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深圳霓裳舞步时间:2023-09-23 12:00:20)

【寄语】《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父母课堂》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

2012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12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二、听故事感悟其意义。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三、理论讲授:

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爱比克泰德曾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个教师包括家长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 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1)、全心全意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幽默故事: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熊文涛,xxxx年从长沙南雅中学走出来的“美国高考状元”。熊文涛在美国SA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熊文涛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熊文涛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熊文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熊文涛的成功。

二、什么是寓教于乐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小学高年级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四、家长如何做到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年级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轻松学习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父母课堂》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篇三

现在大多数家里都只有一个宝宝,现代生活的生存压力也让父母们对宝宝的智商非常在乎,生怕自己的宝宝今后学习困难,人生之路坎坷艰难。各国杂志和书中有一些高智商宝宝小时候的表现供大家参考。

1、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2、懂事而敏感

天赋特别聪明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例如,妈妈现在不高兴了,爸爸在发怒呢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觉到并会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楼梯的时候,如果是妈妈抱着,走着走着,他就会对爸爸说:“爸爸抱宝宝,妈妈累了。”

3、幽默感和开心果

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阳眼镜扮酷,或妈妈早上起床时匆忙间给宝宝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都会令他笑得手舞足蹈,这迹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会注意到身边一些不太协调的东西并感到好玩、好笑。

4、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在许多同龄的宝宝还“混沌未开”,没有任何记忆的表现的时候,你是否惊讶地发现你的宝贝居然记得他见过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妈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不太一样或换了新的发型,平时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来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惊讶或欢喜的表现。早教网

5、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尽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大多数宝宝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们马上就会把刚才自己坚持想要得到的东西抛在脑后。但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则不然。当他们想要弄清楚那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会倾注全力的。例如,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玩电脑的时候,他会坚持要玩,大人只是哄一下让他象征性地玩玩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抱着键盘敲打,还会一个劲地问:“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样?”爸爸妈妈想要取回电脑,没门,宝宝还没尽兴呢!

6、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你也许会问: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的,尽管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超常天赋的孩子却常会有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20xx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xx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xx年20xx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xx年20xx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二、听故事感悟其意义。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三、理论讲授:

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爱比克泰德曾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个教师包括家长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xx年20xx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父母课堂》20xx年20xx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1)全心全意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幽默故事: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473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