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haoshiye110时间:2023-06-28 08:53:44)

[摘要]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4、情境学词。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

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先找出这位父亲与别的父母相同的地方。(找出语句并朗读出来)

3、情境朗读,品味相同之处。

(1)出示句子,随机朗读句子,读出悲痛绝望的语气。

(2)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朗读句子。

(3)读的时候感觉人们内心有多悲痛啊?你能说说他们内心的感觉吗?

(4)过渡:同样是面对着充满意味气息的废墟,同样是这样的绝望悲痛,然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与别的父母并不一样的举动,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不一样?找到父亲的所说所做。

(5)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的举动吗?(决不放弃)

3、情境朗读,体会不同之处。(绝望而去,决不放弃)

(1)读出不同??决不放弃。(出示文段,师读黑色字,生读蓝色字)

师生互读文段。

(2)引导:到底是什么,令这位父亲与别人如此不同?

(3)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请你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理解。(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要跟儿子在一起)

②请你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位父亲他充满坚定信念的内心。

③集中出示父亲的举动句子,自由读语句,谈感受:

出示:我看到了一位 的父亲!

(4)小结推进:再读了一遍,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啊,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儿子重复说这句话,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经化作了父亲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坚信着什么呢?

(5)出示:“儿子在等着我!”

①反复读句子,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对儿子的生存充满了希望……)

②读出恰当的语气。

(6)过渡推进:是啊,这坚定的信念已经化作超乎常人的力量!让我们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来到这位被常人看作是已经精神失常了的父亲的身边吧。他正在做什么呢?

4、在场性体验,感受了不起的父亲形象。

(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体验:

①师范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②比较写法(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引导比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挖了36小时呢?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③这位父亲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④再现父亲挖掘的现场,引导学生作在场性体验:这挖掘的每时每刻是怎样过去的呀?假如我们就在这位父亲的身边,在这接近两天的长时间挖掘中,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哪些经历,体会到父亲的哪些不容易?

★想象体验: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

这位父亲在不停地用力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角色体验,深入感悟。

★朗读体验。(分组朗读)

(2)小练笔:这位父亲片刻不停挖掘,已经挖了36小时了,可是还没看到儿子的踪影!此时此刻,他内心会想些什么?他到底要挖掘出什么呀?

(3)小结感悟(出示):这是一位 的父亲!(爱子如命;为了儿子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伟大父爱;了不起……)

(4)回环朗读,激发情感。

① 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压不垮这位父亲??他……(女生读)

② 无情飞逝的时间也吓不倒这位父亲??他……(男生读)

(5)小结: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如巍巍群山般厚重的爱!如浩瀚大海般宽广、深沉的爱!这厚重、宽广、深沉的爱,不正是这位父亲坚定信念的根本源泉吗!由爱筑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拥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这力量支持着这位父亲片刻不停地挖掘。当他挖到第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读??学生朗读句子:“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会有一位怎么样的儿子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儿子身上寻找奇迹出现的原因。

5、拓展:

人们都说,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父母的毫无保留的爱,这爱陪伴着我们成长,滋润着我们的心房,让我们好好地从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吧。

四、作业

1、收集由父母之爱产生奇迹的故事。

2、细节片段素描之一: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生活中一件小事,融入情感,细腻描写,充分感受父母之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废墟”“混乱”“爆炸”“瓦砾”等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加深理解。

2.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重点语段,感悟父爱的伟大。

4.学习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识父爱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然后抽生读,学习多音字“混”的另一种读音)

3、练习说话,加深理解(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4、播放图片,创设情境

【此环节从检查生字词入手,一方面让学生读准字音,另一方面在练习说话中既加深对词意的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创设情境,一举多得】

5、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抽生概括,随机点评,渗透学法)

【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段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学法,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品读细节,感悟父爱

1、提领全文,明晰主线

①引导学生交流读完全文的总体感受——爱,并由此找出父亲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

(抽生读,课件出示父亲说的那句话,齐读)

②提出整堂课的主问题——父亲不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类似的话三次出现,贯通全文,它是支撑父亲和儿子创造生命奇迹的力量源泉,以这句话为整堂课的主问题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课文的这一特点,使整个教学有了灵魂】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应该关注表达,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重要。以下三个语段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动作、语言和外貌的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1)语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

②启发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站起身来的?(父亲常说的那句话)

③指导朗读,读出刚才的体会。

④以点带面,辐射课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父爱(“冲向”“疾步”)。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抓住父亲的动作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2)语段二: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学生交流之后,PPT出示语段5—9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发现父亲三次回答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师设疑:为什么三次回答父亲都重复相似的话呢?

(引导学生领悟:父亲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复相似的话,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救出自己的儿子,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别的!)

③启发学生:父亲的三次回答不变的是信念,变化的是什么呢?

(让学生先读,再交流体会,感受父亲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④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

(先师生合作读,;再分角色朗读)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几段话,作者就是通过描写父亲朴素的语言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以上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就能真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语段三: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交流后出示语段)

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质疑,相机渗透提问的方法。

预设:

A.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或者为什么衣服破烂不堪?或者为什么到处是血迹?或者为什么双眼布满血丝?(抓住重点词语提问)

B.为什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中间用的是逗号,而不用顿号?(抓住标点提问)

C.为什么这里要这样写父亲的外貌?(根据表达方法提问)

【阅读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环节让学生质疑,既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预设A

(联系第10自然段解答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后面的几个问题可以结合第三个问题解答)

预设B

(PPT出示加逗号和加顿号的两段话)

a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用逗号,让人感觉时间更漫长,时间越漫长,父亲的挖掘就越艰难)

b指导朗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和父亲挖掘的'艰难。

(抽生读,随机点评)

预设C

a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描写外貌的词语特别让你惊讶或者感动?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感受挖掘时的艰辛,感受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b.抓住“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四次回扣读父亲说的那句话。

c.教师配乐朗诵这段话

d.全班齐读

e.渗透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此环节通过重点词语的体悟,丰满父亲的伟大形象,也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父爱,培养语感】

三、吟诵爱

(PPT出示部分歌词,播放背景音乐)诵读《生死不离》的部分歌词,进一步感受这种伟大的爱

四、延伸爱

父亲的那句话又给了儿子阿曼达怎样的力量,从而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后半部分的内容!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动作 语言 外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 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 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 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 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⑴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 www.baihuawen.c www.haoword.com n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 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 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③ 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 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 朗读指导。

⑷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 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④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⑤ 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38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⑥ 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⑸ 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⑹ 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① 出示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b、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② 师: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③ 朗读。

⑺ 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① 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② 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 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④ 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⑤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1、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3、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2、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共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 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

(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语言

(一)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二)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1、第3自然段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从哪看出痛苦?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

(3)尽管痛苦,但他还是坚定地站了起来,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4)朗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

2、第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2)为什么父亲反复只说这一句?

(3)分角色读课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3)为什么说没人再来阻挡他?(引导学生学习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3)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师板书:坚强执著)

(4)联系生活,出示地震灾害图片。

(5)用一句或者几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6)小结全课

(7)这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什么说他的儿子也同样了不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三、布置作业

(一)写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他的儿子又为什么了不起呢?请大家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

二、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展开联想,即时练笔

(一)讨论

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

(二)想象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

师:只听见四周是────(生阐述想象)

只看见──(生阐述想象)

(三)练笔

1、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

2、请几位写得有代表性的同学朗读。

四、诵读经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

(三)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推荐课外书《感悟父爱》

五、作业

(一)完成练笔

(二)课外阅读《感悟父爱》

(三)复习生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略)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 “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592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