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范文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理念,立足校本、突出特色,加强对教科研工作和校本研修的规划、管理、指导,逐步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教科研格局,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强化意识,激活教科研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教研工作放在首位,形成以刘校长为首的领导包抓制度。中心校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亲自参与搞教研。领导的重视,唤起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激活了学校教研工作兴奋点。
二、依托校本,扎实搞活教研工作。
我校共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综合4个教研组,分单双周开展教研活动,语文组和综合组单周开展活动,数学组和英语组双周开展活动。学区领导深入教研一线,分学科参加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参与讨论研究,引导教师在研讨中提高理论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提档。具体形式有:听专家讲座、观看光碟、学习理论专著等、开展课标学习、开展听评课活动、“五个一”作品征集等活动。平时,学校还经常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鼓励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感悟别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人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三、打开思路,营造实效教研的氛围。
1.重课标解读,明教学方向。
本学期,为了扎实推进教师对“最新版课标的再解读”工作,安排了三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为教师自学,教师每天配发了一本最新版的《课程标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课标,了解自己所带年段、学科的具体要求;第二阶段为网上学习阶段,通过网上名师对课标的解读,进一步明教学方向;第三步,课标测试。分四个学科组进行课标测试,通过测试,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再学习,再提高。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既加深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又让老师们了解了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做到教学有方向。
2.分层公开课,课堂展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听评课活动。
第一层次为骨干引领,4个教研组共选出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4位教师进行了示范引领。做课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和学生们展现了丰富而独特的课堂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听课教师对示范课进行了深度剖析,汲取课堂中的优点。
第二层次为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我校新上岗、新调入教师共3名,他们在示范课的引领下,以十二分的热情、饱满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
第三层次为精品课,人人参与。教师们在课前根据课标要求进行设计,并能积极主动找同课头的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说课、议课,呈现出精彩的课堂。
3.依托共同体,研修再成长。
本学期参加了文峰共同体举办的“名师引领、示范先行”的活动。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5个学科进行了示范引领。做课教师分别为文峰小学和教研室的省市级教学能手。老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扎实的学科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艺,为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极大地触动老师们的内心,引起了共鸣,激发了老师们的教学热情。
4.重课外阅读,积累再提高。
本学期,我校开辟出午饭后的30分钟,作为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老师们为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孩子们阅读整本书,学会积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阅读兴趣,语文组开展了“手抄报”、“思维导图”、“古诗配画”等评比活动。学生作品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学生们将课外阅读进行了知识的提炼和再创造,反映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5.“鲁小好课堂”,助推提技能。
本学期,依据我镇开展的“鲁桥好课堂”系列活动,制定并开展了“鲁小好课堂”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摸底调研。聘请我镇的省、市级名师担任评委,深入我校的数学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了解我校数学课堂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后一阶段的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第二阶段:培训提升。根据第一阶段的摸底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和内容,制定培训方案。第三阶段:示范带动。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评选“鲁小数学好课堂”,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将组织评选出的“鲁小数学好课堂”,在全校进行集中展示,示范带动我校好课堂落地生根。目前,此项活动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着手准备进入第二阶段。
6.学科组活动,精彩又扎实。
本学期,4个教研组分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语文组针对课外阅读开展了系列活动。即手抄报、思维导图、古诗配画等评比活动,将课外知识进行了再加工和创作,进一步内化了课外知识。英语组开展了“学生听写能力大赛”,在活动中有48名同学获得了一二三等奖。通过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英语书写,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数学组开展了“学生计算能力大赛”,通过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提高学生思维的精准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组和英语组开展了“微课培训”,将信息技术手段熟练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综合组开展了“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人人上公开课,在实践中提高课堂技艺。
7.依托“五个一”,研讨常态化。
五个一,即一节精品课、一份读书感悟、一个单元作业、一次安全提醒,一次家访。本学期,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五个一”档案,并且将“五个一”活动常态化,贯穿在4个教研组,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落实研讨交流活动。上学期,我校在市级“五个一”作品评选中有6人获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四、青蓝结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我校的翟萌老师、成元老师、任钰老师,这3位青年教师分别拜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走专业成长之路。青年教师们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虚心向师傅请教,实现一年适应,两年胜任,三年独挡一面的目标。而师傅们也将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实现我校师资的良性循环。
五、课题研究,助推教师研究能力再提高。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在各教研组长的安排组织下,各位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研究。老师在总结、反思、交流中不断成长。
2)积极申报市级课题,并开展研究。本学期,我校的两项市级课题《“双减”下小学语文中段作业设计探究》《“双减”下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初步探索》已顺利结题。今年又有4项市级课题顺利立项,并且已开展了“课题立项会”和“课题培训会”,目前4项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态度积极,正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研究。
六、成果丰硕,科研之路再前行。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作品征集活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党芳老师撰写的论文《班主任的智慧》在《咸阳教育》发表;党芳老师在三原县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有8位同学在此项活动中获奖。党芳老师辅导的学生影评——《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被推荐上传至励志网站。在“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有2名同学获奖。
七、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对论文发表、获奖、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每学期评比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个人。
2.及时收集、反馈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较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八、存在问题:
1.学科整合不够
教科研工作中,各学科之间独立开展活动,使学科间的整合不够紧密。一些学科知识无法很好地与其他学科融合,未能将“五育”有效地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2.教研能力不足,教研热情欠佳。
因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的教研热情欠佳,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而新鲜血液补充极少,导致教师的教研能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现状,提高教师的教研热情。
3.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的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导向,注重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薄弱。这也导致了对教师的评价相对比较单一。希望对教师的评价更加丰富化、多元化,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九、工作设想:
1.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我校教师中、老年教师较多,年龄结构偏大,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会使用。因此,有必要组织教师进行微课培训、PPT制作培训、录制教学故事、学习应用智慧黑板等,让现代技术走进课堂,与教材、学生完美契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2.打磨高效课堂。目前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传统,授课手段比较单一,提高成绩的方式主要靠题海战,这样的方式未能将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激发出来,因此,依托我县和我镇开展的各类精品课活动,分阶段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进行巡查、问诊,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打磨,使教师转变观念,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益。
3.重视骨干引领。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力量,学校搭建平台,使我校的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专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学校老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