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范文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与合法途径;
2.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二、教材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本目所在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财富的生产创造和财富的分配知识,是全书的落脚点。与第一单元呼应,重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单元的标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其中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本框所在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社会进步)的基础,第四课社会进步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第三课主要阐述的是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侧重的是做大蛋糕,为促进公平奠定物质基础;而第四课主要讲述了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侧重的是分好蛋糕,提倡的是公平。两课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却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大蛋糕要为了人民的最终目的是由人民共享。
从宏观上对第二单元两课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本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分好国民收入大蛋糕,促进社会公平的落脚点,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的重要部分。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系统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此外,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体验,避免简单的灌输说教。
四、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通过探究如何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明确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优越性的制度。其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树立制度自信。
(二)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科学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意义。
(三)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方式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参与感。尝试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建议,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如何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现场调查:
你毕业后会去他乡就业吗?
东北、黑龙江、哈尔滨人口流失严重,收入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2、通过观看视频《伟大飞跃》,说出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引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直面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和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出统领教学的问题,切入课题教学。
(二)新课讲授
议题1: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和收入途径
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过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2.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收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方式和介绍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
探究一:
**老师是**中学的职工,2021年**老师的工资为5万元,银行存款和金融产品收益5万元;**老师的爸爸某民营企业的职工,2021年年薪为9万元,岗位津贴1.6万元,年终奖金1.2万元;**老师的弟弟在中国铁路上海工程局年薪是10万,岗位津贴1.5万元,年终奖金2.8万元,在这期间,他炒股获得收益5000元。**老师的叔叔是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种植玉米和大豆,2021年的收入为11万元。
问题:
1. 上述收入中哪些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将教材知识置于情景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理解掌握知识。
【过渡】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除了存在按劳分配还存在其他的分配方式,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情景一,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来看,小吕爸爸和妈妈的收入来自于哪些途径?除此之外,我国居民的收入途径还有哪些?
探究二:
情景三: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爸爸和妈妈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着双休日来到小吕乡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有发放残疾人补贴
问题:小吕爸爸妈妈、姑姑姑夫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1. 财产性收入
2.劳动性收入
3.经营性收入
4.转移性收入
【过渡】 其实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到底都来自劳动创造,劳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冬奥会的成功筹备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因此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结束新课:情感升华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劳动托起中国梦!”勉励大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七、课后作业
搜集优秀劳动者的故事,分析劳动精神的内涵,说说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与同学们在课下交流讨论。
八、板书设计
分配方式
居民的收入途径
弘扬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