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龙行天下时间:2023-10-24 21:20:14)

【编辑】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一

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方面:本人认真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每一门功课,积极参加服装设计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实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平时,我关注当前服装设计专业发展,及时掌握服装设计专业最新科研情况,使自身的服装设计素养与时俱进。此外,我还参加服装设计相关资格考试××××(列举自己获得的服装设计专业证书)。从大一入学时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懵懂到如今对整个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了解,我已经完全具备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应有的条件。

在工作组织方面:我担任过服装设计专业01班×××班干部(或服装设计班宿舍长、服装设计专业实习组长等)。本人积极主动参与服装设计班级事务管理,代表服装设计专业01班参加学院×××活动。在服装设计专业01班集体活动和服装设计班宿舍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协调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做好班级内务工作,为我们服装设计专业01班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服装设计专业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获得×××××××××(列举服装设计班级和个人荣誉)。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即将毕业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的四年熏陶,使我拥有深厚的服装设计专业知识,我将以坚强的信念、蓬勃的热情、高度的自我责任感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聋人 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洪波(1976-),男,山东莱州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刘虹(1978-),女,山东潍坊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天津 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聋人大学生就业学校支持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YJC880068)和天津理工大学教改项目“聋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编号:YB09-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16-02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层次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大和提升。目前创办聋人本、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发展到十余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数以万计的残疾青年拥有了进入各类高校学习的机会。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层面上看,体现了国家“和谐社会”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已成为聋人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和谋求发展的平台。但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整体办学时间较短,许多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还不十分准确,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如何在工科特殊教育学院里办好聋人高等教育的艺术专业是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艺术专业设置改革

中国聋人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办学模式仍沿用独立学院开设专业的模式。由于资源有限,几所聋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范围较窄,基本上以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与现有专业设置和迅速发展的聋人高等教育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国内聋人高等教育虽然给了聋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但几乎没有选择专业的条件。

美国盖洛德特大学(本科)、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本科)、日本筑波技术大学(本科)等聋人教育较先进的聋人大学,通常专业构建和课程设置会随社会的需求而变化。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策略上,有若干研究及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帮助学生调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把社会上形形的行业对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不同需求详尽地汇报给学校制定政策和调整专业的决策者,使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就业指导中心也每年约向社会派出四百多人调查市场,使决策者了解当前人才需求,及时淘汰不适合市场的专业,开设新的既适应聋人生理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相对一些聋人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大学为聋人设置的艺术专业选择面较有限,专业设置较单一,而且专业一旦设定很少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内聋人大学基本都开设视觉传达专业。此外,我国聋人高等教育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强,学校对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培养的学生自身的知识性和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系统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特殊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与普通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存在更多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根据聋人工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情况和社会对特殊教育艺术类人才的要求,考虑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与专家论证,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系于2011年开设造型装饰设计专业。该专业方向契合中国当代对造型装饰人才的需求,注重聋人大学生实用性、装饰性、时尚性、创新性的教学需求,迎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审美化趋势。专业设置以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等产品设计为主,文化素养与设计技能兼顾,培养产品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玩具设计、纺织纤维艺术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任专业设计部门、产品制造行业、广告营销行业、科研院所及学校等工作;也可以个性化地自我创业,开设网上设计工作室,开展玩具、装饰品等艺术品高级定制等特殊业务。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更多的是以应试和经济为表象的教育。比较注重聋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系统传授,而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应充分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课外各种专题的公开讲座和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等。艺术设计(也称“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但由于聋人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高校特殊教育中唯一一个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方法上应有突出的特点。

为改变专业过分专门化、专业面狭窄、知识面不宽的状况,在重新调整专业教学大纲前,充分听取了服装企业、艺术用人单位以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授的意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提出了宽口径培养模式,增加综合知识类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加大专业深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染整、纤维艺术等纺织艺术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

1.加强基础同专业课程的衔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基础课教师只注重本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忽视同专业课程的链接,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服装设计专业课和服装生产工艺一线的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使基础课名副其实成为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上,根据聋人的服装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考虑聋哑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弱,直观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抽象思维较弱,二维平面理解能力强、三维立体理解能力弱的特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在素描课程中,要求学生不必过分去追求光影下物体质感表达、虚实的处理以及明暗的变化,重点训练空间概念、平面分割、色彩设计等方面,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基础图案改成服饰图案,强化服装、纺织面料的图案设计能力,为以后的“染整”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

