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43篇)范文

(作者:郑天诚时间:2023-08-16 16:21:07)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3篇《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相关的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43篇)

篇1: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在企业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改制之后,要想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及时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其一套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确保财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来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下面,本文就在对企业改制对财务会计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引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改制;财务会计;影响;对策

就针对于企业改制来说,对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经营机制的转变,是一项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建的方式,来将传统企业,建设为现代企业。在进行实际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财务与会计问题,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企业改制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首先,在进行实际的企业改制之前,其所运用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主要是收付实现制,然而,在完成了相应的改制之后,其所运用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则转变成了权责发生制。因此,在企业改制之后,当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经济行为核算时,可以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就能够对相应的经济行为进行确认。其次,一般来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其所运用的会计制度,主要是完全成本法的形式,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对生产与销售的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会导致成本控制的难度较高。但是,在企业改制之后,其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会进一步改变,并且能够将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与比例进行准确的测算,可以更好的强化各个部门的业绩考核,实现部门责任的落实,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

(二)对企业资产评估的影响

就针对于企业的改制过程来说,其中最根本的一个环节,就是资产评估环节。主要可以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即贴现法与折现值法。通过采用这两种方式,能够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合理的计算出来。但是,其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对于坏账损失的确定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当中,其对于坏账损失有一定的确认条件,即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债务人都没有履行其需要偿还债务的义务,并且,要求其必须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债务难以收回。不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单位并没有严格履行核实义务,并以此导致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受到不小的影响作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评估更具贴近实际价值。改制后企业使用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有新的评估办法,尤其对国营企业占有大量的城市资产,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值的翻倍增值,原来的资产都会评估增值,按照公允价值评估后的企业资产都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账面价值。所以企业改制会对财务会计有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人员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改制对引用西方会计经济学是最佳配置。

二、企业改制下财务会计的应对策略

(一)及时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理念

在企业改制之后,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高财务会计的专业素质,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与此同时,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其也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制度,来全面的参与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确保企业财务部门的核心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化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能力,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理念,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会计的综合能力。由此而论,企业会计除了按照新会计准则做好财务数据核算和分析外,还应该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也就是用财务的眼光和方法管理企业,使得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用分析出来的数据,向决策层提供有力的依据,这才是适应时代的财务人员。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进行会计管理理论结构的重新设计。在企业改制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与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来建立起健全的会计管理理论结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要求其应当对企业会计管理的机制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就针对于功能来说,会计管理机制结构更加倾向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财务会计发展与进步,要求其必须建立起健全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三)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监督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财务环境,无论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目标,还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策略,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企业改制之后,如果单靠内部环境的监督,很难确保其能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其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外部环境的监督。在这当中,尤其是工商、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并依法行使相应的监督权力,加大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查处力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改制后,要求其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其在形式上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求其在管理上,应当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财务会计政策,来促进企业财务部门职能的最大化发挥,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以此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敏.改制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3):110.

[2]魏华.我国油田改制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5(05):148.

篇2: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成本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旧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无法继续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推行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这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而言,即意味着机遇也同样是一种挑战。

本文笔者结合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改革的意义、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以及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具体落实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

近几年,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社会各行业广泛的推广应用,医院在该背景下的成本核算也受到了各界的重视。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成本控制是关键也是必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变革的意义

1、可有效的促进医院提高社会效益。

在新制度的背景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体系改革的是医院进行现代化医疗改革的基础,通过成本核算改革,能够使医院内部结构得以优化,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财务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改革后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对医院各科室、各流程的支出和收入进行整体掌握,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及时的调整医院的收入支出结构,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使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降低,可以获得较高的患者认可度,使医院整体的社会效益得到提升。

2、可以促进医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医院需要进行全面的财务制度改革,而其中的重点就是成本核算体系的变革。

优化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管理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率,从而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医院成本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医院各个科室间的成本管理情况,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科室医疗项目的盈亏情况,可以进一步的对收入和支出结构做出相关调整,使收支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

成本核算还有一作用就是可以为医院的财务预算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医院的财务预算更为合理,使医院的财务结构更为合理化,更具竞争实力,不断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

3、可以为政府医疗补助提供依据。

医院有两大经济来源,其中一项是日常运营收入,即为患者提供各项医疗服务所取得收入;还有一项重要收入就是来自于政府医疗财务补助。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变革能够对医疗各项合理支出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完整的、详细的成本数据,可以作为政府补助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结合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进行落实。

然而,医院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盈利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医院的重要领导及财务工作者对成本核算工作不重视,导致成本核算改进不彻底和不到位。

2、业务水平较低。

医院的工作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工作竞争,因此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没有及时的进行业务能力提升。

尤其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过分的重视文凭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其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导致许多财务人员职业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新制度和新形式的发展要求,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

3、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在医院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成本控制核算,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忽视运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使成本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现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在摸索阶段,没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标准,所以在执行中,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计算,核算的力度较弱。

4、新旧制度衔接存在问题。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有所变动和改进,但在执行中并不顺利。

在旧的体制中,例如医院的报废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会计入固定基金,但清理的收支却无法体现。

在新的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和累计折旧,使其能够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和核算。

但由于医院习惯于旧的制度,对许多问题仍采用旧制度处理,导致衔接出现问题。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改进措施

1、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相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应有所调整,从而适应更高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加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目标。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

为了能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体系。

(1)成立成本核算的领导小组。

医院院长作为小组长,财务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

小组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会同财务人员一起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的操作流程,起到成本核算实施的决策作用。

(2)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以财务管理者为组长,财务经理级为副组长,其他财务人员为小组成员。

小组工作内容是对医院的各项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医疗成本各管理成本进行核算,最后总结出各类财务报表和成本核算报告等,为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事实依据。

(3)技术小组。

信息技术小组主要由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软件供应方派出人员组成。

小组工作内容是负责对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进行维护和优化,为工作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其他财务模块进行维护,实现医院各系统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药品进价和售价实现监督。

(4)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成员主要由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组成。

日常主要负责统计各科室的工作出勤情况,做成报表,为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提供核算依据。

2、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管理。

医院对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分类管理才能确保经济效力做大化。

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都与成本有关,为了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必须医院各部门间的默契配合。

在成本核算时,要加强对各种费用的核算,如差旅费、办公费等,避免出现虚报和假报费用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将卫生材料、人员经费等划入成本费用,将折旧费用、工资津贴等划入费用类,实现成本核算的合理合法。

篇3: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参考文献】

王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齐兴利、袁秋虹.借助政府力量推动江苏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7.

朱瀛.我国本土会计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5.

黄友.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7.4.

篇4: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论文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2008.9.10 选题

2 2008.10.5 确定论文题目

3 2008.10.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2008.11.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论文初稿

6 2009.3.30 论文定稿

7 2009.5.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篇5: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是会计专业在毕业的时候对整个的总结和研究,通过写论文来表达对行业的看法,那么就请看这三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写的。

谈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制度改革【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应的企业内部也在发生变化,以适应总体的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作为企业重要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要进行完善和创新。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的内涵、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现代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未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制度;改革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也在不停的向前迈进,进而现代企业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要能够有所反应,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与之相适应,而会计制度是企业重要制度之一,也要在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脚步。

一、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会计制度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enterprisesystem)与传统的企业制度相比不再是一人决策,千人服从的状态。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出现,现代企业更强调集体力量,决策的程序化,保证决策能够有效实现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为许多企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企业的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同样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参与者。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

在发生业务时对业务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并编制一系列的财务报表,达到对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对企业有个清晰的认识。

以便以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它是由国家、政府以及企业本身所指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对企业会计有约束和指导意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便也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现代会计制度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但就现在来看,我国刚加入世界的步伐中,刚刚站稳脚,其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人们的经济观念还很落后,经济决策也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

因此应该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依托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依靠会计所能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会计改革分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和企业外部的会计改革两个方面,要重视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岗位,要一分为二,要完善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

1.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由封闭转向公开,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以及经营者提供资金状况、盈利状况、现金流量状况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信息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的主要目标。

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要有全面性、准确性、可靠性、相融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会计制度改革对内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相应的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要有充分的独立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管理会计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发展就要对现在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管理会计能够把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进而进行计划预算、决策、组织实施、控制,同时着眼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收集并整理信息,以协调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的投资者来自于四面八方,企业要想确保资本增值,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发展企业,便要求会计人员在以会计准则为前提的情况下,做好企业的财税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外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而对于国家来说,他具有宏观调控作用,要保证企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生存和竞争,而不是以某类企业为主,这便可能造成国家税法和企业准则不一致的情况。

这便要求税务会计必须对企业准则和国家税法都要有深刻的认识,两者结合,为企业盈利做出最佳决策。

3.不断加强企业会计道德教育,培养适合新时代的会计人员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处理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素质,去适应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制度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会计人员也要随时关注国家关于会计制度的新规,努力学习,并结合企业本身情况,制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以推进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国家颁布的新规与企业不接轨新制度是对于所有企业的,是一种统一模式的新规定。

然而各种类型的企业在业务处理上难免会有特殊之处,为了实现制度的统一,新制度要从内容上把以前13个会计制度中的一般性规定和个性规定进行汇总罗列,然后规范核算过程。

2.忽视了会计工作要从简国家为了与国际上接轨,采取的会计制度一般跟国际上类似或者是引用,这就可能造成会计工作逐步复杂起来,本身会计工作就很繁忙,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特别是在明细科目的设置和规定方面要求过于细致,不仅没有简化会计工作,还会导致会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分析我国企业情况,逐步改革,逐步让企业适应经济的发展。

四、未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趋势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的任务,但其总体目标是企业能够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建立能适应各类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加快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以便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壮大。

五、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想快速发展,还是要找准定位,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制度。

在新形势下把握机会,制定符合企业本身的会计制度,为企业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究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信息化【2】

摘要:针对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本文分析了新旧制度在财务软件应用上的变化,依据广东高校的具体实践,运用webservice等技术探索适应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案。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财务软件;WebService技术

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等学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核算方式及财务报表的编制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同样也对高校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制度,如何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二次开发,是高校财务人员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课题。

1新会计制度下现有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嵌套的复杂科目核算体系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高等学校更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在制度上对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行的各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措施予以明确和增设相应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科目。

此外,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科目核算,各支出科目除了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核算外还要设置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

按原财务信息系统科目设计思路,将会计科目、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同时体现在科目设计方案上,以教育事业支出为例,设置一级科目教育事业支出(5001),下设二级科目基本支出(01)和项目支出(02),下设三级科目财政资金(01)和其他资金(02),继续将功能科目的类、款、项三级和经济科目的类、款等按要求设置,将出现8级或9级的超长科目,会计人员制作凭证时容易发生错误。

1.2新制度对财务系统软件的使用影响

1.2.1强化财政资金预决算管理,规范资金支出以广东省为例,按省财政对国库资金的使用要求,首先,每一笔支付都必须由高校财务人员在国库系统录入国库信息:按支付内容选择经济科目,选择国库指标(可自动生成功能科目),同时录入收款单位信息等内容,其次,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将同样的内容在财务核算系统重复录制一遍,最后,资金支付时,高校财务人员还要在网银系统录入支付信息完成资金支付。

篇6: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模拟实习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创设的仿真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情境中,依据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按照会计实际工作的各项要求,集中时间,

对模拟企业各项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及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在通过与岗位要求完全相同的实训操作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熟悉会计实际工作中应遵守的各项财经法规,形成工作能力,为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目前中职学校在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我以一个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角度观察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现状

会计模拟实习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都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促进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适应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会计模拟实习课程是通过模拟某个企业的某个会计期间,选用整个月份的全部经济业务,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从最开始的建账到最后的出具会计报表的一整套账务处理,中间包括对经济业务的判断、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对记账凭证的填制、对账簿的登记,以及月末的对账、结账、编制月度会计报表、全年的会计报表等。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会计实训中无法体会会计实际工作的真实感受,学生把模拟实训当成完成一项大型综合性的作业,学生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到位,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模拟实习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整个会计模拟实习过程涉及庞大的会计数据、繁杂的会计处理过程。

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会计处理上交的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作业来体现自己的会计综合能力。

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仍然比较单一。

在考核上,没有过程考核,仅仅是采用以往的期末终结性考核,或者是依靠教师把相关的凭证和账簿等收集上来检查。

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思考、操作过程都得不到评价,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更无法获得在实训过程中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岗位工作体验,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任务,在实训结束前匆忙借同学的凭证和账簿抄完就了事。

最后的成绩得分不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出学生在其中所耗费的心神,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待模拟实训学习上存在马虎应付的现象,缺乏应有的会计严谨性

会计这个职业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对会计从业的人员职业素养要求格外严格。

除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外,还要求在账务处理时养成严谨、细致的会计工作习惯。

在模拟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待模拟实习课程中的各种单据、账簿满不在乎。

单据、账簿的涂改、遗漏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是被老师指出来后,学生也是抱着下次会注意的轻视态度对待。

甚至学生对于数据上的错误,也是开玩笑一样一笑而过,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

这些行为,都表现出学生缺乏应有的会计严谨性。

2.教授会计模拟实习课程的一线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1)学校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会计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单一的理论型教师是很难承担起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不光来源于理论,更主要的来自于实践经验。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会计教师没有从事过会计实践工作,大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并没有真正的会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会计操作技能和经验。

因此他们在会计教学中,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展开讲授,对照教材讲实训,讲解不透彻,操作不到位,实训教学力不从心。

教师的会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会计实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质量。

(2)学校无法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会计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经验丰富的老会计,或者是长期在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工作的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等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账务处理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如果能够把他们在现实做账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教授给学生,将对学生学习会计实训起到很大的帮助。

然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无法引进这样的人才。

学校要从这些单位机构中聘请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传授会计知识和经验,首先受到的限制可能与学校临时教师外聘的政策机制有关,让学校无法获得有效的支持。

而且,学校因工作性质的关系,与这些机构没有交集点,无法建立长效机制,即使因教学上需要的迫切性,也只能通过教师的个人关系寻找帮助,但毕竟长贫难顾,一两次的传授也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即使解决了以上问题,还会因为那些会计专业人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由于不是教学人员,而不能使传道授业解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学校缺乏应有的硬件设施及条件

(1)学校没有配备会计实训室或会计实训室形同虚设

由于资源的分配问题,只有少数的中职学校配备了设施齐全的会计实训室,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配备会计实训室,或者是会计实训室设备缺乏,只有一些简单的桌椅、会计职业规范、岗位职责以及各岗位工作流程图等形同虚设。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会计实训室甚至是教室里进行模拟实习,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相差太远,起不到模拟实习的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是显而易见的。

(2)没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

即使校内的会计实训室配备再齐全,还是同现实的会计环境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从学校出来后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在工作方面和心理方面仍然不太适应,这就给学生和工作单位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去一些真实的公司或实践基地进行实训,教师从旁引导,将对学生将来快速融入会计岗位起到很好的作用。

然而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没有这样的单位或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训。

三、对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一些建议

篇7: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研究和揭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影响,对于中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会计环境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进而阐述中国会计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影响;会计理论与实务

引言

会计环境指会计在处理单位或部门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所面对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亦即存在的客观条件与外在因素。一方面,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又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随之发展变化,可以说,会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只有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方式,才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导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免使会计改革误入歧途。

一、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制度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会计环境中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第二,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要求也就越为高。

2.政治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第一,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决定了会计的不同模式。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引起会计相应的变革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均要求会计首先为本制度服务。第二,政府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特征。

3.科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第一,先进科技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可能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经营方式,进而引起企业成本结构和消耗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引起企业会计工作重点和方式的变化。第二,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手段和会计技术也不断得以进步,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4.教育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一,社会尊重知识的程度对会计的影响。这方面决定着会计思想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计量工具、书写工具对会计表达方式、方法的影响。在经济飞跃向前发展中,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产生并促进其发展。从会计发展史来看,计量工具、书写工具越先进,会计信息反映得越完整、及时。

二、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企业管理体制对会计的影响。企业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其所有制性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的。在企业微观理财环境中,管理体制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微观理财环境的优劣以及企业会计理财权限的大小和理财领域的广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是一种“报账式”会计,只是发挥了反映的职能,预测和规划决策根本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不仅要及时向外界提供各种相关财务信息,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前预测和规划,会计更积极地担负起企业决策层的助手和参谋的重任。

2.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对会计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总目标应该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而所有这些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管理体系。凡是具有良好整体管理水平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就高,会计信息的披露就及时,信息及反馈就迅速,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然而财务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有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上牵制严密,那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程度对会计的影响。明智的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手段看作是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凡是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就比较完备,财务管理制度就比较健全,财务管理程序就比较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就较高。反之,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就不安心工作,责任心就不强,因而就造成会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管理水平下降,阻碍会计的发展。

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和职业素质、业务和技术素质、组织和协调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会计行为效果的最终因素。第一,业务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它决定着一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与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交流程度。第二,职业道德对会计的影响。职业道德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们间的关系,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还调节业内人员同其他职业和社会上其他人们间的关系,以维护职业的存在,并促进其职业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1.拓展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研究的范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新领域不断拓宽,出现了新的会计分支和会计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租赁会计、国际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等。应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以构建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使会计理论成为指导会计实践的武器。另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中国会计理论的研究队伍。目前中国会计研究机构规模较小,要依靠各大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参与。随着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造就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会计理论研究人才。

2.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体制,将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营造一种能言、敢言、真言的环境,让会计人员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出发,保证会计主体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等。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主要是增加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要营造一种谁主使策划、谁就受罚的法律环境。

3.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大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这是会计信息达到相关与可靠的重要保证。代表国家利益的国有资产管理局、银行、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真正采取有效措施;而具有“公证人”身份的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大检查队伍,还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的有关条款,应该有具体、明确、充分的规定,以便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约束企业领导人“以权代法”、要求其“廉洁奉公”、应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强制监督约束机制做保证,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

4.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重点。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会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计教育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进程,不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把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纳入会计教育体系之中,使会计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另外,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5.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首先,国际化目标定位。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根本前提。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应是:在充分考虑中外会计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保持中国会计特色,并逐渐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次,制度趋同。积极推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制度趋同是维护中国经济利益的战略选择,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后争取更大跨越的现实需求。从三个方面着手:大力抓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执行,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齐头并进;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的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广丽.浅析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09,(95):127-132.

