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种树
育人(不确定)(不确定)会找水源经受考验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第二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大朗第一小学朱文星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录音、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
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听录音,初步理解课文。
想想桃花心木是怎样的一种树?
三、读中生疑,初步理解
1、反馈。
2、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种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种花有什么不一样?
四、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让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五、小结过渡。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当我向种树人提出疑问时,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他的话找出来。
2、学生发表意见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设计意图: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再用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
二、引领思维,提升认识。
1、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这样种树是不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引领学生进行思辩,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2、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不确定中生活是怎样的生活?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收获?
(3)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又会是怎样的?
(4)从种树人的话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四、总结。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第三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语言导入,激发情趣。
1、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对课文的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大概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阅读,合作交流,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课题)
2、欣赏桃花心木这种树的图片。谈感受。
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1、 教师出示自主阅读提纲:
(1)、快速浏览文章,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本文属什么文体?
(2)、认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中心从哪些方面写的?分别写了什么?边读,边找,边谈。
(3)、边读,边找,边谈文章是怎样写的?
(4)、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感受最深,用笔画出,写下你的感受。并读一读,谈一谈你的体会。
(5)、请提出你们不懂的地方,大家互动解读。
2、 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成果展示,感悟道理
1、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发现种树人一系列奇怪的
做法,由此引起作者的好奇心,从与种树人的谈话中得知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从而由种树人的话中得到一些启示。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2、文章围绕中心从三方面来写:(其中也包括3、4的题解)
(1) 树的外形及成长
a、 文章2自然段写到了树的外形及成长,学生读句子。
b、 作者运用优美的词语写出了树形的优美,如: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c、 树的成长,作者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几丈高的树林”与“仅及膝盖的树苗”对比,暗示桃花心木苗在成长中的确需要精心管理。
d、 3自然段中“个子很高的人”与“像插秧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夸张的表现了树苗的弱小。写出了种树的难。
e、这些描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桃花心木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
(2)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种树人的做法:
a、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b、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
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c、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 由种树人的奇怪举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能是种树人懒,也可能是种树人忙,由此练习两个反问句)(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重点读12、13自然段,体会种树方法,谈体会。)
a、第一个“不确定”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干旱、暴风雨、洪水等。
b、种树人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大树”。(教师板书引号中的词)
c、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d、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e、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
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f、引导学生想起关于在逆境中成材的名言: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
(3)我的感受
a、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板书:经受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b、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如:考试成绩下降了,生病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妈妈下岗了??
c、人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重点指导朗读我的感受,要读出沉稳、激情。)
5、学生的疑惑: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法
1、 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知道本文是借物喻人。)
2、 在本文中你是怎样理解借物喻人的?
(树木和人都是在不确定中生存的,这是共同点。树木想茁壮成长必须学会在无规律中找水源,人要想成长长才也须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练。这样就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3、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与事物有相同特点,有联系,用心去发现,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把他写下来。
五、训练设计
1、 想象说话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写写自己怎么样做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六)、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的生长人的成长
找到水源
经受考验(借物喻人)
第四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秧() 番() 锻() 勃()
委() 殃()翻() 段() 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b案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⑵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⑶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第五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以及怎样种桃花心木。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
教学建议:
1、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学情分析:
桃花心木是一种学生了解并不多的植物,因此,要想让学生通过认识桃花心木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心,有一定的难度,先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木就成了理解中心的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在了解了桃花心木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人也是一样”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认识上的提高,能受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悟桃花心木长成参天大树的根源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初知作品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桃花心木》,请大家齐读课题。问:桃花心木是什么?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介绍作者及作品特点:
文章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3.问:从这段介绍中,我们知道林清玄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导入: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整体感知: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完整。
3.导入: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奇怪的种树人。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一)探究“奇怪”及为什么
1.提出问题: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请大家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学生读出句子,其间教师引导说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导读出抓住“有时”等读出“奇怪、疑问”的感觉。
3.假如是你来种树你会怎么做?
4.小结:真是一位奇怪的种树人!假如现在种树人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4.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的疑问。
7.小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就是种树人为什么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
6.引导:他怎么回答的?请大家看大屏幕,找学生朗读这两段话。
7.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没有规律的。
(2)正面:让树木学会自己找水源。
(3)反面:如果确定,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8.引导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和智慧:原来种树人知道,桃花心木要长成百年大树需要漫长的时间,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情况,桃花心木必须自己学会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读到这里,你感觉种树人怎么样?(板书:不确定学会找水源百年大树)
9.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种树人的敬佩再来朗读这两段话。
10.问:大家读懂种树人为什么有这些奇怪的做法了吗?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11.学生提问题,师生合作解答。
10.引导读好最后两段:桃花心木真的能长成百年大树吗?从哪知道?
11.拓展想象练笔:出示文中插图,这就是那位种树人,从种树人的表情中,想象一下:种树人仿佛看到了什么?(种树人微笑着望着远方,他仿佛看到??)
12.学生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想象,引导交流。
(二)感悟人生哲理
1.问:听完种树人的这番话,我非常感动。我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指生读出句子,出示句子: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3.引导理解:
(1)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如车祸、疾病、地震??)
(2)联系树的生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可以有哪些收获?(①在不确定中生活,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②在不确定中生活,克服困难,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可以
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比如张海迪、贝多芬、杨光、地震中的许多人们??(出示图片))
4.小结:经历不确定,在不确定中生活并不是一件坏事,所有我们不要惧怕不确定,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种树人不仅仅在讲种树,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再来用心朗读领悟。
5.尝试背诵;检查背诵。
三、通读全文,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四、总结全文,感悟文章写作特点
1.问:作者说,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请大家想一想,树的生长和人的成长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1)树和人都会遇到不确定;(2)大树和人都要克服依赖的心,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3)大树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人要在不确定中克服苦难,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3.小结:作者借着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方法,我们以前在《白杨》《落花生》中谈到过,这叫“借物喻人”(板书)。
4.总结:这节课我们读课文,从种树这件普通的小事中感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下节课我们一起阅读林清玄的另外一些作品,继续感受他散文的魅力和特点。这节课上到这里。
板书:
11桃花心木
树
借物喻人不确定独立自主百年大树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