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cuㄟふ淡゛飯时间:2024-04-08 10:00:31)

【说明】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一

作者简介:吕晓玉(1967-),女,广西桂林市,本科,护理部副主任,主管护师,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主管护理培训和教学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新毕业护士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方法:采取二阶段式培训模式,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包括培训对象的界定、培训目的、阶段培训计划、培训考核体系、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结果:经过二阶梯模式培训,新毕业护士业务技能显著提高, 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带动全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新护士培训系统化、科学化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阶梯式培训

我院在2006年1月由原桂林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二级专科医院)组建, 原两所医院护理单元不一,服务对象各异,对新毕业护士的培训模式不同,为探索新毕业护士培训体系及效果, 特制定二阶段式培训模式, 经过3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院共分配新护士88人,年龄17~22岁,学历结构:本科生 4人占4.5%,大专生28人占31.8%,中专生56人占63.7%。其中2006年:大专生5人,中专生9人;2007年:本科生2人,大专生11人,中专生25人;2008年:本科生2人,大专生12人,中专生22人。

2 新毕业护士三至五年培训模式(阶梯式培训)

2.1 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包括对象的界定、培训目标、培训时间、阶段设置、培训方法、培训考核体系、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2.2 培训对象:新毕业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本科、专科、中专生,从毕业第一年见习期到护士(师)阶段的培训。

2.3 培训目标: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理师基本条件。

2.4 培训时间、阶段设置:培训时间为3~5年,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中、大专毕业后第1、2年,本科毕业后第1年;第二阶段为中专毕业后第3~5年、大专毕业后第3~4年,本科毕业后第2年。

2.5 培训方法

2.5.1 成立新护士培训管理小组: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管理小组,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层次管理体系。

2.5.2 建立《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以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架构,结合培训大纲具体要求设置:①培训大纲、培训计划;②科室轮转计划;③培训考核实施记录;④基础护理记录等。

2.5.3 第一阶段的培训:①岗前培训一周,考核合格后转科室培训。②科室护士长制定入科培训计划,重点巩固专业思想、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指定带教老师负责进行培训考核,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③每3个月轮转科一次培训。④每月在示教室完成2项操作训练。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每年度进行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⑤完成工作量化标准。⑥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

2.5.4 第二阶段的培训:对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合格人员,经注册后,考核达到临床护士的工作要求,可独立承担临床护士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培训。科室护士长制定入科培训计划,重点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危理论考试成绩(重病人护理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等,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学历教育。①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考试1次、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②每月在示教室完成操作示教1次,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每年度进行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③完成工作量化标准。

2.6 培训考核体系:①成立考核小组:成员有主管培训的护理部副主任、科护士长及操作培训老师;②理论考核:建立试题库,理论考试为笔试;③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4)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年初下发到各科室。

3 效果

理论考试成绩(表1),操作考试成绩(表2)如下。

经过3年有计划的阶梯式模式培训,2006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8人,通过率57.1%,第二年通过5人,通过率80%,一人连续2年未通过予解聘;2007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29人,通过率76.3%,第二年通过9人,通过率100%;2008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31人,通过率86.1%。执业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所有本科生均取得护师资格。“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率逐年提高;护士学历有较大提高,87名(解聘1名)新护士中参加学历教育新取得本科2名,大专7名,大专以上学历占47.1%(41/87),本科在读24名,大专在读43名;医院3年来未发生护理差错和事故,住院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为96.8%。

4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

操作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一名新护士必须经过有目的、有目标、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从而提高护士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

4.1 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病:新护士的传统培训方法以经验教学为主,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一般没有制定详细、系统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培养周期延长;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培训考核内容,每次理论考试无具体科目规定,一般为综合性出题,需复习的书籍多,无针对性;缺乏完整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因此不利于新护士的长远发展,有必要改进和研究。