[2]伊新军.浅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理论,2010,(23):143-145.

[3]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4-26.

[4]毛柏林,赵德武.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探讨[J].会计理论与实践,2010,(2):147-149.

篇8: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 浅析微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姓名: 唐元

学生学号: 010713203341

专业班级: 会计学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是本人在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日期:年月 日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本论文属于

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签名:

日期:年月日

摘 要

一、绪论

二、建筑会计行业的面临的问题

(一)建筑会计行业人员过于繁杂,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二)建筑会计人员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流动性较大

(三)建筑会计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四)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

三、建筑会计行业所面临问题的完善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会计者的素质

(二)优化人员配置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四)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五)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浅析建筑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建筑工程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建筑会计已不适应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建筑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Abstract The modern economic management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accounting has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building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building account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绪论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会计也异常火爆.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多,大学专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也普遍开设了建筑会计专业。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建筑业的繁荣,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建筑会计行业。与一般会计工作相比,建筑会计的要求更加细化,建筑会计是针对建筑企业的建筑原料、资金流动、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施工人员的薪资结算等方面来开展工作的。建筑会计在建筑企业拿地竞标时候就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包括前期资金投入与中间的款项追加和后期的工程核算等。建筑会计在进行工程核算时,需要采取分级核算的模式。根据企业的整体规模,工程量的大小以及工程施工时间来确定。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对每一个环节都要配备会计,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工程进度来决定不同环节的款项以及资金流向。可是实际上企业为了减少今后的资金风险.往往会增加会计人员,转而单独进行预决算。这个做法使得建筑会计行业越来越低端化。 与一般企业不同,建筑企业会计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的生产材料、企业施工过程、资金流动等进行记录与分析而存在的。由于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周期比较长,通常情况下,在同一年中无法完成施工,因此,建筑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要采取分级核算的方式,以适应企业施工的固有特点。根据工程的整体规模、工程量的大小、预计的施工周期来对会计进行分散管理,为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流程都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建筑会计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整体规划进度来进行管理。建筑会计行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企业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还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一流的核算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过高的思想觉悟。 建筑会计行业的面临的问题 建筑会计行业人员过于繁杂,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会计的发展情况依然不是非常乐观,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会计行业的人员过于繁杂,道德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越来越多,近年来,建筑会计行业的人员也随之不断增加,然而在建筑会计人员大量增加的过程中,企业对建筑会计的要求越来越低,部分道德素质不是很高的人员也逐渐加入的建筑会计的队伍,尤其是私人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多家族内部人员。根据调查,我国目前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会计专业,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从事会计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该行业,而从这些行业的人员素质调查来看,从事建筑会计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而且还参差不齐。2000年我颁布了新的《会汁法》,其中规定,从事会计行业,必须持证上岗,但是有调查显示,我国有近l3%的会计人员处于无证上岗状态.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会计人员。 建筑会计人员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流动性较大 目前我国建筑会计行业在人员分配上也非常不均衡,在建筑会计中,负责具体的会计核算的人员非常多,而且人员相对杂乱,在各个方面都不统一,也不规范,这就大大增加了核算错误的可能性,长期下去,形成了建筑公司所潜在的巨大隐患,在另一方面,建筑会计中真正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人员要比进行核算的人员少得多,由于管理人员的配备不足,使得企业内部更加混乱,这就为各种tanwufubai现象提供了温床。建筑会计行业的具体核算工作是一个繁杂而又清晰,步骤具体但是规则明了的一项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要有一流的技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核算的过程中,不能有一点马虎,对企业的任何一项都要认真进行核算,其实,核算工作本身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才是一种真正复杂而又抽象的工作,它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标准,但是有具体的工作目标与工作形式,一方面,它要求对建筑行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使其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它还要求对会计行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不断帮助建筑企业调整与改善财务战略目标,最终使得会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优化与提高。再加上建筑业属于流动性作业,一项工程从开工到结束最长的也4-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手中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些有经验有追求的会计人员不再满足于奔波的生活现状,从而采取辞职另谋高就,有经验的建筑业会计人员流失严重。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压力,会计财务优化战略成为影响建筑行业竞争力重要素,因此,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安排,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建筑会计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建筑会计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会计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诚信问题,诚信是对一个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会计工作者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还要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以认真、诚实的态度,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另一个则是职业道德素质的问题.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双重保证,不仅要以崇高的职业道理来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来监督、指控、约束周围的其他会计人员,做到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的结合。 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运用会计以及相关的方法,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包括资产保护、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的时间、操作步骤复杂,面临多种不确定风险因素较多;同时工程的施工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使得资金的预算与项目工程的实际支出费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加大了核算工作的难度。建筑企业进行内部会计的控制核算时,难以对建筑项目会计的控制进行有效监督。施工企业的产品表现形式较多且较为分散,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通常是以各个工程的施工项目当做基础而进行的单个项目的会计控制。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的难度,无法全面对施工项目的内部会计制度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水平的提高。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降低工程项目建设风险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注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合理的组织结构、审计监督机制等,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将内部会计控制渗透到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特别是企业的工程项目,做好对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找准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点,对重点环节实施重点控制,特别是对可能发生舞弊或其他不规范行为的环节应从严控制,以点带面;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增强风险意识,做好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工作。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建设仍不完善,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建筑企业往往会过于关注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员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仅是用于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相关规定也只是停留于文件、制度形式层次,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实质性作用;

第二,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建筑企业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方便,仍沿用传统的组织模式,导致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呈现出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多重领导和无人领导等问题,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

第三,岗位权责不明,企业部门、机构、岗位之间的职责界定模糊,存在不相容部门或职能合并问题,如造价、财务和审计等设置在同一部门,财务部门往往执行财务和会计两种职能,相当于行使项目一个“大出纳”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参与到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失去部门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且容易产生个人舞弊行为。 .

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不规范

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投资决策方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对薄弱,会计人员没有发挥真正的决策辅助作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不重视财务评价,使得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不够深入,大大增加了投资的潜在风险;在预算审核方面,财会人员对预算的结果审核不严,审计部门也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较为严重;在投招标方面,投标前没有对投标人应具备的财务标准进行明确规定,缺乏严格的财务审查、分析和评价,可能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投标者中标,严重影响投资效益;在工程款项管理方面,企业资金拨付随意性大,没有明确的程序和规范,决算超预算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监管,资金缺口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内部会计控制信息与沟通不顺畅

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取财会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建筑企业内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递和沟通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信息传递上还存在较多的瓶颈因素,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如建筑企业财会信息不公开,没有形成定期报告制度,信息的横向传递和纵向传递普遍存在问题,导致部门之间对彼此的内部会计控制重点认识不清,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纵向信息沟通不及时,企业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和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不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备、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有效评价,部分建筑企业对内部审计功能的认识不足,内审工作难以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内审机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由于审计范围广、耗时长、成本高等特点,部分企业为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只对工程项目的预算、设计和变更等环节进行审计,忽视对竣工决算的审计,且更多的是将对财务报表的监督作为审计的重点,不重视内部控制的测试和维护,致使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二,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评价体系,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监督效果不理想,没形成内部审计、群众监督和外部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得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检查、考核等缺少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

建筑会计行业所面临问题的完善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会计者的素质

企业当中具备较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能够有效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者素质,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提高企业当中的会计人员素质,有利于提高会计者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能力。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了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助于会计人员认真处理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预算工作,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能力。

2.要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会计信息时,手足无措,因此,要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通过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督促他们加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来保证建筑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3. 在行业内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在建筑会计行业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诚信为本的高尚信念,建立一种诚信为荣的社会风气,促进建筑会计行业人员的诚信观念

。4. 在行业内建立信用档案在行业内部建立人们的信誉感,建立信用管理档案,对工作中的诚信缺失以及诚信信誉计入档案,并且以一种公开、透明的形式出现,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的诚信度提升。

(二)优化人员配置

目前我国建筑会计行业的用人制度混乱,没有达到资源的最优,在人员的分配上也不够合理,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安排,加大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入,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对于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待遇留人,更要感情留人,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馨;重视会计管理在建筑会计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行业内部建立人们的信誉感,建立信用管理档案,对工作中的诚信缺失以及诚信信誉计入档案,并且以一种公开、透明的形式出现,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的诚信度提升。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者,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非常的重要。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证,才能进行会计工作,不符合会计资格的人员不能录用。企业要定期给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为公司培养出一批高品德、高素质的优秀会计人才,满足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会计领域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组织内部的问题之外,我国的法制建设还需完善,监督体系还需加强。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确定责任制,规定信息失真的责任人为单位相关负责人,从而加强约束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行为。我国建筑会计行业的有关工作方法与国际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国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促进我国建筑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目前我国建筑会计发展的目标。

(五)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保障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第一,建筑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身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以身作则,防止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同时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第二,建筑企业应本着牵制性、适应性、相互协调和分工明确的原则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切实做好不相容职责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目的,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和舞弊行为;第三,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明晰授权机制和岗位责任制,避免授权责任不清,特别是对财务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相关人员不得越权,也不得失职,避免出现问题难究其职的现象,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制衡关系。

2.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活动

规范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控制活动,是保障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对投资决策的控制,它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建筑企业的投资决策应按一定的程度、方法和标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三个环节入手,做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进而做出投资决策,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对预算的控制,在这个环节,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应放在概预算审核的控制上,将概预算的真实、完整、准确性作为审核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概预算编制、概预算演算和复核、概预算外部审计、内外部对比分析与修改以及概预算核定等;在招投标方面,企业财会人员应重点做好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投标单位资格审核、标底的编制与审核及评标等关键的内部会计控制;在资金控制方面,建筑企业应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价款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重点促进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的回收,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3.构建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是否顺畅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建筑企业应建立公开的信息机制,做到财会信息共享,使各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获得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同时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财会信息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第二,建立信息报告反馈制度,使管理层能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完成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实现信息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防范和减少风险;第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财会信息,减少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高财会信息利用价值。

4.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可以及时发现、揭露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第一,强化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包括提高企业领导者内部审计意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同时注意转化内部审计的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对会计报表、财务账目的核查和监督,更应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防止内部控制出现重大漏洞,及时提出内部控制的整改和完善意见;第二,形成三位一体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特别是强化群众监督,实现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化,有利于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评价系统,以便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保证企业财会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总之,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地发展。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立有关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

5.提高建筑施工领导者的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增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较好地发挥会计制度的优越性,做好施工企业的预算控制工作,避免预算过大,从而有效减少施工项目的开支费用,确保预算与实际费用的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建筑企业的领导还需要充分发挥表率的作用,并且以身作则;重视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宣传的工作,进一步重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的优越性,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各成员、领导者均树立较强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总之,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之下,针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建筑会计的现状与弊端必须经常关注国家的会计核算新规定和新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及时调整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向着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进发,努力建设一个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会计运行方式,不断优化和改进企业的会计行为,从而对建筑项目进行高效有序的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在日益复杂化信息的时代特征之下,获得高效率的会计管理效果,建立一套较为健康、有序、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2011.24:18. 王晓红.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常见问题分析[J]

.财经纵横2010(12) .

杜胜穗.浅谈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

财税论坛,2011(5) . .

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1世纪建筑材料,2010, 2(4): 67-69.

甘霞.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析.

东方企业文化,2012(03):69-70.

李占平.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财经界(学术版),2012 (05): 110转13

.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 (1) : J 44

王亚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意义[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宋睿.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2011(11):210-211.

夏小强.浅议如何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J].

学术探讨,2010(06).

齐延丽.建筑会计行业存在难题及对策分析.

财经界,2011(05).

余晓林.浅议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

西部财会,2010(4) .

徐贵兰.浅谈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

财经纵横,2011(13).

Robert S. Kaplan, Anthony A. Atkinso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3rd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J.Efrim.Boritz,Ping Zhang. How Does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ffect Management‘s Choice of that Quality? .CAAA 2006 Annual Conference Pa- per. April5,2006.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 work .Executive Summary Framework. 2004.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彭云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再一次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篇9:会计毕业论文

顶岗实习高职会计毕业论文

1毕业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思想认识有问题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有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工作纪律等方面有时存在问题而影响到实习工作。

有的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顶岗实习失去兴趣。

有的学生不守企业纪律,对实习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1.2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有问题

顶岗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有的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完成实习环节的学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应付态度。

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实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到实习结束,只是叫单位盖章了事。

1.3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实际管理或有效管理。

一些学校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

有的学生没有真在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学校也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及时处理。

1.4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专业要求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要求过低,也缺乏实际专业指导或有效专业指导。

一些学校没有详细的专业要求,对学生专业要求仅仅限于毕业论文。

2毕业顶岗实习改革情况

毕业生顶岗实习被本校视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学生职能培养上。

因此,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1强化了安全与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

顶岗实习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材料,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知识、预防焊花引发火灾知识、

使用危险化学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知识和使用方法等,还有施工安全手册。

要求完成安全作业试题。

学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业-试题,题型分为简答题(60分)、论述题(40分),简答题内容有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救、发生火灾事故报警、在施工现场中行驶走、

上下“五不准”是什么等,论述题有请列举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条款;请调查一下实习单位目前关于安全生产要求方面的有哪些制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要求谈谈你将如何做来确保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

强调顶岗实习纪律要求。

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

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有事向实习教师和班主任请假。

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

积极收集资料。

查阅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

实习期未满,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

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须征得指导老师、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

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并且确保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等。

2.2细化了顶岗实习专业要求

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按系统要求逐项填列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实习期间,每周于周末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认真记实习周记。

实习周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每天(一般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实习内容,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

周记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周记篇数会计方向不少于12篇。

要求按时编制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开题报告”项目;按时编制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

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实习报告”项目(后来为方便统计,改为“毕业论文”处);还要求登记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顶岗实习日志等。

请校外指导教师填写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有关表格(含实习月度评价表、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

实习结束,上交本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等。

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其中专业调查部分不少于2500字)。

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报告装订要求:左侧装订,封面要求采用塑封。

上交安全作业等有关其他要求。

2.3改革了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等要求

开题报告方面。

开题报告改为毕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

内容目前包括封面、毕业顶岗实习单位介绍、主要工作岗位及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分月或周)。

笔者建议可以包括毕业顶岗实习目的、实习岗位及职责(实习单位、实习主要岗位、职责)、实习工作任务(指主要实习工作任务、内容)、具体安排(总时间段、分月或周具体工作安排)、遵守纪律承诺等方面。

毕业论文方面。

要求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而不是毕业论文。

毕业顶岗实习主要书面成果是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

毕业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分封面、目录、正文,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实习单位介绍、专业工作情况、专业工作调查、专业工作体会。

专业工作调查先要选定题目,选定调查对象,确定什么调查方法,调查哪些问题,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给出合理建议。

专业工作调查由学生根据实习实际情况来选定,系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

计划和报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毕业顶岗实习完成后,请将专业工作报告制成电子文本(用word格式),并根据要求放入顶岗实习系统,还要打印装订成册。

2.4整合了毕业顶岗实习任务、要求、内容

把学院要求、系部要求等内容,整合成一本毕业顶岗实习手册。

手册内容有顶岗实习规范、指导老师安排、顶岗实习系统操作说明、成绩评定、实习成果和附件。

附件有毕业顶岗实习月度评价表、实习单位问卷调查表、专业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

毕业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文介绍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会计毕业顶岗实习的一些改革经验和情况。

通过一系列改革与交流发展,相信我国高职学校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方面会取得更好的经验与成绩。

篇10:会计毕业论文

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

1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现状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

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

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

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

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

”[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

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

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

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

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

[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

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篇11:会计毕业论文

浅议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众多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完善,很早就开始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应加快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丰富会计学战略管理理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成本;竞争优势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迅猛发展,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企业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这种巨大变化。

职能管理模式在客观环境的变化冲击下,向战略管理转变。

传统管理会计也受到来自知识经济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出现、成长和发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1)战略管理会计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只是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信息,并没有将眼光放到企业外部环境,市场环境还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低级阶段,企业还没有进行战略规划的管理思维。

但是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企业的经营思维和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在这种变化中孕育的。

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的需求有了很大变化,虽然世界总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但随着跨国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时代。

(2)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市场和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自身也发生了变革,这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冲击是无可避免的。

这就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自己的理论观念,创新实践方式,战略管理会计正好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

二、战略管理会计相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优点

(1)统筹性。

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管理会计局限于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空间,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特别强调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与计算。

为了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从竞争地位的转变中把握企业的发展态势,力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企业发展问题,不去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而是统筹全局,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有时壮士断腕也毫不犹豫。

(2)实时性。

新经济时代既是高新技术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

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

为了避免因为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动态需要更多的掌握,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为决策提供实时信息。

(3)长期性。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降低,特别是人工和材料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前期的科研和固定费用开始大幅增长。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本无法适用这种生产方式,不能单一地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是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否则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误导。

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数据的核算,往往忽略外部环境,只能制定短期的发展计划,没有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往往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

三、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

战略管理会计改变了以往传统管理会计单一依赖企业内部信息的弊端,而是对企业外部信息进行汇集和整理,为企业高层进行战略决策提供必需的.信息支持,以达到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

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协助其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多种可行的战略选择,让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战略成本会计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战略上的功能扩展。

不同于传统的思维视角,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成本管理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以及战略环境,在战略层次方面全面掌控企业成本结构,为企业在长远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传统会计无法很好地分配和利用企业资源,无法在整体上为企业取得战略优势,单一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并不会去考虑某个项目是否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协调。

而战略管理会计则认为成本和收益是不能量化的,也就是无法用货币来表示,而是通过长远的战略考量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传统管理会计在项目投资中,不会去考虑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风险,这种做法明显不科学,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不仅存在于市场环节,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风险。

战略管理会计则是通过战略投资评价矩阵来克服这种不足,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也促使企业必须加深与外界的信息互换和交流,因为企业的生命并不能由自己完全掌握,而是要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也开始学着变革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取消传统的量产的大众化产品,开始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私人定制来获得市场主动;开始重视人才,因为资本已经不能限制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陷入瓶颈往往是因为缺乏人才,新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传统的企业里,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在新的环境和机制里,人才优势被无限放大,成为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

例如招商银行,在资产规模上无法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在民众心中缺乏可靠性,而四大国有银行国家因为国家作为其强力后盾,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尊重储户心理,这就为招商银行创造了机会,招商银行针对国有银行的缺点,

延长营业时间,极富人情味的服务为其赢得了大批储户,这就使得招商银行在战略上取得了优势,随后推出的一卡通服务成了招商银行的问鼎之战,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详细分析,招商银行准确定位,正确的把握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和规模,分析对手的竞争优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当今企业取胜的不二法门。

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更多的企业会接受战略管理会计这一理念,为自己企业的战略发展找寻决策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梁鹏丽.JC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天津商业大学,2014.

