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赠言》教学设计范文
第1篇:《毕业赠言》教学设计
《毕业赠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赠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小学生毕业前夕赠送照片,互留赠言十分普遍。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负面影响,在毕业赠言活动中有一些不健康的苗头在滋长,极有进行指导的必要。
2.教材共有三个部分。第一是听说要求,是让学生正确分辨赠言的优劣,并说说自己给同学的毕业赠言。第二是五则需学生分辨优劣的毕业赠言的录音材料。第三是听说提示。这是本次听说训练的教学思路。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分辨录音中毕业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是非判别力。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二位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3.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同学之间纯真美好的友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听清五则毕业赠言的内容,正确判断优劣,并根据同学特点说或写毕业赠言。
难点:说清优劣的理由,写出有特点的毕业赠言。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了解毕业前同学之间珍惜友情,互赠照片和留言的情况,收集典型的材料。准备硬纸卡。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揭题。
从毕业前夕班级实际出发,谈班级同学之间珍惜友谊的好做法、好情况,导入毕业赠言。
2.听录音判断说理。
听录音前先出示灯片提示:
①一共几则毕业赠言的录音?
②哪几则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哪几则写得不好?问题在哪儿?
第一遍录音听后,统一对优劣的判断,不讨论优劣的理由。
第二遍听录音,记住认为不好的贾富贵的赠言内容,并考虑说理。录音放毕,同桌讨论,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哪些内容不应该进入我们的毕业赠言?
第三遍听录音,记住刘海波、郭星的特点及立群、李航的赠言。录音放毕,讨论赠言的长处与写得好的原因。
长处:针对性强,祝愿美好,词言婉转。
第四遍听录音,思考:
张翔的赠言有错吗?有什么不足?
吴菁的赠言好在哪儿?
3.选人定向草拟赠言。
各自思考选择赠言的对象--同学或老师。
四人小组讨论送赠言同学的特点。
各自草拟赠言的内容,寻求同桌的意见。
指名交流,评议,小结优秀赠言的标准:
①针对性强,积极健康。②语言婉转生动简洁。
4.互赠毕业赠言。
将毕业赠言写在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送给同学,或端端正正写在同学的纪念册、笔记本上。
第2篇:《毕业赠言》教学设计
这就是你要找的《毕业赠言》教学设计范文,逻辑严谨,脉络清晰。
《毕业赠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材简析:
《毕业赠言》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它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以启迪。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学问。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即:提出赠言→论说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表达希望与祝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3)学习课文针对性强,用语得体,有真情实感等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不要抛弃学问,树立终生学习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不要抛弃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终生不要抛弃学问。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采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
第2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第3--6段提出怎样做学问。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
第7--9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教师的毕业纪念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的毕业纪念册,里面有我的老师和同学送给我的毕业赠言,其中包含了他们对老师的美好祝愿。有的祝老师能够继续深造;有的祝老师工作顺利;还有的同学祝老师天天开心。同学们,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这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先生给学生的《毕业赠言》。看看大家会有怎样的启示。
2、揭题、读题
《毕业赠言》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二、走近作者
1、师生互相交流所搜集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出示胡适的资料。
胡适(1891.12—1962.2),字适之,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做事,严肃做人的做人之道。
三、读悟结合,理清层次
1、检查预习,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
zhū
tài
zǔn
zhù
诸位淘汰撙衣节食铸器
2、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
3、汇报朗读,向大家展示自己读得好的段落。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积累读好书的方法。
4、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教师进行点拨,多媒体出示:
A、你认为胡适这篇《毕业赠言》的主题是什么?板书:“不要抛弃学问”
B、课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几部分内容?
5、师生共同梳理,理清层次。
(见解读与提示。)
四、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1、引导质疑,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学贵有疑。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A、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
(少年一去不复返,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就来不及了;三五年不学习,就会被后来少年淘汰,到那时想补救就来不及了。)
B、怎样做学问?
(主动创造条件做学问;抓紧时间做学问。)
板书:创造条件珍惜时间
2、感情朗读文章,谈启示。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遇都不要放弃学问;学习要趁年轻,要珍惜时间,多做学问。)
3、写作渗透: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真情实感。
五、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提炼警句。
如“不要抛弃学问”“抛弃学问便是毁了自己”等。
2、多媒体出示故事,创设情境,学生讨论。
小沙弥对老方丈说:“方丈,我己经读了许多经书,肚子里的学问己经满了。”老方丈并不答话。他拿出一个瓶子,先用大石块把瓶子填满,然后问小沙弥:“瓶子满了吗?”小沙弥说:“满了。”老方丈又把一些小石子放进瓶子,问小沙弥:“满了吗?”他说:“满了。”老方丈又把一些沙土放了进去,继续问:“满了吗?”小沙弥想了想,小心地说:“满了。”老方丈听了,又往己满的瓶子里倒了些水,转身而去。
小沙弥望着老方丈远去的背影,看着眼前的瓶子,似有所悟。
质疑:你看了这个故事以后,结合所学文章和自身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谈一下启示。
(瓶子就像我们的脑子,当你认为学问放满了的时候,其实还没满。
做事要认真,当你认为做好了的时候,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要做。……)
六、出示警句,课堂总结,提出美好祝愿。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亲爱的同学们,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没有谁能够不学习,还能在竞争中生存的。学习是终身的,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希望大家铭记胡适先生对大家的寄语“不要抛弃学问。”希望大家能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祝同学们长大后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毕业之际,写下对你的母校、老师或同学的赠言。
例: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今后的学习就像山路一样坎坷,你不要被困难打倒,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毕业赠言
胡适
不
要
创造条件
抛
弃
学
珍惜时间
问
(附课时作业设计)
一、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诸(zhū
zhù)位淘汰(tái
tài)辜(gǔ
gū)
负
撙(zǚn
zūn)
衣节食仪(yí
yì
)
器铸(shoù
zhù)
器
二、形近字组词。
赠淘即撙铸衰
增陶既遵祷蓑
三、为下面的加线部分换个词语。
1、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2、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3、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己太晚了。
4、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四、理解句子。
1、你是如何理解“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句子中的“眼睁睁”表达了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A、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