mg(OH)2沉淀,使溶液中Mg2+和OH-离子的浓度迅速减小,因此,该离子反应能够发生:Mg2++2OH-== Mg(OH)2↓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简称“成弱反应”。这里指的难电离的物质主要是指生成了水。
(3)生成挥发性的物质,简称“产气反应”。即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若有气体生成,该离子反应能够发生。例如,盐酸或硝酸与碳酸盐的反应:生成CO2气体;盐酸或稀硫酸与亚硫酸盐的反应:生成SO2气体。
典例剖析
[例1]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C 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D 硝酸钾溶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解析:
A中两种物质反应有气体和水生成;2HNO3+ Na2CO3== 2Na2CO3+ H2O+ CO2↑其离子反应是:2H+ + CO32-== H2O+ CO2↑;B中两种物质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aC1 + AgNO3== AgC1↓+ NaNO3,其离子反应是:C1-+ Ag+== AgC1↓;C中两中物质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K2SO4 + BaC12== BaSO4↓ ;D中两种物质混合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答案D
1.表示意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说明:
(1)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化学用语,凡是化学反应,都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离子反应;
(2)化学方程式只能代表某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而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能表示某一类反应,它更能揭示反应的实质。如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BaSO4↓,不仅表示BaC1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反应也可以表示BaC12溶液和Ba(NO3)2溶液的反应,还可表示Ba(OH)2溶液和K2SO4溶液、BaC12溶液与(NH4)2SO4溶液的反应等。故上述离子方程式可概括为: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或硫酸)反应的实质,即Ba2+与SO42-结合成难溶的BaSO4 。Ba(OH)2跟部分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是Ba2++ SO42-== BaSO4↓等;但Ba(OH)2与MgSO4、A12(SO4)3、CuSO4等就不符合这个离子方程式,Ba(OH)2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是Ba2+ + SO42-== BaSO4 ↓。
2.书写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可分为四步:
(1)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等物质的量的NaHSO4和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4 + Ba(OH)2== BaSO4↓ + NaOH + H2O。应注意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反应事实。
(2)改—将化学方程式中能改写为离子形式的分子式或化学式改写为离子形式。改写的原则是:①易溶、易电离的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②难溶、难电离的化合物和气态物质仍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③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仍用化学式表示。如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Na++ H++ SO42- + Ba2++ 2OH-== BaSO4↓+ Na++ OH-+ H2O
(3)删—删去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即等号两边数目相等的同种离子。如将上式中等号两边的一个Na+和一个OH-删去,得H++ SO42-+ Ba2++ OH-== BaSO4↓+ H2O
(4)查—检查所写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离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是否符合离子配比。经检查,上述离子方程式符合以上原则,所写离子方程式正确。
典例剖析
[例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有错误指出其错在何处并加以改正。
①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u2+ 2OH-== Cu(OH)2↓
②CuCl2溶液中加入铁粉:Fe +Cu2+== Fe2+ + Cu
③Na2O加入稀硫酸中:O2-+ 2H+== H2O
④铁片插入稀盐酸中:2Fe + 6H+== 2Fe3++ 3H2↑
解析:
①错误。漏写部分反应,应为Cu2+ SO42-+ Ba2++ 2OH-== Cu(OH)2↓ + BaSO4↓
②正确。③错误。Na2O溶于水不能电离出O2-,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在离子方程式中,氧化物要写成化学式,即Na2O + 2H+== 2Na++ H2O。④错误。产物不符合反应实际,应为Fe + 2H+== Fe2++ H2↑。
点拨:书写一般离子方程式,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①符合反应事实;②符合质量守恒;③符合电荷守恒;④符合离子配比。这也是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标准。
[课堂练习]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Ca2++ 2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 + H+== CH3COOH+ Na+
C.硫酸钡与稀硫酸反应:BaCO3+ 2H+== Ba2++ H2O+ CO2↑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 SO42-+ Ba2++ 2OH-== 2H2O+ BaSO4↓
点拨:A、B、C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A.OH-+ H+== H2O,澄清石灰水中Ca(OH)2应拆写;
B.CH3COO-+ H+== CH3C00H,CH3COONa是可溶性盐,应拆写;
C.BaCO3+ 2H++ SO42-== BaSO4↓+ H2O+CO2↑,选项中漏写Ba2+与SO42-的反应。
情景创设
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溶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的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溶有Na+、C1-、SO42-和OH-若单独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实现我国政府在1997年12月31日前对淮河流域环境的治理要求,这两个工厂做了横向联合。当把两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时,污水就会变成无色澄清的硝酸钠溶液排出,污染程度将会大大降低。
学点归纳
