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精品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蜡烛》精品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趣的蜡烛大班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个、蜡烛幻灯片、自制蜡烛模具若干、蜡芯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幻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物蜡烛,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幻灯片,欣赏美丽的蜡烛。
2.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3.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自制蜡烛。
1.教师介绍材料:溶化的蜡、蜡芯、模具。
2.教师介绍制作过程。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
(2)幼儿取一根灯芯放入模具内。(要求:蜡油不能高于蜡芯)
(3)将溶化的蜡用勺子舀入模具内,凝固即可。
四、游戏:《蜡烛的熄灭》。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5.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五、欣赏自制的蜡烛。
《蜡烛》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www.haoword.com]、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
2、揣摩语言,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和表达作用。
3、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体会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唯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唯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战士。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二、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西蒙诺夫是前苏联作家,《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讯属记叙文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事,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
2、速读课文,先找出本文六要素,然后概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冒着德军的战火前去掩埋了红军战士的尸体,并拿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并彻夜为其守灵。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旨。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主旨: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老妇人的描写(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并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找出的描写片段。
3、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年老体弱,行动吃力,但老妇人不顾生死前去保护一位不相识的青年战士的遗体,并献出珍藏的蜡烛——这是一份深切的母亲的关怀之情,一种无畏赴死的牺牲精神。
4、文章非常感人,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片段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何感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年老体弱,掩埋艰难;掩埋遗体,情同母子;燃起蜡烛,寄托哀思。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思考:
(1)烛光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象征红军烈士的宝贵生命像烛光一样不畏炮火而燃烧;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揣摩老妇人的心理活动,补写一段老妇人坐在坟前默默守灵时的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形象。然后在班级内交流。(如果课堂上时间不足,就作为课外作业)
老妇人形象: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渴望解放,渴望和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蜡烛》精品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