4.2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的特点: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3]。新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岗位。实行新护士二阶段式培训,将新护士培训变成了集体行为,通过培训管理小组和师资队伍共同参与管理,按计划、规范、系统地完成培训任务,在缩短培养周期的同时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考核内容由基本到复杂,由基础到专科,分解细化实施,循序渐进的设置,为护士临床工作的初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阶段培训考核达标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

4.3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提高了年轻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护士们充分认识到了仅仅有课本知识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及自我完善,否则会被时代淘汰。报考大专、大本自修的人数增加了,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同时提高了技术操作的能力,逐渐实现了由护生到护士(师)的角色转变,“三基”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合格率逐年提高,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

4.4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促进了临床服务质量的提高:护士将文明规范言行和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各个环节,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融洽了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达96.8%,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3年来医院未出现严重护理差错和事故。

自2006年加强了对新毕业护士的管理,重点改进了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法,实行二阶段式的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医院稳定、快速发展。新的培训体系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侯明君,解雪梅。ICU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5,20(6):521

[2] 叶文琴,朱建英,主编。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01

护士毕业论文 篇二

新护士的轮转培训室护士毕业后第一阶段最基本的培训,培训效果对护士能否尽快适应护理岗位的工作以适应临床需要起着直接作用,并直接影响以后个人的成长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如何进行新轮转护士的培训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出合格的护士以适应临床护理需要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院通过对以往新轮转护士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近两年来对此项工作实行了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取得初步效果,现将我院对新护士临床轮转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轮转培训对象

新进院第一年接受轮转的护士。

2 方法

2.1 做好岗前培训;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组织文化,发展目标,人事制度,管理模式等,使她们树立敬业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在岗位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履行好职责,明确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进行常用礼仪规范培训,使她们保持与自己角色相匹配的行为方式;为了增强护士爱岗敬业的意识,还对她们进行情感教育,使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把工作动力渗透到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中去,从而热爱护理专业,忠实于护理事业以稳定护理队伍。

2.2 确定培训目标和计划;根据轮转护士的情况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以往护士轮转存在问题确定新护士第一年的培训目标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护士能尽快独挡一面,较好完成护理工作。计划通过1年内急诊科,儿科各3个月,内,外,妇产科各2个月的轮转培训,使新护士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专科护理理论,疾病护理,病情观察和技能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的配合和护理,医嘱处理,初步掌握账务微机管理,能独立完成各班次的工作。

2.3 培训方式;首先在是教室进行护理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贴近临床,强调实用性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临床工作奠定一定基础,使培训考核应用于临床。然后根据培训计划,制度护士轮转鉴定表,并统一装订,内容包括;轮转科室、时间、个人鉴定、科室鉴定、护理部鉴定等几个大的栏目,个人鉴定包括通过本科室轮转掌握的护理知识、技能、是否能独立完成本科工作、科室轮转结束后个人总结;科室鉴定包括轮转后掌握基础和专科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情况、劳动纪律、工作积极性、是否能独立完成本科工作、科室评语等,轮转结束后护理部进行综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护理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基础理论、教学能力等,根据考核情况提出意见,合格的分配到科室,不合格的继续轮转,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与人事部门一起提出实施意见,然后通过院办公会讨论决定,轮转鉴定表归人个人技术档案。

2.4 实施效果:新护士第一年轮转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士较好完成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临床的转变,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为科室输送合格的护理人员,轮转结束分配到各科后便能独挡一面,工作能力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适应临床的护理需求,深受各科室的欢迎。

3 讨论

3.1 新护士的轮转培训是护士毕业后进入医院第一阶段最基本的培训,也是护士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培训形式,是每一位新护士的必修课;毕业1年内护士的培训是以胜任岗位工作需要和培养护士爱岗敬业,完成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换为重点,是护士毕业后的基础教育,为护士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学历层次的人要分别制定培训计划,但基础培训可以同时进行,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后再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培训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是以改进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使其发挥最大潜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的指导活动。