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能否共存问题即离子能否反应的问题,凡能发生离子反应者,在溶液中自然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反应的反应类型有多种,我们只学过离子交换反应即复分解反应,不难理解在同一溶液中的离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会发生反应,彼此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和SO42-、CO32-、SO32-;Ag+与C1-;Ca2+与CO32-、SO32-、SO42-等。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HSO3-等。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OH-
此外还应注意题干所给出的限制条件或隐含条件,如溶液呈酸性、碱性、无色溶液等,不能与题意相违背。
典例剖析
[例3]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NH4+、A13+、SO42-、NO3- BK+、Na+、CO32-、NO3-
CK+、NH4+、MnO4-、SO42- DBa2+、Cl- 、K+、SO42-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选项B中CO32-和H+不能共存,选项C中:MnO4-有颜色,选项D中Ba2+和SO42-不能共存。答案A
(1)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的离子有:OH-、弱酸的酸根、弱酸的酸式根;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存在的离子有:H+、弱碱的阳离子、弱酸的酸式根。
[课堂练习] 今有A、B两种溶液,其中含有较多的H+、K+、Na+、Mg2+、Fe3+、C1- 共七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它们是;其余离子在B溶液中,它们是。
答案H+、Fe3+、Mg2+、C1- OH-、K+、Na+
观察所给出的七种离子,显然可以按H+和OH- 分别在两组中进行分类。把在酸性环境中不能存在的离子分到B溶液中,在碱性环境中不能存在的离子分到A溶液中,A溶液中含有:H+、Fe3+、Mg2+、C1-,B溶液中含有:OH-、K+、Na+
[课堂小结]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易挥发性的物质。
2、离子方程式:意义;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3、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生成难溶物质;生成易挥发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
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的本质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密切相关的,核心是离子反应的本质。教学中要充分用好课本上的实验,通过讨论实验所涉及的反应本质,得到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需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发生条件”仅限于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而不是所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至于其他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在此不宜扩充。而置换反应可在相关习题训练中补充说明。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案设计
遵义市一中化学教研组霍昌文
知识回顾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1 ③NaOH④Cu(OH)2 ⑤AgC1 ⑥Na2CO3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思考]:硫酸和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能分别电离出哪些离子?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稀硫酸跟Ba(OH)2溶液的反应有了哪些新认识?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点归纳
1、离子反应: 。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②③
离子反应方程式: 。1.表示意义:
3.书写步骤:①② ③ ④
4.书写一般离子方程式,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① ;②
③ ;④ 。这也是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标准。
[课堂练习]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Ca2++ 2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 + H+== CH3COOH+ Na+
C.硫酸钡与稀硫酸反应:BaCO3+ 2H+== Ba2++ H2O+ CO2↑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 SO42-+ Ba2++ 2OH-== 2H2O+ BaSO4↓
学点归纳
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1) ,(2) ,(3) ,
[课堂练习]
今有A、B两种溶液,其中含有较多的H+、K+、Na+、Mg2+、Fe3+、C1- 共七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它们是;其余离子在B溶液中,它们是。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学案设计
遵义市一中化学教研组霍昌文
将桌上的实验仪器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1.灯泡、电池、导线相连;
2.CuSO4溶液、NaC1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1.请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
2.第二次实验导线已不是直接连接、为什么灯泡仍然亮起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
氯化钠固体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
2.此现象你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氯化钠固体为什么不导电? 。
2、氯化钠溶于水后为什么导电 。
科学家们由此想到了能否给氯化钠以很高的能量,将Na+和C1-之间的静电作用破坏,使其电离出来,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来帮科学家实现这种猜想。
1.电离的条件是什么? 。
2.电离需不需要通电?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3.电离的实质? 。
[课堂练习]
(1)书写H2SO4、HNO3;KOH、Ba(OH)2、Na2CO3、CuSO4的电离方程式, 。。。。。 。 并总结酸、碱、盐电离的共同点,。
(2)写出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硫酸氢钠应属于一种酸,对此你是否认可?。
(2).铝是常用的导体,它属于电解质吗?。
(3).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此我们说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有人因此说Na2O是电解质,对此观点你是否认可?。
[课堂练习]
1、溶液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导电能力随离子浓度的________ 而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
A. 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酒精溶液
1、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在熔化状态下能电离的______________。
2、只能在水溶液中,不能在熔化状态下电离的____________。
[回顾并总结]
本节课你在知识上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