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小结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试卷分析范文
课程小结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试卷分析
一、2020河南中考积累与应用命题导向
总体来说,语文试卷相对平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稳在教学目标和命题方向没有变化,更全面真切的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大的模块没有变化,还是四大块且分值也没有变化。变化具体细说。
积累与运用
(一)字音、字形
选择题,词量减少,阅读量减少,难度降低。第1题考查常用字字音,词语数量由原来的24个减少到12个,少了一半,注音让学生判断读音的正误,降低了识记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难度。第2题在法治主题的语段中考查同音形近字的辨析,在运用中考查积累,形式灵活,数量由20个词语降到6个词语,难度降低。
【教学建议】
①改变单一识记方法②掌握汉字的规律③化整为零,功夫下在平时
(二)古诗文默写
【答题分析】①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笔划不到位甚至变形。②对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写成了别字。③审题不认真,写错了句子。
【教学建议】①扎扎实实做好学生的背诵、积累,切不可胡乱押猜所谓的重点篇目。②要加强写字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规范。③对古诗文不能机械地背诵记忆,一定要理解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才不至于写成别字。④教会学生审题。
(三)名著阅读
【试题分析】
名著阅读题依然沿用了二选一的主观试题,题型上并未发生大改变。但是已经连考十年的《西游记》《水浒传》今年缺席了。《红岩》《简•爱》作为名著考查对象都是2011年课标新增篇目,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的要求。
【教学建议】①考题再次提醒我们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要落实到位。②再不能投机性的只复习《西游记》《水浒传》两部经典,也不能只靠背记内容梗概来应对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辨能力。③要落实真正的阅读,关注教材名著导读部分,更要注重学生基于理解的体验、感悟、思考。
(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答题分析】
①多同学忽略了“能否”,造成前后不一致,写成了病句。②或关键词提炼不出来。
②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题与概括
二、记叙文命题分析
《我的太爷老师》
第7题
第8题 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失分原因】
没读懂题干要求,只写出快乐的表现,却未能答出“怎样表现”的要求。扣2分。
第9题【失分原因】
只从一方面回答,大多数只答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只答线索,或时间顺序或详略安排。
第10题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采分点不全:主旨情感只答出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赞美,或者对像太爷一样的民师的贡献的赞美之情。③不能答出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说明文命题分析
《月球》
今年首次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选择两则说明性文字,探究自然奥秘。考题没有在说明文文体知识上单独设置考题,和记叙文阅读一样,偏重对文
本写法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思路和手法。 考察学生梳理文章推理分析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11题选择题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信息提取概括能力
第12题 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请简要分析。13题对比同样的特点都是弱化文体知识,更注重理解概括。
【备考启示】
①理念:设题的形式在教材 解答的思路在教参
②初心:真读文读懂文 真语文 教知识重思维 培素养
(一)实词解释
【命题特点】
基础积累难度降低,实词积累题型由选择题变成填空题;范围缩小由4组一词多义变为2个实词解释;能力层级降低,由原来的识记、分析变成了识记。
(二)句子翻译
③关键词译不准。“安居”不知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安然居住下来”“安心地生活”,或根据上句推断译为“不生气”;“熄”译为“安息”。
备考启示——固本、精准
①实词的积累初学时对照课下注释记准确,复习时不能完全抛开课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②多轮反复加固,背和写结合,防止遗忘、疏漏。
【命题特点】
①由过去的一个命题作文,一个材料作文变成了同一个材料,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③强化文体写作,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这是15年来中考作文第一次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具体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既是对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的考查,也是在检测教材中“写作”板块学习的结果。
【学生易失分点】
记叙文——内容和写法双重危机
内容没有自己的故事
备考启示——激活、分解
1.运用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挖掘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的意义,积累素材。
2.扎实进行教材中“写作”板块的内容,真教写作。
3.忌套作,真练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