3.3 护理是一门集专业理论、技能、爱心、责任为一体的专业,如何适应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是刚刚踏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一方面,新护士工作经验缺乏,未形成护理专业所需的素质、人生价值和服务理念;另一方面,她们社会阅历低,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差,尤其服务娥对象是身体或心理有疾患的特殊群体。所以为了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转变,除需要对她们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术等技能培训外,还必须注重护患沟通技巧、护士礼仪规范和服务规范等护理软技能方面的培训。

3.4 为了提升新护士的护理品质,应加强新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护士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其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的教育,并切实应用于指导日常护理工作。

3.5 应注意培养新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患者医疗期望值的不断增高。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就医时更加注重医疗的服务性,所以对新护士的培训在模式上就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方式。

3.6 对新护士的轮转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级护理管理者要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实施办法,这对护士的成长和护理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护理管理者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篇三

1 讨论严格临床指导教师资质的准入和完善激励机制

由于目前具有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者多为临床护士长,学生论文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可能与她们口常工作繁忙,指导论文没有相应的待遇,思想上不够重视有关。方秀新调查显示本科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所指导的论文质量更显优势,证明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

因此,要严格导师准入制度,正如学生期望的那样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具备本科带教资格,即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具有实际开展科研课题和论文撰写经验,近3年至少发表3篇护理论文。一年中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的护士不应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同时应完善激励机制,对论文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如评定教学职称时优先,或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使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更高。

2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论文写作密切相关。对于刚进入临床还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实习生来说,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本调查表明,统计分析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是护理本科生完成论文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教师指导不够和学生自己感觉到最薄弱的环节。另外,半数学生认为论文撰写方面指导不足,很多学生希望教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对论文进行指导,可能与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及临床工作过于繁忙有关。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学,如果没有统计学知识,科研无从谈起。尽管本组学生学习过佚学统计学》,具体到应用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无从下手,尤其对统计软件比较陌生,可能与学生未修毓计软件的应用》课程和较少实践数据统计的方法有关。只有到资料收集完毕,由有统计分析经验的临床指导教师统一指导。然而这样仍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有的学生由于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不懂得统计分析的方法,致使资料收集例数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缺乏统计学知识,在统计设计的时候就存在问题,到分析时发现己经为时己晚。因此应组织师资力量进行统计学、统计软件的应用、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提高现有教师的指导水平。

3 加强院校论文指导教师的联系

结果表明,院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不够,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虽然是双导师制,即1名护理学院教师,1名临床教师,但是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只是单独面对学生。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受益。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希望能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证明自己的教师有些方面不能满足要求。

要充分发挥教师联合指导的作用,学院和医院的指导教师以及医院内部的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指导过程中互相交流,就学生缺乏的知识和科研过程中的困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出面请求其他力量的援助。这样可以达到教学相长,既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也促使指导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

4 调整学校和医院有关论文指导的安排

本调查表明,一方面,医院安排讲座没有顺应学生的需求,虽然每所医院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讲座内容,但是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有的医院没有安排她们最缺乏的统计软件的应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讲座,或者安排了仍没有满足她们的需要。尽管在学校己经学习过有关方面的课程,应用时仍然需要就实践中的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学生感觉临床实习时间紧张,完成课题时间不足,且有的医院没有安排预答辩。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随着人们对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要向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而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是医疗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近几年,尽管我国护士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医疗活动中大量的具体工作要由护士来承担。因此,行业内有“三分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十二五”提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2]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的需求、满意度情况,有针对的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护理教育改革、促进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的要求

作者作为民办高校护理就业办老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对学院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掌握护理专业市场用人需求,这样对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2011、2012届专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尤其是医院普遍反应护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实践能力差,基本功掌握不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人文素质不全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学院教学方面重点指出,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与医院教学脱节,应加强院校合作,学院教学要紧密结合临床,这样他们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医院的工作。

2 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2.1 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弊端

