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作者:李小根时间:2021-08-30 19:44:39)

品味语言精妙之处,朗读文字动情之点

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市实验小学李根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一首诗和词的对比,认识词,了解词的构成和文体特点。

2、正确朗读《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读准“媪”和“剥”;借助工具书,弄懂“相媚好”“无赖”“卧剥”等关键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1.2过程与方法

1、抓住“词眼”——“醉”字,逐层深入探究,在情境中感受词作所描绘的美好宁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田园生活和爱国爱家的情感。

2、尝试运用抓“词眼”的方法,体会词作要表达的情感和词人的心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情境中感受词作所描绘的美好宁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田园生活和爱国爱家的情感。

2、通过阅读和拓展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通过一首诗和词的对比,认识词,了解词的构成和文体特点。

2、抓住“词眼”——“醉”字,逐层深入探究,在情境中感受词作所描绘的美好宁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

1、抓住“词眼”——“醉”字,逐层深入探究,在情境中感受词作所描绘的美好宁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田园生活和爱国爱家的情感。

2、通过阅读和拓展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认识宋词——初读感知,了解词意——抓住“词眼”,深入探究——总结学法,拓展训练

4 教学用具

平板电脑,“云教师”网络平台系统

5 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认识宋词

【师】说起我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说是诗词歌赋,百花齐放,而词就是万花丛中最亮丽的一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清平乐村居)。在课前预习中,(点课件)同学们把这首词与一首古诗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词与诗的不同。参考着预习单,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2、预设交流点:

(1)学生:词的题目前面往往有一个词牌名。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点课件:词牌名)

【师】:他说的你们听懂了吗?说的通俗一些,词牌名就是为一首词所配的乐曲,因为最初古人写词是为了进行演唱的。你还知道其他的词牌名吗?词牌名很多也很美。

(2)学生:词分为两部分,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前一部分叫做“上片”,后一部分叫做“下片”。

【师】:也叫做“上阕”“下阕”(点课件)

(3)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或长或短,字数不等,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子押韵合拍。所以,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总结得真好,你们也发现了吗?)

【师】:(点击锁屏幕)通过交流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首次接触“词”——古代文学形式,通过与常见的诗进行对比,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感受中国文化的形式多样和源远流长,进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

5.2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你会读了吗?

指名一生读。(点评:声音洪亮、节奏感准确。)

【师】词中有个多音字,(点课件)谁再来读?(如果读错了)这里到底应该读什么?查查字典确定一下。(点击解锁屏幕)

学生使用平板查字典,汇报:读bao时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

【师】(点课件)根据字义读准字音,当解释为“去掉外皮、外壳”的时候就读作“bao”。

那么,去掉香蕉的皮就叫剥香蕉;去掉桔子的皮就叫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剥莲蓬。(课件变红)你来读,你来读,大家一起读。

【师】谁再来准确流利地读读这首词?(点评:读得抑扬顿挫,有一点儿词的味道!)

【师】这首词的意思懂了吗?课前,(出示课件,手势指屏幕)我们通过平板在线讨论了关键字词以及这首词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了?考考你们吧,请接题。(点课件出考题一屏)

(学生答题时,点击学生界面,查看答题情况。)

(点击锁屏幕)指大屏幕,从答题情况来看,同学们课前预习比较很充分。

【师】关键字词理解了,能连起来说说整首词的意思了吗?这样吧,先跟同位练说一下。(点击解锁)谁想说给大家听?(2生)

【师】解释得很好,关键字词的意思都解释得很准确!

【师】变成了自己的话来说,解释得既清楚明白又挺有意思!

4、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此时,请你再来为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请用心地听。

设计意图:读词先释义,通过学生自学理解诗词的含义,并进一步体会词人要表达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5.3抓住“词眼”,深入探究

【师】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就把这一家五口攀谈、劳作和玩耍的情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读了这首词,你有怎样的感受呀?

生回答。

【师】说了这么多感受,其实可以化成词中的一个字,就一个字,看看这首词,你觉得是哪个字?你听到了,他说的是——“醉”!(课件出示“醉”字)“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字,(板书:醉)在这里,“醉”仅仅是“酒后微醉”的意思吗?还是——“陶醉”“沉醉”!在这首词中,谁陶醉了?谁沉醉了?带着这个问题再来品读这首词。(点击课件)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画出相关的字词,做做批注。(转播孩子圈画情况)

设计意图:在感性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抓词眼,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师】圈画完,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转回课件屏,并打开ppt)我们一同来分享。在文中,谁“醉”了?说说理由。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翁媪”醉了,从“醉里吴音”这个“醉”知道首先是喝醉了,其次来看“相媚好”,他们年龄很大了还这么亲亲热热的聊天,可见他们感情很好,真是沉醉在愉快地聊天之中,内心很快乐。

【师】:这对老夫妻陶醉了!(板书:翁媪)你们有一颗善于感知生活的美好心灵!(点击课件)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样一个平静美好的时刻,他们会幸福地聊些什么呢?

年轻时的往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暖的相守相伴!)

孩子们很懂事。(膝下多子是莫大的幸福)

聊家常,收成怎样?(五谷丰登,又是一年好时节!)

