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课题 | 《圆锥的体积》 | |||||
执教者 | 指导者 | |||||
学校 | 学生残疾类别及年级 | |||||
选用 教材版本 |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 | 所授课题当页教材 | 第65页 | |||
教材简析 |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 |||||
学情分析 | 本班为七年级,一共有7人,共4名男生3名女生,障碍类型为听力障碍。A层学生两位具有剩余听力,空间思维好,能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B类生理解和运用能力一般,基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C类生只能进行手语沟通与交流,能够参与简单的教学活动。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过程 ,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 |||||
教具和学具 准备 | PPT课件、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沙 | |||||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 本节课所授课时 | 第一课时 | |||
教学重点 | 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 |||||
教学难点 | 体会圆锥体积推导过程,理解转换思想 | |||||
教学过程设计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 呈现小麦堆,粮仓。秋天到了丰收了一堆小麦。 明确是什么,对于的立体图形 提问粮仓装的下吗?为什么呢? |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
二、探究新知 1、观察 动画呈现,让学生观察出小麦堆(圆锥)和粮仓(圆锥)等底等高。 让学生能够感知等底等高时,圆柱比圆锥装的更多。 2、实验 把小麦堆和粮仓搬上课堂 A、提问:哪一个装的多? 明确圆柱体积更大。 B、研究: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C、猜想:等底等高时,S三角形=1/2S长方形 那么,V圆锥=1/2V圆柱也是一半? 猜一猜,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学生进行猜想。进行验证。 D、进行实验(分组进行) 介绍两个小组具体任务。 教师协助实验进行,边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米袋、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实验过程用圆锥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倒()次才能将圆柱倒满。圆柱中装满沙子,可以装满()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之后,教师示范试验。 学生经过实验,得出结论: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E、验证猜想 经过试验,我们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原本猜想1/2,经过实验得出为1/3.引导学生“实践出真知”。 F、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 |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接下来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2.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3、应然与实然的不同,让学生体悟到,不能想当然要实践出真知。 4、推出公式,便于实际应用运用 | |
三、应用练习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半径是2m,高是3m,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直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它们体积是多少? 3、测出小麦堆底面周长为12.56m,高为3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少呢? 1立方小麦的平均重量约为750公斤,这堆小麦多重呢? | 1、第1、2由学生自己写,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2、第3题练习情境,在半径和直径不宜测量的情况下,只能测量周长是,求圆锥是体积。 | |
四、小结 | 1、总结今日学习重点 | |
五、作业 教材p64-65 | ||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