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护理实践各个领域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节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时间少、直接接触服务对象的机会少,致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局限,难以适应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3]在首届全国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参赛者的表现仍反映出护理知识理论与具体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中提到:社会的全方面进步和经济的转型时我国当前的主题任务和目标,新的产业、新的服务和新的事业在社会上不断的涌现,使得各行各业对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4]。因此,对护理院校来说,应找准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从高级护理人才培养向适应临床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这既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5]

2.3 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思路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护理专业特点,作者将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着重放在以下几点。

2.3.1 树立护理人才培养新理念,加强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护理教育中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护理教育的整体性,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加大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比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修养。重视对护理人才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准确而持久的记忆、热情稳定的情绪及敏锐的观察力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3.2 加强校院合作,强化护理实践教学,加强校院合作,开展双对接教学,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

(1)实施1、2年级“校院循环教学”。

学院建立以附属医院为核心,以三级医院为骨干,以二级医院为主体的实习教学基地体系。1、2年级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临床见习时间,实施“校院循环教学”。让学生直接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实施3年级“校院共管实践教学”。

学生临床实践实施专人专管,学校配备专门的实习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即专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医院检查指导,校院共管即学校在医院的建议下编制《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习大纲、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的实习。学校派老师送实习生到实习医院,与护理部交接,学校与医院进行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

2.3.3 开展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工作

《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执业资格”是医疗卫生单位聘用护士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要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鉴定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6]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参加辅导,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增强学生的社会择业竞争力和抓住机遇的条件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2.3.4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从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看,学生职业素质不高,因此学校应加大学生就业指导投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明确当前社会下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掌握护理专业的特点,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需求不断完善就业机制,从组织、制度、硬件、人员等方面保障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连年增长。由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吸引了大批护理毕业生择业时首先考虑大城市,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主要是与部分护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有关。针对目前的现象,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做了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经调查分析、实践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年度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总共608人。

1.2方法

1.2.1资料分析法

我校护理毕业生的实习医院都安排在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及其他综合医院,都在乌鲁木齐市,今年根据我校的就业人数和往年的就业情况、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进行了实习前预教育、就业指导,实习生每个月的最后周五下午返校时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大力宣传我国“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有何优惠”“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村官”“三支一扶”服务等政策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前的准备,如何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端正毕业生的择业观。笔者从2014年开始一直做关于“新疆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校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再参考相关文献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得出结论。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去年的就业分析情况及今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自制“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调查表”,举办“2016年度新疆医科大学招聘会”前发放该问卷,发放问卷608份、回收后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601份,有效率98.85%。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

2讨论

2.1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比较分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有92%的学生渴望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个性化指导[1]。今年我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择业前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准确地向大学生宣传新的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正确了解并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实现顺利就业。2016年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笔者2015年、2016年同一个时间段统计的不同年级各层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2016年毕业生签协议比例明显增加,占毕业生总数的73.85%,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的签协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1)。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职业适应性、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2]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从个人讲,关系到毕业生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从学校讲,它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体现,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作为高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

2.2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去基层医院状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校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县级及以下医院就业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86%,比去年增加了10.11%,2015年级、2016年级已签协议护理毕业生的医院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虽然今年去基层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所增加,但是结果还是不容乐观,68.16%的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市、州级及自治区级医院,可能是与我校护理毕业生对基层医院的认识还是不够,没有自身体会到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毕业生个人期望过高,没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毕业生认为乌鲁木齐市等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等因素有关。

2.3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指导工作,让毕业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抓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切合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方面加强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就业法律意识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如果能做好这些工作,那我们可以充分体现毕业教育的实效性。近2年做的“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完善。如,就业指导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方面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得到满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另外在2015年级、2016年级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去向引导、就业策略指导、就业规划指导、介绍各家医院劳动合同关系、就业工作流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并发挥了其在实现大学生顺利、有效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面试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满足情况还不是很好,因此笔者建议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加强。总之,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政府一直重视并致力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更是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我校应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热比古丽·热合曼 米合热依·阿不都卡迪尔 吕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护士毕业论文 篇六

