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robylai时间:2023-06-30 09:30:24)

编辑: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的意义?

2.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活动一(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在24:16=60:40中,( )和( )是比例的外项,

( )和( )是比例的内项。

活动二(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 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2.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形式是:

接着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3.(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三(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0.2∶2.5 和 4∶50 6∶9 和 9∶12

完成P34做一做。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强调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学生回答:为什么填这个数?

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

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240:160=144:96或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篇六

从整堂课来看,把握住了整个流程,抓住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从孩子们的反馈可以看出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掌握都很好,并能运用它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了孩子是课堂主体这一理念,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在探索中得出结论并能学以致用。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亮点是在学习比例的时候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比例基本性质的学习中,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样渗透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告诉孩子们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孩子们热爱数学并能学好数学。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时间上掌握不是很好,在前面复习导入部分用时过多,加上练习题偏多、偏难,以至于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所以整堂课看起来前松后紧。

其次,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并且在整堂课中的语速都偏快。

再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在分数比例里应该读成比的形式,但一部分同学读成了分数形式,而没有给予纠正。在练习题中孩子们耗时较多,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在最后思考题的摄入中给孩子们的启发较少,没能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我和孩子们都能有更大的进步!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补充有关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措施:

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前几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练习情况,加强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

教学准备:

上传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三部分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4.揭示课题: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基(www.haoword.com)本练习

1.判断。

(1)比例是一个等式。

(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3,如果甲、乙两个数同时扩大3.5倍,它们的比值还是2/3。

(3)比例的两个内项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4)任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5)如果A╳9=B╳6(A、B均不为0),那么,A与B的比是3:2。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

2.根据下面的等式,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3╳40=8╳15

(1)现在已知的是一个等式,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分别是写出的比例中的什么?

(2)你能有序地写出所有的比例,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讲评:可以先把3和40作为比例的内项,写出四个比例;然后再把8和15作为内项写出另外四个比例。

3.判断四个数10.5、5/4、20/21、8能否组成比例?

(1)要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基本性质)

(2)你认为这里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3)指名学生交流后,学生写出比例。

小结:如果给我们四个数,要让我们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一般,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比较简便。基本方法是先将这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用最大数乘最小数,中间两数相乘,看看乘积是否相等,最后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写出不同的比例。

4.按要求组成比例。

(1)从2、10、4.5、9、5五个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2)从18的所有约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3)把8和9作两个外项,比值是1/2的一个比例。

(4)给5、8、0.4三个数分别配上一个不同的数,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

逐个出示题目,学生练习之前先要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1 2:0.5=12:( )

0.3/4=( )/32 7/9:( )=1/2:3/5

( )/12=3/18 ( ):4.5=0.4:9

先让学生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思考并求出括号中的数,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三、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 X:15=13: 56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a. 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b. 45 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c.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吗?

四、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5和8:20 0.5: 0.4和2:25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例如:外项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2 :4 =3 :6

外 内 内 外

项 项 项 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 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4) 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2.4:1.6 = 60:40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2.460如:= 1.6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 归纳。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 : 1.8 和 0.5 : 0.25

(1.8)×( 0.5 )=(0.9)

(3.6)×(0.25)=(0.9)

3.6 : 1.8 = 0.5 : 0.25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41.6(1)= 0.50.2

4 × 0.2=(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2.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125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