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1-23 07:55:08)

目录

正文

第一篇: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3、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

1、板题,读题。

2、质疑: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找词句、看图片,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

让学生概括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学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三、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静心默读1—12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升华

透过课件的渲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爱的伟大。

四、小练笔

已经挖掘了36小时了,可儿子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总会在一起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启情导入:

课件出示地震词语看到“地震”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生想地震的种种灾难,注意控制时间】是啊,大地震对我们来说就是灾难。灾难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痛苦,灾难也考验着人们的意志。②【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画面,就在这片废墟里,一对父子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爱的力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屏幕出示课题】。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字词【出示字词】:

【洛杉矶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砸伤 开辟 破烂不堪 昔日】【疾步绝望颤抖 】师;谁来读第一行?(指名一二人读)-----分行读

说说你课前预习有哪些收获?

重点:字形——墟 爆 砸等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板书并用红笔标示重点笔画,学生记在归纳本上。)词义——废墟 混乱 疾步 昔日字音——混【学生如不汇报】 本文中“混”是个多音字,你能组个词吗? (生组多个词后,出示例词。提示记录:及时记录是你最好的积累方式) “颤”也是多音字,“寒颤”。 运用----你能任选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说一句话,来描述一个地震场景吗?【学生说不出来:出示地震图片】(尽量引导句子正确、完整。)描述的很形象,多可怕的地震啊。那么本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3.汇报主要内容。

端书,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在洛杉矶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小时,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伴们。】【(很完美):你概括得很准确,“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不完整】 “什么时间,地点,谁,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补充一下就完整了。再指名说。【用词不准】用哪个词更好? 【太罗嗦】主要内容应择最重要的内容来概括。时间,地点,说清楚了,只是经过这部分过细了主要讲父亲救儿子的经过,再精炼一些(具体指导相关地方进行概括)。谁能再说说,就像他这样,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

①如此感人的故事,这对父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a【答出了不起】)谁再来说说。b【答不出了不起】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对,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c【无人举手】快速浏览课文,看文中那个词能概括。d 只答父亲【坚持不懈,有责任感,不怕危险,可守诺言】儿子呢?【勇敢,先人后己,相信父亲】用文中哪个词直接概括出来了,就是“了不起”。

教师板书:了不起

三、研读感悟

1.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默读课文,哪些重点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圈画出来,边读边体会,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体会父亲“爱”的了不起

1、 汇报12段时间外貌:

(学生自由抓词体会。a 时间长--两个白天,一个黑夜或一天半。(联系生活实际)b不吃不休c只重复着做一件事,挖掘。d 非常疲惫—联系外貌,课件词语变红色。)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时间长,艰辛)

2、 到底发生了什么呀,让这位父亲如此艰辛,坚持不懈地挖着。

3、(汇报1、2段以读代讲:第一段:地震破坏性大,挖掘很困难。 第二段:冲向可

看出父亲焦急 深爱儿子(动作描写)

4、汇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联系下文,其他的父母是怎样做的?指名 读

谈谈你的感受。【其他父母都很绝望,而这位父亲却坚信儿子还活着,坚持去找。感受父亲

的坚定】

【出示“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②这句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大家都来读读:“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心理描写)谈谈你感受到什么了。(可以看出平日里父亲就经常

说,也一定做到了。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儿子特别相信父亲,记住了这句话。父亲在灾

难来临时想到这句话,很爱儿子,有坚定的信念。如果答不出:注意经常这个词,仅仅是说

说而已吗?)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儿子在一起。你会为儿子做些

什么呢?(学生想像回答。受伤时,遇到困难等)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就因为他深爱着儿

子,平时就给了孩子一个郑重的承诺:“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③还有那些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坚定?(跪大哭想 坚定地站)

④就是这句话,使悲痛欲绝的父亲坚强地站起来。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板书坚定并

提示:会学习的学生已经记下去了。】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大声读出父亲的信念。【齐读:“不

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还发生了什么呀?

5.汇报 阻拦【①、汇报一句:还有谁来劝阻父亲?听后,你有什么感受?看课题的“中”

字,你知道了什么?(很危险)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地震中还可能发生什么危险?