2.吴庆暄.战略管理会计在证券公司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篇12:会计毕业论文

浅议我国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之一,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要素的情况下,使用谨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可靠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问题,简言之就是是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任何可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应当记录并确认,反之没有充分掌握的收入不能确认和记录。

二、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

2.1 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会计领域中,许多会计处理工作都需要应用谨慎性原则,但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是滥用现象,企业常常在不认真估计风险和损失的情况下滥用谨慎性原则来达到虚增企业利润和会计欺诈的目的,从未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

另一方面则是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谨慎性原则中存在的某些处理方法,会对会计的可比性与一惯性产生影响。

2.2 容易受国家税收的影响

应用谨慎性原则要求国家财政资源必须充足。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往往会减少企业前期利润,国家大量税收以及利息收益也由于少缴纳税款而遭受损失。

就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并不雄厚,不具备广泛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内部条件。

因此,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需要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

谨慎性原则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可预见的一切损失和费用要进行记录并确定,不能充分掌握的收入,则不被记录。

2.3 受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力影响较大

目前,企业中或有事项的判断多依赖于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而也正是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产生了限制。

在实践中,由于会计谨慎性具有主观性,所以很容易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虽然在会计行业中国的发展相当迅速,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会计人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及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在会计实务中准确应用新制度。

有些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如何应用,但由于职业道德素质等原因而滥用谨慎性原则。

同时,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这些都会对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产生一定的限制。

2.4 市场价格机制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约束

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品和股权来说,其公允价格都较难以确定,也就是资产的可变现价值难以确定,而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和可能性都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市场价格机制、价格信息披露情况以及我国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等方面,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领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2.5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主要强调预期损失,可能违反可靠性和真实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产生冲突。

对于谨慎性原则来说,它一般地体现在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证实或未经证实的可能性收益,而这种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减少企业的正常利润,从而能与配比原则产生冲突。

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应用中,谨慎性原则又与历史成本原则相冲突。

三、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基于上述对谨慎原则的运用局限性的简要分析,谨慎原则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又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如何使其成为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更好地服务于会计领域当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科学合理地使用谨慎性原则

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国家应该明确规定其所包括的业务范围,适当约束其运用前提与条件,对于条件符合的应允许执行,反之条件不符合者不得运行,还要限制会计工作者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例如,如果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不能忽略预期的销售价格下降的问题,由于条件限制,应当根据客观条件来确定采用的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方法,从而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谨慎性原则和其他原则相冲突。

3.2 不断建立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

会计领域中的谨慎性原则若得到更好地应用,就应该尽量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首先应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尽可能在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不但被广泛接受还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标准,从而提高具体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其次,在国家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减少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差异,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13:会计毕业论文

浅析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恐慌。

本论文将以双汇集团为例基于其会计信息的披露中现存的各项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视角;双汇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感

我国正处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起步阶段,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以及“毒生姜”等的频频曝光,使人们谈食色变,要想重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稳定社会不安就必须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步伐并将其列入长期发展战略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做到企业慈善、法律、道德与经济责任的全面推进。

尽管在08年国资委就提出鼓励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还是以自愿的形式公布会计信息,因而企业诚信欠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并未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必须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为出发点,进而提高企业诚信并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一、以双汇集团为例分析其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双汇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双汇集团在社会责任感上主要对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进行披露,本文选其10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展示说明,如表1所示:

(2)双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双汇集团作为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因其规范严格的生产及检验线而领先于该行业,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汇集团为降低成本,缩减检验程序而致使含瘦肉精的猪肉流入企业生产线,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严重地自毁招牌,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并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进行明确规定,因而企业领导及会计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并且在信息披露中可能会出现注重对社会贡献的披露,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审计环节

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公布的,所以在没有第三方审计核查的情况下,其公布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就会存在异议。

双汇集团从2009—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就是在没有第三方审计的情况下进行公布的,因此其公信力不高,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实际的效用价值。

3、外部监管不足

在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想得到有效的加强,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自身努力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部的监管,以规范企业运作。

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消费者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具有事后性,只有当问题曝光出来后才会对其进行调查整治,所以还是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其次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不如国外,这样也会导致企业领导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不法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二、会计视角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正常运作;其次社会需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打造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2)会计信息披露需经第三方审计

我国企业目前公布会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是经由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查后通过,由第三方审计签证的环节尚未得到实施,导致由于审计机制的不完善而造成其公信力不高。

因此需强化审计环节,可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对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尤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严格审计并针对具体问题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社会信任度。

(3)加强外部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检查,并加强对企业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的管理,并将检查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以方便其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并及时改正运营中的不足。

同时广大消费者应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管理部门,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监督。

三、结语

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今天,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有利于重新建立起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14:会计毕业论文

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人们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股市相继建立以来,财务舞弊现象随着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多。

这些公司财务信息的失真失实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构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的公信力、培育会计诚信并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缺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对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诚信 财务舞弊 诚信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现象变得十分突出,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从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厦、蓝田股份,到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都是由于财务欺诈现象被曝光而陷入了经营困境。会计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一、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现状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目前我国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两个证券所成立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一直不曾断过。财务舞弊案件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者小集团谋取私利,不仅使银行遭受不良贷款损失,也使广大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严重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具体表现概括为:

1、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按财务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反映、监督,盲目听从单位领导指挥。

2、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使用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

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不求上进,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强,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盲目听从上级命令,没有起到会计所要求的反映和监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也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规定。

二、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来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之中,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下去,除了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现实下,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的旨意进行会计核算。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而且随着经济业务量的增加,会计舞弊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会计舞弊手段也更加隐蔽,若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舞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作出一系列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会计人员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或迫于公司管理层压力而故意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

4、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导致会计失信行为频繁发生

现有法律法规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处罚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行为,这就使信用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若发生舞弊行为,往往被处以行政处分或罚款,极少数人被处以刑事处罚。而被处以的罚款金额与真正的大股东所谋取的非法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无法起到打击和警示的作用。

三、改善企业会计诚信的措施

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诚信缺失行为也要多种手段并用,才能达到目的。

1、加强单位内部审计,防范会计舞弊行为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补充机制,对于防范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的监督机构,应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营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发现、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进而及时、客观地识别企业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是否运行正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通过向单位高层反馈,帮助决策层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弱点,向企业管理人员提出建议,以此来协助遏制舞弊。

2、提高会计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必然会造成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对称。而处于信息占有不利地位的外部使用者,就极有可能被误导,尤其是投资者甚至会产生对资本市场的不信任,影响投资的积极性。所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成了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会计准则作为防范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发生和防止市场经济衰落的一种法规制度安排,对满足投资人获得投资所需要的会计信息、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应对会计准则加以完善。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

市场经济要求以诚信为宗旨构建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能够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能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主体的求利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建立一个保证企业能够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使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加强自身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为。

4、通过立法,加大惩治力度

我国的执法工作不仅经常受到旧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地方势力和行政权力的干扰,检查不够、处罚不够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未能充分暴露。在中国股市,只要缴了罚款,舞弊行为就可以一笔勾销。相对于较小的处罚力度,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显得更具有吸引力。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若是发现会计造假,额度较大的,可以强制让其破产清算。这样,那些妄想铤而走险的企业多少也会收敛其行为。

5、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立社会教育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行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工作中,会计学会可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育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考核检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气,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此外,应在社会上大力宣扬诚信,将诚信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广泛教育,让社会每个成员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真正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

篇15:会计毕业论文

一、可供分配利润的分配顺序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的分配顺序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3.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核算。

4.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利润分配项目核算。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本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以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位反映。

二、按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波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企业当期已销商品、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资产必须是经济资源,即资产必须能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采经济利益,即资产在未来能够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

四、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五、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则是总分类账的从属账户,它对总分类账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概括而详细地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所以在记账时,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是平行登记的。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1)登记的会计期间一致。

(2)登记的方向相同。

(3)登记的金额相等。

六、借贷记账法是以“借”或“贷”为记账符号对第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在借贷两方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其基本内容有:

(1)记账符号。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或权益的增加。

(2)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较灵活,可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3)记账规则。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即一个账户记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或者在一个账户记贷方,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记入借方的金额同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概括地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有发生额法和余额法两种,即在一定时期内,所有账户的借贷双方发生额供不应求合计是相等的,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七、资本公积是由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由所有投资者共同享有的、它有特定来源本身不需要投资回报的一种准资本。企业可以将它作为资本来使用,但其并不承担生产经营上的风险也不享受任何回报,而且经过法定程序可以转化为企业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

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3.股权投资准备。

4.拨款转入。

5.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

八、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是企业在正常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其实质是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等。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等。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九、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是为企业将来的经济活动提供效益的经济资源,而权益则是对这些资产的求偿权。也就是说,权益表示资产的来源。所以,资产恒等于权益。因为资产和权益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资产本身来考察,另一方面从对资产所拥有的权利来考察。这是对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所以,有一定的资产,就必然有对该资产的求偿权即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的资产。资产丧失,权益也就自然丧失;资产增加,权益也随之相应增加,资产与权益总是连带发生、连带消失的,两者永远相互对应,彼此相等。资产=权益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而①式则是最基本的会计平衡公式,也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是进行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篇16:会计毕业论文

财会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可以尝试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融合,以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内容概述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Accounting)指的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手段,以货币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计量和确认的一种外部会计形式。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将最后做好的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给企业其他相关的人员和企业。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财务会计可以为本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帮助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的经济管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更好发展;财务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考核,以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实际上指的是内部会计报告。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加工,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直接的决策依据,帮助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同点

二者的本质一致。首先,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来看,二者均属于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均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财务会计统计,然后通过对财务会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合得出最后的报告,为企业及其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依据。财务会计和管理数据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和完善,二者构成了完整的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二者的目标和环境一致。从会计的目标和环境来看。财务会计的环境为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因此二者的工作环境必然是相同的。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通过预算和决算来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并通过最终制作的财务会计报告来帮助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进行整理和加工,同样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目标和环境上是一致的,二者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二者的信息基础一致。财务会计的信息和数据基础为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最终报告,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财务会计需要依靠管理会计的整合和加工结果。而管理会计也不能完全脱离财务会计进行自我工作,其同样需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加工,最后进行应用。因此,二者在信息条件方面存在一致性。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实际内容侧重不同。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来看,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业绩和规划,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测、控制、评论和分析。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利润、经营过程中花费的费用、收入以及负债情况等,其反应的内容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状况。因此,二者在实际内容的侧重方面有所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虽然我们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却有所不同。首先,从财务会计来看。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和企业外部的相关人员,需要向外界提供财务会计相关信息。而管理会计正好相反。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部人员,以便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的决策调整,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二者在服务对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侧重点和方法不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为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其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在工作重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的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特征,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加工分析。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特别是财务经营状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性质属于信息收集和报账性质。因此,二者在工作的侧重点上存在一定差别。同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工作侧重点上的不同自然也会引其二者在工作方法和要求上的不同。如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更加侧重于预测和决策方面的分析,而财务会计则强调账目本身的统计,管理会计的精确度要求也明显要高于财务会计。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意义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具有时代意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诸多方面的相似性能够实现二者的融合,时代的发展也必然要求二者进行融合,以便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进行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会计的利用率,促进企业内外部的共同发展。此外,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将二者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加全面地进行信息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对象、信息来源、信息互为基础以及最终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这也证明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已经得到了逐步的完善,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够进行实现融合,以便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综合以上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各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完全可以从融合角度着手,开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四、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对策全面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新时期要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必须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能够转变过去的财务会计理念和管理会计理念,要更加全面地认识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尤其对于财务会计人员,我国大部分企业看中的仍然是财务会计工作,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这种现状决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过于强调对账目本身的分析和评估,没有结合企业的规划和决策进行探讨,结果限制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能够同时认识到会计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尽量适应二者的融合。当然也要求企业能够建立相对健全的会计管理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健全现代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当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便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工作奠定制度基础,指导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规范,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效率。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现代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合理分配工作和人员,并强调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财务会计业务技能,娴熟的会计计算方法,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从会计的管理职能出发,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营决策为根本前提,进行会计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由于管理会计的精准度和难度略大于财务会计,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人员的管理会计能力。此外,为了保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效率,正确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企业还需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以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效果,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精准地会计报告,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自身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如二者的工作目标一致、信息基础一致,内容本质也相同,这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将来的发展中可以从二者的融合着手,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实现会计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的结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7:会计毕业论文

摘 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本文针对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提出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同时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或活动,是经济监督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赖于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会计监督;法制建设;国家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一、会计监督概述

会计监督的定义为:“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而不是会计机构;会计监督的客体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的依据是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原因浅析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在实践中,虽然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会计监督作用一直不尽人意,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查不止,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许多犯罪都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

1、法制建设落后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许多经济活动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有些急需的法律迟迟不能出台,一些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与现实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2、外部会计监督不到位

会计外部监督包括国家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和检查法律法规三个环节来实现的。但是,面对多元经济,某些法规明显滞后,国家会计监督相对于管理对象这一数量庞大的经济运行独立体,监督力量显得薄弱。国家会计监督过程中对违规违纪者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犯罪成本低,必然致使监督流于形式。社会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又一关键原因。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会迎合委托人的不合理需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3、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无视《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是很有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 论文网 http://www.lw54.com

5、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监督问题的根本是人的问题。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1、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国家监督,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国家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首先,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要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追究责任人责任,彻底改变过去对事不对人,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其次,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合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会计监督的另一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由中立立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财政部门应依法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和监管,逐步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合法经营、自主管理、独立承担社会与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

3、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法人会计责任。

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设计会计监督系统时,按互相牵制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个别会计人员的离轨行为。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负责单 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并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会计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工作经常处于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的对待利益各方,正确处理各方利益。

四、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不但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总之,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玲.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危害.《中外企业家》.20xx(09)

2.仕翔鸣.艾颖 浅谈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及改进措施

3.贺建青.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危害、原因及对策.《现代商业》.20xx(04)

篇18:会计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这个概念自美国密西根大学郝曼森教授提出后,在理论体系的创建和信息应用方面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但由于我国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因而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广泛推广仍有很大困难。本文仅就人力资源会计性质、计量、核算等做一粗浅探讨。

一、人力资源性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资源中最有活力的一种,它在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种资源的属性,会计界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特征是:①不具备实物形态。②非货币性长期资产。③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④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人力资源同样具有如下特征:①可用货币计量。不论是对人力资源的原始投资还是后续投资,都是用货币形式反映的,即人力资源可用货币计量。②可被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与员工签订合同或协议后,通过支付工资、福利等报酬,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受到企业控制。③不具备实物形态。企业员工虽具有实物形态,但其劳动能力作为一种服务潜力,不具有实物形态。④可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且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人力资源首先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自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次,这种资源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最后,因为人才流动性很大,其所提供受益期很难确定,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准确地计量,所以人力资源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无形资产,按照资产的特点,其成本支出应予以资本化。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由上述可知,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即进行计价,形成人力资产。目前对人力资源的计价有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将人力资源在取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入账,形成人力资产,因为这些支出是客观存在的。然后将人力资产按受益期转作各期期间费用,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按具体入账价值不同,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和按重置成本入账、按机会成本入账。第二种观点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它从产出的角度认为应将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入账,因为企业在取得、维持、开发人力资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与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实际价值不符,故该方法又称价值法。按其不同计量模式,价值法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

笔者认为,对人力资源资本化可采用成本法。一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数据是以原始记录为依据,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可根据发生业务资料直接获得,更符合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二是由于这种模式获得的数据较为客观,能防止有关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粉饰报表。三是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群体价值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有关的各项成本支出,也便于计算各项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报表使用者全面考核投资报酬率。当然,并非所有人力资源的取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耗费都应予以资本化,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支出才予以资本化,其余的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计入待摊费用。这样就可改变现行会计不论支出性质,一律将人力资源的各项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也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基于上述思路,笔者认为对于人力资源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等业务,可设以下基本账户核算。

1.“人力资产”账户。其性质属于资产类,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可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等员工类别设置明细账。

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属于“人力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反映每期摊销的人力资产成本。其贷方反映按一定摊销率计提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职工因离职、退休等原因退出企业时应转销的原摊销额,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明细账户设立。

3.“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账户。此两账户属于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取得人力资产和开发人力资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借方反映企业为取得、开发人力资产而发生的招聘费、安家费、培训费等支出,贷方反映各项支出归集后应当资本化转入“人力资产”账户及不应当资本化而转入当期费用的余额,结转后该两账户无余额。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资本公积账户性质相似,用于核算企业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无偿获得人力资产时的价值。其贷方反映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的金额,借方反映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离开企业时转出的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现有的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价值。本账户应按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明细账户设立。

篇19: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

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乡镇管理模式分析,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比较混乱,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国必须对当前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实行改革。

关键词 :

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经济发展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家底不清,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管理与使用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立足于我国国情并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经济建设经验,乡镇经济的发展在依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凝聚融合新农村的基础上,更需要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推动。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采取行动,加强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弊端

