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前言】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影视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lm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to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mployment-oriented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decency curriculum. The status of the film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Henan Higher film literature education specific initiatives included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language literature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study specialty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传统专业,河南省高校开设次专业相当普遍。但目前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众多,比如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专业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等。而此专业未能紧跟现代语言文学发展及需求现状,尤其是未能及时将现代社会急需的影视文学教育纳入其教育体系中,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本文重点将从必要性、体系建构、教学和实习实践环节研究、现状调研和具体举措五个方面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语言文学教育体系建构。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构建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文学的生产和传播事实上已变为以影视文学作品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发展迅猛,影视艺术具有的生动直观、快速便捷、浅显易懂的优势,使得影视语言文学成为汉语言文学的主流形式,传统的书面语言文学已经退居次要和边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以书面语言文学教育至少落后于当下汉语言文学发展二三十年。这种落后的现状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存在明显缺陷,使得他们对影视语言文学缺乏应有的赏析、创作和科研能力。这种局限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以笔者所在的郑州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为例,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毕业2007级、2008级两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除很少一部分从事专业无关的工作外,绝大部分还在从事专业对口的本行工作。他们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学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网站、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工作岗位一般为教师、秘书、记者、编辑、编导等,根据工作内容可分为教育类、文秘类、宣传类、编辑类、传媒类。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影视语言文学相关理论和技能的缺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从业,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教育类的工作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类就业主要集中在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目前多省中小学教育的新课改都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影视文学的教育,由于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缺陷,面对中小学生日常大量接触的影视作品,在从事语文教育中基本上没有无法给以相应的知识讲授和引导。
对文秘类、宣传类、编辑类工作来说,由于这类工作目前经常性的涉及到摄影、摄像、图片影像类相关文字稿本的策划撰写与编辑,毕业生虽长于书面文字工作,但由于对影视语言的陌生而在工作中捉襟见肘。
对传媒类工作来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最严重的。目前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极大,在这种社会需求之下,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相关性使得大量的该专业毕业生投身于传媒行业。然而众多的电视台、电影厂、剧团、传媒公司等要求从业者除了有较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外,更要具备影视策划、创作和制作能力,有较高的影视文学欣赏水平,对当下影视剧和各种影视节目的发现现状和前景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能够撰写剧本、节目台本、主持词等,以及具备一定的影视策划和编导能力。显然,毕业生的由于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导致的影视语言文学素养的缺乏成为该行业职业发展的难以攻克的瓶颈。
所以,为了更好的结合当下语言文学发展趋势,更好地拓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渠道,应将影视文学教育纳入河南省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及课程设置
根据相关行业需要,将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纳入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中,应当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除了可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知识技能外,还能系统掌握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影视理论和创作的发展动态,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文艺编导能力及较强的影视评论能力。所以,必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影视艺术概论、影视文学、影视语言、影视写作等必要课程。
将影视文学教育纳入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之中,应当是有机的纳入,在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形成符合专业规律的严密体系。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一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由各高校根据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自由安排。
在这一课程设置体系里,我们认为,应当把影视艺术概论的地位定为专业基础课,讲授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艺术特性、影视艺术发展简史、影视艺术类型、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等关于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在所有的影视相关课程之前开设,打好理论基础。这样,影视艺术概论与美学、文艺理论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就构成了有机的理论体系。
在影视艺术概论之后,还应陆续开设视听语言、影视文学、影视写作等三门专业课。其中,视听语言讲授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剪辑、蒙太奇、声画关系等影视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培养该专业学生对视听艺术最基础的认知、创作和制作能力,这门课可以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形构成有机的语言体系。之后开设影视文学课程,讲授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类别、历史、制作、评论等,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等文学课构成有机的文学体系。之后再开设影视写作课程,讲授影视剧本写作、影视改编、电视综艺节目文案、专题节目文案等各类应用影视文本的写作,与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构成有机的写作体系。
在以上四门影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外,还应多开影视相关选修课,如摄影、摄像、影视作品赏析、影视理论专题研究、影视制作等,拓宽学生影视视野,增加学生的影视理论素养与技能。
当然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影视课程要到位外,应配备专门影视实验室,使学生学习影视相关技能,并且按照影视方面能力培养规律在相应学期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环节。这样教学与实习联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具备影视相应能力。
三、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发现情况是非常不理想的。
(1)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体系设置情况。基本上相关高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安排,一二十年来如一日,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为过,严重落后于的时代和社会。
(2)开设影视相关课程的情况。查阅了数十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关于影视的课程基本没有。有大概不到百分之五的高校如河南科技大学、周口师范学院等开设了影视文学、影视编辑与策划等关于影视的课程,都只有一门或两门。每门课时量很少,只开一学期每周二课时;地位极低,都是选修课。就作者所查到的高校没有将影视课作为主干课、必修课的。甚至有的高校文学院同时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并无影视课程,如平顶山学院。
这说明相关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影视语言文学的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认为毫无必要。
(3)开设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相关课程的高校的相关实验室及实践实习安排情况。据调查目前只有许昌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几家高校有影视实验室,实习基地里有几家电视台,其他相关高校没有影视实验室,实习基地也以传统的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为主,不涉及电视台。而这有影视实验室的高校,也主要是因为该校文学院同时设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传媒专业,其实验室事实上是为这些专业而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未必能实际使用到。所以总体情况是:影视实验室与影视实践实习安排俱无。
(4)目前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语言文学课程师资情况。相关高校的师资构成几乎还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各分支专业的硕士、博士、讲师、副教授、教授,往往一个文学院没有一个电影学、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影视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更倾向于到传媒院系任职,因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无人重视,地位很边缘,也无法形成像样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从调查的结果汇总来看,将影视语言文学教育纳入到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体系中任重而道远,我们亟需转变观念,从各个方面大力推进。