应专业课的需要。

2.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同生产实践环节的衔接。根据聋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强化生产实践教学。许多聋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最后进入大学校门,受其生理特点的影响,经历的全是理论教学。进入高校后,许多特教学院由于考虑聋生的特点,常常是为了便于管理,把专业教学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沿用理工科教学模式。显然,这不适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社会和市场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是如今各个学科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开设服装工艺实践环节,使学生较早接触本专业实践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依据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将专业教学引入实验室,在实验设备良好的专业实验室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活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题,如在教学中我们将服装结构设计分成三个学期,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理论授课,同时在课程进行期间安排实验室内进行服装工艺――裙装、裤装、男女套装的生产实践环节,在进行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后,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服装设计教学课题,设置“高级定制服装设计”等设计开发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成立设计小组,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和市场,参与设计实践,尽早掌握社会和市场的动态,缩短对市场的认识过程。“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在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三、积极拓展课外教学

加大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由过去以专业理论和知识积累为中心,转向既注重积累又注重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寻求深度校企合作,开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尽量避免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出现断层。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一些服装企业,如天津纺织集团、服装生产工厂等企业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打板师、流水线生产操作人员的身份到设计公司和服装企业参与服装设计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做到“真题真做”,如2007届学生崔晓丽和2010届陈静静等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同婚纱影楼合作,动手完成实际创意婚纱的毕业设计课题,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服装设计理论使用,以实际的婚纱服装来完成毕业设计,不仅摆脱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而且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目前,崔晓丽、陈静静就职于当地知名的婚纱礼服设计公司,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本文仅从专业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就业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应始终围绕“人本”理念,从聋人大学生特点、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建构聋人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体系。目前,我国聋人高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由于起步晚、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等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与探讨仍需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童欣。全纳教育视野下聋人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2]李强,鲍国东。中、日、美聋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3]茅艳雯,马红英。发达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0(3).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服装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模块 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插进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

2.4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四

简述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通过较为特殊的视觉形式和情感语言,表达设计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看法等的一种服装形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重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意和表现。这种创意思维使服装设计在设计造型、工艺手法上,特别是在材料运用、结构处理、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创新立意和突出视觉效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技法;传统与创新

在字面上理解,创意是指有新意独到的思维。而在服装设计中仅仅把创意理解为独到、新意在思维是不够的,在发明创造的含义中,创意必须是创新和创意,在服装专业设计中,大量运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方法或是他人所用的设计,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等。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创意结合当下的时尚来进行创意设计,把旧物翻为新意,把他物移植过来创造时尚。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如果在这一层面上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创意和创意、不创新两个部分。特别不能忽视或否定创意、不创新这一部分。因为设计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不容忽略的,太过高于或低于对象的欣赏水平且不可取的,最好使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今天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重要体现,已不是科学、文化或艺术的简单再现,它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服装设计不仅应具有市场价值,而且其内在艺术价值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设计师要想使服装设计兼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必须充分运用创意思维,运用全方位的、全新的视角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探索纷繁、复杂的事物,最后,借助于服装形象,把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念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 …… 余下全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五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毕业设计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安排组织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采用主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学力;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和市场结合,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作品质量;最后举办毕业设计展,以检验、展示和交流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

高校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设计活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及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的综合评估。本文拟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创作出新颖、时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展开教育活动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存在的教育结果,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1]。从大设计的专业范畴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装产品的系统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服装市场,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服装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毕业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投身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设计制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跟进检查讲评之外,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4]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5]

三、采用主题教学法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6]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四、与企业和市场结合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8]

五、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六、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成果不仅面向学校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会的舞台去亮相,甚至可专门邀请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和媒体现场观摩,这给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向企业直接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宣传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成果,一旦企业欣赏某些学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纳到企业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独立实现系列服装从构思到成衣的完整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几年学习成果的大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铺垫。因此,高校不断研究和改进毕业设计组织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服装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向,结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组织并管理好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是需要高校服装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篇六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2.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5.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6.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7.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8.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9.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10.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

