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引言]医学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开放性原理;中医教学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里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坚实依靠[1],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生物、物理、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非传统医学取得了空前繁荣,中医在既有基础上,不断汲取先进技术和其它学科经验,发展自己。但由于中医系统的独特性,语言的艰涩难懂,深厚的哲学渊源和文化基础,使得普通高校中医教学面临较多难题,影响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试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医发展历程,利用开放性原理探讨中医教学和方法,以期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1系统开放的客观普遍性与中医传承教学实践的关系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共处于一定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看作是一个特定的系统。系统内的要素既在自己的系统内发挥作用,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联系的属性,就是指系统(或事物)开放性,使系统具有从环境输入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属性,也具有向环境输出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属性。输入与输出是系统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开放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系统开放性原理的普遍性
在自然界,从宇宙系统至原子、基本粒子都具有输入与输出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能力,所以都是开放系统。宇宙中天体的开放性有许多表现,比如相互引力,公转、自转,能量的转化,射线的辐射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食物摄取与排泄,深刻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也受环境的制约。生物的同化作用,就是从环境吸收所需物质,转化为自身的构成物;生物的异化作用,就是分解自身的物质,并向环境输出。同样,在具有社会组织属性人类社会活动中,更具有明显的系统开放性,具有最高级、最深刻的输入与输出能力。人类可以制作工具,以工具为媒介,极大影响和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也改变了自身,从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大脑的充分发育到现在的克隆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最高级、最复杂的开放系统。人类除了保留生物界基本能量交换的开放特性外,又有其明显的不同。人类工具如车船、手机、电脑等,是具体的机器、仪器,属物理形态工具;语言、文字、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属非物理形态工具。人类不断地改进工具,拓展着认识世界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地强化人与自然以及人类内部之间的开放、交换关系。其中思维领域的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是最为复杂的开放系统。思维是人脑输入客观信息,并对信息存贮、加工、变换以及输出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其中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是系统开放性最集中的体现,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系统的开放性结构。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环境互动,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存在和发展。系统开放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维护系统的稳态,避免孤立,即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二是作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三是使各要素产生合力,有利于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中医发展历程表明中医系统具有开放性
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砭石、针灸、熨贴(相当于热敷)、汤液、按摩、手术等治疗手段逐渐得以丰富,至中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出现,清代修医书90卷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医宗金鉴》的问世。说明中医非一人一时之力形成,其研究的疾病谱,药物的制备,治疗方法,是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积累沉淀,是一段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3]。纵观中医的发展史,就是因为中医系统保持了适度的开放性,和实践、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了信息的交换,消化和吸收利用。中医系统的开放性,使得中医中药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能够不断积淀文化精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一门系统医学。至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中西医药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继续保持系统的开放性,有了巨大发展。特别中医教育方式和中医实践方式发生了巨变,从原有师带徒、小规模、特色强等,转变为高校制、大规模、统一化教育培养模式。中医系统内最为主要的要素——人,是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关键。中医所处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内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医系统引进了更为详实的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研究中药,侧重药理更是全面向西方医学开放,疾病的诊断治疗,极大扩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彩超、CT也用于辅助诊断,用来辨别病性,进行诊治。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的发展,虽然对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对中医的纯正性产生困惑。这正体现了中医系统开放的必要性,有利于中医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系统开放性对系统的作用
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系统具有绝对的开放性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的一面。没有封闭性,开放性也就不见。系统是开放与封闭的辩证统一。在系统原理中,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不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个系统就会逐渐走向无序和混乱,最终走向崩溃。在社会学研究中,如新中国建立前闭关锁国,处于封闭状态,落后挨打,清王朝崩溃;新中国建立初期,世界处于冷战状态,开放性不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开放的较好。当然,开放是有序的,适度的,才会促进发展。当系统过度开放,系统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完全没有封闭,失去了边界,不能区分系统与环境,系统丧失了独立性,也将崩溃。开放与封闭的二重性启迪人们在认识事物、研究事物时,亦要遵循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采取封闭原则在于寻求与确定事物的边界范围,以有的放矢;采用开放原则在于探寻事物内外的各种联系,以发现规律[4]。
3系统开放性原理决定中医的传承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
中医传承发展从师带徒方式向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引进了新的学科、新的内容、新的技术,开放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促进了与西方医学的融合,丰富了中医的内涵,更加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但另一方面,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和体验对中医教材内容有很大冲击,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特别是社会上废除中医的逆流不时涌现,对中医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保持中医系统的适度开放性,为中医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高校的中医教师教授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运用系统论的开放性原理评估和分析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综合性、规范性、更新率和受众性四个方面把握教学内容和质量。
内容综合性
从宏观角度看,根据系统开放性原理要求备课内容要具有综合性,而不能只有中医内容。具体而言,讲授内容是否综合了目前医学发展状况,结合了社会学、环境医学、物理医学(射线、超声等)、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是否兼顾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与中医学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学)。综合性不仅仅体现在备课内容,而且要求灵活安排教学辅助技术设备的运用,注重学生学习中医方法培养。传统中医运用眼、耳、鼻(口)、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病人资料,科技的进步,使得新设备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彩超、CT、DR、MRI等,客观上丰富了医生获得病人生理病理变化的资料,更加准确的辨证诊病;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分离提纯加工技术,让中草药的应用更加安全便捷,对中药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所以要带领和鼓励学生注重学习和使用多媒体,可以利用手中终端设备,学习中医知识,使中医内容更加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中医的传播和学习,扩大中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自信。
