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汪欢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语文第十二册第20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写5个生字,正确认读“追根求源、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三个故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3.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学习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在读中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学生对于议论文比较陌生,对于议论文的写法更是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思维的训练与议论文的写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名言交流,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许多有关质疑的名言,是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信你会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和词语掌握情况。
生字注音,词语认读,解释“无独有偶”和“打破沙锅问到底”。
(白板上学生书写生字,再使用漫游功能将书写的内容移上,既方便学生书写,又方便全班同学交流订正,对于错误的地方用橡皮擦掉,再用醒目的颜色补上,既避免了黑板书写的凌乱,又增强了记忆效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遮屏效果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累词语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弄清道理
1、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哪些句子讲述了其中的道理,画下来。
2、指名读句子。
3、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来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原因,你会选哪几个词语?
4、作者只讲述道理了吗?(板书:举事例)作者讲述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前预习我们每个人填写了这样的表格,下面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表格,互相评价补充,待会儿请同(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学们再来汇报。
5、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表格。
6、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台下的同学进行评议。
(将ppt课件与电子白板完美的结合起来,运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及时地在白板上圈点,使教学节奏紧凑,更具时效性。运用电子白板的黑板页的功能,在上面板书课题,使教学更方面轻松。)
四、细读感悟、理解含义。
1、你认为作者举的这三个事例把作者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吗?让我们再认真研读这三个故事,透过事例中的语言文字,去寻找答案。勾画出故事中能体现这些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这几方面的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2、全班交流:(以下三点可根据学生所答相机调整)
(1)品读“见微知著”
重点句品读: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敏锐??
??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区别敏锐和敏感,体会用词的准确)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指导朗读)
小结: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2)品读“追根求源”
重点句品读: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系??
师:这一连串的疑问说明他们善于——用文中的一个词:追根求源,或者说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一个微小的细节,在科学家们的脑海中产生了诸多的奇思妙想,当他们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时,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疑惑、激动??)咱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跟随着这些科学家一起发问,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生齐读)
(3)品读“锲而不舍”
重点句品读: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许多实验。
他百思不得其解??
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更需要什么精神?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写法上:都是先写发
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3、这三个故事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真理的获得需要我们具有见微知著的本领,追根求源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仅这三个故事中的科学家如此,(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怎么将问号拉直成感叹号的?(回顾板书)能不能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什么?大家想想,当科学家找到了真理会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再看看这个感叹号“!”,它仅仅是一个符号吗?不是,他更饱含着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当他们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会激动地、骄傲、兴奋、自豪地对世人说——(齐读课题),你能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了吗?
(将ppt课件与电子白板完美的结合起来,运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及时地在白板上圈点,使教学节奏紧凑,更具时效性。运用电子白板的黑板页的功能,在上面板书课题,使教学更方面轻松)
五、课外阅读,搜集资料
在科学发展史上,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课后搜集有关故事。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观点)
讲道理: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举事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第三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真理)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生解释。(师:有点门道。越来越接近了。)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出示字典中对“真理”的解释。师读)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真理。
2、继续看老师写。(板书: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⑴为什么是一百个问号?
师:是啊,为什么不是99个或101个呢?谁能解答这个疑问?
生:并不是真的指一百个问题,而是说明问题很多。
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一百”在这儿只是一个虚数。其实类似的表达还有很多,比如:百里挑一,百战----(生:百胜)你还知道---- 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我们不仅会用“百”还会用到“千”、“万”,例如:千言----万语
不仅我们,古人也会。 (出示诗句)生齐读。
⑵中国的语言真是精彩绝妙啊。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文中已经作了解答。打开课本110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解释了这个问题。(若生读前面的句子-----师:看看文章的后半部分有没有也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出示句子)一起来读一读加深印象。(生齐读。) (师将两个句子从中间分开。)以前我们也接触过议论文,常常把写在文章前面的观点称作“论点”(板书:论点)把写在文章后面的观点称之为“结论”(板书:结论)
二、研读事例,探寻表达方法。
1、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写了哪些事例呢。找到之后读一读,用几个字概括 1
事例的内容。(板书:事例。画出三条横线)
生汇报,上台板书事例。
(一)内容上的相同点
1、其他同学再来浏览这3个事例,看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立即举手。-----不着急,看谁的发现多。)
(1)生:这三个事例都是从生活当中的小事开始的。
师: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这是第一个相同点。
(2)生:这三个事例中的人都善于观察。
师:课文中称这样的人为“有准备的人”!这是第二个相同点。
(3)生:他们都做了实验。
师:发现问题之后都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二)写法上的相同点
1、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发现3个事例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很了不起,若能发现作者写法上的妙诀就
更棒了。一起来看第一个事例。(出示第1个事例,用斜线分部分)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作者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句子。(找生读。)随机引导学生写:①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师:发现问题。写在这两句话的旁边。②这是谢皮罗教授---生:提出的问题。师:提出问题。③这属于----生:实验的过程。师:实验过程。④最后是----生:得出的结论。师:得出结论。
你看,长长的一段话我们理理顺序,思路就更清晰了。再来快速地浏览剩下的两件事,你也像老师这样用斜线来理一理,看看能发现什么。(生理顺序,师巡视。)生汇报。
3个事例表达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描写实验过程的句子。(出示: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
验和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一起读。
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都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哪些词传递了这个信息?(“反复”、“许多”变红)
这3个词说明了什么呢?(生:他们进行了很多次实验。)
实验的次数----生:很多。时间----生:很长。付出也一定-----生:很大
这么繁琐的过程,写得却如此简略,把什么写详细了?