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着重对以下能力进行培养:1.熟悉服装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在服装产品生产一线从事工艺设计、产品检验和解决服装产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熟悉服装面料的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新型服装面料的设计、分析和开发的能力;3.熟悉服装产品的技术法规,具有较强的服装产品及其加工材料开发实验的能力;4.熟悉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均需要通过在服装企业第一线的感性认识和真正融入其中亲身体会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具备这些能力,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实践环节设置

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将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和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这两大模块的课程根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一学期一直覆盖到第七学期,每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均配置了相应的企业实践环节,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中,首先通过到服装企业四周的服装工程认知实习使学生对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和感性的认识。接着分别有对应于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二)(三)配套的服装工艺实习(一)(二)(三),让学生掌握裙装、裤装、衬衫的制作工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然后通过四周的服装工程岗位实习,使学生定岗在企业的岗位上对服装工序和具体操作进行深入实习。随后进入与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的职业装课程设计,深入职业装生产企业和邀请企业资深制版师给学生讲解职业装实际制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接着进行四周的服装工程见习实习,就某个具体的项目深入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企业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后开始与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配套的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和与服装工业样板设计与管理配套的工业样板企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在服装企业深入地实习。如此形成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的企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在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中,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和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由于跨越设计与结构工艺两大领域,所以为两大模块所共有课程,也解决了以往设计与结构工艺课程脱节的“顽疾”。礼服课程设计作为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的企业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去礼服生产企业了解礼服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操作流程,实战性和技术性很强。

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顺应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建设,形成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增强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课程教学符合本科生的培养标准。主要采取措施如下:1.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增设实践性教学,以符合卓越工程培养要求;2.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案例库、实验操作指导书等;3.开通天空教室,基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网络资源共享,进行网上课堂的教学;4.编纂适用于本科生培养的课程讲义,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紧密贴合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而是结合了“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服装产业发展现状,遵循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由于我院与服装企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准确地把握了服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的设计中重点参考来自服装企业的意见。使得教学目标适合服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期望,侧重于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 篇七

(一)教学内容与市场不相符

目前,高校教育包括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埋头苦读,很难了解到社会所需,毕业之后模棱两可,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只是拘泥于课本知识,学生只要知道如何设计、掌握要点即可,没有新鲜的思想注入;同时对工艺流程等最重要的服装生产环节不熟悉,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自然而然设计出的服装不具有新意。因此,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不看好毕业生,多会选择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加入。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正是因为学校所学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差,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不紧密。

(二)教师队伍的经验不足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多在高职院校开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与市场脱节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研究,教师队伍中60%以上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而且学历一般都是大专,也有一部分为本科文凭,很少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整个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不强、实操实战能力不强,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部分资历较老的教师,虽然有实战经验,但是有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按照以前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科,学校教育不同与其他学术类专业的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服装设计是手绘与图绘相结合的,然而有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不足,直接影响了设计效果;其次,服装设计强调个性与创新,然而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服装设计源于灵感,然而在教学方式与内容上很少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足。

(四)服装设计重视创意忽视使用

创新是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学校过于重视这一点,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了偏差,忽视了服装的实用性价值。高校服装教育经常会强调学生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这里指的“创新”并不是说用最少的布料或是另类的设计,认为别人越欣赏不了的就越时尚,这样就违背了创新的本意了。创新要求学生既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设计风格而又不能太过开放、大胆,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性。服装设计最终还是以服装的形式呈现的,越多人购买、销量越好才是市场最关心的。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建议

