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7.3平行线》》教学设计(精品)范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7.3平行线》
课标要求:了解生活中平行线的实际例子;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表示法和画法;掌握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话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平行线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有平行线的认知的基础上,从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对平行线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性学习,共有四个知识点,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两个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事实,学好这节课将为学生的几何学习起到启蒙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平行线”,是在上一节研究了相交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这节课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平行线的形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理解并掌握“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能体会到这个事实的正确性。
3、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应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
4、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提高画图能力;通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推理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加强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通过实际画图训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平行线概念的学习,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通过平行线图形,进一步领略几何图形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及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基本事实。
难点是学会按几何语句画图。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首先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平行线”的广泛存在及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和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基本事实,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方法:
教具、及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讲练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木条制成的相交直线的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1、大家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上节课,我们已经对相交线进行了研究,并且知道相交线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们想了解一下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形吗?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3平行线。
2、大屏幕展现生活中平行线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行美。
3、从图片中抽象出平行线,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平行线的草图,初步认识认识平行线。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并认识到本节所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演示过程中把平行公路抽象成平行线,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确实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学习,个体构建:
(一)课前我们已经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预习,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组内交流,解决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自主学习内容见导学卡)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穿插学生中间,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对小组进行启发、点拨、引导,以便使学生更多地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效果。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一方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组内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组内互学,实现兵教兵,进一步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二)老师结合课件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1、 请大家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实例。
(铁路的两条铁轨、两条高压电线、马路的两边等)
【设计意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2、理解识记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让学生利用手中笔演示两直线平行的情况。
老师追问: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去掉行不行?(举出异面直线的情况:立体交叉公路、房屋、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含义。】
4、学习习近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记法:如图2-41(1),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也可记作CD∥AB;如果直线a平行于直线b,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5、学画平行线:
(1)老师指导学习方法:对画图过程进行观察,弄清楚使用什么工具,怎样放置,移动三角板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时间5分钟)
(2)老师展示课件,示范演示用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画平行线,并总结画图过程。
<1>教师演示,并强调:
画图工具: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或用两块三角板。(一块代替直尺)
画法:①三角板要两贴紧,一边贴紧直线l,另一边贴紧直尺。②向下滑动,也可向上推动。④直尺不能动。⑤不能徒手画。⑥两条线段平行,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平行线的画法,熟练地画出平行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6、让单号组的代表到到黑板上用平移三角板的方法任意画两条直线,双号组的同学观察纠错。
7、双号组的同学代表“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单号组的同学观察纠错。
8、在学生观察、猜想、并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作图,熟练掌握平行线的画法,通过作图并测量,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到理性认识,比老师直接给出结论会更有说服力。同时也为后面探究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埋下伏笔,单双号同学轮流到展板画图,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
在上面学生正确画出平行线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下三个为问题:
问题1: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最多能画几条?
问题2:通过不同的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认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画出的两条直线才是平行的?
问题3:除了以上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与同学交流,动手画一画,看哪个组的办法多?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交流,敢于质疑,充分发表见解,认识大家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四、展示交流,评研深化
1、找两名优秀学生再次到展板上过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
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比老师讲解会更明白。
2、再次演示画平行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将三角尺沿着固定的直尺平移,实际上是为了使两直线被直尺边缘所在 的直线所截的什么角相等?
通过讨论及演示,总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事实。
【设计意图】再次演示画平行线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认清同位角只有在相等的情况下,两条直线才平行的事实,从而突破了难点。】
3、找学生到前面用电脑中的画笔分别在网格图中、点阵图中画平行线;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4、展示用折纸的方法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熟练地画出平行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1、大屏幕展示例题,学会说理。
2、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3、【归纳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通过我们一起探索,获得了有关平行线的知识,谁能给大家讲讲对平行线的认识呢?”
学生畅所欲言: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来谈。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反思交流的能力。】
课外作业: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
板书设计:
7.3平行线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表示方法:AB∥CD或a∥b 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平行线的判定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自己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感受平行美,不但使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对平行线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2、把生活中的平行线抽象出来,自然引入本节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3、使用导学卡导学,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导学卡前置,节约了课堂时间,导学卡中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老师演示课件,示范平行线的画图过程,变抽象为直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5、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到黑板演示,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展示时单双号交替到板前画图,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有效,展示效果好。
7、让学生到前面运用电脑使用不同方法画行线,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电脑技术的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8、利用手中的笔演示异面直线的情况,充分利用学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折纸的方法画平行线,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9、能及时鼓励和激励学生发言,并进行相应的加分奖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10、及时小结,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反思交流的能力。
我认为有待改进之处有:
1、时间预测不够准确,当堂作业没能在课上完成。
2、小组评价结果应及时作以统计,并评出优秀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