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范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我校参加考试33人,平均18.2分,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必须深刻分析。
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分析: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是1,2,6,9,15,18,19题。
第1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审题失误,材料是评论隋朝灭亡的,且许多措施放在一起体现的是暴政,故选择D。
第2题问题在于学生不懂文言内容,其实还是不会提取关键信息“多费农时”是保证农时,“杂徭役,坐账论”是减轻负担。
第6题还是审题问题,选项A学生把西域和西藏搞混,画是艺术,内容是历史,选项C最准确,B和D不符合题意。
第9题还是审题失误,“稍夺其权”关键是“其”字的理解,往前看说的是“方镇太重,君轻臣强”,那就是关于地方长官了,故选D.
第15题审题不难,其实考察的是答案的筛选问题,引进物种只能作为补充,而解决和导致这样的分析肯定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答案A,B,C的分析放大了其作用,D最不高大上,却最准确和贴合,而学生很多时候迷恋高大上,不屑于最适合,一不留神就会出错。
第18题如果审题能力和知识的储备有一点偏差,就会做错,关键词“逆转”,对外关系“主动”的逆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清的“闭关锁国”,A和D明显知识错误,B“完全禁止”肯定错,选项C最准确。
第19题错在审题偏差,关键词“民族文化遗产”,“突出反映”,答案B物质文化没体现,答案C与文化无关,答案D经济不合题意,道德观和价值观是文化遗产。
非选择题分析:
第21(3)(4)题考查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元朝对边疆的管理,都属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导致得不住分数。
第22(3)题考查南宋与金的对峙,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出成了材料,他们就不会了,也不会分析了。此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23题3小题,由于图片不清晰,学生看不出人物是谁,也看不清图中的文字,辨别不出是戚继光,很多学生写成郑和下西洋。
23题3小题,由于图片不清晰,学生看不出人物是谁,也看不清图中的文字,辨别不出是戚继光,很多学生写成郑和下西洋。
24题是整份试题中最有难度的习题,难在灵活度更高,如观察图片从细节处分析分别属于什么时期,并作出依据的分析,再如概括盛世的具体表现。但第2、3小题尽管看着有难度却完全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答案,这就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三、原因分析:
1、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导致答题时知识点乱背,乱安插。
2、很多学生不能冷静分析题就写,往往是答非所问或者问题回答不完整。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达不到。做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语言组织能力差,一部分人写的答案语句不通,读不懂。
4、答题思路不明、条理不清晰、书写不规范,尤其是多数学生的字书写的很不好。
5、做题不够细致,审题不够认真。
四、今后的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多关注学生、多和学生交流。
2、对于基础知识,在平时学习中要强调多读多背,严把过关力度和效果,不能得过且过。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降低难度增加次数。
3、加强做题训练。学生现在差的还是审题和做题能力,评讲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审题、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
4、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包括文字书写、格式、杜绝错别字、内容简明扼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