基于现阶段服装设计与市场不相符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方面

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基于教师队伍学历低、年轻化的特点,需要高校在聘请教师时要更加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科研精神,课堂讲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信息。同时,要多多聘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是邀请他们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因为他们是对服装市场最熟悉的人,他们的加入一方面让学生吸纳更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欠缺之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要摒弃原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首先,课堂的讲授过程不再采用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更多的采用一种讨论式、探究式的方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各自的经验,互相学习,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多动手。定期交一篇设计,只有多动手、多练习才能找到感觉。最后,与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该服装企业实习,从熟悉服装流程开始,并与经验丰富的人多交流来扩充自己的想法。企业可以安排一些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这种双向的学习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掌握好计算机技术,用好这种先进而有效的工具。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老师所讲的优秀案例中获得启发,将灵感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图;课后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获得最快的提高与进步。再次,善于发现与搜集信息。计算机除了用于作图外,还可以用来搜集资料,时刻关注服装设计前沿的信息,保持与时尚的联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有创作灵感。最后,多多实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可以找一家服装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多留心观察、多请教学习。只有平常多实践,才会避免毕业后吃闭门羹的尴尬局面。

三、小结

本文就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关注重点等方面与服装企业、市场的要求相脱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社会实用性人才、为了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要求,促使高校教育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仅是个人的观点,希望对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帮助。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传统文化,民族服饰,结合

一、设计,不能没有文化

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而我们的创作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了很多优秀哲人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形式。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众多的表现形式,很多元素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诠释,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魂。不管承认与否,我国传统多元文化与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创作观。立足本民族,并与国际接轨,创造出多元的中国服饰文化。

当我们学会从更宽广的视角去如何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之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旗袍与龙仅好似中国传统文化浩瀚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当我们的市场渴望看到更丰富的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设计时,我们不得不陷入沉思。这种沉思让我们体味到问题的复杂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都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反复的验证。

二、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由于地域分布、自然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不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其形制多样,色彩缤纷,图案丰富,更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化意蕴。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包含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仅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有别,草原民族与山区民族异样,就是同一个地区的民族也各不相同,甚至一个民族的不同支系也各有特点。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保存有如此丰富的民族服饰。中华民族服饰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精湛的织、绣、染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从形式到内容,从创意到工艺制作都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来说,那应该是无尽的宝藏,而这宝藏正是我们进入世界服装先进行列的文化根基。

传统的民族服饰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民族的标志,在很多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合,人们会身着民族服装,使它从生活用品转变为表征民族的符号。同时,它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尤其如此。它不仅记述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着这个民族的风情民俗、寄寓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向往,也是各民族妇女倾其心血,去绣去染精心创造出的服饰艺术,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与装饰的作用。民族服饰制作费工费时,装饰繁复。苗族女子盛装时往往要穿三四十条花裙,身上佩带的银饰重达十几斤,从时装化角度看极不简洁,不具备流行条件,只能在特定范围、特殊场合穿着。因此,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不可能像时装那样去流行,而只能将民族服饰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改变传统的“不摩登”的民族服饰,将时代感融入其中,才能使其时装化,流行化。

在传统与现代、中国神韵与世界时尚的相互撞击中,民族时装已渐渐走下天桥,进入平常人的生活之中。许多人穿上了充满中国味的服装,以其绚丽的色彩和含蓄的韵味,凸显着自我风格。在商场里,民族时装的卖场总是聚集顾客最多的地方,绣着各式图案的套装、棉袄及披肩和手袋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着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喜庆装、职业装、休闲装又满足了不同年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扩大了人们选择的空间。民族情结与时尚潮流息息相通,这种服装消费新理念也为民族服饰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三、服装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但是,对民族文化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号的简单剪切和粘贴,也不是纯形式的结合。事实上,继承传统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形式与内涵,同样包括传统文化中,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规律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规律,明白了传统文化符号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出现合理而丰富的变化。再者,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又能够很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以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蕴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的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服装设计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才能顺应国际时装设计的潮流。三宅一生设计的东方式无结构时装赢得了西方的赞许,就在于它是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上,只有将本土深厚的文化作为服装设计的内核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真正含义,不再只是将盘扣、立领、中国图案作为时装的装饰,而是从时装整体构思上实现设计的深层化。

整个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蕴藏着很深的历史积淀与极为神秘的历史传说,因此研究民族服饰不但要从造型、色彩、工艺入手,还要了解其文化内涵,了解众多形象的内在意义。正是这些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式一起构成了各民族服饰的风格。苗族的服装和刺绣最能代表该民族的特征。在苗族的服饰刺绣图案里,不仅有记述人类起源神化内容的“蝴蝶妈妈”图案和苗族祖先从母系发展至父系时代的“姜央射日月”等图案,更有追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没有哪一个民族像苗族这样将图案作为史书,深切地表述历史。这些特征构成风格的基本元素,是整体中的部分,可以分解、提炼。

