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多篇】范文
【摘要】《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一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__________ (板书:沈石溪)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_______(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 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 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 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__________(和谐相处)直到死神 ______(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 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 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 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的战象。
预设: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___________(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_______(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坦克”——战象
也许你不相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据说在泰国有名垂青史的战象。秦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 岁时曾骑战象“馁蓬”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 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在公元前327 年,战象做为战争工具驰骋疆场。这一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印度的波鲁斯统帅率领强大的象军出击。这时的战象背上没有象舆,也不是独立的作战部队,只由两个战士骑着作战。亚历山大为了纪念这次特殊的战斗,发行了铸币和奖章,上面刻有骑着战马的亚历山大和乘坐战象的波鲁斯作战的图案。
据史料记载,印度孔雀王朝的陆军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军,其中象军是作战时的突击力量。作战时,阿育王能征集步兵60 万,骑兵3 万和战象9000 头的大军,正是依靠这支部队,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次大陆。
希腊人使用战象是在远征印度过程中学会的。公元前305 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流古再次远征印度,但仍没有成功。在与孔雀王朝签订和约中,塞流古割让了大片领土,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印度王,从而换得战象500 头。这些战象在后来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腊北部伊庇鲁斯国王皮洛斯用战象作战的战役。
公元前280 年,皮洛斯在意大利战场上使用战象同罗马人作战。皮洛斯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他是亚历山大的远亲。他梦想以亚历山大为榜样,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大帝国。这一年,罗马军队向南意大利的希腊人发动进攻,南意大利向皮洛斯求助。皮洛斯率领大军抵达南意大利,他的军队包括2 万名重装兵,2000 名射手和3000 名骑手,还有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 只战象,这些战象经过特殊训练,作战时由一个象奴驾驭,象背上站着4 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冲锋时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罗马军团和皮洛斯展开第一次激烈的会战。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的罗马士兵经受住皮洛斯枪兵骑兵的强大冲击,双方七战未决胜负。正当双方人喊马嘶浴血奋战的时候,皮洛斯的战象勇猛出击。罗马人的战马被这些巨象吓得四处逃窜,罗马士兵纷纷后退。皮洛斯乘机轮番冲锋,罗马人大败,死伤7000 多人,被俘2000 多人。第二年4 月,皮洛斯再次进攻罗马。会战在奥斯库伦城展开。罗马人集结了7 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配着炭火的战车。他们相信动物是怕火的,而且选择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为自己的步兵。骑兵方阵。但皮洛斯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罗马人逼到一块平原上。经过数日的激战,罗马士兵在大象脚下死伤惨重。罗马人失去了6000 人,还有他们的执政官。皮洛士也损失惨重:损失3500 人,本人也受了轻伤。虽然皮洛斯胜利了,但他也不得不叹息到:“如果再来一次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从此,“皮洛斯的胜利”比喻实际上接近失败的胜利。
公元前257 年,罗马人和皮洛斯在贝尼温敦城的附近进行最后一次会战。皮洛斯不幸迷路,罗马射手向大象射出密集的带火箭,大象疯狂地转身向后跑,践踏着自己的军队,大象使皮洛斯一败涂地,罗马人一举捕获了1000 多名俘虏和4 只大象。皮洛斯在骑兵的掩护下才能以逃生。
公元前256 年冬,远征非洲的罗马将领列古鲁斯率领15000 步兵,5000 骑兵在迦太基的领土上作战。迦太基人以12000 步兵。4000 骑兵和100 头大象组成的军队阻止他们。这一战罗马人又遭惨败,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骑兵杀死,列古鲁斯和5000 将士被俘,只有不到2000 人得以逃生。公元前250 年,拥有战象的迦太基人前来
攻打西西里岛上的帕诺尔姆司城。罗马军官被大象的可怕吓坏了,不敢应战,固守在城前的战壕里。迦太基人率领大象冲击罗马人的阵地,被巨箭和投枪还击,一群大象受惊向后退,冲乱了迦太基的军队。罗马人乘机出击,赶走了迦太基人,并俘获了几十头的大象。
大象在古代战争史上,确实发挥过坦克般的威力,但它的功劳过失参半,因为它毕竟是有生命东西,不能完全受人操纵。它既给主人带来了辉煌的胜利,也给主人带来了不幸的惨败。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篇二
1.结合预习,再次浏览全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组长筛选并整理问题)
2.汇报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课件出示)
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作者是怎样(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描写的?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三
【湖北省襄樊市迎旭小学 蒋全秀】
〖“语文味儿”哪去了〗
在认真听了十四节课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达标课后,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上出语文味儿。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
在这个方面做得好的是陈营中心小学的孔老师,她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后,教师适时追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嘎羧的忠诚和坚强?”“你为什么从这段话看出嘎羧的英勇?”,在一次次追问中,学生了解到了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学生的情感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满怀崇敬之情朗读语句,表现了战象的英勇和忠诚。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并重,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此外,有的老师唯恐讲少了学生理解得不深不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这种过多,过碎,甚至超出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分析讲解挤占了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时间,夺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太多,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渐渐地课堂成了教师的演讲台,几十个学生成了听众。试想,长此以往学生能提高语文素养吗?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中心小学 余 玲】
