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题。本框题从价格作为主动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价值规律的作用,围绕价格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生探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做好了铺垫,是上承第二课第一框下启第三课的关键环节。探讨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说是现实的生活和抽象的经济理论相连接的桥梁,是一个最佳切合点,所以它对学生现实的经济生活也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理论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这也就是我们新课程一直在倡导的一个全新的理念.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可以为学生认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值规律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析:高一学生基本具有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具备了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
3、学生的思维活动: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本框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但学生缺少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深刻的认识和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应对方案: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生活体验,通过相关经济现象的再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理念】
面对新课改的新要求,如何把生活引入教学,把理论用于生活,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学生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去探究。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情特点,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过事例描述出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能通过事例描述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对价格的反应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 学生能提高对购买商品的时机的判断力,且能对参与市场经济竞争提出合理建议,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解决日常经济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同时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课标要求: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本知识点也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如何安排消费以及以后作为生产者如何安排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
2.教学难点: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需求的影响。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相关商品的关系,在分析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讲清本课的重难点,我针对学生情况,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2.案例设疑法:利用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法:围绕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教师精讲点拨点评,释疑解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充分准备:精选材料、科学设问并制作成课件,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设计“明确目标,情景导入”、“导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达标反馈,拓展提高”课堂教学四个环节实现多媒体与经济生活的整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效果好。
2、课堂节奏把握较好,知识的过渡较为自然,问题设置合理,举例典型,贴近学生实际;能抓住社会热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
3、能注意到知识的前后衔接。
4、能采取图片展示、问题设置、学生讨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让学生课前设计板书,在黑板展示,将课本知识这课的框架体系有效整合,一目了然。
不足之处
1、新课程主张创新教学设计,回顾自己的课程过程,反复讨论和思考。觉得教学的设计性有所欠缺。对学生的启发不到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运用。上课过程中应当有一些理念和过程的现代元素,而我的课,比较多的注重在了知识讲解、剖析、应对上。
2、课程展开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一对多式问答,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并用自己的体会来理解课程知识的机会比较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一节现代课,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也不到位,没有做到及时点评,及时批评和表扬
3、课堂检测环节,有检测,但重难点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否利用课堂有效检测。在知识量大、知识难度理解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比较难操作的事情。如果,能将知识的检测融合到课程当中,做一个有效的比对,应该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