类似如此的象征符号,在民族及民间艺术和服饰中被广泛采用,最常见的有古钱、龟、元宝、龙、凤等吉祥图案,大都超越了原型事物的直观具象和本来意义,而分别成为人们企图实现某种神圣愿望的工具,是人们精神在世界的形象表达。因此,它们的单个或组合形象,便作为一种负载人生理想的象征。正如美学家莱辛所说:“艺术家在用象征符号来装饰一个形体时,他就把它从一个单纯的形体提高到一种较高尚的人物”。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象征符号形象即使是非人的形象中,其深处蕴涵的是人性而不是物性的精神。

要想熟练地运用民族性的元素,必须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设计师,自幼受这种民族文化的熏陶,加上自己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时尚和市场的精确把握,巧妙地融民族风格于设计元素当中。其意义不仅在于借鉴民族服饰中的精华,使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时装化、流行化,更在于它能够对中国的民族化服装设计潮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文化演绎为商品,就应该是风格化商品。从这一设计理念出发,成功的服装设计无不刻意注入浓厚的民族风格化色彩,只有这样,民族时装才能以其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高度发达的当代文明之中,并被不同层次的人们认同和接纳。

在民族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日本的一批当代设计师做得的确不错,如三宅一生、川久保玲、松田光弘、三本宽斋等,特别是三宅一生,他设计的充满褶皱的轻盈的长袍流行于整个世界,他那变色龙般的织物、变幻多端的精美服饰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设计师的丰富的想象力。爱尔文 潘评价:“三宅一生深深扎根于他的文化之中。他的作品中有武士的影子,神话的回响以及日本传说的痕迹”。但他的设计又是超前的,超越了时装的界限,三宅一生用未来的力量装饰着生活。他的看似超前的作品,表现出的却是日本民族的本质:一种诗意的、纯粹的质感,对“天人合一”的永恒探索,把日本最具代表的民族服装——和服那如同水一般的性格,能隐藏年龄、性别和时代的全部特征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民族服饰语言在设计中运用的最高境界,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在世界时装界立足的必经之路。

发挥民族服饰的资源优势,设计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流行时装,应当成为21世纪中国服装设计思潮的一个主流。我们寄希望于中国服装设计师的顽强进取精神,将我们民族的精华从崭新的理解与视角加以融合,设计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时装并使之流行化、大众化。这样,中国的时装品牌就一定能走向世界,焕发出璀璨的时尚之光。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

[2] 刘元风、胡月·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

[3] 张星 ·服装流行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九

关键词: 服装教育 瓶颈问题 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服装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教育从无到有,在实践摸索中逐渐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据调查,在北方一些省份,每年约有20%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因各种因素而流失,有40%的毕业生因不胜任工作或怕苦怕累而改行,仅30%―40%的毕业生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受过服装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专业工作。这些数据反映现有的服装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要,与欧洲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体系相比较,我国的服装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不少的瓶颈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绘画基础教学比重过多

首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比重小,公共课比重大,造成专业实践环节比重严重不足。以一个四年制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例,公共文化课、绘画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毕业设计、实习和论文共同构建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其中,外语、体育和马列思想等公共文化课程贯穿了大学两年的时间;而绘画基础课程,例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则占用了学生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着系统的训练。学生进入大二开始接触设计基础课,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艺术设计课程仍采用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艺术理论和专业学习实践的脱节。可以说,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接触专业学习实际上是从大二下学期才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系统专业学习,大四学生开始步入专业实践环节。这样严格算起来,一个正规服装院校大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比例,从专业教育的角度上看十分不合理。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的确离不开绘画基础,但是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它的核心本质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那么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更何况服装绘画也只是整个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过分地强调绘画基础容易使学生形成重艺术轻技术的错误观念。