(一)固定资产登记不完整,管理的权力过于分散

乡镇固定资产登记不完整现象在乡镇普遍存在,我国大部分乡镇都经历了多次撤并后,诸多资产没有进行清理合并,原始资产账务没有很好地合并到现在乡镇,使部分资产游离于管理之外,存在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现象。有的乡镇对改制的原国营商店、国营商场等土地不入账,对撤并后停办的学校的土地、资产不入账等等,资产账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具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管理权的分配上,大致有三种管理分配形式:乡镇直接管理、上级委派管理以及双方共同管理,这使得各单位之间在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分工,管理职能方面趋于相同。举个例子来说,在众多的固定资产中必然存在当地政府统一购置和上级单位专门配备等情况,双方都在行驶它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然而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全部会有相应的记录,这使资产管理变得分散而混乱。

(二)资产管理人员力量单薄,财务人员频繁变动,使得对固定资产的变成被动管理

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是乡镇财政所,而乡镇财政所人员本来就少,又担负着整个乡镇财政的方方面面,所以对资产的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只是在新配置时进行登记,只是在当时做了一个被谁领用的明细账,以后该资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无人问津,形成了资产账物不符。加之现在财务人员频繁调动、固定资产账目疏漏繁多,使得对固定资产管理变成更加被动。

(三)领导管理观念淡薄,无专人跟踪管理,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长期无人问津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和单位都存在着“看重金钱、忽略物资、重在采购、无须管理”的错误观念,如今的乡镇领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凝聚融合新农村等方面,而没有认识到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乡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诸多资产购置后无人问津,比如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活动的开展,为配合这些大型会议活动的开展,乡镇购置许多资产,但等这些活动一结束,配置的资产就无人再去理会,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四) 固定资产的采购包含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采购程序不够完善,单位无规范的采购配置计划

部门和单位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大多都出于自身的需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单位无规范的采购配置计划,这使得各种数额超支、物资超标的问题不断加剧,形成严重的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且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合理有效规划,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资产配制没有统一计划,编制内人员调动与新进人员之间的资产无专人协调管理,形成大量资产的闲置。在很多时候,各个部门和单位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批示的情况下,就以自身的需求为由购进资产,事后再到财务处申报,此外,政府在采购商品时,部分商品出现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其市场价格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政府不愿意通过政府这个平台来采购固定资产,而是通过其他市场途径,这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固定资产采购的混乱化,不利于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现存的财政政策,将固定资产管理归入具体的结算机制

首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并将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备案和记录,使现有的固定资产变成以后核定的基数。然后,在财政预算的编制范围中加入每一年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并核对当年固定资产的采购金额以及采购数量,将当年的核定基数和财务预算进行一个对比,通过这种方式,乡镇政府和单位可以根据每一年的采购量按照不同的比例对财政预算进行相应的财力扣减。

(二)落实明确的资产管理结构和管理人员,强化资产管理的意识

随着乡镇经济的飞快发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乡镇工作的一个重点,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可在乡镇资产管理上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单位或部门,由财政部门负责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专门的管理部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都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在做好实物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核算,从而带动乡镇政府对关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按照产权界定,对应属乡镇的资产,无论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资产,还是停办的学校资产,以及国营企业破产清算后的资产等等,都要按规定的程序纳入管理,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全面登记的同时,科学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的编制预算、购置、使用管理、定期盘点清查、报废、处置等均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全面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四)注重在管理固定资产信息方面的规范化和严谨化

采用专人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管理固定资产信息方面的规范化和严谨化。乡镇政府和单位应该设立能够配合财务部门的信息管理专员,建立相应的资产登记卡,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分类和收录,落实到相应的维护与保管,确保能够对每一件物品进行及时的处理。合理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将这项工作纳入对乡镇领导财政考核中的一部分,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这样的一个财政机制的限制下,乡镇政府及单位的领导才会给予固定资产管理足够的关注,才能使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结论

良好的管理理念对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如固定资产的购买、核实等方面的问题时,应该完善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为乡镇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安国臣,加强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xx(19).

篇20: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专业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专业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专业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专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

关键词:

计量属性,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专业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专业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专业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专业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 投资 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专业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 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专业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专业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专业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专业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专业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2).

[2] 付爱军.对会计专业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xx(4).

[3] 葛家澍,徐跃.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专业研究,20xx(9).

篇21: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诚信工作事关国家的财政收入,更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甚至事关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盛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会计人员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同时,因在学校时缺乏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另外,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有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其实效甚微,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失。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中专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违法事情,危害公司企业;(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专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专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作用重大。

1.有利于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专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目前状况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当前,许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策略缺少创新。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转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策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策略,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专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作用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作用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篇22: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以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合并,为研究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特别是两者的差异协调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在阐述我国会税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准则与税法对会税关系的协调,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会税差异的设想。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法;协调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模式

(一)会税关系的两种基本模式

根据英国会计学教授诺布斯的分类法,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关系有两大模式。第一类是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税分离”模式,即会计准则与税法相互独立,纳税时按照税法进行调整。第二类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以法、德等国家为代表的“会税统一”模式。

在英美等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资本公有化程度小,资源配置中政府所起的作用较小,证券市场发达,主要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会计准则,对会计实施管理。会计目标强调服务于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税收部门要求公平有效地征税,保证国家税收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由于二者的目标相去甚远,导致的会计法规与税收法规的不一致。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由不同的部门制定,分别遵循各自不同的原则,允许二者独立存在,独立发展。

在法、德等实行“会税统一”模式的国家,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较大,财务报表满足整个社会宏观管理的需要远比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重要。因此强调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税法的要求。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实现,又有利于政府管理企业。会计准则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强制执行,会计执业界几乎没有制定准则的权力。税收法规要求会计制度内部遵从的形式与“会税统一”模式是相对应的,内部遵从要求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会计制度与税法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了“会税统一”这一模式。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模式

我国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会税关系模式是会计制度以税法为导向,即会税统一模式。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模式有利于国家对企业实施全面、综合的管理,便于计算上缴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监督企业上缴利润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有利于统一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行。统一模式下的会计制度具有统一性、政策性和强制性,它严格规范了企业的会计行为,在当时的核算水平和核算条件下,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发挥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运行机制要求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为中心,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这些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会计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即如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及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收的目标仍是为了规范税收分配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以及调节宏观经济。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会计和税收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导致二者产生差异。我国由原来的“会税统一”过渡到现在的“会税分离”模式。

二、新会计准则与新税法对我国会税关系的协调

财政部陆续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规定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就在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推行3个月之后,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并规定施行。新法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的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至此,中国税制走向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新阶段。

新准则及新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会税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协调,下面就对其中的几个重要事项予以阐述。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准则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这使得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规范相关业务的处理时,要求更趋一致。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业务为例:原会计准则中规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换入,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资产成本,而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写明,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而新税法的实施条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以外方式取得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由此可见,新准则条款与所得税法中对同类业务处理的要求较为接近。

另外,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新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这其中“公允价值”的引用较之旧税法中“合同价款加其他费用后的价值计价”更合理。同样,在新会计准则中也用公允价值代替了账面价值,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经过两方面分别的修订,会税差异缩小了。

(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原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计价方法,包括后进先出法;而原税法对后进先出法的使用附加限制条件,即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或领用存货的成本,其他情况不得采用。

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取消了存货流转的后进先出法;新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使用存货或者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可见,后进先出法在税法当中也同样被取消掉了,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调整,降低征纳成本。

(三)无形资产摊销

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了较大修订。原准则规定:若合同和法律无规定,摊销不应超过十年;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而新准则第6号中相关条款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相比旧准则,这一规定与新税法中的要求差异较小。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自创的商誉不得摊销。(四)职工薪金及三项经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规定的薪酬种类有: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三项费用包括: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14%、2.5%提取。在原税法规定中,内资企业的工资有扣除限额,而相应计提的“三费”也是限额扣除,超过部分不得税前列支,也不得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而新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据实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2%,14%,2.5%的部分准予扣除,其中职工教育经费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因此,通过两者的修订,在职工薪酬这一项上,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较之以前己明显缩小。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进一步协调的思路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颁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税关系的协调趋势,但同时也使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距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立足点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务机关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处于次要位置。其次,会计准则在规范会计行为时保持了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给会计人员留下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企业缴纳所得税则必须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不能随意选择或更改。另外,对某些业务活动的核算方法会计准则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税法对这些业务活动还尚未涉及。

上述情况就是我们在进一步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一)会计准则要增加涉税信息披露

新会计准则中将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从以前以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为主,转变为以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主。投资者、债权人注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新会计准则将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最重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对税收部门的会计信息需求较少关注。

目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涉税信息比较少,不仅使税务机关在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缴及监管方面困难重重,而且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充分了解企业与税款征收相关的信息,更无法理解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此,增加涉税信息披露应是多方受益的一种协调方式。

操作方法可以是在相关具体准则中增加纳税调整信息披露条款,或者单独制定规范涉税交易事项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以确保会计信息对税收的支持。在《企业会计准则18号一所得税》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上市公司涉税信息披露的内容,比如国家或地方给予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事项。

(二)企业所得税法应向会计准则靠拢

我国会税差异的协调,从总体上说,应该在遵循相互靠近、相互协调的原则上,突出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的靠拢。

政府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为了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企业会计准则是致力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同样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只要公共产品的支出能够符合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理配置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税法的目的。

另外,从征税对象看,税法应向会计准则靠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主要是出于纳税人为了少纳税有减少收入扩大成本费用的动机,纳税调整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但是,税法的制定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行为主体的扭曲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很好地发挥基础作用。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也反映了市场行为主体受扭曲的强弱。

通过所得税法防止税款流失固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实现,但往往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最终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实现。尽量减少纳税调整项目,使所得税征税对象真正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所得税收入也许会暂时减少,但企业得以加速发展,形成新的税源,从长远看能够实现企业发展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殷静芬 论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的差异及协调 [J];中国城市经济;20xx年18期

2.秦文娇 关于职工薪酬常见问题的财税处理 [J];交通财会;20xx年09期

3.王桢 王培 论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准则的构建 [J];财会通讯;20xx年21期

4.臧莉新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 [J];商业经济;20xx年13期

5.胡春燕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探索 [J];中国外资;20xx年15期

6.何嘉萍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历程探究 [J];西部金融;20xx年08期

7.张秀英 正确认识会计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J];河南水利;20xx年05期

8.杨相栋 试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J];现代商业;20xx年20期

9.王秀洪 浅议公允价值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年17期

10.张明霞 李云鹏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xx年20期

篇23:会计毕业论文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也已从传统会计中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其作用已从纯粹的报账、记账、核算延伸到借助相关信息来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等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设置了管理会计职位,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管理会计事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现代服务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经营方式的转变,都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贡献,才能确保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发展。为此,政府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政府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与应用、管理工作效能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这对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动财政制度现代化、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防范企业内部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经济新常态下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和改进“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向企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会计人员,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管理会计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满足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它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决策、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财务会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最优化决策与有效运营的各种财务管理信息,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在工作重心方面,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主要为面向未来,积极利用有关信息,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在过程与方式方面,管理会计对公司自我服务的方式可选择性较大。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注重记账类会计和鉴证类会计,主要是为外部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但利用相关信息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由于管理会计自身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上的问题等,我国对会计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体系缺乏。

(二)“管理会计学”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由于“管理会计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职业化的相关制度,“管理会计学”的理论并不能在初期具体工作中得到应用与体现,导致高校忽视了“管理会计学”的重要性,对“管理会计学”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虽掌握了有关“管理会计学”的知识原理、方法,但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无法衔接,难以较快适应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另外,“管理会计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许多都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没有考虑本国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虽然也有一些是国内的案例,但是由于保密性等原因,资料零星、不连贯、不完整,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资源。在管理会计方法介绍上,教材内容主要偏重量化分析。教学中采用这些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假定的前提条件,在满足很多的假定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生产投资决策等模型分析,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支出效益进行分析,也无法制定出对应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管理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极大地约束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培育。

(三)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管理会计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想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当前由于很多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原理,很难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升。此外,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许多高校在开学时就要求教师制定和提交授课进度计划,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授课进度计划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这样的“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无法为社会培养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建设

“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进行理论体系改革时应把改善“管理会计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作为重点,构建一套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高校必须在认真学习世界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情况,克服“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结合不同主题、不同背景,进行跨学科研究,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还需不断创新理论、完善机制,设立“管理会计学”研究基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产教研相融合的产业联盟,推动“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此外,还可借鉴在有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方面提供指导的“CGMA能力框架”,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丰富“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

(二)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

根据财政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相关文件,高校在进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时,应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形成概念框架、基本理论和工具方法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强“管理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此外,借助国家管理会计改革,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收集、整理来自一线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而“管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可定期举办各种管理会计学术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课堂,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先进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企业获取的实践材料进行理论研究,以“管理会计学”基本指引为方针、以“管理会计学”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开展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管理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应用转化,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学”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其必将形成一个超越传统财务会计的全新学科体系。高校应把握机遇,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而努力。

篇24:会计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目前,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质障碍,推动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经济体制改革正是税制改革的背景,税制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税制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受益多,民众受益少,税制对富有者有利,税负不均,XX现象严重等。为此税收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新税制 改革 营改增 个人所得税 房地产税 影响

目录

一、“营改增”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二)“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1、“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三)“营改增”的意义

1、完善了中国流转税的税制

2、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

3、破解了混合销售、兼营造成的征管困境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一)个人所得税内容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后的变化

(三)个人所得税减收。

三、房产税改革

(一)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二)房地产税立法:保障百姓利益

(三)房产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四、结束语

一、“营改增”

(一) “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营改增从20xx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到北京等十个省市多个行业试点再到全国内实现营改增,再推广到全国试行。

(二)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1、“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第一是小规模的企业的纳税人,因为这类企业以前的营业税为3%或者是5%,而采用增值税可以使税负降低2%;第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这类的服务行业营业税是不能抵扣税额的,而增值税就存在抵扣税额额度与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用运输费用抵扣税额,抵扣的比例将增加4%。

例如: 全球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企业波司登公司董事长高德康对营改增带来的减负也深有体会。他说,营改增实施以来,企业税负和经营成本降低十分明显。“20xx年我们缴税13.53亿元,20xx年缴税12.93亿元,税负减少了6000万元,很大一部分是营改增带来的效应。”他说。高德康说,受益于营改增的不仅是波司登一家企业,这项改革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都有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年来原材料成本、物业租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给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亏损。“国家实施的营改增,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税负和经营成本,对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利润受损也不小。短期利润大跌成事实。 据了解,由于增值税为服务价值及成本差额乘以税率,这意味着实施“营改增”后,三大运营商的税款每年将增加数百亿元。消息公布后,三大运营商在五一假期后纷纷发布公告,承认利润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中国联通(15.84, -0.43, -2.64%)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增值税改革实施后其净利润将有大幅下降。中国移动则称,假设营改增在20xx年初实行,将会令其当年利润下降10.9%到18%。中国电信(52.65, -1.08, -2.01%)的测算则更为大胆,其表示扣除部分税项减免后,经营利润将减少30.7%。

(三)“营改增”的意义

1、完善了中国流转税的税制。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本质上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力。分税制在接下来十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系列积极的作用,但也逐渐积累和显露了一些问题。“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在解决重复征税问题的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流转税制度。

2、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 。“营改增”不是简单的税制简并。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市场活动的影响不同,税负也不同。增值税对增值额征收,而营业税则是对营业额全额计征。这样,就出现了双重征税的问题。“营改增”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征税。

3、破解了混合销售、兼营造成的征管困境。人们可以把所有的课税对象看做一个光谱,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纯货物,而另一个极端是纯劳务。在货物和劳务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商品和劳务,它们相互包含,即劳务中包含着货物,货物中也包含着劳务。在中国目前的税制下,货物缴纳增值税,劳务缴纳营业税,但有的时候很难区分一个课税对象是货物还是劳务,这就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营改增”实施后对全部课税对象都征收增值税,从而解决了混合销售、兼营给税收征管带来的困扰,可见它对税收征管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

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再有随着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因此个税改革很重要。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后的变化

1、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修订前后税率、级距变化比较表

20xx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新政以减税为主、以加税为辅(参见图1)。其中面临加税的是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超过3.86万元的高收入者,收入低于此水平的都可以享受减税待遇。减税金额最高的是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在8000-13000元区间的人群,减税金额450-480元;加税金额超过500元的则是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超过8.8万元的人群。由于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在加税、减税金额方面差别不大,又由于高收入者的数量远小于中低收入者,从而此次新政的综合效果就是减税。

2、图1:个人所得税新政对于不同收入等级的影响

从实际税率的变化来看,此次新政的减税效果更加明显。实际税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除以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月收入。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新政导致的所得税减少在金额上并不大,但与其低收入相比较,实际税率的下降十分显著。比如对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的人群,新政使得应纳所得税金额减少280元,而实际税率则降低了5.6个百分点。对于高收入者而言,新政使得其实际税率有微幅增加,其中最高的也就是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三)个人所得税减收。

据估计,此次个人所得税新政将使得年度税收收入减少1600亿元左右。国家将税收的起征点也逐年提升。

三、房产税改革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投机投资盛行、结构扭曲、房价飞涨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舆论压力很大,利益博弈也异常激烈,因此宏观调控丝毫不能放松,但由行政管制为主向经济杠杆调节为主转变也是势在必行。对房产征税的目的是运用税收杠杆,加强对房产的管理,提高房产使用效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配合国家房产政策的调整,合理调节房产所有人和经营人的收入。20xx年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重庆市、上海市为开征房产税试点,于20xx年1月28日起正式开征房产税。

(一)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作为一种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密切的税种,从短期来看,房产税能对高涨的房地产价格起到威慑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后市预期,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一剑封喉”,楼市调控仍需继续打“组合拳”。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取决于最终税率。但从目前来看,上海和重庆出台的方案并不是十分严格,因此在需求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目前出台的房产税对房价影响幅度很有限。

中国指数研究院陈晟说,房产税可能会延长楼市的调整期,让市场低迷的成交量持续更长时间。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宋会雍则认为,楼市的调整将在房产税出台后3~6个月内完全完成。

(二)房地产税立法:保障百姓利益

《决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房地产税作为财产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各方的分歧非常大。不管最终定出的方案如何,在制定环节理应通过立法集思广益,在社会上形成改革的共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