五、河南省高校将影视文学教育纳入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具体举措
(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专业规划和标准、要求,确定影视语言文学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地位。
(2)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撰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教材。
(3)重新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流程,将将影视文学教育课程科学地纳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流程中。
(4)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大纲、实纲等。
(5)加大河南省高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高校的影视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并同时加强对现有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师的影视语言文学教育培训,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项目简介: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立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语言文学教育体系建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B2012201。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ak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system of the film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98-0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地位及在完成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一)从培养规格上看其必要性。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有机成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毕业论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写作和检索资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不做好这项工作就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从学员实际需要看其必要性。电大学员专科所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工作、学习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经历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员才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功用和特征,正确运用这一科研文体,反映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撰写学术论文,记录科研成果的意义主要就体现在知识积累和学术交流两个方面;从论文作者个人的角度来看,通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将学术成果公诸于世,研究者个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才能使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三)从提升电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从我们周围看,目前获取本科学历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就论文来看,与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这是树立电大质量意识的体现,是提升电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
二、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方面。如前所述,与其它高校相比,我们的要求过高过严,在教师层面也感觉过于苛刻,有抱怨情绪,给论文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层面,认识程度更是不够,在求易避难情绪驱使下,觉得好象是学校在为难他们,很不乐意。
(二)客观方面。就县级教学点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工作上来;二是一部分学员专科不是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修养方面欠缺较大,尽管本科理论阶段学了一些课程,但从专业素养方面来说,仍显不足;三是资料的搜集渠道不多,给资料的搜集带来诸多不便;四是指导教师难聘,特别是外聘教师,不好管理,对我们的教学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指导行为上不一致,把握不住要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在领导层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电大关于论文工作的有关精神,从培养目标层面和提升电大品牌的角度看待论文工作;积极与省、市电大主管教师沟通,寻求帮助与指导;利用网络查阅普通高校对论文工作的信息,借鉴有益的作法,移植在我们的论文工作中来,形成自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将这些思路和模式传达到教师中去,使大家形成共识,渗透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积极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向学员进行灌输。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即开展这项工作。在入学教育中,将三年的学习过程和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给学生讲清楚,使每个学员都知道要做毕业论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关注论文撰写工作,注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加强平时教学管理。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大量知识的储备和积淀。因此,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主要课程的面授辅导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员积极思考、研究,为日后论文的选题打底。引导学员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不迷信,不盲从,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做法和程序
1.发放任务书。对于作论文的班级,开学第一次面授课即进行集中辅导,同时将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时间安排,指导老师联系方式,指导老师简介等信息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使其明晰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按任务书的程序进行。
2.学员选定题目后,由指导老师将所指导学生的题目统一送指导小组进行审定,严把选题关。待论文提纲出来后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开会,集体审核以免出现雷同现象。
3.初稿完成后,召集指导教师会议,通报情况,解决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将论文正稿、指导记录表送学校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电子稿发往学校公用信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逐篇进行审阅,若出现不合格的,责令其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严格要求与关爱学生相结合
1.在集中辅导时,要求学员和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使指导教师和学员都知道各自面对的任务和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各个过程环环相扣,人人服从大局,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将论文要求的全文放在网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学校安排专人对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和指导,使整体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2.在执行标准时,无论是谁,坚决按论文标准执行,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底线不动摇。
3.对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和有抄袭现象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态度,认真修改或重写,不能与学生发生对抗情绪。
4.将论文写作情况及时在网上通报,对共性问题指导信息,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
5.对指导教师的职责、权利和报酬,指导之始就明确,报酬与效果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开放教育专业规则(2011.1).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篇三
1.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2.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素养养成策略——以文学理论教学为例
3.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6.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言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8.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9.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发展特点简析
10.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11.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研究
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4.以应用型为主旨,创新本科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途径
1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刍议
18.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分型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例
19.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21.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思考
22.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2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例
2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25.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2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27.致力于本科教育国际化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介绍
28.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赛教学模式”初探
29.“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0.强化论文题目的科学性引导——浅探提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有效性的途径
3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32.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3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