反思国内服装教育的课程设置,其专业设置应该优化改进传统的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更多地贯穿在大学学习中,绘画基础课程以“够用”为指导,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的培养方面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整个服装专业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

现代服装企业发展需求。

2.专业定位不准确,重艺术轻技能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的服装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装专业的大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

一提到服装设计,很多人的印象就是T台上华丽的时装、优雅的模特和著名的设计师。很多投身这一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时也会把自己视为设计师,而不愿意从事打版、样衣缝制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此外,大学里的专业设置课程如设计基础、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课程等,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设计技能而设置的,并没有把服装设计教学当成产品设计教学,而是当作“作品创作”而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例如在实际的服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强调时装画的技法,怎么样画出漂亮的时装效果图,而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学生设计的服装作品更多地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与作为商品的服装还有很大距离,只能作为“纸上作品”而存在,学生对服装设计中具有实用性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不甚感兴趣,也不够精通。这就与企业所要求的会款式设计、懂版型、擅长工艺、深谙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人才标准产生错位。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定位理解认识不够。服装专业实质上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空有一个奇思妙想而不能使其变成现实服务于服装市场,对服装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中缺乏职业竞争力,发展空间有限。对于学生对专业技能有所偏颇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给予正确引导。

3.专业面较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服装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的进步,目前的服装教育又出现了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现象。

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例,他们毕业走入社会所选择的岗位大多是设计师助理。但是目前的服装人才市场上,服装设计师的需求基本上处于饱和的状态,反而是既懂设计又精通打版,了解国内人体尺寸和版型的服装打版师奇缺。另外,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服装设计与服装市场,了解国际的服装潮流的服装营销人才也是市场的“稀缺品”。可是面对这些空缺的职位,学生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学校里的课程教学主要涉及和定位在时装设计领域,对工艺结构设计和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深度涉及得有限,而且课程设置的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另外,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科目较少,并没有给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学习发挥提供条件,这使得学生踏入社会后专业面较窄,并不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比之下,国外的服装教育教学将服装设计与商业销售结合起来,涉及时装界的各个领域:时装设计、成衣制作、市场推广、产品管理、时装与媒体等,教学基本达到多元化。以法国的ESMOD学院为例,课程方面,传统的学制为3―5年,第一、二年的课程为共同课程,系统性地教授服装设计及制作:第一年是时装设计及制作的入门探索期,主要的课程内容为时装画技法、款式结构设计、流行趋势、欧洲服装史、面料设计、时装表演及策划等。第二年主要学习设计、制作系列时装,并完成一套个人系列作品,且开始设计服装配件,主要的课程包括立体裁剪,平面裁剪,男、女装制版技术,时装制作工艺,电脑辅助设计等。第三年开始是专业培训,学生针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密集课程。另外,学校还开设一年的特殊课程,专门培养服装营销方面的人才,主要课程涉及市场营销、时尚产业市场营销特点、奢侈品制造、企业营销策略等。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国外教学层次从传统的作坊技术到现代的工业技术,全面培训学生,使学生掌握专业时装设计与管理知识,还具备市场营销以及时尚产业的企业经营策略等专业知识。在教学多元化方面,我国的服装教育实在望尘莫及。

4.专业教材理论性较强,滞后于实际生产实践

目前,许多服装院校的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原有的教材内容有些也已经陈旧,滞后于社会生产实践,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不足。比如服装工艺的教材,现有的内容一般多是讲授传统的工艺和方法,但是现代的服装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更新较快,较为先进,其中学校一直讲授的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对于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服装院校应该尝试着把它们引入教材,保证学校课程讲授的内容与服装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时尚前沿紧密结合,力争构筑出现代服装企业所需要的先进理论教学体系。

5.结语

在短短的三十年间,我国的服装教育从无到有,在实践摸索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新一代的CAD技术、信息网络化管理技术、WTO国际贸易规范和品牌经济等对中国服装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服装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探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服装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已迫在眉睫。高等服装教育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适应行业的发展及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银华。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广东白云学院教学教研内部文章。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篇十

关键词:平面设计 就业前景 就业现状

平面设计是将概念或思想,通过色彩、版式及构图等方式进行传播的,进而让受众利用视觉了解设计者的计划及设想。平面设计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可适用于杂志排版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而相关的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出版行业、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公司以及企划公司等。本文旨在探讨平面设计的就业现状与前景。