具体到房地产税的改革方向,贾康指出,房地产税其实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房产税,也包括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相关税种。未来完善房地产税应立足于“公平土地税负,强化保有环节”,在推进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之外,还应下调过高的住房用地税负,简并流转交易环节税费,重点发展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对投机性住房实行高度超额累进税率。

(三)房产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中税认为:房产税的改革和房价的升降涉及开发商、炒房团、各级官员、专家学者和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言论自由和媒体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每一部分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当前的房价和国家的调控政策进行评价甚至抨击。他们中的任何人发表的观点和言论都是有道理的,但又都是不全面的,都是“盲人摸象”式的结论。客观地看,房产税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可以大大缓解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自然会积极推进。由于改良后的房产税不在房屋交易环节征收,其对当前房价的升降并无直接的影响,充其量也就影响一下对房产升值空间的预期判断。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都是“土地财政”,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开发商房子卖不出去,当然没有拿地热情,地方政府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业主的资产亦将大大缩水,按期偿还住房按揭贷款还不如逃债,让银行把房子收走,这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何不同?!事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从来没有希望房价会大幅度下降,

这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字面中就可理解。在当前高通胀率、低银行利率和股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环境下,购置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渠道,在房屋升值空间大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和房产税率的情况下,房产税改革不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其对房价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

四、结束语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纳税人。税制变化对纳税人的影响应该先看税负的增减,而税负的增减最重要的是总税负的增减,而不是某个税种的增减。税收就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农”发展,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因此,税收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税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洁.“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经济视野》

[2]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中国行业研究网 20xx[10]

[3]候云龙.营改增致三大运营商利润降超三成 经济参考报 20xx[05]

[4]肖宝玲.浅谈: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20xx[05]

[5]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CHU.html

[6]陈素桩.个人所得税对我国居民收入影响的研究 20xx[11]

[7] http://p3.qhimg.com/

[8]个人股息所得调整通知 《理财精选》 20xx[11]

[9]http://www.cf40.org.cn/uploads/userup

[10]房地税改革带来的那些影响 浙江日报 20xx[01]

[11]房产税改革及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新浪微博 20xx[4]

[12]认识房地产税及其改革带来的影响 百度文库

篇25: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

乡镇集体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发展和改革的产物。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公司制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乡镇企业也表现出自身发展的劣势,尤其在公司治理结构、预算管理方面束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乡镇集体企业的治理结构和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乡镇集体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构建乡镇集体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

乡镇集体企业;预算管理;完善;运用

一、研究背景

乡镇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富有活力的增长点,它的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经济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公司制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乡镇企业也表现出自身发展的劣势,进入上世纪90 年中后期,乡镇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增长速度明显地放缓。其中最主要的是体制上的束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乡镇企业突破现有体制障碍,重新获得新生的重要途径。

乡镇集体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二次创业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乡镇企业要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乡镇集体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乡镇集体企业是乡镇发展的主要力量,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乡镇集体企业开创了我国乡镇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子。

乡镇集体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乡镇集体企业虽然发展形势不好,但是在农村地区,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需要集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乡镇集体企业进一步发挥作用,不断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满足农民物质文化需要。

乡镇集体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预算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在乡镇集体企业中应用不是很广泛,探索在乡镇集体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借助现代企业理论、信息管理学、预算管理理论和财务会计学,在深刻分析我国集体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找出我国乡镇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参考性建议。

二、相关概念综述

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是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我国的乡镇集体企业是在原始手工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我国乡镇集体企业经历了农村副业、队社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这三个阶段。上世纪50 年代,乡镇集体企业处于萌芽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我国乡镇集体企业也不断发展完善。从1984年开始,我国乡镇集体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乡镇集体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依靠管理目标的协调、发展以及计划等过程的结合,对经营目标实施预计和管理,推动企业有效实现内部控制、完成战略目标。

乡镇集体企业预算管理的制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将规章制度作为设计依据,确保资金预算制度的实施,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安全,提升集体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依据严密性、一贯性、对等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重要性的原则和要求,综合考虑集体企业生产经营的宏观环境。

三、乡镇集体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

我国乡镇集体企业虽然都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不少乡镇集体企业预算编制不详细,难以落实到位,追加预算往往过多,不能够发挥全面预算约束的作用。财务人员财务预算分析能力不强,不能够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分析,问题查找不及时,改进不到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有的只是依据去年发生额进行编制,无前瞻性的预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监督落实不到位,导致在乡镇集体企业中,要不无预算,要不预算形同虚设,真正起作用的预算很少。在制度的落实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内部监督,不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监督和考核。

(二)公司治理结构严重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由于乡镇集体企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那个时代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现代企业发展阶段,由于乡镇集体企业产权主体错位,组织结构不完善,政企不分开、所有权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公司治理结构较为低下,由此严重阻碍了乡镇集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当前,产权关系不清、政企不分、机制落后成为乡镇集体企业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

(三)财务数据不准确,会计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财务数据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乡镇集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部分乡镇集体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就无法落实。只有在全面预算数据比较真实可靠的情况下,才能对原材料成本、人工及制造费用准确估计。在财务预算管理中,部分数据分析不到位,导致预算编制和控制不符合实际。

(四)全面预算管理与乡镇集体企业发展战略不一致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乡镇集体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全面预算管理应与发展战略相匹配,实现对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定量化以及系统化,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乡镇集体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及控制。目前,全面预算管理指标还没有针对性和重点性,不能够全面反映乡镇集体企业发展战略。

四、全面预算管理在乡镇集体企业中的运用和完善

(一)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主要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表明数据来自于项目基层,体现了民主原则。自上而下体现了预算管理的集权原则,具有宏观管理的思路。在预算编制前,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掌握足够的信息量,针对不同的业务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为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将预算指标进行深入分解,落到各个部门,对各自的指标进行落实管理。预算执行必须有预算控制。要设定预算控制权限,乡镇集体企业一般可以采用松紧控制和诊断控制两种方式,每年预算委员会负责编制、审查、修订、批准预算。

(二)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加上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乡镇集体企业存在社区性,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特殊性,乡镇集体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乡镇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改为公司制。逐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股权结构,构建对经营者有效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强化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要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积极构建财务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在财务核算管理过程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建立财务指标体系,分析好各成本项目指标,对指标的分析要注意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既要同比分析也要环比分析,对于变动加大或偏离正常值的指标要深入分析,将指标再分解。注重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相关性、可比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要加强成本管理,向成本要效益,有效降低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以及综合评价体系。

(四)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全面预算管理应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离开了发展战略,就无从谈起全面预算管理。这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集体企业的财务、生产、后勤、售后等各个部门的,并不是单纯财务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设置科学的考评措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参考文献:

[1]陈剑波.制度变迁与乡镇非正规制度———中国乡镇企业的财产形成与控制[J].经济研究,20xx,(l):49.

[2]万国华,郑俊华.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118.

[3]周其仁,胡庄君.中国乡镇企业的资产形成、营运特征及其宏观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1987,(6):44.

篇26: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针对工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会计成本核算,它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具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会计成本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提升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措施展开了探讨,最后对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研究,希望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措施

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入手,然而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中,需要首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对各项资源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为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中,成本的控制以及监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现阶段在积极提升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对于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成本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概述

(一)重要性

现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努力应用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1]。针对工业企业来讲,企业当中的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基层组织的运行等是成本会计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服务对象,更重要的是,其还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职工进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当中,会计成本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环节决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是否能够创造高额的利润。本文在积极展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为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一定优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要原则

工业企业经营中,会计工作需要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例如,计划成本分配法指的是工业企业在实施会计成本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以及生产车间在运行中所需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计算,并在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为经营管理者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再如,在应用直接分配法的过程中,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能够提升分配成本费用的科学性[2]。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重要原则的应用是非常普遍而关键的。

二、提升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促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开展,就必须不断健全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应用其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和服务。由此可见,现阶段工业企业经营中,有效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它能够对成本会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规范,促使相关管理措施得以优化,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有效实施构建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一来,企业在发展中成本会计管理就能够得到进步,在使用成本的过程中,效率也将有效提升,为企业应用较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构建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的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会计核算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二)应用先进成本会计管理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必须保证这一工作能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方向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身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鉴于此,工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想对成本会计管理进行充分的应用,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4]。值得注意的是,控制观念是传统成本会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理念,新时期,必须将这一旧的思想进行摒弃,同时将自身经营发展现状作为重要依据,在自身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并应用这一理念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每一项活动进行细致的指导,促使相关管理方法形成较强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得以降低。

(三)加大对成本会计的监管力度

新时期,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中,要想将会计成本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全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对职工出勤、岗位职责表现、绩效、工时利用率以及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内容,并保证成本会计管理措施被有效分配到各个环节,并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出来[5]。这样一来,就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节约、高效运行间接地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运行中,基层劳资人员应当对以上会计监管措施中的不足以及具体落实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调查,并对每一个环节运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确定和及时地处理。这样一来,成本核算中计入的人工费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应用

近年来,工业企业发展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保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原则之一。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以只重视经济效益,还应当从成本的降低入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该成本会计法能够对工业企业运行中的过程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有助于企业领导对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资源利用率。其次,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首先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参与的作业成本法。这是因为,单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是无法将这一方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6]。例如,在客户管理决策中,在各项业务的处理工作中可以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应用,有效地对客户结构进行完善,辅助管理人员展开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假如在包装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费用,此时企业要想将客户成本进行降低,就可以应用改变包装的方式,如将大批量简单包装应用于零售商客户当中即可。针对较小的客户而言,如果较高的净毛利率产生于客户当中,则表示该客户存在的购买潜力较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增加购买量;但是当客户拥有较低或负数的净毛利率,那么企业应及时将针对这一客户的销售条件进行转变,包括应用最低购买批量作为限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仅仅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还应当努力将会计成本法同企业管理进行充分地融合,提升作业成本法的功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发展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企业运行中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这一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业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财

参考文献:

[1]邓特号,赵明元.浅谈工业企业如何构建品牌驱动型的管理会计体系[J].财务与会计,20xx,07:61.

[2]孙月飞.浅谈新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销售收入的正确核算[J].会计之友(上旬刊),20xx,11:107-108.

[3]陈能清.研究对比温故知新——浅谈新旧制度工业会计成本核算异同[J].上海会计,20xx,09:12-14.

[4]王玉平.浅谈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J].经营管理者,20xx,04:230-231.

[5]王小平,应文波,包善祥.浅谈道路工程施工企业会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处理[J].金融经济,20xx,18:100-102.

[6]王彤,王华.浅谈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单轨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xx,01:54-57.

篇27: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中小生产企业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生产企业;管理会计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中小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政府和中小生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0xx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年6月财政部又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简而言之,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和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管理会计可以提供战略决策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依据;向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融资和激励战略,还可以帮助实施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程序等。

二、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脱节,可操作性差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并引进有关管理会计的知识。我国目前关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关注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发展,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为背景,集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先进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脱节,不能为企业所用。

(二)管理会计缺乏良好的环境

外部环境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发展的时期,经济体制还存在不足;内部环境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重核算轻监督,视会计为记账先生,忽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造成管理会计未能在我国普遍应用。

(三)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团队

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少有专门设置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任务和监督职责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做。

三、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措施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应该补管理会计短板,健全管理会计的措施有:

(一)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创造符合我国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时,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来指导在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为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一、我国管理会计应当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ERP管理、全面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等进行应用研究,实现管理会计的中国化;第二、理论创新,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广泛开展“案例研究”,科学系统地总结归纳和提炼,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二)提高中小企业领导者的认识,统一思想,聚焦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应该与时俱进,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型模式转变为以“产品+服务”的经营决策型管理模式。中小企业领导者只有重视管理会计,才会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内部环境,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作用,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

(三)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工作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复杂,要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能够大力推广,就必须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建立一支具有素质优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鼓励中小企业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参加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使其对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现代决策论等内容深入理解;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四)鼓励中小企业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鼓励中小企业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管理软件,提高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二是引导中小企业信息系统与ERP系统有效结合,提高ERP系统应用效果。

四、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研究的成效

实施ERP信息系统后,大量重复繁杂的核算统计工作均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完成,把财务人员从枯燥的数字中解脱出来。例如,企业各类物料进销存的核销、汇总工作现在仅用原来1/3不到的工作量就可以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会计监督职能更加突出,由核算型向监督型转换。通过BI分析,监控物料出入库数量异常,追踪分析各项计划进行完成情况、价格偏离情况、存货积压成因并采取对策,对预算适时纠偏等;在实施监控的同时使企业各业务流与资金流适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运用管理会计,精细化成本管理得以推行,财务管理时空得以全面延伸,财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通过与SCM、PDM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及时性和准确提供成本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业务信息。

五、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中小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会计的应用一定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内部需要,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必须解决。我们坚信,只要持续推进管理会计在中小生产企业中的运用研究,管理会计一定能够随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充实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要求,提升中小生产企业的发展动能。

参考文献:

[1]毛付根主编《管理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A)

[2]欧阳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0).

篇28:会计毕业论文

【摘 要】

新时期,伴随医疗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医疗机构从事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其经营以及财务风险持续增加,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基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内涵以及意义,探讨了如何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科学策略,对推动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医院管理会计内涵意义

伴随市场经济建设的持续深化以及医疗行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各层级医院均面临更加激烈的考验与挑战。怎样能够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有效缩减财务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财务管理质量则成为医院管理人员应重点考量的问题。医院管理会计学融合了管理会计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经验,在此之上创建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利用规划分析、组织管理、评估控制等方式,可辅助医院分析各类重要的经济指标,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措施,利用比对分析掌握薄弱点,推动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应用管理会计可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各类所需的会计信息,使得医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并可缩减医院运行成本投入,推动其向着更加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另外,管理会计应用还可强化财务管理,提升实践工作水平。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仍旧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各级管理人员应o予全面重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医院管理会计重要作用

医院管理会计重要作用在于可有效的预测以及决策,制定周密的计划并细致操作。通过科学方式以及有关理论原理、参考资料、周密计算,把握客观规律进行判断分析,预测医院发展趋势,并为决策制定、近期规划提供优质服务。医院管理会计重要任务在于保证人财物等资源实现最合理科学的配置以及应用,进而最大化创设经济效益。根本目标在于为今后的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服务。为确保决策正确科学性,要通过预测提供有用的情报,令医院决策管理人员更加从容的了解未来,将不确定性内容或是未知因素降到最低,并由各类备选工作方案之中制定最优质的决策。

另外,医院管理会计需要清晰各职能单位责任,有利管控内部经济活动,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估各个部门具备的医疗水平,并作出快速调节,需要制定完备的工作计划以及考评管理细则。实践操作阶段中则更加具体,需要为医院决策管理层归纳总结以往的医疗信息,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管理会计中应用的财务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决策、本量利分析等方式均为常用的手段,可通过深加工财务信息与再利用,完成对医院整体经济工作的精准预测分析、管理控制、考核评估,令该类职能变成一个综合整体。

3.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科学对策

3.1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主体研究领域包括基础性实务工作,并兼顾符合当前医院特征的管理会计创新型发展。为提升实践工作水平,首要环节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创建形成一整套体现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系统。另外,应广泛吸取有关会计研究的工作经验以及取得成果,创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系统。针对以往的医院管理会计理论系统应实施重新评估分析,将问题假设推翻,并汲取精髓内容,同实证研究全面融合,开创形成新型医院管理会计理论系统。另外,需要应用创新型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界同会计实务的有效融合,理论同实践工作的全面融合,令管理会计体现更强的可操作性。

3.2提升管理会计应用重视性,优化工作人员素质水平

医院管理阶层应提升管理会计应用重视性,基于管理会计体现一定特需性,同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因此可依照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特征的具体需要,向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可多样化选择的工作内容以及管理方式,进而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精准清晰的评估,并对医院未来工作方向进行正确科学的判断,令管理会计可在现代化医院中实现更加广泛的普及应用。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在一定层面对管理会计应用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专业会计员工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不仅需要做到爱岗敬业,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会计人员还应了解医院这一特殊环境,掌握同会计有关的临床知识,丰富工作经历,唯有如此方能确保管理会计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激发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在功能与价值。

3.3积极开发管理会计工具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

一般来讲,管理会计要应用到更加复杂多样的分析计算方式,采用专业化的软件工具不仅可确保计算分析的精准性,降低繁重复杂工作量,还可令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更及时精准的为决策管理层提供有关决策以及预算方面的信息,符合管理人员对一些具体信息的需要。为此,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工具软件成为全面激发医院管理会计的物质基础,并使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4优化医院管理会计制度设计

为优化医院管理会计制度设计,首先应提升制度意识,由思想层面为管理层进行细致的讲解,令他们明确应用管理会计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力争获取管理阶层的全面支持与大力拥护,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执行为管理会计的现代化应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夯实了基础,是体现集约型管理的根本保障。医院财务会计应全面遵循一致科学的会计准则以及行业制度,相反管理会计则不需要遵循财务会计的相关法规以及体制,不受工人会计工作准则的影响制约,也就是说可由医院现实状况入手,编制内部会计体制以及管理方式。由时间层面来讲,管理会计可依照内部管理需求明确会计期间,而范畴上可更为灵活的组织各个医院科室或是个人承担应有的经济责任以及工作目标。在工作内容上,可依照医院管理经营的现实需求,有目标的激发医院内部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应用操作方式上,可通过多重计量单位、丰富的采集各类有用的信息数据,从而应用科学技术方法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实践效益。实践工作中应全面重视医院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内在差别以及互相联系性,使两种会计工作职能以及体系全面融合,创建形成综合型的管理工作模式,方能为医院管理经营人员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由当前阶段来讲,可依照管理、决策、执行等多层次管理的目标入手,渐渐构成覆盖医院全方位的网络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更新以往传统的围绕财务会计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的报账模式转变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之下的管理经营模式,形成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应采用管理会计的相关原理以及实践方式扩充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以及外延,例如,实施医院本量利研究分析,进行医院风险管理以及存货控制,并应创建医院管理会计科学的组织形式。

另外,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应建立科学的责任会计体制,进而提升实践工作水平。该项工作中应分级完成经济核算,责任会计则应担任医院各机构部门的责任经济核算工作,职能在于编制预算、日常登记、核算管理、制定责任报告等,同时直接面向总会计师以及财务科长进行负责。应将分析责任业绩看作是工作重点,创建部门管理机制,管理员应作为核算管理的责任人,直接对部门责任人负责,进而构建形成了整体的核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系统,可为医院制定预决算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设计制定对比,医院管理会计欠缺法律约束力,排除单独设定责任会计等监督管理制约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医院外部的管理监督,最为重要的便是审计单位以及纪律单位的监督核查。应独立于财务部门设定设计机构,并对其进行授权,由制度以及体系上确保审计管理员工享有的独立权利,可依照审计原则从事具体任务,对医院各类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保证信息的科学真实性。

4.结语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为一类极为庞大复杂的系统任务,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应全面配合、共同努力,同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深入,医院法人治理管理结构应逐步完善,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的创建以及国际化医院的层出不穷,更加需要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方能符合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综合需要。为此,医院管理会计只有继续向着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方能激发其内在功能价值,真正推进我国各类型医院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全面发展、不断升华。 [科]

【参考文献】

[1]涂巧先.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20xx(06).