【火灾、水灾,建筑物坍塌、火山喷发,海啸]②汇报三句: 这里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

呢?看课题中的“中”字,你知道了什么?(很危险)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地震中

还可能发生什么危险?。】 父亲就身处这危险的环境中啊。可父亲的回答却是--“你是不是

来帮助我” 这里抓住了父亲的什么来描写的?【板书:语言描写】【出示语段“你是不是来

帮助我”字变红】这三处语言的描写,你感受到父亲的什么心情?父亲的这种心情,你能用

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父亲的乞求,你读出了父亲的焦急,你让我们感

受到了父亲的坚定。最终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

神失常了。人们哪里知道,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我们来替父亲说出来吧:“儿子

在等着我。”他坚守着对儿子的承诺:“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6、这就是爱呀,有爱不会放弃。还记得我国汶川5.12大地震吗?那一幕幕同样令人痛

彻心扉。【播放视频 爱】

7、此时的骨肉亲情,化作了撕心裂肺的痛,也凝聚成了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位父亲就

这样坚持着,不顾一切地挖着。齐读:【“他挖了八小时…… 到处都是血迹 ”】

看这句话: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作者

为什么不直接写【出示: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而是不厌其烦地把时间罗列

起来?比较一下那句表达效果更好?(生:突出艰难的过程 父亲克服困难执着信念)是

呀,结合学生的汇报:他可能一边挖,一边嘴里叨念着(指名说)。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坚

持,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字字句句都是血泪。 你能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读独特的感受

吗?(读得慢,重,为什么这样读?)(读得快急,你想表现什么?)指名读,评价再读。

这是饱含血泪的情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份令人痛心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他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此时的父亲已经成了什么样了呀?【出示外貌课件】齐读。 到处是血迹,怎么会变成这

样啊?同学们书上没有具体说出父亲是怎样挖的, 可是看看他现在这副样子吧,不难想象

这36个小时里,面对着钢筋水泥,巨大的石块儿,面对着玻璃瓦块,面对着许多难以想象

的困难,这36小时,会发生什么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呀?父亲是怎么挖的呀?请你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生想象汇报。可能……还可能……)如果,在废

墟上苦苦挖掘的是你的父亲,你怎样读这句话?评价,再读。

这位可怜又可敬的父亲,一边扛着肉体的伤痛,一边扛着精神的压力,在煎熬中坚韧不

拔地挖着。【出示全句】让我用带着深情来赞颂伟大的父爱:【师生齐读“他挖了八小时……

到处都是血迹 ”】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父亲?【了不起,怎样的了不起?

恪守诺言、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在这段文字旁记下你深切的感受:历尽艰辛,坚持不懈)

8、过渡:深厚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挖到38小时后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

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读出来(生读)。了不起的父亲同样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感受儿子“让”的了不起

1、【“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

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生自己感悟。追问:为什么说儿子了不起”

a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多长时间啊?出示【他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

时】 你们可曾想到,这些年仅七岁的孩子在废墟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呢?【这里没有食

物,没有阳光,没有亲人,可能呼吸困难。有的只是黑暗,恐惧。饥饿,寒冷 、疲倦】这

些7岁的孩子会又怎样的表现?同样只有七岁的阿曼达,却告诉同学们:【齐读阿曼达的话】

b 注意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课件中“让”变红。】【高尚的品格 生命 对父亲的

信任 】到底是什么使阿曼达有了这样的勇气?对,是对父亲的信任,是父亲爱的力量啊,

这是爱的传递。

c、出示语段【父亲的话,儿子的话同时出现,类似的句子变红】: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

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的信赖。父子都有

着坚定的信念,心灵相通。】记下去,这三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多处呼应,充分表现了

崇高的父爱,和儿子对父亲无比信赖。

四、总结。历尽千辛万苦,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终于骨肉团圆了。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对父子跨越生死

的重逢的幸福。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

这就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奇迹呀, 你觉得是什么创造

了这个奇迹?爱的力量(板书爱画 心形)同学们,父亲深爱着他的儿子,所以在灾难来

临时,他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他经常对儿子说:“无论……在一起。”

儿子深爱着父亲,所以在灾难来临时他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记住了父亲的

话“无论……在一起。”

血脉创造奇迹,骨肉情深,生死不离。让我们把镜头拉回我们的身边,再次感受这人间真

情,愿我们共同进行爱的传递。(播放视频)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父母的爱到底是什么吗?父母的爱就是早起

为我们热好的---【一杯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

身上的棉衣…还是…】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

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出示课件】

*课后请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

日记中,好吗?

