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不良行为》教学设计范文
《预防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时候的不良行为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16条的有关规定,并能自觉按14条的有关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认识各种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追求健康、充实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三种不良行为,联系实际,想办法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歌曲、图片等,能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上造成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有效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不良行为自查表吹塑纸做的课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一张未成年人犯罪的图片:
师:这是一张未成年人犯罪的图片,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我们来看一组统计:(请梁忆同学朗读)
(出示课件)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认为这是自身的什么行为任其发展造成的后果呢?
对,这是自身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是《预防不良行为争做优秀少年》
出示主题:预防不良行为争做优秀少年
(二)、了解不良行为的三种类型,以案说法。
师:同学们 ,在我们身边,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将不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度、重度不良行为的表现。(课件展示,边展示边解说)
我们把不良行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良行为。
1、轻度不良行为的认识: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课件出示:
就校内生活而言:(学生齐读)
(1)课堂上——
迟到;抄别人作业;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随便下座位;不专心听讲,讲小话;
(2)课间——
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乱丢果皮纸屑,………
就校外生活而言——
不按时回家, 上学、放学路上追逐打闹;不遵守交通法规;………
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结合案例重点讲一下搞恶作剧带来的危害)
案例一: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林,平时喜欢开玩笑,爱对同学搞恶作剧。一年夏天,临近期终考试时,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自己复习功课。小林身旁有一个比较胖的同学,大家都习惯地叫他胖胖。胖胖晚上在家常常看电视看到很晚,第二天睡眠不足,就趴在桌上打瞌睡。今天胖胖又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小林先是摸摸他的头,没有反应,又叫了几声,还是不醒。于是小林就用笔画胖胖的眼圈,结果把胖胖的眼睛刺瞎了。在这种情况下,小林的行为又是什么呢?
小林的行为:犯罪,属伤害罪。小林搞恶作剧,造成了胖胖眼瞎的终身残疾,后果十分严重。
(4) 自己有没有轻度不良行为?请同桌帮你提提自己有哪些轻度不良行为?为了帮助我们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请同学们将自己身上存在的轻度不良行为填在不良行为自查表格中。(播放音乐)
2、中度不良行为的认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九种不良行为(分别请学生说说出现以下行为的害处)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以案说法)
案例二: 某小学五(2)班学生小云和小科之间有意见。一天下课后,两人发生争吵。当时正是夏天,小云穿了一件白衬衫在前面走,小科在他后面边走边吵。小云心急说了句难听话,小科一时发火,就从书包里拿出一瓶黑墨水向小云身上扔去,把他的白衬衫弄脏了。小科这样做是什么行为呢?
小科的行为:违法,但还没构成犯罪。他用黑墨水弄脏了小云的衣服,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害,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案例三:一天课间休息时,学生李某从四楼往走廊外吐了一口痰,正巧落在楼下的陈某头上。怒火中烧的陈冲上四楼,责问李为何把痰吐到了自己头上,李矢口否认、二人便吵起来并相互推搡,老师及时发现,制止住二人。经过一番批评、教育,责令二人各写一份检讨书,事情本应该到此结束,可李某却耿耿于怀。星期天下午,李和几名同学一起在路上碰巧遇见了陈某,李几人便围上去对陈拳打脚踢。李越打越顺手,顺手掏出一把水果刀,对陈连刺几刀,致使陈重伤。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李某很快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以案说法)
案列四:小辉,今年16岁了,为凑钱上网,持匕首把一学生堵在小巷内抢去现金2元,案发后、小辉以抢劫罪被判4年有期徒刑。他的家人不明白;抢2元钱咋被判了那么重呀?实在想不通。法官解释说: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构成并没有数额的限定,不论抢到或没有抢到,也不论抢到的数量多少,都可以定罪,更何况小辉又有持匕首采取暴力威胁的情节。所以小辉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是罪有应得。
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想到区区2元,既然换来了4年的牢狱之灾,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去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要求:
请1—8号小班长带领本小班同学分别逐条讨论:出现以上不良行为的害处。(1号小班讨论第一条安排一名请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从1号小班开始逐条汇报,其他小班可以补充。(由于第(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引入案例,以案说法)
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大家自查一下,你有以上中度不良行为吗?在自查表的相应位置画上符号。
当大家认识到这种不良行为的危害以后,自己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让这些不良行为离自己越远越好!否则将会发展成严重不良行为。
(3)严重不良行的认识: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课件结合图依次播放)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课件出示漫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犯罪分子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并非偶然。你能说说漫画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监狱大门的吗?(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发展到违法犯罪。)
造成青少年犯罪不仅仅是因为平时有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任其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律知识!你对法律知识知道多少呢?
三、了解部分法律知识(依次出示课件)
1、法是什么?
法就是告诉人们:
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禁止做
具有惩罚性
2、未成年人犯罪:
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不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犯罪的行为,其惩罚的措施:
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工读学校矫治等
四:如何预防不良行为?
同学们现在了解了不良行为危害,也知道了些法律知识,相信谁也不愿意走向监狱大门,那么我们就必须从预防自身不良行为开始。
1、独立思考: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良行为,你打算怎样改正呢?将你的金点子记录下来。
2、结合实际,请大家以小班为单位,一起讨论:
(1)、本小班同学存在的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请记在我们准备的黄色的树叶上。
(2)、好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请记在我们准备的绿色的树叶上。
(3)、完成以后请小班长将树叶贴在白板。 五、小结 :其实我们身上几乎都有不良行为以及良好的行为,我们将它们比作两棵树的话, 希望同学们丢掉身上的每一个不良行为,让不良行为这棵树最终枯萎,并发扬身上的每一个优良行为,让好行为这棵树郁郁葱葱,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优秀学生,老师期待你们的成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这次的法制课中,我通过大量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来开展这次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案说法,让学生不仅懂得了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后果十分严重,并通过对轻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以及重度不良行为的自己认识,反省自己存在的一些轻度不良行为及中度不良行为,并将其记录在自查表中,通过同桌相互的交流,想出金点子,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容易引发犯罪,懂得了自己今后该怎样去严格的要求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达到预防自身不良行为的目的。总的来说,课堂的教育效果不错,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亮点1、教学环节清晰,主题中心突出。在这节课中,一开课就让学生通过非常直观的案例让学生有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们心里面马上就能想到我在那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整节课中,以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对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展开教学。2、学生畅谈为主,教育意义深刻。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些行为是不好的,容易诱发犯罪,那些行为需要改正。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不足在这节课中,虽然能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但要彻彻底底的一下子达到教学目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更加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每时每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学校和纪律的要求。并通过家长和同学的相互督促以达到真正预防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做人,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