教学规范性
即要求保持系统的适度开放,过多强调现代科技设备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容易让学生忽略主体人的作用。其实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临床工作中,都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设备,而是注重临床病人的症状、体征,结合检查结果,作出系统的评估,进行诊治。所以规范运用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解释教材,恰当列举事例。避免系统过度开放,系统过度开放,不但不会促进系统发展,反而会阻滞系统,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也是为什么废止中医的呼声中,不仅有行业外误解的声音,也有来自中医系统的意见。就是因为这部分中医从业者在学习、运用中医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开放性,导致了其对中医系统的认知丧失了稳定性。
系统开放性
还要求讲授的内容具有适当的更新率,还应该体现当今面临疾病的难点、热点,前沿进展情况要适当更新比例。综合性要求内容要广发性,是横断面的要求。更新率要求中医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的古籍古方,还要适当纳入出现的新的理论进展,新的解读,新的技术应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结合时代社会环境理解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
教学相长
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篇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
[1]西医内科学是西医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关键。
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成为一名良好职业素质的现代中医师,学习与掌握一定的西医内科学知识非常重要。
但是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由于课业重、西医内科课时受限等因素,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期末考试西医内科不挂科即可,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记忆,而西医内科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普遍不过硬。
我院近两年以来采取加强西医内科过程性评估的综合评估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估加强学生对课程和平时训练的重视程度,取得一定的效果。
1.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
西医内科理论教学和见习阶段
在西医内科理论教学见习阶段,在保持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见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估,提高学生对临床见习的重视程度。
在临床见习中,将pbl 教学[2]中纳入考核评估范围,制定考核评估表,并占有较大的比重。
见习过程评估。
占评估总成绩的20%。
pbl 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教师在互动中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每次见习课都根据学生在pbl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就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诊治和思维的能力,全程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理论考试。
占评估总成绩的80%。
理论考试主要以客观和分析题型为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
期末考核时采取由大学教务随机从考核题库中抽题的方法,题库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题库建设上强调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隔一两年不断推陈更新。
这样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保证各系统的内容都掌握全面,而不是仅寄希望于突击抓一两个重点或背以往的一两套考题就能取得高分,促使学生期末全面复习。
临床实习教学阶段
在中医专业本科生内科实习阶段,除了传统的中医理论技能及能力考核,加强西医内科的临床能力考核,学生出科成绩由中西医两部分考核内容组成。
西医内科临床能力考核由各实习科室负责西医教学的教师在学生出科时完成评分。
考试内容强调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临床基本技能占总成绩的50%,病案分析占总成绩的20%,实习手册的评价占总成绩的2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5%,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占总成绩的5%。
具体考核方法为:从病房抽取典型病人进行临床问诊、查体考核;病案分析从教学题库抽取,采取面试问答方式进行;实习手册评价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评分;病历书写根据实习手册的登记随机抽取1份进行评分;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由带教老师给予评分。
[3]
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同样加强西医内科的考核内容。
西医内科毕业考试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以临床客观结构化(osce)考核为依托,结合床边考核,对学生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核,主要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测试站,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程式化的临床技能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临床操作。
目前我院的西医内科毕业考试共设有5站:⑴临床问诊;⑵体格检查;⑶病历书写;⑷病案分析;⑸临床基本技能。
2.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召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同时分别对中医专业本科生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应用性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的学生认为评估结构和内容合理,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主动训练的积极性,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基本技能,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篇三
摘要:介绍转化医学的概念、产生背景及研究内容等并结合中医学自身的特色,分析转化医学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模式,针对中医学的发展规律和优势,提出应该尽快将中医研究纳入转化医学的轨道上来,以适应国际医学进步的大环境。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学;应用前景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作为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新潮流,是从1992年美国《Science》上首先出现B—to—B的概念后,在1996年英国《Lancet》上正式提出Translational Medicine这一名词的。由于其理念符合当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思路,迅速激起了医学界的共鸣,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转化医学时代到来之际,尽快融入到其中,对中医学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但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制定适用中医学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的转化医学研究思路至关重要。
1、转化医学的基本概念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称医学的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 science in medicine)是2003年由美国EA。Zerhouni在Science上发表的NIH路线图计划中提出并确定的[1]。NIH将转化医学定义为:在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人体试验,强化临床研究,验证其效果及安全性,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连续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
2、转化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转化医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事基础医学研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基础研究渐渐与临床工作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因此客观上也迫切需要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
而且,当前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但由于临床医生知识的局限性,对于基础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并不了解,所以很难深入到分子、细胞及基因水平深层次地认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致使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效率大大受到限制。同时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与临床工作之间缺乏快速转化的有效机制,使得这种固有的屏障更加阻碍了研究成果转化的速度。因此,通过多学科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推动医学进一步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转化医学正是顺应了国际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才迅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见,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必将引领世界医学开创新纪元。