〖本色的阅读教学·真情体现本色〗
12月中旬,我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课题研讨会在归州航天希望小学召开,会上我用心聆听了杜双林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使我受益匪浅,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就是本色的阅读课堂!
“语文本质上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洋溢激情,闪烁灵慧之光的平台。这个平台最需要情感的支撑,杜老师就是很好地用情感教学原理构筑了这个语文阅读课堂,真实地还原了语文的本来面目。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展现了真情实感。
杜老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课程资源,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好老师。他中等个子、结实的体态、朴素的衣着、方脸微黑、戴着一幅近视眼镜,给人感觉就是:他有厚实的教学基本功。一节课下来果然如此:他自始至终都饱含着深情,他的教学语言、动作、神态、表情都是那样情真意切,渗透在整个课堂上,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较高的综合素质。
从教学内容看,《最后一头战象》是六年级的一篇新课文,是一篇非常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名叫嘎羧,26年后,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它便再次佩戴象鞍,来到当年的战场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边刨了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情感。一开课,老师深情地说:“大象能够为人类做许多事,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大象,它就是嘎羧。”老师用简要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杜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嘎羧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里做了“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游战场、与战友相伴长眠”四件事。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对“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研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杜老师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使师生以及在场的听课老师们都与课文中的人、象融为一体,为之感动,为之激奋,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接下来,老师有效地指导了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后面几部分。最后,老师的结束语仍然是那样情意绵绵:读完了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高尚的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呢?这样寓意深长的结束语,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激情。
【江西省太原市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樊丽琴】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在我校国家级科研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对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指引下,根据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教育方法,着眼发展创新》,我面向全体学生,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形成不同的语文特长和综合的语文能力,开展了扎实有序的语文教学活动。下面就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尖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质疑法阅读《最后一头战象》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嘎羧为什么不去象冢?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琅琅、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穷人》之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维,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剥削制度的结论。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获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方法掌握本课生字与生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理解本课;
(3)练习快速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4)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明白做人也要做有情有义的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师准备: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学生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媒体:课本、课件。
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采用以美读促感悟的方法,在读中悟,再悟中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沈石溪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教师简述: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弄清 “战象”的意思,通过课件了解作者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在临终前做了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与战友相伴
【设计意图】: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为精读教学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课件出示字词,学生轮读、带读、开火车读。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重回战场
与战友相伴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已经学习了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是一篇小说,课文很长,读长课文的方法是快速浏览与细细品味相结合。战象与战象以及战象与人之间那动人的情感场面要细细品味,其他的地方快速浏览。(教师课前板书课题及: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重回战场 与战友相伴)
二、再读课文,找出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
1、文中哪些语句需要细细品味?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准备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并品读重点语句,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两种方法相结合,比较适合长课文教学。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读“重披象鞍”这部分时哪些地方需要用心品读?
