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寄语]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2、掌握本文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悟生活的美好。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56个民族》歌曲引入。
问:大家知道哪个省的民族最多吗?
明确:云南;52个。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云南,走进云南的歌会。(展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jù)踞忌讳(huì)
酬和(hè)箍(gū)桶熹(xī)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几种形式的歌会?
明确:三种。即对歌,漫歌,传歌。
2、请用“场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歌会场景。
明确: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3、是依此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4、云南歌会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野湖畔,男女老少,即兴演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本内涵。
1、画出文中写人的语句。
2、品读你画出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
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得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的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子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五、欣赏图片,感悟生活的美好。
六、课堂小结。
巩玺玺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3、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教学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怎样呢?(能歌善舞)。哪个省(云南省)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作者名。
释题:什么叫“歌会”?(所谓歌会就是聚在一起唱歌)
【承转】本文写了谁在唱歌呢?他们都在哪些地方唱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泛读,大概读一下)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本文描绘了几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板书关键词)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这三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
(三)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作者又是如何描绘这几个场合中的唱歌的情景的?
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明确:(板书关键词)
山野对歌(第2、3段):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
山路漫歌(第4段):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通过对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
村寨传歌(第5段):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传歌的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
【承转】人也唱鸟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个“歌”字了得。那我们不妨再来仔细研读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从细节、语句中去品味,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
2、请同学们精读(精读说的就是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对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用词乃至标点符号等的使用都做一一分析,达到不放过每个细节,吸收其精髓的目的)“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环境。
(2)、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鸣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3)、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A、[铃儿响叮当]虽然不是描绘我的家乡的美景/但让我看到了北国风光的魅力和圣诞节的气氛
B、《万泉河水清又清》,描绘了海南岛琼海市万泉河的美丽景色,更勾起了很多朋友对自己家乡山河的美好回忆,
C、《跑马溜溜的山上》通过这首歌所描绘的意境,更深切地知道了民歌的确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它既是对生活的真实叙述,又是对理想的生动描画,既朴实贴切又美丽飘渺,就像活灵活现地展开在我眼前的康定城。
【承转】景物美、人物美、风俗美、歌声美,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直妙不可言,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家最想听谁的朗读?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这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四)巩固运用
课堂口头作文: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试着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
1、“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上刀梯、表演刀枪箭术,以表对先烈的怀念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传说远古时,凤凰县龙塘河跳花沟每逢四月八日,都要举办盛大歌舞会,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恋爱。后来有一年,官家派人前来抢亲选美,拆散了对对恋人,糟踏了许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四月八”,苗家青年早作准备,在官家派人抢亲时,奋起反抗,杀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镇压,苗家勇士全部战死。从此后,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以祭祀四月八殉难的先烈。
2、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WWW.BAIHUAWEN.CN】;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3、六月六的来历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凤凰苗区有苗族青年天灵射杀皇帝的传说,这个传说与《苗族文学史》中的《田螺相公》内容完全相符。
传说苗族英雄天灵,经三年苦练,一箭可射到京城皇帝的宝座上,功夫到家那天,为养精蓄锐,天灵早早就睡了,嘱咐母亲鸡叫头遍时叫醒他。谁知老母半夜后簸米,不经意拍响簸具,“拍拍”之声引起鸡叫,天灵听见鸡叫后急忙爬上将军山(山在贵州松桃、铜仁、湖南凤凰的交界处),弯弓对准京城方向就射。箭射中了皇帝的宝座,但皇帝尚未登殿。天灵因此被害,据说被害这天是六月六日。于是,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凤凰山下,吹哨呐、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祷吉祥,祈祷幸福,祈祷未来和希望。
(五)归纳小结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也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六)布置作业:
1、1、课外阅读:《沈从文散文选》或《边城》
2、写一篇介绍家乡民俗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才智外貌神态人物美
山路漫歌:花鸟人环境美
村寨传歌:场面特点目的风俗美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探究有关描写的方法。
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民歌《蝴蝶泉边》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福。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下列字的读音: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龙吟凤哕
2、解释下列词语:
酬和
譬喻
引经据典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思考几个问题:
1、文章以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不同?
2、请用简洁的话给三种形式的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3、歌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云南的歌会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跳读课文,探究写法
三种形式的歌会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歌会?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并富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
描写方法:
山野对歌工笔写人
山路漫歌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点面结合
(三)质疑探究
学习这篇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疑问或新的发现!小组探究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解决,我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信我能行!
(四)体验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着美丽浓郁的风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写方法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交流: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等;清明节荡秋千;元宵赏花灯等。
师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潇洒而随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云南的民风、民俗、风景、风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如诗一般含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民歌民谣,将其归类,看哪些是“即物起兴”,哪些是“提问式”的。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歌会的民情民风,了解沈从文及其“边城派”文学的特点。
2、积累“譬喻、引经据典、酬和”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3、深刻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云南的热爱之情,及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三个场合的不同情景以及作者的详略得当的布局。
【教具准备】
远程网中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CAI课评、MP3及下载歌曲《小河淌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彩云之南指的是?(云南),它是我国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那是一个水美、山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远赴云南,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点击课件(云南歌会图片展),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笑靥里盛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班上也有一位云南妹子,她就是×××,请她为我们献上一首云南民歌,好吗?
2、揭题:
感触着这份快乐,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云南的歌会》
二、新知探索
1、作者概况知多少:
⑴本文作者是谁?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呢?抽学生就课前自己从网络、图书等搜集到的资料汇报。
⑵点击课件上的作者简介,然后予以补充,并着重介绍《边城》。
2、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边点击课件边抽学生读生字,说生词含义
⑵生齐读
3、品读与体味:
⑴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表演。
⑵师予以点评。
⑶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师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三个场面的盛况予以概括。然后点击课件补充学生的发言。
⑷在这三个场合的描写中,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抽生概括,然后点击课件予以订正。
⑸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就是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和鉴赏,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4、小组合作,精读美文美句:
⑴生自由分组,然后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场面进行自主学习。
①山野对歌: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由此可见这一部份是侧重写唱歌的人。
②山路漫歌:
A、这一部份的句子十分出彩,可以品析一下吗?
B、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份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景,而真正写唱歌的部份却很少,这是否是作者偏题了呢?
C、这一部份是侧重写环境。
③金满斗会: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难得之处在哪里呢?
生分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点击课件帮助学生订正答案。
三、民歌文化赏析
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融民间文化精髓的民歌更是人们表达生活中丰富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请你通过哼唱,体会一下它与流行音乐及音乐会的不同之处?点击课件,师生共同评析。
四、美句赏析
点击课件中的优美句子,抽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五、尾声
对于本文,如果同学们还有什么需要深入探究的,可以去查阅课件中的网址,或者读读《边城》。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MP3音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