[2]陈新中.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xx(27).

[3]吴F峰.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风险的有效途径分析[J].医学信息,20xx(4).

[4]邹从娟.浅谈医院会计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J].中国外资(上半月),20xx(1).

篇29:会计毕业论文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会计。

环境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时代呼唤环境会计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反映环境问题,并使环境信息最大限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种种局限性,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二、克服传统会计的局限,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结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

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借助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并考核经营责任,全面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否则经济利益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会计假设

环境会计研究和反映的对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使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有统一而稳定的前提,必须依据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认识,作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环境会计假设继承了传统会计假设,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的前提。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活动范围的界定,如果主体不明确,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就难以界定,环境损益便无法衡量等等,因而环境会计中依然要有会计主体观念。

环境会计主体具有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其空间范围已经大大扩展。这是由生态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生态资源都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江河上游森林状况影响下游的水流量,内蒙的草场退化造成北京的沙尘暴等等,使得对生态资源开采的影响、生态成本的补偿、生态收益的确认都大大超过了地理属性的范围。

2.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它所持有的环境资产将按原来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担的环境负债也将按原来的承诺如期清偿。只有在此假设下,才能建立起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环境资产计价等问题。

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管理的作用,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必须认真的把持续经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3.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要通过货币来计量和反映。货币计量作为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同时也要用实物计量,在货币计量中,既要用历史成本,又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对企业经营中重大的、且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还需要在环境会计报告中用文字或附注的方式予以揭示。

(三)会计对象

传统会计对象注重的是资金运动,也就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只包括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三个部分,并不考虑生态环境,但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支持系统。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从整个经济系统看,环境向经济系统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同时原材料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以污染或废弃物的方式回归大自然由自然环境消化吸收,倘若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又不给予足够的补偿,就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失衡。失去环境系统的有力支持,也就是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会计原则

环境会计原则不仅建立在传统会计原则基础之上,而且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的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会计则要揭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评价环境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的协调和融合为最佳标准。

2.强制性原则。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环境表现不良的企业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目口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此项信息,担心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因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扩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的规定,支持并鼓励企业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

3.推定性原则。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而只需存在推定义务企业就应自觉履行。

4.最小差错原则。环境会计在计量上具有极大的模糊性,所以环境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五)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传统会计按照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对于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传统会计不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会计的对象大多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而是自然界千百万年长期演变的结果。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因此,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难以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可以建立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包含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环境会计计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成本法等等。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涉及“管理费用‘和”预计负债“两个科自。在企业”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两个项目,前者是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用,后者是企业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预计负债”科目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因环境污染等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但这些环境信息远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需要。

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因此,补充报告模式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披露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益完善。二是独立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及其包装物等污染的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信息、环境审计报告。在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待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应该看到无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和新闻媒体等对环境会计的进一步的关注与支持,环境会计一定会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门学科,从而实现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篇30: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专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标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应当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1.学术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较强;从语言表达上看,学术论文很多是采用专业术语、专业性图表和专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的读者主要是专业上的同行。因此,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和规范,文中即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用语。

2.科学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要准确、思维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得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在论据上,应当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地论证。

3.创新性。它要求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就表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上。创新性表现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推翻了前人的某种定论,是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等。有时在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和新因素等,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4.理论性。它指论文中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论证,不能只是材料与文献的简单罗列,应当是在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术论文按内容的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会计专业论文是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一种,它是系统地阐述、讨论或研究、探讨某个会计专业问题的文章。会计专业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

(二)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所撰写的会计专业论文,在内容上应当力求做到:

(1)准确性,即论文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写作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要准确地运用各种概念,概念的定义(或内含定义)和外延要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判断要明确,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要揭示其性质和规律,明确肯定或否定、真或假、正确与错误、广度和深度,或不同程度等之间的界限;推理要科学,根据已知的判断(前提)引出新的判断(结论)是科学的,论证清楚,认识正确。

(2)鲜明性,即论文能以简明的语言,表明作者明确的观点。

(3)生动性,即论文的内容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4)合规性,即论文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也要在形式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论文学术的规范要求。

(5)理论性,即论文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科学原理。

(6)创新性,即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如新建议、新措施、新方法、新公式、新模型、新资料、新证明、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和新体系等。

(7)层次性,即论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同一层次的篇幅基本均衡。

(8)精细性,即论文中要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如立论不当、资料不实、分析绝对化、概念不准确、判断不科学、推理不合理、结构不严、内容前后矛盾不协调、字句含糊和标点符号不准确等。

篇31: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就地方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地方注协; 会计师事务所; 做大做强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注协发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做强战略。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20多年来,面临的又一次重要的发展契机。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力量,但行业协会的帮助、指导、协调和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外部保障因素。推动行业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协会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一、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

至20xx年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多达280多家(含外省事务所的分所),注册会计师2 400多名,平均每个事务所不到10名注册会计师。从黑龙江省注协公布的20xx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30家信息看,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规模最大的也仅有56名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人数在50名以上的事务所仅有2家,占6.67%;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40名的事务所仅有4家,占13.33%,其余各所人数均在20人以下。另外,黑龙江省20xx年度收入排名第一的事务所,其收入也仅有1 128万元,只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中最后一位(重庆康华,2 208万元)的50%。自有综合排名以来,全省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注协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显然,如此众多的事务所,已经造成了省内审计市场的饱和,同时还面临着外省事务所的强大竞争,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审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形象。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匮乏

首先是高端人才的极度缺乏:中注协首批30名行业领军人才中,没有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全省注册会计师中有硕士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8%,有博士学位的占0.12%,本科以下学历的占59.58%。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全省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总人数的40.43%(大部分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而30岁以下的仅占2.08%。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合理年龄结构是其不断更新知识、开拓创新的保障。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人才状况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省内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单一,大部分事务所的业务都局限在审计、验资和资产评估等传统业务方面,而属于拓展业务的管理咨询等业务所占比重很小,近三年全省事务所的审计、验资、资产评估业务收入都占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

(三)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到事务所的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失控,削弱执业风险控制能力,增大执业失败的可能,严重影响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目前,省内部分事务所(如一些规模较大的所和外省大所的分所)认识到了内部治理对于事务所发展的重要性,尝试建立了初步的决策机制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依旧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和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而大部分小型事务所,股权比较集中,事务所的决策权基本掌握在事务所负责人手中,他们或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内部治理机制问题,或不具备进行相关制度建设的知识和能力;再有事务所严峻的生存状况,也使这些事务所的决策层无暇顾及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当事务所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治理薄弱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凸显。20xx年左右,黑龙江省已拥有3—4家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初具规模并具有良好声誉的事务所,但是,由于股权分配、员工激励、利益分配等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或无效,使这些事务所几乎在一夕之间业务、人员纷纷流失,消失在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次合并浪潮中。自此,黑龙江省再没有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事务所。

(四)会计师事务所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的意愿和明确的目标

事务所和其他企业一样,发展与否与决策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黑龙江省大部分事务所的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勇气和胆魄去发展;要么即使有发展的意愿却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无力用现代的管理理念领导事务所和进行市场的培育与开发,面对高端客户、高端业务被省外所瓜分也只能忍

气吞声,无可奈何。截至20xx年底,黑龙江省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只有5—6家的年报是由本省事务所(均是外省事务所的分所)审计的,其余业务都被国际“四大”所和外省事务所瓜分。

(五)来自外部执业环境的压力

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思想观念陈旧、职能僵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不信任本土事务所,对事务所行政干预过多,监管方式落后,而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却迟迟不出台。如黑龙江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执行的收费制度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这种收费标准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即使这样,有些地区政府部门还以各种方式强令会计师事务所降低收费标准,否则不能入围从事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修订收费标准的要求,却迟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响应。众所周知,过低的收费最终只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协会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事务所的做大做强作为行业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它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每家事务所的不懈努力,同时协会的统筹规划、密切指导、沟通协调也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本省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做大做强目标,采取具体措施保障目标得以实现

根据中注协制定的5至10年内事务所发展的目标,黑龙江省制定了《关于推动我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的总体目标,用5至10年时间,发展培育3至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信誉,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1至2家年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能够与国际所合作的、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该目标是与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相符合的,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省注协应利用培训班、期刊、事务所内部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具体目标,使全省注册会计师尤其是事务所的领导层了解:首先,做大做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事务所不进则退,从而使事务所自发地参与到做大做强中来;其次帮助事务所找准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因而能够制定出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后,制定长效机制,密切关注事务所在做大做强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制定有本省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

1.建立黑龙江省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行业领军人才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带头羊”的作用,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省注协应建立省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培养基金。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国内外的交流学习、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以培养,并鼓励其中的拔尖人才参与中注协的领军人才选拔。

2.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普遍提高本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整个注册会计师群体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提高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省注协应在现有继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网上教学、教学资源下载后自学等多种更加灵活的后续教育模式,并根据行业业务发展和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师资的水平及资格考核,以增强后续教育的效果。此外,为鼓励注册会计师通过在职攻读学历(学位)、考取其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等自发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注协应制定政策允许将其按一定方法折合为参加后续教育的课时。

3.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高校资源,吸引优秀新生力量加入到本省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行业储备后备人才。具体措施:(1)注协牵头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选拔行业知名人士到学校讲座和让有能力的事务所承担高校部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契合行业的需求。(2)改变事务所现有人才招聘主要靠熟人推荐、个别招聘的方式,注协可组织全省会计师事务所以团体的形式到各高校开宣介会和招聘会,以增强影响力,扩大人才选择面,择优录用人才。

(三)健全的事务所内部决策和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事务所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内生力量,省注协应指导和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

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包括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制衡、薪酬分配、市场开发和战略实施等多方面的内容。完善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事务所决策层的素质和能力

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现状,省注协在指导、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时,应避免激进和“一刀切”的方式。对于有一定治理基础、具备能力按照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加强和完善内部治理的事务所,省注协只需对其内部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即可。对于内部治理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负责人缺乏相应管理知识的事务所,注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事务所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其次应针对小规模事务所的特点,在不违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省注协牵头组织研究制定小规模事务所内部治理相关文件范本和内部治理制度体系,以增强内部治理相关政策的可执行性和保证其切实发挥效用;最后,建立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机制,以保证事务所的制定章程和决策、管理制度一贯得到执行。

(四)协调内、外部关系,改善执业环境

注协应代表行业积极与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宣传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已作出的和能够作出的贡献,以及行业自恢复发展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面临的困难,从而增进了解,争取支持,扩大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进一步落实《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定审计制度;呼吁政府建立更加公开、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本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拓展提供平等竞争机会;与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沟通,推动行业收费制度、税收制度等的建设。

(五)继续完善行业诚信建设和质量检查制度,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1.近年来,注协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的制度,如诚信举报、同业复核、专项检查等,今后要继续完善和有效执行这些制度,重要的是,对于不按执业准则要求执业的事务所要坚决予以处罚,决不姑息。

2.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性,使普通社会公众很难自主判断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在选择事务所时比较盲目,从而市场短期内难以自然形成事务所的优胜劣汰。协会应在对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诚信曝光台、事务所综合实力排行榜等的影响力,让社会了解事务所在服务水平上的差异,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使不诚信、执业质量差的事务所自动淘汰出局或被其他事务所吞并,而讲诚信、执业质量好的事务所将逐步做大做强。

篇32:会计毕业论文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1、商誉会计准则的完善问题探讨

4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43、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44、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5、试论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46、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7、会计职能新探

48、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

49、试论会计关系

50、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

51、试论会计确认标准

52、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53、从经济大案分析会计的监督职能

54、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对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56、企业并购会计问题初探

57、期货交易会计问题初探

58、网络会计研究

59、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60、会计舞弊的社会性思考

61、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比较分析

62、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63、基于政府绩效评估视角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6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65、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66、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67、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68、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给我国的启示

69、会计计量属性问题

7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研究

71、排污权会计问题初探

72、企业合并中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73、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74、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研究

75、环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问题

76、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

77、浅析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78、对会计透明度的探讨

79、法务会计的运用

80、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研究

81、论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82、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83、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84、低碳经济与会计问题研究

85、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86、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87、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

88、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研究

89、论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90、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91、新会计准则缺陷分析

92、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9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利状况分析

94、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95、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之会计思考

96、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97、谨慎性要求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98、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探讨

99、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特点及发展动向研究

100、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01、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探讨

102、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103、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员能力结构研究

104、综合效益观会计目标的现实意义

105、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难点及对策

106、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107、论ERP环境下对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新挑战

108、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篇33: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对企业价值与财务报告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从企业价值视角出发分析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与意义。结合当前财务报告的现状与企业价值的要求,指出传统财务报告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企业价值;财务报告;局限性

引言

在近年来国内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财务分析主要集中于指标分析,且财务报表也主要体现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资金运营等三方面。但是,在企业价值、行为成本、人力资源等新会计理念的冲击下,传统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显示不够完善,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也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如何结合这些新会计理念,改进与完善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显得越发重要,对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分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企业价值与财务报告的含义

企业价值最初是一个金融学的专业术语,最早是由金融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它是指企业的价值应该是由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折现到现在的价值。其实,企业价值概念是引用了证券投资学中“股票内在价值”分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贴现率折现到现在的价值,以判断其内在价值。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财务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既在考虑时间因素背景下反映了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体现了企业存在的风险与其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力。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一般而言,我们通常所指的财务报告即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体现的是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重要数据和指标,通过财务报表,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债权人可以明白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而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知道企业的运转效率,并作出决策。

二、基于企业价值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

对于企业价值来说,有着历史价值、现有价值以及未来价值之分;而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往往要考虑到企业的现有价值与未来价值两方面因素。因此,对企业价值的合理分析就是在基于企业现有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未来价值进行合理的预测。当然,目前国内外企业会计的计量方法还是以历史成本法为主,所编制的财务报表也是基于历史成本法而得出的,这对企业价值分析中的现有价值与未来价值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对此,基于企业价值下的财务报告分析是现在会计计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要求。

另一方面,基于企业价值下的财务报告分析也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内部员工信息需求的目的。首先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者在做出投资政策时往往需要考虑企业现有的价值与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就是企业的未来价值;若未来价值超过现在的购买价值,那么投资者就会做出购买的决策。其次从债权人角度而言,企业的债务一般都在1-5年左右,有的甚至更远,债权人在借贷给企业时,考虑的也不仅仅是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能力与偿债能力,它也需要结合其他因素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链问题。最后从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需求角度而言,现代用工制度是双方互选的机制,企业聘用员工的同时,员工也同样在“货比三家”。因此,员工的信息需求不仅仅是当前企业的经营现状,而且还包括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水平,基于企业价值下的财务报告分析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三、当前财务分析报告的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财务信息质量越高,则做出的财务决策准确性也就越高。随着新会计科目、新计量方法的出现,使得当前财务分析报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财务报表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传统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传统财务报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企业财务为中心,以企业财务保值增值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其以历史成本为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记账,并以货币进行计量。然而在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的带动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逐渐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原封不动的传统财务报表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逐渐体现出了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历史成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价格变化。随着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到来,各项资产的价格因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不同而时刻变化,各项负债的成本也因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等因素而产生一定幅度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历史成本原则对企业所获得的各项资产与各项负债进行计价,显然暴露出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价格变化的局限性。随着市场投资环境的复杂化,投资者、债权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财务数据与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企业未来盈利水平与发展潜力的财务信息,而历史成本计价显然无法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这一要求。

第二,权责发生制在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局限。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品牌、商誉、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成为了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企业斥巨资去打造企业的品牌、培养企业的人才以及塑造企业良好的商誉,这时候,权责发生制“需实际发生而确认”的计量缺陷逐渐凸显出来。因为企业品牌、商誉、人力资本等这些无形资产基本上不会发生相应的交易活动,所以也就无法在财务分析报告中体现出来,这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一大难题。

第三,货币计量对企业非货币财务信息的忽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许多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经济事项是无法准确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而且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以货币为载体的企业财务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决策者的信息要求。现阶段,企业决策者不仅要看到当前的利润水平与资金运营状况,而且还希望能获得更多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财务信息。所以,现阶段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来说,非常有必要去披露一些与企业经营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的非货币信息;而这些正是现行财务分析报告采用的货币计量原则所缺失与忽视的。

(二)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在财务分析体系下,财务指标是企业分析与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指标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以及盈利能力指标。尽管这三大指标可以较为清楚地对企业的盈利水平与资金管理能力、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相应的评价,但是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一些新型的分析指标相继出现,例如:人力资本、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行为成本费用等,而这些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重要影响的指标都没有包含在目前的指标分析体系中。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方法是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方面。目前,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主,通过各项财务数据的比值得到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以此来判断企业价值与经营状况。比率分析法在企业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中的确有着非常强的应用性,但也存在着局限性。

首先,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在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而且就算运用比率分析法预测企业未来,其结果也并非合理可靠。这个弊端在企业价值下被逐渐放大,因为预测未来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比率分析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克服了财务绝对值数据缺乏比较意义的弊端,在进行企业纵向与横向比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比率分析法也有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当面临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比较或者处于不同成长期的企业之间比较时,比率分析法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得最后的分析结果缺乏说服力。