一、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现状

现阶段,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巨大困境。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

1.缺乏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包括:一是招生问题;二是学习问题;三是因为学生和学校不能冷静面对就业压力,使得学校为了满足社会的就业需求,必须要培养通用型及全能型人才,而学生太过急于求成,使得其在学习中主次不分,且缺少针对性,最终导致学生一事无成。

2.毕业情况

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有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其目前现状就是就业难并缺乏定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学生进入学校时就未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跟随学生大众混到毕业。第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虽然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却在各个学科中的学习都不精,以致他们在就业中出现低不就、高不成的现象,使得大部分已经就业的学生都不满意目前现状。第三,由于岗位不断变化、更新,使得就业不稳定,这就造成了招聘单位很难招聘,且毕业学生很难就业的局面。

3.就业市场已经饱和

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市场是相对饱和的。第一,电子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各设计企业及广告企业招收的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新媒体的逐渐出现及其快速发展,使得设计行业与广告行业之间形成垄断市场的对立形势,且其竞争非常激烈、高端,因此,对相关设计人员的招聘要求要求非常高,但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达不到公司的相关招聘要求。另外,小规模的设计企业或广告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导致其业务量不断减少,那么所需的平面设计人员也就不多,所以招聘的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就不断减少。第二,毕业生没有全面了解、认识平面设计就业情况,以致他们错过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首先,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将就业目标放在室内装修以及广告业等行业上面,这就大大增加室内装修及广告行业的招聘人数,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聘人数。其次,珠宝设计、服装设计以及玩具设计等行业的相关设计人员严重不足,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常常忽略这些设计行业,却争抢着拥往室内装修及广告等行业,导致行业拥挤。

二、改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1.理论结合实践

首先,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明确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其次,扎实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会激发设计思源,进而设计超越型、创新型的优秀作品。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虽然平面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十分严峻,但优质的人才不会被埋没。创新教学模式会产生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以服务于企业,进而拓展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

2.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首先,设置的平面设计课程要充分考虑生源状况,并基础入手,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另外,设置课程时不要追求过大的覆盖范围,而忽视相关的教育目标。我们需培养高质量的全能型及技术型人才。此外,应做到因材施教,并有效结合专业教学和项目教学,以培养相关专业型人才。

3.教学模式要创新

创新平面设计教学模式:首先,因为学生基础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不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降低了其学习热情。此外,理论知识比较乏味,使得学生很难发挥其积极性。

创新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潜力,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创新教学通常包括案例教学、合作探究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等。

三、平面设计的就业前景

由于我国广告、服装业、房地产及家居装饰不断发展,使得熟练运用电脑设计技术等相关设计人才严重缺口,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基本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那么所需的平面广告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近几年,平面设计师将会成为供不应求的职位,而平面设计专业也会成为大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随着市场不断正规化以及规范化,相关企业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形象包装,且平面设计广告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包装和广告更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消费者也可欣赏、享受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包装和广告。我国着重开发的服务行业是设计服务行业,有效运用相关设计来提升产品形象,进而促进相关企业及设计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扩大其市场需求。由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且人才需求及供给都比较充足,使得相关广告、报纸、出版及杂质等行业也一直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因此,平面设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使得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计行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但我国部分诸如香港、深圳等发达城市仍然受到西方设计理念及设计风格的影响,并进行吸收,再经过文化的强力冲刷,使得设计思路摆脱了传统的设计理念,这都促使我国设计行业不断发展,并最终会后来居上,所以说,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使得我国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若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那么市场所需的平面设计师人数就不不断增加,如果经济下滑,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导致其发展比较缓慢,但各企业仍将继续发展,那么所需的设计人员依然会保持有增无减的状态。总而言之,我国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若想在目前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寻找合适的生存之道,提高自己的市场认可度,首先要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环境,提高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并将设计思维保持在潮流前端,不断创新设计创意,最终确保自身处于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蕊。浅谈论平面设计的就业现状与前景[J].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48.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55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doc》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