生读相应句子可能汇报如下: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嘎羧很急切?(亢奋,轻吼着,急促地)师:“亢奋”是什么意思?(特别特别兴奋)课文说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这时“轻吼着”说明它已经用尽力气。“急促地”我们可以想到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切心情。指名有感情朗读。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师:你感动吗?嘎羧的什么表情和动作让你感动?哪些词让你感动?师:“久别重逢”,仅仅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吗?象鞍是嘎羧什么样的老朋友?(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同生共死的老朋友)师:从这句话中哪个词也可以看出他们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师做动作,说:摩挲是什么意思?(抚摸)我们一起来久久地抚摸。它在久久摩挲时心里会想什么?(想到二十六年前的战场,对象鞍的依依不舍)师:这是什么样的象鞍呀?引入——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
师:对呀,久别重逢,那份喜悦,那份伤感,那份珍惜,你能细细读一读吗?谁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师:文章说嘎羧见到老朋友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内心安静吗?(不安静)谁在来读一读?师:它见到老朋友时所有的动作都这么快吗?它沉浸在回忆中,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谁来在读一读?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师读。谁来和老师比一比?师:压抑不住内心的感动了,感情多强烈呀!
师小结:对呀,嘎羧虽然老了,但它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啊!(指课题)战争不在,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令人感动啊!
(二)读到“告别村民”时,哪些段落要细细品味?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师:象是人的老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从哪里可以看出人对象的情感深?(嘎羧……送到嘎羧嘴边)师:老人和孩子喂香蕉、甘蔗、糯米粑粑给嘎羧吃,它为什么只喝一点水?师:有谁知道?(它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吃不下去了)师:村长为什么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师:联系生活想一想……寄托一种哀思。师:村里人只把嘎羧当成一头象吗?(当成人。)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全寨是什么意思?做动作,说明快,说明人们把嘎羧当成村中一员。师:感动吗?读一下。从哪个地方你可以感觉到象对人的情感深?师:嘎羧为什么要走三圈?师:有谁知道?(它想看看村子,看看四周。)师:它走一圈看到村里的房屋,生活了这么多年,不舍得离开呀!又走了一圈看到那熟悉的槟榔树,曾经有过多少欢乐呀!现在却要走了,多么不舍呀!嘎羧又走了一圈,它看到了村民,看了看那熟悉的波农丁,他们曾经给了我多少关怀和照顾啊!可是它要走了,你能读出这种不舍吗?
(三)读“重回战场”部分,哪地方需要细细品读?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师:嘎羧在打洛江边做了哪些动作令你感动?(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长久盯着,眼睛不眨)它凝望着江面,头脑中会想什么?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师:它为什么要对石头亲又亲?这是怎样的石头?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师:看到石头它就想到了战场,同生共死的战友啊!是它的亲人啊,分别了二十六年,再见面怎能不亲了又亲,所以,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生读: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们要昂起头,读出高昂的样子。在它生命即将垂危,它对曾经的战场告别时发出——(生读: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在它即将走完生命最后一段历程,呼唤战友时发出—— (生读: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也许是悲伤,也许是对敌人的愤恨,也许是对战场的凭吊。
师: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师:它太激动了,它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嘎羧整整二十六年呀,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呀,当它遇到委屈时,可以像你们一样找妈妈诉诉苦吗?伤心时可以像你们一样找朋友谈谈心吗?(不能。)因为它是(手指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师:它只能把二十六年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到战场,水还是那水,石还是那石,亲人何在?它的情感还能压抑的住吗?你们的情感还能压抑的住吗?来,让我们用心去读,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全班一起读最后一句。
(四 )感悟“与战友长相伴”
师:太阳升到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畔,最后与战友长眠,这部分内容哪些段落要细细品读呢?