四、企业价值下财务分析报告的改进与完善

(一)财务报表的完善

新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本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力资本也正是21世纪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对此,企业的财务报表完善需要增加人力资本这块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信息披露等两大方面。

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是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商誉评价法以及经济增加值法三种。首先来看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其是指企业将职工未来的工资报酬以一定的贴现率折现到当前的价值,以这个现值作为对人力资本的补偿价值,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计算容易,理解起来也较为简单,非常适合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群体计量。商誉评价法是按照企业人力资本在过去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衡量方法,商誉评价法是基于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商誉一部分的前提假设下所提出来的。从这两个方法对比来看,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是指在原先会计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本会计信息方面的披露,便于企业决策者与债权者了解企业内部“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结构。

此外,在企业价值视角下的财务报表完善还需要增加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时候,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目前,企业非财务信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与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相关信息;第二种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第三种是指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政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信息。通过充分披露这些与企业发展有关的财务信息,便于投资者深入了解企业目前的整体现状。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健全

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健全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增加企业非财务指标来弥补现有财务指标的相关缺陷。首先,在增加企业非财务指标之前,必须要确认与遵循“全面性与关键性相结合,层次性与相关性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方面的财务指标。进入21世纪,人力资本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了评价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需要根据人力资本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建立一些人力资本财务指标,帮助投资者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现状进行评估。

最后,完善企业风险指标。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财务风险、内部经营风险以及外部风险等。目前,企业风险指标主要是以财务风险为主,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劣与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逐渐复杂化,外部风险是由企业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和竞争风险。这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外部风险分析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在企业价值视角下,还要求企业对经营活动指标、成本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等进行完善与披露。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专业化

企业价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企业价值概念下,企业需要对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局性与整体性的评价,并得出最终的结果。目前,较为适用的比率分析法在预测与评估企业未来价值过程中存在着结果不合理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层次分析法以特有的层级划分优势在企业价值衡量与预测过程中要优于比率分析法。在层次分析法下,企业价值被划分为一级指标层与二级指标层。一级指标层主要是指企业目前获得的盈利水平、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目前与未来所面临的风险水平,而二级指标层主要是指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运营能力等。

当然,层次分析法运用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要确定与评估各个指标的标准。由于层次分析法包含了企业盈利能力、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能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其评估标准有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之分。其中定量标准又可分为计划标准与经验标准。计划标准是在事先确定好的基础上,以相关指标、计划以及财务数据作为基数,以一定的增减幅度来预测企业财务指标的未来走势。

经验标准是结合企业的现状、规律以及经验,以专家学者的打分与建议为依据,得到相应的企业财务指标标准。定性指标标准主要是指一些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标准。对于企业定性指标标准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评估指标的内涵,结合企业价值取向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划分指标的不同层次与需求,根据不同的层次与需求,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予不同的参与权重,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方法得到最后的得分。

总之,在企业价值理念下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传统财务分析报告的升级与完善,其在传统财务分析报告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基础上,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等非财务信息。所以,分析得到的结果更为全面、客观与可靠。

篇34:会计毕业论文

1、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

3、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

5、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

6、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7、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8、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9、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10、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

1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3、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

1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

16、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17、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

18、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19、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2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2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4、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25、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6、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

27、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

28、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9、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0、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35: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事业单位,其性质的特殊性需分别制定相应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与其经济活动相适应。自20xx年以来,财政部为首的国务院各部门陆续修订或完善了涉及几乎所有行业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至此,为配合国内经济结构变革、事业单位改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全面形成。但是,考虑国内事业单位所涉及行业众多,导致相关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因规范数量较多而存在各种不协调。为此,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在简单剖析两类制度体系不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协调性

1两大新制度体系简述

财政部于20xx年修订了《医疗会计制度》;20xx修订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会计准则及制度”);20xx年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此外,还有中小学、彩票机构、科学事业单位等更具有针对性的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标志我国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下文“新会计制度)”。与此同时,国内事业单位的“新财务制度”体系也在建设与完善当中。自20xx年《医院财务制度》的修订后,20xx年4月1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文“财务规则”)出台;此后,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在两年的时间内出台了另外九个大行业的事业单位新的财务制度。这些,形成了国内全新的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下文“新财务制度”)。

2、新会计制度与新财务制度差异分析及优化建议

2.1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差异

对比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两者在立法目的、适用对象及范围、甚至会计要素等概念上都高度统一且相互协调。不过细究可以发现,相关具体项目分类及规定上差异较大并不十分协调,比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在财务报表等规定均差异明显。这种规定差异性导致新会计制度体系与新财务制度体系两者不协调将延伸到下面各个行业性的事业单位当中。总的来说,“会计准则及制度”因其绝大部分参考国际公告部门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其合理性和规范性更佳,建议“财务规则”可向其靠拢。

2.2行业性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差异及优化

(1)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同。对比11个细分行业性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来看,除了彩票机构的会计制度与其财务制度名称基本一致外,其他10个行业两类制度之间的各种名称差异均较为突出。比如,医院会计制度中制定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其核算的内容是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医院应收到的各种财政返还,核算反映同样内容的却在医院的财务制度中名称却换成了“财政应返还资金”。这种名称差异但内容核算却一致的问题比比皆是,容易给实务工作者带来困惑,此类问题应一律参考“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制定统一的名称。(2)两类制度的口径差异。一是医院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在应收预付分类的差异。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应收预付由“应收医疗款、应收病人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及其他应收款”五个项目组成;而在财务制度中则只有四项,少了“应收病人医疗款”项目。相比较来说,更具有概况性的财务制度里的“应收医疗款”更符合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故,笔者认为应由“应收医疗款”代替会计制度里的“应收医疗款”及“应收病人医疗款”,若十分必要可考虑下设明细分类科目来细化核算内容。二是高等学校的净资产在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的规定不一致。高等学校将“事业基金、专用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经营结余”七个项目界定为高校的净资产,金额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但是,高校净资产的概念并未出现在高等学校的财务制度中,仅对专业基金、各种结转结余进行了一些规定。针对此类不一致,可参看高校的会计制度进行统一。(3)两类制度中的总分类与“明细分类”科目差异。针对总分类与明细分类差异,主要是指核算内容相同情况下财务制度中用总分类科目核算而会计制度则是拆分为更细的项目(简称“明细分类”科目)。一是医院的流动资产的分类。医院财务制度制定的“存货”项目在会计制度中却没有出现,但会计制度却制定了“库存物资”、“在加工物资”等项目。可发现,后者其实是前者的明细分类,因此可考虑在会计制度设置总分类的“存货”、再设置明细分类“库存物资”、“在加工物资”等项目。二是科学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研收入及非科研收入”两个项目核算的内容合并一起与其财务制度核算的“事业收入”基本一致。考虑财务制度中的收入分类遵循了“财务规则”及“会计准则及制度”,其科学性及合理性更高,可修改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让其与财务制度一致。

3、结论与建议

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两者在相关具体项目分类及规定上差异较大并不协调,比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在财务报表等规定均差异明显。这种两类上位法的差异性将延伸到下面各个行业性的事业单位当中,影响众多行业、急需优化。虽然“会计准则及制度”及“财务规则”修订于20xx年,但是仍然面临各种不足。考虑“20xx年最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xx年最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两类最新会计制度均涵盖了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制度并对其大量的优化,故可将20xx年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及“财务规则”进一步向此靠拢,也可调解他们之间的各种不一致。

篇36:会计毕业论文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方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高素质会计应用成为大势所趋,暨新经济形势下,会计职能的转变。如果说以前会计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的话,那么现代会计更需要德才兼备全能型。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经营模式,但在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方面,能挖潜到共同点――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社会创造财富,与同事之间精诚团结,与部门和谐共处。这就是本人对会计人员素养新解。

一、认清形势,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

如今,世界正在大步迈入信息化社会,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对个人、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而言,信息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是巨大的。掌握最新信息,企业的管理者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命运。在20xx年9月15日上午10点,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了世界。而此10分钟后,令人费解的是一向以工作认真办事严谨的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3亿欧元呀!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董事会秘书以及其他高管人员,对与自己直接有业务往来的雷曼兄弟公司关注不够重视,以至于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该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情况,未能及时作出决策撤销交易,而是按照协议约定继续转账,使银行蒙受了巨额损失,公司形象、员工利益受损,被舆论界指责为迄今为止“最愚蠢的银行”。

因此,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与企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告知企业决策者,分析企业生产的大环境,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手段、经营方式作出正确的决策,引导企业走持续发展健康之路。

二、与时俱进,实现角色的转变,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参考

财务人员不应只是每天忙于收集账单、制作凭证、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等工作,还需要对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数据精细加工,进行对比分析。因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政府机构及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需要从报表中获得对自己有用信息。他们使用财务报表出发点不同,需要的信息迥异,对于单位经营管理者而言首先关注企业经营成果,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可高管更愿意看到与决策攸关的有利信息和不利因素,还要通过数字变化了解企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数字是直观的,不能具体说明生产经营变化,这需要会计用详尽的文字复述资产、负债、权益三者关系,充分领会管理者需用的资料,为其提供真实可靠分析。

对债权人来说,最关心的是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虽然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但说明企业偿债能力的资料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直接列示的数据,那么,会计人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进行比较,计算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计算出长期偿债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从而使债权人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财务报表通过类似这种具体的分析比较,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正确评价经营成果,促使该单位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发展。因此财务人员应该逐渐实现角色转换,为管理层做出有价值的分析和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团结协作,沟通与协调

会计人员在完成某项工作时,往往需要的不单是业务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各种能力的综合,构成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是衡量会计人员在会计领域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平。财务工作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尤其是基层单位的会计,上至领导,下至事务员及老百姓都要打交道,财务部门与其他科室之间还避免不了有业务往来,怎样处理这些工作关系呢?

第一,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沟通。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审计部门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当遇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及会计政策变更时,更应主动加强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工作才能取得上述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强化服务理念,作好文明窗口。同事之间工作上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遵守制度,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为本,维护各自的信誉。对来办事的同志要热情服务,多提供方便,不能办一定要讲清原因,不得随意指责和批评他人。待办事情都要给对方回音,把同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要做到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如果在工作受点气、受些委屈,这需要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的深些,说到底是要有度量。古人说:人要有气质、要大气。大气就是胸怀,心里要能搁得住事,容得下人。对纷繁复杂的事情应当细思心量,寻找好的切入点,把握好平衡点。

最后,当你工作中遇到急事,能够静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的把事情叙说完整清楚,有条不紊处理完毕,会给你的上级和同行留下成熟稳重的良好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四、结束语

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你每天只会往返于银行交款提现,那只能算是出纳,称不上会计。会计是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弄潮儿,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可用数据的会计,是个称职的会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保守本行业机密,为企业创造剩余财富,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是新时代的会计。

篇37: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的基本格式。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写论文之前,一定要熟悉论文的规则,尤其是论文的基本格式。比如说说,论文是由封面、目录,正文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怎样排列,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些你在开始论文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论文的基本格式。这时最起码的要求。

选题的重要性。

题目的选择是很关键的。有的学校是硬性规定题目,有的则是随便你自己发挥。注意了,题目的关键性,对于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就如这么多年的作文考试一样,题选好了,效果就不一样。个人建议,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要求出发,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挥;当然你创新性比较厉害的话,可以尝试新的题目。

指导老师的选择。

现在有一些学校,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老师。有的人就会投机取巧,任务导师的名声大,自然论文的评分高,但是作为大学最后几件要做的一件事写论文来说,亲,请诚实点,用自己的实力写。真正优秀的论文石灰得到肯定,就算没有,也问心无愧。

篇38:会计毕业论文

参考书

管理类联考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他们家的书很好。明年应该是第十一版了,那是一个系列,名字叫《MBA MPA 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下面分为英语分册、逻辑分册、数学分册、写作分册,书内容不错。

各科目具体复习经验:

英语

英语的复习很关键,因为初试就考两门,英语的成败很重要。得英语者得天下,联考能考到80分就能站住了。所以,把目标定在75—85比较好。英 语复习无非三个方面,单词、阅读和写作,对于单词,推荐大家使用老蒋英语单词,新版可能还没有出来,大家可以买之前的单词背,这东西早背早好,背几遍都 不为过,我就是背得少了所以没考到80分啊,切忌,单词王道,认真背。阅读,现在离考试较早,你可以看《经济学人》(一本英文杂志),定个计划,现在就开始看,里面的文章非常好,用句很规范。你这样坚持到8月份,单词和阅读量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买近几年真题,进行练习了。对于英语,我不推荐买那么多的练习书籍,什么阅读百篇什么的,纯属浪费时间,真题就是王道。写作,《经济学人》对你帮助很大的,每个月定个计划,写3篇,这东西在于平时的练习,练得多了自然熟了。从9月开始接触真题,反复做,不断提高,单词继续背,不可丢掉,阅读每天培养。

数学

用机械工业的数学分册先进行第一遍的认知,第一遍差不多9月份结束。会计硕士的复习,切忌不要过早,推荐8月份开始进行复习,现在到8月份这段 时间,可以准备英语(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单词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到了8月份,你就可以制定总复习计划了。8初——9月初数学第一轮,基础为主,认真背概 念;9月中旬-11月中旬,提高为主,推荐使用陈剑的数学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数学复习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在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11 月中旬-考前,模拟题和真题反复的演练。真题一定要一题一题的认真做。

逻辑复习

逻辑用机械工业的那本逻辑分册就行。8月—10月,搞定那本书,然后10-11月,找本历年真题,把97年往后的`所有关于逻辑的题目都找出来做 一遍。12月开始进行模拟训练。逻辑说实话,要的是做题速度。考场之上,时间其实很紧张,越快越好。逻辑这门,总的来说,智商和运气起点作用,有时候你认 真复习,一步步来,却不如高智商1个月的突击。但毕竟我们都是平常人,大家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不要把自己当做有些人,分数自然也不会亏待你!

逻辑建议补充:拿到书,你可能会想这么厚,讲些什么,其实把整本书都看完的人,回过头会觉得这本书就讲了两个东西,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逻辑考什么,就30题,包括演绎推理题目和非演绎推理题目。①演绎推理题目:即第十版逻辑分册第二章内容,掌握第二章内容,演绎推理题目基本可以解决,这类 题目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大概占10题左右),是必须100%拿到分的题目,不可丢。所以你现在可以看第十版的第二章(结合本科教材和大纲解析),打好基 础。这类题目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属于演绎类的。②非演绎类的题目:共分为六小类,即第十版从第二节开始一直到第七节结束的六种题型。所以说,第三章是讲非演 绎类题目的,这类题目智商和运气起到一定作用,因为答案有时候会模棱两可,而且这类题目没经过逻辑训练的人都可以做,我一不考研的同学都能做出来,且正确率也还行,因为这类题目没有纯粹的逻辑推理,它不像演绎推理,必须用方法推理才能出答案,演绎推理题目,我同学就做不出来。

综上,逻辑分册这本书,你首先明确第二章是关于演绎推理的,这部分是必须拿到分的,你现在就可以结合大纲解析看它,打好基础。第三章是关于非演 绎推理的,没有严密的推理,我有时觉得就是靠智商、语感和运气。第二章和第三章我觉得没多大联系。看到第三章时,你就按照这六种题型,一种一种过一遍就 行。看书的时候,可以先盖住答案和解析,自己先做,做完核对再看解析。第一章就是个介绍,可以直接无视。等新版书出来了,你在从头认真的看一遍,现在打打 基础就好,不必着急,8月份正式着手逻辑都不会太迟。只要你知道逻辑就考两类,其中一类分为六种题型,且跟推理没啥大关系,靠的是语感、智商和运气,那就轻松了!