34.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35.论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
36.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37.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浅析
38.新疆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比较研究
39.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0.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1.“转型”大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42.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萍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为例
44.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45.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
46.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48.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4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50.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学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以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1.在探索中开拓 在改革中前进——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顾
52.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外阅读研究(一)——以怀化学院2009至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53.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4.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汉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57.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以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59.论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60.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61.培养开放教育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实证研究
62.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究——以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语言教学论”课程为例
63.工科院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研分析——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
6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教学改革
65.论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去专业化倾向
66.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67.中国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大观(十一)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
68.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69.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建议——基于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70.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7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73.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应对高校转型发展态势——以陕西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7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75.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76.提高创新教学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课教学体悟
77.国家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以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78.加强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
79.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为视角
80.简论国家安全视界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昆明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为例
81.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学院为例
82.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83.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8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8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87.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88.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89.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90.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91.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9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94.“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95.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9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9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98.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9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100.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101.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102.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103.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0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105.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简
106.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107.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与指导
108.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110.海南大学新增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制4年
111.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12.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1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14.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15.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116.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117.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118.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篇四
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整合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从浅层的感性认识提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针对教学现状,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进行结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其教育理念主要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及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扎实,文学素养稳步提升。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是美的结晶,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观察、感受它。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时,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希冀,期盼着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及对个人未来的影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理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其内在的美感。
学生在树立这样的审美理念之后,就会不自觉地向它靠拢,进而提高审美情趣,巩固审美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全面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将文学中的内在美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让学生全面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文学作品借助语言的作用,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刻解剖,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 图书资料 服务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整个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考试。实质上,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必须完成毕业论文,还面临着教育实习和寻找工作等诸多挑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作为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有义务给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图书资料服务工作。现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学本科的第四学年即第七个学期开始不久,就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面临着毕业