这样美好幸福的日子,老夫妻怎能不陶醉啊?

【师】在这词中,还有谁也“醉”了?

生2:小儿子“醉”了。你看词中说他“溪头卧剥莲蓬”,我关注了“溪头”这个词和“卧”这个字,从插图看,小儿子实在溪头荷花池旁,景色很美,他肯定陶醉了。(师点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环境确实美!)“卧”就是“趴或躺”的意思,他的姿势很舒服,还有美味的莲子吃,怎么能不陶醉呢?

【师】抓住关键字、结合插图,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小儿子也醉了!(板书:小儿)学习方法真好!(点击课件)刚才,他们关注了“卧”这个动作,(点击课件)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同学们,假设你就是顽皮可爱的小儿子,你会怎样“卧”?做做动作。你是—— 你是—— 你呢——哎呀,或仰或俯或侧或倚……怎么舒服就怎么“卧”!从这一个“卧”字就感受到——(小儿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你再来读读这句词吧!

【师】还是这首词中,你还发现谁“醉”了?

生3:大儿、二儿子也“醉”了。(他们怎么也醉了?)结合插图来看,大儿子锄草虽然辛苦,但是干的投入,似乎在想象着今年的好收成。。(师点评:身体辛苦但心里不苦!)二儿子在编制鸡笼,一边做一边学,我觉得他很投入,乐在其中。

【师】词中的每一个人都陶醉了。(点击课件)能否通过你的朗读也让我们也陶醉其中,谁想读?指名配乐读。

【师】真美!在他的朗读中,美好的画面隐隐浮现。

你仿佛看到了——

你仿佛看到了——

你仿佛看到了——

这画面就在我们的眼前(课件出示古诗后浮现背景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生齐读)让我们将它定格在我们的心中。(点击课件古诗隐去生齐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学科德育要关注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铸造美的心灵。中华传统文化诗词的意境之美,如何理解,并非读读即可,这一环节就教给孩子们理解诗词的方法——抓住关键字、结合插图、恰当想象等,让孩子们在感性品味诗词的基础上,理性地感悟,深刻地理解,让诗词之美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师】孩子们,除了文中的人,还有谁也“醉”了?

【师】是的,触景生情,作者辛弃疾也“醉”了。(板书:辛弃疾)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走近作者辛弃疾。(发送资源包试题:情景模式)资源包中有一篇资料、一段视频,请自主阅读。

【师】(点击锁屏)作者为什么会“醉”了?谁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

学生1:在那战祸频仍的岁月里,这平静的田园生活令作者心生向往!(点评:哪怕有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幸福啊!)

学生2:词人想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这样的生活,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或许,这词中所描写的就是他内心中最渴望的那个故乡,他的故乡里也有这样清澈的小溪,随意奔走这享受童年的孩子……)

【师】作者辛弃疾在词中抒写着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写着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板书:向往田园生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因文悟道,提升思想境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究精神内涵,诗词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是诗词的本质魅力所在,走进作者,走进创作背景就是感悟精神内涵的主要方法,让孩子们由文字走近一位诗人,走进了一段历史,真正品味诗词带我们的心灵震撼。

5.4拓展训练,激发兴趣

【师】(点击课件出空屏指板书)今天我们走进了一段历史,认识了一位词人,学习了一首词,同时也习得了一种品词的方法。一起来看!(点微视频)敢来挑战一下吗?请接收题目吧。

点课件发送题目:《夜宿山寺》《江雪》《书江西造口壁》

【师】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诗人词人通过文字要表达的内涵往往藏于文字背后,那就需要我们了解了词人的创作背景,找到词眼,知道了词的含义就能很准确的找到词眼,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用上这个方法。孩子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以致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方法,能在课后独自学习诗词。通过这几篇诗词的学习让学生能真正走进诗词的精神内涵,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激发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6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向往田园生活)

翁媪

“醉”{小儿

……

7 关键环节提炼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德育体现

走进历史,体会精神内涵


尝试运用抓“诗眼”“词眼”的方法,体会诗词要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心境。

1、播放资料和视频

2、解释诗词进行讨论

孩子们,除了文中的人,还有谁也“醉”了?是的,触景生情,作者辛弃疾也“醉”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走近作者辛弃疾。(发送资源包试题:情景模式)资源包中有一篇资料、一段视频,请自主阅读。

作者为什么会“醉”了?谁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究精神内涵,诗词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是诗词的本质魅力所在,走进作者,走进创作背景就是感悟精神内涵的主要方法,让孩子们由文字走近一位诗人,走进了一段历史,真正品味诗词带我们的心灵震撼。

8.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应用了青岛市实验小学自主开发的云学习的平台系统,使用了平台中的教师备课系统、课前预习系统和上课系统,其中备课系统中包括教学设计的撰写、课件的制作、课前习作互评卡的制作;上课系统主要应用了学生学习情况监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统计,交互式的体验和习作的现场评改。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要求:阅读古代优秀诗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古代诗词进行赏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抓词眼”等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感受诗词带给人们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和音律之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走进历史感受诗词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涵泳体验、对话交流等,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利用诗词中的情景挖掘德育素材,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感受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厚度和高尚的情操,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

word该篇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全文共有528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