作文的复习

作文是两篇。一篇600字,一篇800字,所以说,平时的练习很重要,定个计划,跟英语作文差不多,一个月练几篇。我今年就是大意了,我认为我高中时候议论文写的很好,所以这两篇肯定能搞定,所以平时练得很少,到考场上,我懵了,脑中无词无例子无语句,写的很差。因为这2篇都是议论文,所以要用到大量的事例和名句,就跟高中时候差不多,平时对这些事例和名句的积累将会帮助你在考场上取得高分。切记,英语作文和这两篇写作都是重头,平时积累才是制 胜关键。从现在开始积累,等到9月份,你就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复习数学和逻辑了。

希望以上的一些经验对考研的同学起到作用,考研这东西,前人的经验有可取之处,但也不可全部都取,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做好计划后就认真执行,考研贵在坚持和认真,此四字乃成功的要诀。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xx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篇39: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以满足社会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为根本,我国现阶段大学会计教育面临一定的冲击,会计教育与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专业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极大的局限了社会经济和会计教育的发展。因此,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加强大学会计教育方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环境;大学会计教育;影响

一、新经济环境概念及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新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根本,对制度创新为基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控制通化膨胀以及降低失业率等现象发生,其经济周期阶段性被弱化的一种新的国家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加快,在新经济环境下实现我国会计操作与国际会计操作相接轨,这给我国会计准则、会计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经济社会环境对大学会计教育产生的冲击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会计教学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所转变,同时其教学类型、格局等也更加多元化。大学会计教育是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会计教育的主要动力。然而,新经济社会当前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对人才方面要求的提升,使得大学会计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

(一)会计教学理念过于陈腐

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对会计人才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学习而轻社会实践,重内容分析而轻综合能力培养,极大的局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大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理念受困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难以匹配,不但降低了大学会计教育教学质量,还局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传统的教学观念也过于僵化,制约了大学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使得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二)会计教学对象针对性差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把大学教育大众化视为扩大教学规模,提升入学率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会计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教学对象等缺乏针对性,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特色不够明显,会计专业人才能以快速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随着新经济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大学会计专业招人的不断扩大,学生层次、水平、能力等差距逐渐显现出来,大学会计教学不足现象越发明显,这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大学会计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大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让接受专业化培训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然而,当前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学,在教学对象方面缺乏针对性,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

(三)会计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从以往的社会和企业需求来看,传统的大学会计教育人才培养倾向于各工商企业,然而,随着新经济社会环境的形成,传统的大学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会计教学和人才的需求。以往的大学会计教学主要注重高水平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注重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正是由于这种教学定位的不准确性存在,使得以往会计教学内容、教材等难以培养出高水平能力人才,也正是由于教学定位的不准确,造成了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冲突的显著困扰。

(四)会计教学内容单一守旧

我国大学教育主要根据单一的人才能力来对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进行衡量,会计专业教育也同样如此,这使得我国大学会计教育人才结构产生严重过剩现象。同时,大学会计教育单一化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极易产生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发生。大学会计专业单一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够更好的满足于统一的学科标准与逻辑思维,培养会计专业化人才在会计教学内容和会计课程方面过于守旧,注重专业学科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高层次会计课程和内容接触较少,必修课与选修课搭配缺乏合理性,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表现出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难以适应。

(五)会计教学环境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其相应的会计教学环境过于简易化,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这不但不利于培养满足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人才方面需求,还冲击和影响了会计专业教育机构的发展。会计教育方面师资设备的落后,使得会计教学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问题;会计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得会计专业人才知识难以得到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设备得不到完善,使得会计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新经济社会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要求,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影响了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难以让接受过大学会计教育的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之中。

三、加强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模式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新经济社会环境的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发生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会计教育模式应当重新进行审视,以往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当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与现行会计教育体系进行整合,构建科学的、利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环境,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能力强的全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际能力为主

以往大学会计教学思想主要以教师为核心,把教学课堂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把教学教材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内容,把学生视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施予者,把考试得分视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错误教学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发展,并难以适应新经济社会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应积极的,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并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把会计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会计行业职业标准与大学会计教学理念相结合,让我国当前会计专业人才既具备相关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又能够更好的将其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二)明确教学对象,划分层次教学

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应以培养实践专业能力人才为首要教学目的,重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学生作为大学会计教育重点对象,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之中。与此同时,注重大学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侧重于层次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的不同,注重各层次实践能力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和各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促进会计教育深层次研究与发展实现。

(三)细化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办学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大学会计教育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不同性,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学式教育方式与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企业岗位式相结合,细化教育资源,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大学会计专业教育应当明确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良好交流机制,让会计专业教师主动的深入到企业各行业企业会计工作之中,深入了解企业各行业企业会计最新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情况,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针对性。除此之外,学校通过利用校企合作,让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中来,让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等更加贴近需求,让学生能够领悟到会计职业的真正精髓,真正建立起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调整教学内容,建设课程体系

大学会计教育往往重视课程理念相关知识学习,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造成了一定限制。为适应新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与发展,大学会计教育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会计教学内容,将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引入到实际教学计划中,打造以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的实际教学模式,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做到教学用三位一体,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务分析能力。与此同时,侧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制定相应的素质拓展培养计划,设立公共礼仪培训与口才写作课程,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很好的结合。

(五)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教学环境即包括软件环境,也包括硬件环境,这两方面环境建设与完善都对会计专业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硬件环境则是指会计教学设备与内容。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强调大学教学设备应与教学内容相调整和适应,并作为大学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采取阶段性的调整与过渡性的修订,充分发挥专业教材在大学会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会计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室,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大学是培养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根据地,通过大学教育则有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整体能力。与此同时,把教师视为学校会计教学的软件环境。注重教师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定期对教师会计理论、实务操作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开展深入学习和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更新和调整教学理念与内容,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大学会计教学质量。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经济社会环境的到来,给大学会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大学会计教育根据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教育理论,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环境,建立以培养人才为主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发展输送具备高水准的会计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君贵,白璐.会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1).

[2]曾琼芳.关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7).

[3]李美,白玉翠.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xx(8).

篇40:会计毕业论文

一、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作弊现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二、论文答辩准备

(一)成立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成员一般有专业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参加,人数不少于3人。

对每位同学有答辩小组根据论文涉及的内容指定一个教师为主答辩人,主答辩教师负责答辩题的设计和确定,并主持答辩工作,其余教师为助理答辩。主答辩和助理答辩协同配合,共同来提高答辩质量。答辩教师要对每扁论文要详细阅读。

(二)答辩前学生准备工作

除进一步分析、推敲论文外,学生应写好论文提纲,编写好论文概述报告。论文提纲应用毛笔放大书写,并配以必要的图表。概述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写作意图、语言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

三、答辩程序及成绩评定

答辩同学先后次序一般有答辩小组提前半天公布,以便于学生准备。

正式答辩开始时,应首先有学生向答辩小组做论文的概述报告,概述报告不宜照本宣读,而应采职扼要口述的方式,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口齿清楚,限定在十分钟左右。

概述报告后,由主答辩教师逐个地提出问题,由学生答辩,一般提出三问题,由主答辩教师设计,学生不得顶撞教师或拒绝回答教师的问题。

答辩过程中,答辩教师可以作必要提示,对答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置,使答辩顺利进行。助理答辩教师要和主答辩教师密切配合,也可以当场提问。

(二)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有答辩小组集体评定

四、答辩结束工作

1.认真整理答辩资料,并填写入论文表式;

2.在答辩过程中发现抄袭和他人代作的要认真核实,弄清事实;

3.收集整理论文资料交资料室保存。

篇41:会计毕业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 2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界定

2.1.2 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原则

2.2 低碳经济理论

2.2.1 低碳经济的界定

2.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3 环境会计理论

2.3.1 环境会计的概念

2.3.2 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2.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4.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定

2.4.2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2.5 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关系

第 3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框架体系

3.1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确认

3.1.1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3.1.2 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

3.1.3 环境会计确认的条件

3.2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计量

3.2.1 环境会计计量的模式

3.2.2 环境会计计量的方法

3.3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记录

3.3.1 环境会计要素

3.3.2 环境会计核算的账户设置

3.4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报告

3.4.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3.4.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第 4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4.1 企业缺乏环境会计理念

4.2 尚未出台环境会计法规准则体系

4.3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4.4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弊端

4.5 环境会计人才缺失

第 5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保障环境会计的对策

5.1 增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理论指导与环保意识

5.2 尽快出台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5.3 借鉴成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5.4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

5.5 积极培养高素质环境会计人员

第 6 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本文结论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快研究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研究观点也不统一,阻碍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观、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等理念的提出,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越发迫切20xx会计毕业论文提纲20xx会计毕业论文提纲。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应该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循环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科学严密的环境会计体系,解决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问题。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化统一环境会计要素观点,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环境会计账户,记录环境会计活动,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当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尚不完善,研究不够深入,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研究仍停留于基本理论层面,实际操作性不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逐步探索普遍适用的环境会计体系20xx会计毕业论文提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报告”向“改良的环境会计报告”过渡,最后向“独立的环境信息报告”发展。

(4)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存在很多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环境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制度;企业需要坚持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理论的指导,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培养高素养环境会计人员,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篇42:会计毕业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项目《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项目《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截至20xx年年底,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92所,在校生达到275万,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的18%,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部20xx年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各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由追求规模式发展转为追求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探索真理、强化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从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关键关节进行详细剖析。

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现状

(一)独立学院生师比普遍较大

教育部对于教师指导人数仅提出指导性意见:“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但在很多独立学院在热门专业中,招生数量大,即使临时聘请大量兼职外聘教师,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也会突破10名学生,很难保证论文质量。

(二)论文指导教师两级化明显

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来源一般为高校退休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两极化非常明显。年龄大的教授指导经验丰富,要求严格,但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少;年龄偏轻的青年教师指导经验少,但是与学生沟通无障碍。

(三)大量的兼职外聘教师

由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少,独立学院不得不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选择外聘指导教师的,学生在

毕业论文选题

相关信息

科技期刊在选题策划实践中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中美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比较研究基于JSP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法学论文格式、选题、提纲及写作技巧浅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如何科学选题《高级英语》毕业选题论文(共3篇)简论从选题看纪录片如何记录河南关于会计法学科研选题的探讨在写作护理论文选题时的原则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题

和写作过程中有距离感,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又对关于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不熟悉或者在执行上力度不够,造成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粗放,毕业论文质量较差。

(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独立院校都设立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是在执行中仅仅注重形式而达不到设定效果。比如论文题目审核,应该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在执行中,相关专家对于提出意见极为保守;教师指导记录表,为了应付检查,指导教师会授意学生根据学校的最低要求酌情填写。

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母校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下,突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这培养目标下,毕业论文的工作注重应用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向。

(二)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落实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详细规定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规定在第七学期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和以系主任为组长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第十周前各专业学院提交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及时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和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严肃纪律和要求

毕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后,各系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阐述开展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流程、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向指导教师阐明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的流程、指导教师如何在系统中录入题目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等重要问题。通过“学生-指导教师”两条线在分别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相关规定上达成一致。

(四)查阅资料,充分论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开题

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后,选题工作正式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系选题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指导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关系确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题目可以教师提出,也可以学生提出教师审核。院系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题目审核把关,题目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

(五)指导过程做好指导记录,确保指导工作留有痕迹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少“三稿三审”,按月填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并保留至少3份有批改痕迹的毕业论文初稿备查。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开展院系两级中期检查,对于指导不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督促和批评,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杜绝学生抄袭情况,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查重报告。

(六)发挥评阅环节的监督检查作用,充分准备进行答辩

在评阅环节增设教师评阅反馈意见表,如果评阅老师确实认为质量较差,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的或者不能达到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的,填写评阅反馈意见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在进行评阅分组和答辩分组的环节,均是在保证完全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把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同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避免某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标准过严或者过松的情况。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基于把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进行细节管理。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实习、产学研基地等等外部资源,鼓励双导师指导,采用多渠道、多方式途径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广东)发展报告(20xx)》[N].广州日报,20xx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xx]14号)

[3]邓英.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基础会计[J],财会通讯,20xx

篇43:会计毕业论文

1传统的高校出纳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校财务工作中,出纳工作主要业务为现金的收付和银行帐的收付,其范围包括学校的日常现金报销、学生学杂费的收取及工资发放、款项支付等常务性的工作。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出纳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高校规模的扩大,导致出纳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在现今高校经济往来结算中,已不仅是高校内部独立经济结算,与社会上的往来业务日渐增多,出纳工作已不仅仅是开开支票,发发工资,而是增添了多项对校内和校外的种种收费、预算网上申报等工作,同时各个高校纷纷扩张,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多校区办公也在诸多高校出现,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纳工作的业务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xx年现金支付量为350万元,到20xx年度,公务卡支出为1715万元,增长近5倍;学生收费20xx年各项收费总额为6300万,20xx年学生收费总额为8600万;20xx年科研及项项目个位数,金额只有40万,20xx年科研及专项项目1000多个,金额20xx多万。同时在人员配备上因人员编制的问题,学校不可能配备太多的出纳岗位。

1.2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出纳人员工作风险增大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扩大,社会矛盾已经凸现,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银行抢劫等负面新闻屡见报道;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新校区又建在城郊结合部,传统出纳模式下又有大量的现金进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这就加大了出纳人员的工作风险。

1.3经济业务的复杂,导致出纳人员工作压力加大

近些年来,因高校规模的扩张,教职工人员规模和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同时对社会的经济往来业务增多,出纳人员应对的人员关系变得复杂化,人员素质也不尽相同,增加了日常柜面工作的应对压力。

1.4财政改革和教育经费监管对出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因财政改革和教育经费监管的需要,高校日常经费支出由财政统一支付,同时为加强监控,实行预算管理,这就要求所有支出必须按预算项目进行支付。同时近年各高校的科研经费、专项经费也不断增加,财务在加强核算的同时对出纳支付工作也不断提出要求。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出纳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高校的发展需要,新形势下必须通过新的出纳管理模式来满足网络财务下的高校出纳管理工作。

2网络化财务出纳管理工作的建设方向

在现今网络财务下,出纳管理工作究竟应作何发展?笔者认为无现金化财务建设是高校网络财务出纳管理工作的建设方向。

2.1无现金化出纳的定义和模式

所谓无现金化出纳,是指在出纳的日常工作中,脱离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通过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资金的划转与结算的方式。无现金化出纳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实现:

(1)POS终端机结算模式

(2)校园一卡通结算模式

(3)网上银行结算模式

(4)网上缴费平台结算模式

2.2高校无现金出纳管理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子支付平台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相应的多功能应用软件也随之而出,这些科技的发展为无现金出纳管理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金结算量大幅度提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日现金报销量多达到30多万,业务量笔数多达200笔,这还不包括银行转帐业务。同时由于社会安全等因素,已不可能允许学校拥有如此大的现金库存。加上银行支票收付、学生收费、工资发放等日常业务,这将对出纳岗位提出严峻考验。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是无现金出纳管理形成的动力。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都得到了逐步完善,特别是网上银行的不断完善,使无现金出纳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3高校无现金出纳管理的实现途径

由于高校网络财务的实施,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同时对出纳工作管理的手段上也提出了要求。下面就不同的业务性质提出无现金出纳管理的实现途径:

3.1现金出纳工作

对于传统的现金出纳工作,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应对:

(1)银联POS机刷卡报销银联POS机刷卡报销方式,即与银行合作,采用安装银行POS机方式,通过POS机刷卡完成报销时的付款和扣款手续,达到无现金报销,主要方式为公务卡报销。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各家银行为了自身发展需求都有极大的意愿和高校合作,所以这种方式可行性非常高。

(2)银行转帐付款扣款银行转帐扣付款方式一般是通过无现金报销系统软件,先通过柜面帐务处理,然后通过系统转发扣付款名单给银行,再通过银行对报销人员帐户进行扣付款的一种方式。

3.2银行出纳工作

在现今的网络时代,银行支票已不是唯一的资金转移方式,网上银行支付使得资金往来更为方便。同时根据高校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特点,财政网上支付已成为高校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

(1)财政网上支付由于高校财政属于地方财政统一集中支付方式,高校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网上支付就成为高校对外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通过财政网络对外实现资金的转移。

(2)网上银行支付高校财务付款中,有的业务不能通过财政网上支付的,则可通过银行网上支付功能实现对个人和公司的资金转移。如部份往来款、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补助等。

3.3薪酬发放管理

现今高校工资的发放早已摆脱了以前的工资袋发放方式,一般通过由银行统一代发的方式来完成。目前高校在工资发放时体现发放次数多、人员多、酬金种类多等特点,如正常人员基础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临时人员工资、各类劳务费、专家酬金等等,对于各类酬金的发放,在通过各种酬金管理软件进行管理的同时一般都由银行统一代发,或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工资代发业务完成工资发放工作,也可以通过无现金报销系统实现无现金发放。

3.4收费管理方式高校内的收费工作对学校而言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日常管理工作,收费内容包括学杂费收费、各类等级考试收费、各类报名费收费、会务费以及各类补办证件等的收费。针对不同项目收费采取相应的收费方式,从而达到无现金收费。

(1)银行代扣方式银行代扣收费方式主要针对于学生的学杂费收费,其数量大,金额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学杂费收入达8000多万,而通过银行代扣方式收费的就达到85%左右,这样就大大减少柜面收费的压力。

(2)银联卡刷卡方式通过安装银联POS机,对学生的学杂费、培训费及不确定人群和不确定缴费事项进行的刷卡收费。通过POS机卡,可以避免日常收费时收取大额现金的麻烦,避免了送缴银行时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校园卡自助缴费在已实现校园一卡通的高校中,可对学生的各类报名费、考试费等不确定缴费人群的缴费项目通过校园卡自助缴费方式完成报名缴费工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学年可完成各类考试报名等各类收费项目近百个,收费金额近百万元,减少柜面收费压力。

(4)校园卡刷卡通过在校园内对部份职能部门安装校园卡刷卡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补办证卡费、医疗费等费用实行刷卡缴费,既方便了学生及教职工,又能监控所缴费用即时上缴财务,防止部门小金库。

(5)校园卡系统扣费针对学校机房管理、图书馆借书的赔罚款等通过与校园一卡通的对接,可实时在校园卡帐户中进行扣款,减少其管理部门对现金的接触,实现无现金化管理,如上机费、借书赔款等

(6)网上缴费系统由于网络的发展和银行支付系统的不断开发,网上缴费系统成为现今最便捷的缴费方式。通过与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对接,可实现各类收费资金最快、最便捷的转移。此类收费方式适用于对高校各类特定和不特定人群的各类缴费,如学杂费、各类报名费、会务费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收支的调控,从而做到无现金化管理。

4高校无现金出纳管理的制度建设

网络财务建立后,与传统会计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进而在管理制度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相对于新的无现金出纳管理,在管理制度上也有其相对的独特性。与传统的出纳管理制度一致性的地方,笔者在此不做过多阐述,现就其特殊性的方面作一表述。

(1)内控措施方面的'建设相对于传统的出纳工作,无现金出纳更多的体现在计算机及网络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业务相关人员必须分人分岗位设立。在财务内控上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原则,在无现金出纳管理上,网上银行、财政支付等系统都对支付方式的控制有严格要求,加密狗都分有A和B两个,这就是为防止一个人操作时出现漏洞,故此在内控制度上应严格将两个密钥分人保管,付款审核分人操作,防止出现职务犯罪;二是在POS机刷卡报销方式上,必须做到出纳和做账严格分开,日记账和支付卡必须严格相符,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管理员不参与支付操作,操作人员不得进入系统更改系统参数。

(2)出纳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出纳工作,无现金出纳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有着更多的要求。应对于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纳人员的业务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到不畏新事物,要拿得起,用得活;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不忘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不被诱惑所动。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服务意识,要认识到管钱管帐是职责,参与管理是义务,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好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5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的革新,财务管理工作也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经验总结,提出高校无现金出纳管理的思路。通过无现金出纳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够最大化的解决传统出纳工作中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是顺应科技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财务工作相对于企业财务有其独有的特性,只有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不断地摸索,才能形成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无现金出纳管理只是网络财务管理下的一部分,只有各部分全部跟上时代发展,才能形成独特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

word该篇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43篇)范文,全文共有12520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43篇).doc》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43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