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导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
一 ` 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四` 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www.haoword.com)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①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
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B.(10+6)×2-10C.10+6×2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节 篇四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3.3 考点分析:
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
4.3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
5 专家建议
(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
7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
8.1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
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
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
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
8.2 新知探究
(一)、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
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
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
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呀还有一张正方形卡片,谁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正方形卡片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生汇报算法:
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
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8.4 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9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6+4+6+4=20(厘米)5+5+5+5=20(厘米)
6×2+4×2=20(厘米)(5+5)×2=20(厘米)
(6+4)×2=20(厘米) 5×4=20(厘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
②种和第
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