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得出的结论。
参照第二件事我们会发现作者把什么写得最为详细?
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写得最为详细。(选择3个学生,依次问:把什么写得很详细?)
作者重点描写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印证自己的观点,读----生读课题。
同学们越来越会分析、会思考、会质疑了。现在就请3位同学带我们一起回顾发现问题的过程。(出示相关语句。)指名读。
(三)分析列举事例的数量
1、师:哎,同学们,你们不觉得奇怪吗?3个事例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上基本相同,作者为什么还要写3个呢,写一个不行吗?
生:写一个事例太少。
师:一个是偶然,不能说明问题。两个呢?
生:巧合。
师:这叫无独有偶!那写4个呢?5个呢?
生:又太多了。
我们常说“三顾-----茅庐”、“事不-----过三”“三思而----后行”,足以可见三件事就能说明问题。你看,作
者在选择事例的数量上都想得这么周到。
三、品读排比句,感受层次感。
1、介绍完了事例之后作者紧接着就进行了总结。一起读。(出示第6自然段: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
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师把4个“有所”变红。)你发现了什么?
2、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像这样的排比句在文中还有,看谁能找得到?生读。
找得非常准确。我若把第一个排比句这样排列,你有什么看法?(师将“发现”与“发明”、“创造”与“成就”调换顺序)
引导:“发现”指的是什么?
“发明”呢?
发明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现,重大的创造才可以称之为“成就”。你看,即便是表达相同的情感,但排列起来是要有层次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验表达上的层次感。一齐读。
师:谁愿意读第二个句子?生读。
师:如果你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那么就一定要做有----准备的人、做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做具有-----生接: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四、感受文字的趣味性。
1、书读到这儿,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的?
生:先写了论点,接着列举了事例,最后写了结论。-----(作者叙述的条理很清晰。)
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验证。-----(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
都用了排比句增强情感。------(这是他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2、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虽是一篇长长的议论文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这是因
为本文的语言很生动很有趣。再来浏览全文,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哪句话写的很有趣。 生汇报:⑴最后把“?”拉直变成“!”
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就是—(生:问题)“!”就是---(生:真理)用标点符号来表达意思就更有趣了。你还发现哪句话很有趣?
⑵“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的俗语读起来通俗易懂、简单有趣。
⑶“正像数学家··可以等来的。”------引用名人名言更有说服力。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可真了不起,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还发现了作者表达上的技巧,论点清晰,事例典型,要论证什么就把什么写得详细。我们从文章中还学到了要做追求真理、相信科学的人,要做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出示图片),为了追求真理而现身的伽利略就是这样的人,“科学之母”---居里夫人、牛顿就是这样的人,爱因斯坦、爱迪生、诺贝尔、达尔文、两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品味。
六、布置作业。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收获了很多,相信写也一定很棒,课下请大家试着完成这样的作业---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出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提纲)
作业纸已经放在你们的桌洞里,(你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论点和结论已写完了,想一想你打算例举什么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交流两三个学生。)下节课我们再交流你所写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点洗澡水的漩涡
事例 {紫罗兰花的变色
结论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第四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1.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
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五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第一件事,思考:第一件事讲的是什么?分几层来讲的? 一.词语(小黑板)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二.思考题:
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你能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吗?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讨论题:
1.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2.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人物现象“问号”过程“真理” 谢皮尔 教授
(敏锐地注意到)
洗澡水的旋涡
化学家 波义尔
溅到盐酸的 紫罗兰变红色 (敏感地意识 到紫罗兰中有
这种物质到底是 什么?别的植物 会不会有同样的 物质?别的酸对 为什么总是朝逆 时针方向旋转?
反复的实 验和研究
许多实验
水的旋涡与地 球的自转有关
发明了 石蕊试纸
一种成分遇
盐酸会变红 )
这种物质会有什 么样的反应 ?这 对化学研究有什 么样的意义?
会不会与做梦有
关呢?会是什么
关系呢?
奥地利 医生睡觉时眼睛 的转动(百 思不得其解)反复的 观察实验当睡觉的人眼 珠转动时,他 确实真正在做 梦。
4.最后把“?”拉直成为“!”,找到了真理。各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现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涵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能发现真理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首尾呼应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道“见微
知著”中的“微”分别指(
)、(
)和(
);
而“著”则分别指 (
)和(
) 。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道“见微
知著”中的“微”分别指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
的漩涡中发现问题、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和奥地利医生从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而“著”则分别指 水的漩涡旋转方向和地球
的自转有关、发明了酸碱试纸和凡睡者眼
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的含义: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五.作业: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用的句子。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一部分 提出观点;第二部分 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 总结观点)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体会作者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学写一篇议论文。
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第一件事,思考:第一件事讲的是什么?分几层来讲的?
(讲的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原因。分三层来讲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仔细读读这三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善于发问、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件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证明了观点)
2、接着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边读边画并在书上做批注。
读后交流:
⑴相同点:都是由一件普通的小事引起的;科学家由这件小事提出了若干问题,然后进行耐心的研究,最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这三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反复证明了观点)
你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请你具体说一说。
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连串的问题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追根求源 打破沙锅问到底)
作者最后是怎样总结自己的观点的?默读第三段画出重要的语句想想该怎样理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
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认识了议论文这种写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试试写一篇议论文?
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