3、转化医学的研究内容
转化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研究模式,是由包括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参与并共同组成的团队,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针对临床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往复式的交互沟通,迅速获得可以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快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
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充分体现中医学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之始就体现了转化医学的基本理念,即从临床到基础理论再到临床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其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中医学中建立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必须在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针对证候的辨证分类、治则治法、方药运用、证候传变、疗效评价等关键环节,从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广泛吸收和应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合理运用现代科技研究成果,开展不同层面的症候发生、发展、分类、治法方药和疗效评价相关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并给予其脏腑和四诊信息定位等的中医内涵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
在中医学中全方位推进转化医学体系建设 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建设将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中医学走上国际医学之林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所以全面推进中医学中转化医学体系建设将开创中医药辉煌发展的新纪元。
首先,应该重视中医界转化医学人才培养。当前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学科渗透和交叉能力欠缺,对国际医学进展和前沿动态信息了解迟缓,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在中医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扎实又具有良好的现代医学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中医复合型人才,是决定转化医学在中医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次,必须从顶层设计和制定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体制。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的过程涉及诸多学科、众多部门,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工作、新药研发、市场营销、患者需求及其他多个边缘学科,目前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只有在顶层及政府部门设计和制定行之有效的体制,才能将各部门、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研究团队,从而为建立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转化医学体系奠定基础,仅靠一般的研究和医疗机构是无法完成的。
最后,还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中医学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紧跟国际医学发展的潮流,将促进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中医与西医存在诸多不同,其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立的理论体系,所以必须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比如虽然中医学具有先进的防治疾病的理念,但其技术手段仍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创新不足,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很难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因此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还很多。所以,转化医学的兴起对中医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以临床为基础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中医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5、讨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转化医学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全国各地也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召开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传播其方法和理念,而且其已经被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健康中国2020》科技支撑战略,加强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转化医学研究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应该认识到,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水平与国外比较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医学的转化医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以后的中医学研究中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模式的应用和体现,加快中医转化医学体系建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 篇四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
[4]张云秋,于双成。日本医学本科教育课程规划的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3-124.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五
1.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意识分析
约的男生对自我身体状况有较为清晰或者非常了解,仅有的大学生很注重对饮食健康,男生经常锻炼的比率高于女生,其中女生只占。此外,男女生均认为有必要做定期健康体检。
2.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健康意识分析
医学生对自我身体状况有较为清晰或者非常了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所有大学生均不太注重对饮食健康,经常进行锻炼的学生比例均较少13%左右,非医学专业学生经常熬夜的人数略高于医学专业学生。
3.大学生就医行为分析
大学生患病后首选就医机构分析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患常见病不适后,在医疗机构选择上,70%大学生首选校医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选择私人诊所高于选择自购药品的人数。
大学生不选择去校医院就诊的原因分析
虽然大学生在感到身体不适时首选校医院,但是还有30%的学生不选择去校医院,我们对于这一现象又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大学生患常见病时,大四年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是就医程序简单,其他年级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是路程远近。医学类专业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就医疗水平的高低,非医学类学生首要考虑的是医疗费用高低。不选择去校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检查设备较少,其次医生和药品较少。
4.大学生医疗支出分析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上学期自购药品支出在100元以上,看急诊花费在10-200元,曾住院花费在2000-4000元。来自乡镇的大学生自购药品支出在0-20元,看急诊在0-100元,住院花费在0-2000元和2000-4000元人数比例相等,针对最近一次看常见病(感冒、胃肠不适等)的花费,二者大部分均在0-20元。非医学类大学生自购药品支出在100元以上,看急诊花费在100-200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就医花费上比较存在差异(P<).说明医学专业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对某些疾病有一定认识,在感不适时可以通过询问专业老师进一步了解病情,在不是必须去就医的情况下,考虑到医疗高费用情况下选择不去就医。
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 兽医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指导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也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近几年来本实验室基本上每年都有院级以上优秀论文产生,结合近几年指导兽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历,我谈谈对于论文指导的一些感想。
一、良好的选题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