论文的开题报告。这时候,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因为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学习和记忆知识进行考试的过程,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他们一次真正的实践上的考验,是一次完全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考试,老师不再给其命题,而是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查找图书资料,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在这个时刻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应该主动地提供一些有关毕业论文的指导书籍,使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现今,在图书馆中,这个方面的图书一般都能找到,主要有:董华编著的《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和武德春编著的《毕业论文写作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这些书籍对毕业论文的性质、作用、特点和类型等基本问题都有较好的阐述。第二,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选题。这时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帮助他们查找的需要图书资料。一个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必然要了解该领域在当今学术界的发展态势,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行研究和写作。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它是一个比较普遍而又在学术领域日新月异的专业。学生要想获得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选题,除了平时知识的积累,还必须知道了解学术研究态势的诀窍。这个时候的权威杂志,就是很好的指路明灯。例如,语言学方面的《中国语文》、《古代汉语》,文学方面的《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杂志上所刊载的论文,往往反映了一个时期研究态势,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也能很好地反映研究的热点。当然作为一个本科学生而言,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去赶时髦和跟风,他们对研究现状的把握能力毕竟有限,只要自己感兴趣和有心得,任何领域的课题都是可以研究的,但我们也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毕业生,避免选用同一个题目。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作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学校以往的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一个统计,将之公布出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的选题以启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题目的雷同。
二
学生通过开题报告之后,就进入了图书资料的查找阶段。这是文献查阅能力的大检验。学生会发现,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文献知识在理论上偏多,不一定实用,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
第一,是图书馆库存的报刊杂志。现在,在一般本科大学,所拥有的报刊杂志多达数百种,毕业生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适当选择。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可以鼓励学生查找最近几年的人大复印资料库的目录,把与自己写作论题相关的论题集中起来,然后根据目录所交代的杂志名称和出版年代、刊期等,在报刊阅览室中逐一查找原始资料。对于新订阅的杂志,也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取舍,不要过分贪多求全,免得到时会陷入资料的海洋中而无法综合归纳。对于重点本科大学的学报,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杂志要多加留意,使自己以后的论文的引文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正确度。
第二,是库存的书籍。在图书馆查找到所需要的书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图书资料分类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但我们所能作的工作也有很多。一方面,可以告知论文写作者基本的图书分类知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图书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留意相关方面的书籍,向他们推荐。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古代文献较多,现今的学生面对着古代典籍,往往不知道怎样动手,因此关于各种查阅方法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讲解和培训。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必须看到,古人皓首穷经,毕其一生所收集的资料有可能赶不上当今利用电脑技术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所搜寻的资料,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主要可利用中国期刊网,通过输入恰当的关键词,就可以及时地收集到所需要的期刊和文章。特别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典籍,如《四库全书》、《四库丛刊》、《国学宝典》等已经通过电子扫描,制成了可以进行检索的磁盘,现在键盘轻轻一点,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给我们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问题是要告知学生如何使用电脑和怎样多方位的输入关键词。
三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质量
选题,即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总结现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选题情况统计
我们以届别为单位,对124篇论文(2011届27篇,2012届31篇,2013届31篇,2014届35篇)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把选题初步分为四个模块:1.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包括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为范畴的基础性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顺序、教材编写等研究;3.文化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4.除上述三模块外,其他选题均归为这一模块。选题为前三个模块的论文完全符合本专业方向,选题为第四模块的论文主要集中于语言应用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模块的论文共计100篇,比例为81%。选题为其他论文共计24篇,比例为19%。选题为对外汉语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选题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减少,选题为文化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每年变化不大。从整体来看,四届论文的选题角度正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基础研究的选题分布不均衡:语用研究最多,共计16篇,占该模块的45%;其次是语法和词汇研究,分别为9篇和8篇,占该模块的25%和22%;再次是语义和汉字研究,分别为2篇和1篇,占该模块的5%和3%;语音研究四届为0篇,占该模块的0%。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角度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对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共计35篇,占该模块的71%;其次是对语言要素教学的研究,共计12篇,占该模块的25%;再次是对教学法的研究,共计2篇,占该模块的4%。关于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偏误分析和习得过程研究。有34篇为偏误分析,占该选题角度的97%。值得注意的是,2011届毕业论文中有15篇的选题为偏误分析,占当年论文选题的56%。
关于文化研究角度的选题总体数量不多,选题角度主要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每届毕业论文均有该模块选题,且篇数变化不大。
模块四的选题呈多元化发展,且数量逐年增多。前两届(2011届和2012届)学生仅就家乡方言进行调查研究,后两届(2013届和2014届)学生论文选题角度得以拓展,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研究、商业用语研究,以及影视歌曲作品的语言研究。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较为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但有个别论文的选题偏离专业要求,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我们就选题范围和选题质量进一步剖析,寻找症结所在,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二、选题情况分析
1.选题范围分析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为基础的汉语言类课程,以及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英语类课程;二是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面的课程;三是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在内的文化类课程。毕业论文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性答卷,自然应该体现出专业性。从这一角度分析,选题范围应包括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文化研究。
2.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4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成绩分析,我们认为论文选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选题能力不强,所选题目缺乏前沿性。题目过于陈旧,虽然可参考借鉴的成果丰富,但很难找到创新之处,论文几乎变为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二,选题范围掌控不佳。有的选题过大,论文框架大且空;有的选题过窄,可论述内容有限,以致文章论述唆,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的选题偏离专业方向,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跨专业选题,无法体现专业性。
3.优化选题的途径探索
做好选题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石,因此,应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
首先,学生和指导老师要提高对选题工作的认识。不能为了应付差事,随便报送一个题目了事,会给后期论文写作带来麻烦。选题过程中,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业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兴趣,提供若干选题和参考资料,使之自主选题,避免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明确选题范畴。有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喜好确立论文题目,完全偏离专业方向,显然不符合学业论文要求,因此,老师要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工作。并不是说本专业论文只能选择前三个模块的题目,语言应用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专业视角分析社会语言,拓展论文选题范围。
最后,强化选题论证工作。选题审批工作应实行层级制:第一层级为学生向指导老师报送题目,同时应提交研究综述和论文思路,以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熟识度;第二层级为指导老师向教研室报送题目,专业教师集体讨论题目,既可避免题目重复,又可多层级审查;第三层级为专业负责人向文学院报送,最终完成本年度专业论文题目申报工作。
