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她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动感的画面,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现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浅谈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化教师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演示,学生认真听讲、记忆、记录,课后反复抄写、练习、背诵。这种教学方式违反了教学规律,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更不用提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多媒体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变为后台的“导”。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立学习目标,进行课文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乡下人家》一课,通过课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和生活习俗,受到热爱美好家乡的情感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课后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播放乡下人家的美丽图片和生动的影像,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由此,教师自然地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教与学上,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走在相间的小路上》这首歌,同时出现乡下人家的美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欣赏乡下的美丽风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乡下生活的欲望。接下来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渲染气氛,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的探求欲望愈加强烈,提高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就会严重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培养的只能是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她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转化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