1、“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师:嘎羧死了,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好像在思念战友,也好像在向自己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那是因为它和战友的情意太深了,这样的情形,我们还能把嘎羧看成一头象吗?谁来读一读。(指三名同学读)
过渡:嘎羧终于和曾经的战友们魂归一体了,让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2、“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出示课件配音、插图及文字)
师:你觉得作者写下这最后一句话当时心情怎样?(伤心、激动、震惊、伤感)谁来读一读?师:很好,你读得很凝重。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抓住值得细细品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从而感受到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具体描写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四、总结:刚才我们伴着嘎羧走完了最后一段历程,现在,你觉得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依次出示课件)(勇敢的战象!忠诚的战象!善良的战象……)这节课同学们抓住的这些段落与句子,就是你们以后读长课文需要细品的地方,其他的地方可以快速浏览。
五、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六、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重回战场
与战友相伴
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五
课前谈话:
一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让我再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人的站立靠的是彼此间的尊重、理解、支撑!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她曾对我说:珍惜拥有的,拥有珍惜的。也许,正是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的弥足珍贵──
一、回顾课文
《最后一头战象》。
而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近《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满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二、品读12小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象鞍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全班交流:(随机)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⑴ 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⑵ 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
⑶ 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
3、整节朗读。
四、品读14小节
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⑴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
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
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
⑵ “亲了又亲”的礁石。
⑶ 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
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
五、品读(20~21)
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
我们想说得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涌起的种种感受!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六、品读(22~23)小节
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读)
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读)
因为它……忘不了?(学生说)
七、段落引读
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段3。
八、延伸、作业
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 “烧得通红” “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 “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 (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由意而句而词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习完这部分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
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配乐,师生一描一读预设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词,接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一般的教学到此已是很不错了。然而我们并未仅止于此,而是在学生补白的基础上进而补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师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出神入化,定会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课堂景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说……教师就是不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那种水平相近、思维相似的说来说去,学生的认识、理解、感悟、情感往往总在原地兜圈子。利用这一巧妙的讲解、引领、提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诵读“庄严归去”──深沉吟诵升华情感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一“镐”一“镐”地挖掘着埋葬自己的坟墓,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的归宿的时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的 “一直挖”“不断挖”“继续挖” “埋头挖”“还在挖”……通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品析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20—23自然段。
[配乐朗读课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学以读代讲,学生通过之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已经深刻感悟到战象的情感,这时候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这部分教师的总结,教师以独特的音乐,配乐朗诵结束教学,课件缓变展示战象生前驰骋沙场的画面,以精练的语言,动情的演讲,来概括嘎羧辉煌的一生,营就一个深沉的基调,一个撩人的氛围,一定会给人深深震撼而余味无穷的深刻感受。]
4.战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用手中之笔去继续描绘这些动人的场面。布置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也十分感人,请想象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长文短教并不意味着只教重点,删除其余,而是应当抓住重点片段,教给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拓展学习剩余部分。所以,在教学的最后,应当读写结合,布置其他感人场景的练笔,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为第三课时做好准备。]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七
听了刘建英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感受颇多。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头叫嘎羧的战象的故事,介绍了它和人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描写了它在临死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目的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生字新词;对关键词句和语段,特别重视言外之意的理解和表达效果的感悟,这种教授方法可以使孩子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教师示范读、全班齐读、自由读、默读、大声朗读、教师引导读等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此外,刘老师很善于开动学生脑筋,很多地方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老师的提问也非常简练,更多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刘老师能很好的总结,这些都是我应该向刘老师学习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也不是非常完美,我个人认为刘老师在课文最后的时候最好应该给学生一个课下练笔的机会,这样能更加加深学生对这头战象的好感,从而能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确是该有着深厚感情的。
厚积方能薄发
──评刘剑英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
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彭廷美