总之,选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选题质量既能反映出学业水平,又能体现出对待论文的态度。因此,在毕业论文改革过程中,应该把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
本科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篇七
从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科体制是否构建完善与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学科的应用性,应用性也是衡量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汉语言学科人才。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本文由收集整理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波及面积广、涉及范围多的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将重点放在文学理论知识上,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就需要其专业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
一、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基本特点
一是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学内容较为固定,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地,早在建校初时期就设立了中文学专业,这个专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二是汉语言文学将以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为主要目标,多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前身中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培养基地;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关于实践性的内容比较少 ,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相对而言,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一般都集中在文学写作这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是有据可循的。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的“刁难”。面对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此外,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应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价值,即所谓的社会效益,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思想、社会公德等。
三、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等。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
(二)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因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教师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孔子的《大学》:“为人子,止于孝”时可将“孝”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认识到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要求。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以此类推,将“爱国”、“礼仪”等美德也作为专题,既学前人文才,又学品德思想,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
本科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篇八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86-02
中文系是高等院校历史最悠久、设置最普遍的教学行政单位,国家教育部在中文学科之下设置了五个专业,但是历来一般高校只设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过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设置在科研型或者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因此也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要求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呈几何倍数增加,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供大于求的问题。从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科体质是否构建完善与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学科的应用性,应用性也是衡量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简述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1.写作应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的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他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2.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自身语言规律的运用。因为我国幅员大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国家规定现在官方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是实行到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很好的掌握了普通话,以区域来看:南方人对f和h以及卷舌音分不清,也用不好,东三省则对卷舌敏感度不高。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对语言音韵的要求,对文学理解的要求,对美学的理论的理会等,都对其运用性作出了要求和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其学科自身的延伸,是其理论的实际应用,其运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其自身理论的掌握程度。
3.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在其运用性上,不仅可以对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也可对没有学过,没有看过,甚至刚刚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文学理解,是一个高的层次,不是一般没有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学理解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只是理解文学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文本反映的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学理解既是要解构文本深层次上的含义这就需要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二、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突破学科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很多,而社会上又提出了多种规格多层次的中文学科人才需求,根据我们的生源特点和办学条件,进行贴近社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其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极强的文化特征,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为地方经济直接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教师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转化为影视作品,实现了地方旅游业的繁荣昌盛,我们的科研工作也进入了文化产业化的道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管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输出方面来说,还是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征来说,其应用性体现在为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动力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定位在“为地方社会服务”。
三、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必须符合它的“三性”
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应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比如诗人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诗抒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出鲜明的主题而且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再如鲁迅《故乡》中的两段话也很有魅力。“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这两段鲜明的语句把闰土的形象描写的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把闰土的形象准确的刻画出来,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从科研、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目标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有多方面适应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一个基本体现,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汪聚应,王德军,郭治锋。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伍建华,潘雁飞,刘忠华。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篇九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09届8班学生:杨霞
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现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广大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首先是针对当前我国学生整体上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上存在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鲸》中,我把齿鲸和须鲸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齿鲸和须鲸怎样呼吸的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它们是怎样呼吸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滥竽充数》这寓言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2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晚会,背古诗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3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
(2)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
(3)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
(4)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
实践,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