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兽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论文选题最重要的是能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或结合相关的科研课题来选题,使所选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或现实意义。离开生产实际的论文是空洞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更重要的是脱离实际的论文更难写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转悠,抱怨没有好的论文题目,却不知只要到临床现场去好好观察就能获得好的题目,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有些毕业班学生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题目可做,我就建议他到临床病例表较多的兽医站实习,才几天就把论文题目定好了,而且觉得所选的题目有丰富的材料可用于写作。因而我们每年都会建议一些学生到养殖存栏量比较大的地区兽医站去实习,一方面锻炼提高了临床水平,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论文素材。有的学生本身对科研试验有浓厚的兴趣,进相关的科研实验室比较早,帮助老师进行了一些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论文选题自然也就很好定了。在我们的实验室,经常有学生从大学二、三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协助科研实验,同时开始他们的毕业论文。
当然,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也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种是眼高手低,一心想做出一番大事来,却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不愿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开始做起;另一种是没有主见或惰性很强,一味地跟从别人,看到别的同学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写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可言。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对于后者,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积极的心态去选好题,写好论文。
二、材料准备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
材料准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论文背景资料的准备,也就是在选好论文题目后,要围绕即将进行的论文研究查找搜集相关的研究背景资料,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于这方面的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同时要鼓励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确定进行论文研究的方向、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并最终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论文试验用病料的采集,要根据不同的病例的特点采集相关病料,在数量上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以达到统计学上的要求,使论文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质量上要注意病料的保存方式,防止在实验开始前就因病料发生腐败而无法进行下去。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病料收集时一定要将病例发生的背景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以利于实验完成后从多个角度对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例如采集病料的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来源地、饲养方式等,一旦试验完成就可以从这些不同角度来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其中的相关性,在同样的实验结果中获得更多的结论,增加论文内容的丰富度。如果资料收集马马虎虎,定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三、严格实验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与保证
由于兽医专业论文的特点,学生在选好题收集好材料后,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实验或其他操作。在完成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做好试剂等材料的准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用在此处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按照预定的试验方案准备试验用试剂等材料,确保试验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中途停止。否则常常会因为某个试剂的缺乏而使论文实验进展停顿下来,不能及时地开展下去。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做任何实验都要努力做到细心、耐心,严格按照试验步骤进行,及时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绝不能等到试验完成后再补实验纪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后补的实验纪录往往都会失去真实性,使实验数据中掺入人为的因素,或者使整个实验缺乏完整性。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多数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指导老师应该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三是对于学生作出的实验结果应给予严格的验证,防止弄虚作假。当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讨论,适当调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不能放任,避免学生为了追求预期实验结果而作出不应该的修改。
四、规范写作是写好毕业论文的保障
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拟定提纲。提纲中要表明论文的题目,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纲要。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其次要注意按基本格式进行。毕业论文基本格式一般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简明扼要,摘要要简洁、概括。正文作为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三大部分。在写作中要让学生明白前言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有时要引用前人发表的相关材料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以及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材料与方法反映了论文试验的可行性,因此一定要用相关术语准确表达所完成的实验研究,让读者和答辩专家读后明白论文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结果与讨论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结果的表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指导老师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协作的论文进行修改。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材料与方法是否恰当,结果与讨论是否有逻辑效果,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活动,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要积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学生进行选题、资料收集、实验研究及最后的写作。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兽医本科论文的质量一定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毛飞。本科毕业论文究竟是不是“阑尾”?[J].观察与思考,2004,(08):5.
[2]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01):80-83.
[3]金辉,卫平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01):105-107.
[4]何静,张求慧。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02):45-46.
[5]周振军,张君维,赵志伟,王武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0):52-55.
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篇七
[摘要]“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结论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学;转变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高技术的渗透必将不断引申生物医学领域深刻的革命。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发展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从内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出现为代表,为医学检验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的发展空间。循征医学的提倡,又为检验医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实验医学、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以及二者不断结合,使医学检验这个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学科逐步走向前台。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仪器方面的转变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医学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