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语文课堂导学案设计范文
语文课堂导学案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老师:
《白杨礼赞》导学案(二课时) | 纠错补充 |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学习重点: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 |
|
一、预习导学: 1. 常识填空: 茅盾原名 ,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 、 、 ,“蚀三部曲” 、 、 。 2.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给下列字注音: 大毡( )子 无边无垠( ) 主宰( ) 坦荡如砥( ) 恹( )恹欲睡 外壳( ) 倔强( ) 婆娑( ) 秀颀( ) 虬( )枝 晕( )圈 锤( )炼 4、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⑴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二、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 )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章从( ),( ),( )三个方面具体说明白杨树的不平凡。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三、合作探究一、二部分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 (1)黄土高原特点,
(2)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
(3)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四、赏析句子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
学习总结:
|
|
语文课堂导学案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老师:
| |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 |
|
学习目标: 1、体会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之美。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纠错补充 |
【知识链接】: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象征本体)表现与之(象征体)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采用方法:联想与暗示)。它的基本作用有二: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意说的托意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把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
|
一、合作探究课文第三部分(5、6段) 1、文章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外貌形体上的总体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描写了白杨树的哪些外部形态,请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词语和句子。
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二、合作探究课文第四部分(7、8段) 1、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请您画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如何知道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交流讨论。
3、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三、研读课文第五部分(9段) 阅读思考: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四、学习小结: 本文运用 ,抓住白杨树的 ,借白杨树的 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 ,歌颂他们 、 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 的感情。
| |
五、课后练笔:
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去赞扬的精神品质很多。也许是一份执著,也许是一种坚强,也许是一种高洁……请根据你的所需从自然界中任选一物(如:梅、兰、竹、菊、松、荷、蜡烛等)作为象征物写一段文字,来赞美你所欣赏的精神品质。(100字左右)
|
|
学习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