*推荐你课外阅读: 朱自清的《背影》

林青玄的《父亲的微笑》 荆棘鸟的《感悟父爱》。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

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本单元几篇课文表现并赞美了父爱、母爱、师爱、亲邻间的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课件,《清晨》音乐、朗读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014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板书:父子)

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

(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儿子了不起又体现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

①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他挖了很长时间,到底挖了多长时间(三十六小时),三十六个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挖呀挖(板书:挖)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

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三十六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外貌看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三十六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三十六小时?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出示课文相关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读一读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文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止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4)有感情朗读。

①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 生读(他挖了十二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②配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十二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就等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3)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勇敢、有爱心)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来阻挡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师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师:不论发生什么,生: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父子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出示图片,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父了不起子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

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首先,大家对“了不起”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解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讲述了美国洛杉矶一次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明知儿子生存机会渺茫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生死,凭一己之力在废墟上坚定不移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同样坚定不移等待 1

救援的儿子及他的同学。就在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

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三、目标定位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联系本课教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意,感受父爱的伟大。

3、同时明确本课教学的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理解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词

(四)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

(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父 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一、复习导入

1、简单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

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想象画面,丰富形象。

(2)联系上文,揣摩心理。

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

5.感情朗读。

三、抓补白点,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不论……总……

了不起在一起

儿子: 等只要……就……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 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学生在用“不论??总??”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儒于情感之中,就觉得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总之,这节课,我将会把饱含情感的教材作为新知识的载体,通过多种方法来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语文能力。但课堂是多变的。课堂也是遗憾的。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会带给我新的收获。

第五篇:《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东罟小学吴执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1994

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看。(出示视频)

2、 谁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3、 对啊,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今人触目惊心的!桥梁坍塌,山崩地

裂,房屋倒塌,人们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译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 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3页,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夸奖这对父子的一 1

句话。[板书:了不起]

3、 课文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请你们默读课文,画

出相关的句子。

4、 我们先来看看父亲的了不起。你从哪些描写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请

你说说。

(1)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2个说)

(3)为了儿子,父亲不顾一切。8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12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24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36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齐答)

(4)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5)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出示:他挖了36小时,??阻挡他。自由读读这两句话,哪个句子表达得更好?好在哪里?(指名说)

(6)男女读,全班齐读。

(7)句子中的“再”说明了什么?

(8)自由读课文5-10段,找一找哪些人曾来阻止过父亲,是怎样阻止的?而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汇报。

(9)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好心人在哪里?消防队长呢?警察?老师来做父亲。

(10)从父亲的回答中,你听懂了什么?

(11)是啊,这位精疲力竭的父亲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出示:无论发生??男女读)

(12)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13)我们一起去看看此时此刻父亲的样子吧。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齐读)

(14)你有什么感受?

(15)这位父亲可能面临着什么?

(16)他可能会随时失去生命,但他放弃了吗?经过36小时的挖掘,你看到了父亲的脸上??手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17)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支撑他的依然是这句话:出示:无论发生??(齐读)

(18)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位父亲,记住这位父亲。(齐读外貌句子)

(19)这些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脸、双眼、衣服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所以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抓细节,显真情。

(20)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挖到第38小时时,传来了一个声音:“爸爸,是你吗?”38小时的不眠不休,38小时的艰苦挖掘,终于有了回应。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

5、让我们走进父子重逢的那一刻,自由读12-24段,找找你从哪里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汇报。出示:我告诉同学不要害怕??

(1)我们一起来读读儿子的这句话。

(2)同学们,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废墟中呆了38个小时没有人来救你,你有什么感受?阿曼达也是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但是他没有害怕。想象一下,在这38小时的漫长等待中,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在练习纸上。

( 课堂小练笔: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依然没有人来救他们。同学们都吓得大哭起来,阿曼达对他们说:“”;同学们觉得没希望了,都垂头丧气时,阿曼达想:“” )

(3)汇报。阿曼达,你是怎样说的?怎么样想的?

(4)从阿曼达的回答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指名2)

(5)阿曼达能这样坚持,是因为他相信这样一个承诺:出示:无论发生??齐读

(6)所以,坚强的阿曼达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齐读)。

(7)可怕的大地震,摧毁不了父亲救儿子的心;可怕的大地震,吓不倒在废墟中苦苦等待的儿子。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因为他们坚信——出示:无论发生??齐读。

(8)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6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就是这样一个承诺,在文章中却起着神奇的作用。这个承诺就是——出示:无论发生??齐读,

(10)这样简单的一个承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个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父亲,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他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他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园。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出示高尔基的名言,齐读。

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好好地品读父亲的这一份爱,回报这一份爱。这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爱信任

ado小编推荐其他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案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word该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全文共有1386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