一句句简短的话,渗透着一股股浓浓的情,学生,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战象的情感世界;一行行精炼的诗,描绘出一副副活活的画,战象,就这样,一点点定格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这就是刘剑英老师课前的期待!这也是刘剑英老师课堂的精彩!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刘老师的课,简洁明快,激情飞扬,诗意盎然,自成一统。她的教学设计是粗线条的。没有细小的教学步骤,没有繁琐的过渡语,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结语和需要记得滚瓜烂熟的总结语。一切都是自然生成,顺学而导。所以,备课环节的她,没有忙碌着去上网寻求现成的教案,没有期盼着让年级组给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磋课,她所做的,就是自己先去深入地领悟课标,自己先去深入地钻研教材,自己先去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然后自行设计,通过试上验证效果,继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试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悟战象的英武豪迈,刘老师事先选择了播放影音的课件,然而在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战象仍然只是战士们象鞍下的配角;为了渲染战象庄严归去的悲壮,刘老师配以音乐让学生朗读,而那音乐,破坏了学生已有的深情,引出来的只是一种言不由衷的悲伤。怎么办?不用这些课件,如何让战象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活起来?以读代讲,以读传情?那也得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呀!以问促解,以问激情?那怎么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战象形象!怎么办?想象?补白?学生如果只能在原地踏步,怎么办?对!刘老师再也不谦虚了,她加入了这个想象、补白的行列,在学生认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文笔优势,对学生的想象、补白加以补充、完善、提升,形成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就这样,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最后,刘老师出示自己亲手所作的诗──《战象魂》,师生们的吟诵再次将情感推向高潮,为《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浓浓的情意,充溢着满满一堂课,将老师和学生的心系得欲罢不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呀!刘老师她完全忘记了,只顾动情地一个劲儿地与那仅有的几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学生沟通、交流。其余的学生,便渐渐在老师的不知不觉中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被动。而且,那喷涌而出的情感一发而不可收,使得语文的工具性就此被忽略淡化了,这成了刘老师这堂课最大的遗憾。这是一篇长课文,刘老师抓住重点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拓展学习剩余部分,学生定能学以致用。在教学的最后,如果能及时布置学生从外貌、动作、神态、叫声等方面去观察其他动物的感人场景,这将使第三课时的小练笔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课。因为博览群书,刘老师方能厚积薄发;因为心有目标,刘老师才会箭无虚发。以后的课堂,希望刘老师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激发,能将语文的工具性适当地开发。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感受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学习品细节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暮年近黄泉 ,重披战甲 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 ,庄严归去共长眠。
2、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相机板书)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重披战甲”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用波浪形画下来,读一读,并写写体会。(学生默读、批画、写体会)
2、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先读句子,再说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师: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噶羧年迈,却仍然英勇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却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噶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这两句话。
5、小结: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就快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嘎羧的内心情感。而我们只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
(二)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嘎羧披上象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民,来到打落江畔,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这种品细节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凭吊战场”这部分的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来。
(2)展开想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
b、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会想些什么?
c、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3)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句?读出你的体会。
2、学生交流汇报
3、齐读这一段
4、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看到了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抗日将士和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噶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嘎羧是在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师:是的,二十六年前那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成了------最后一头战象;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它的战友,它又能向谁述说呢?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三)诵读“庄严归去”
嘎羧离开了战场,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跋山涉水来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清大家默读20—23自然段,哪个细节深深感动了你?画下来,多读读,说说体会。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品“挖”
这部分内容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挖)出现了几次怎样的挖?
嘎羧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它没有忘记,他是一头战象,就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2)交流第22自然段,画出噶羧死后形象的语句。
(3)品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嘎羧想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啊!不能忘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呀!或人类不要再有战争,那该多好哇!所有的生灵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我想对嘎羧说:噶羧,请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这些抗日英雄的,人类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2、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三、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它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2、师生齐读:是的,它是一头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战象。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嘎羧告别村赛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2、可以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推荐课外阅读: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可以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课外阅读《斑羚飞渡》、《再给狐狸骗一次》、《雪豹悲歌》《狼王梦》等
板书:
23 最后一头战象
品细节
重披战甲 怀旧
动作 善良
凭吊战场 英勇
神态 忠诚
庄严归去 重情重义
复习导入 篇九
1.回顾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课件出示:战后幸存、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头战象》。(板书、齐读课题)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