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操作欠规范、心中只有操作而忽视患者、护理程序应用不熟练、忽视对患者的指导、应急能力欠缺、整体观念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标准预防意识缺乏的问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护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欢迎阅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七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推进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普高热”及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生源质量差、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局面,师资流失严重,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学校纷纷要求并入高等医学院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护理专业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影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从教育学原理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对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外部与内部的客观规律。笔者拟通过对安徽淮南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要点为基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岗位调查研究的过程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护士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香港;护理教育;概况;启示

一、香港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香港的护理教育开始于1893年的那打素护士学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护理教育主要依靠医院。香港举办的护士学校负责办学,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制3年,毕业后可直接成为香港护士局认可的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还有一种毕业后不能直接注册,必须通过规定的继续教育课程才能得到注册护士的资格,这种护士学制为2年,属于登记护士(enrollednurse)。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享受医院薪金,属于医院的员工。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将护理教育转入学院教育,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相继开设了护理系大专课程和护理学士学位课程。本科学制4年(另加1年大学预科),毕业后获得护理学士学位,可直接成为注册护士;护理大专学制3年,毕业后也可直接成为注册护士。2000年香港正式取消了医院为自己培训护士的模式,逐步取消登记护士,并将护理教育学位化。到2002年,香港的护理教育提升为学士学位的本科教育,完成了向高等教育的转变,并且不再有中专和大专层次的护理教育。护理教育全部在三所高校进行,香港护士管理局将学士学位作为护士任职的基本条件。香港护士的高学历构成和学制的提升,促进了香港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护理教育的教学特色

以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为例,在校本科全日制学生需完成五年的全日制课程并修满学分后,才能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护理学士学位并有资格成为香港护士管理局的普通科注册护士。该校本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促进公众健康。培养出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在生物、行为、社会和临床科学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基础;在护理工作中进行临床决策、客观思考与评估的能力;在不同护理环境中实践按需护理的能力,为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提供切合其健康所需的护理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五年的全日制课程涵盖生物及行为科学、健康维持与促进、护理实践与理论、护理科研及科技资讯。学生也可以通过到社区及医院实习获得照顾病人的实践与经验。

1.课程设置

由于香港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在校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医学院医学院基础课程的学习,而且需要完成护理学院的主修学科学习。全日制护理学士学位教育的课程在不同学年有不同的侧重,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习的重点是健康的基础,包括护理学的起源及发展、生物科学、公共卫生、医院内的疾病预防及控制措施、健康评估与沟通、基础护理技巧、医护伦理、行为及社会科学以及临床实习。第三学年学习的重点转为社会与健康,包括以社区为本的护理及老人科护理、内科及外科的护理、护理伦理及法律课题、健康促进、行为及社会科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基本药理学以及临床实习。第四学年学习重点转为个人与健康,课程包括临床护理专科、护理研究、行为及社会科学、护理专业发展课题、护理资讯学、复合健康问题和需要以及临床实习。到了第五学年,学习重点则是综合护理与健康,包括护理管理及领导、知识探究及多元文化接触、临床实习、灾难护理、传染病及其控制、文化与护理以及学生交换计划。这五年的课程设计完善,各学年的课程内容紧密相扣,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理论及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护理人才。从该课程毕业的本科生将来可到医院或社区医护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修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然后晋升为专科护士、医院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香港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学本科课程与香港中文大学虽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基本类似。

2.教学模式

香港高校的护理学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多样,除了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授以外,还有以不同的问题为核心的辩论式学习、小组讨论、临床实践、工作坊、网上学习等。香港高校护理教学的课堂上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想活跃,师生间互动性较好,即使教师在讲授长篇大论的理论课程时,也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上各种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学士学位课程还有一项选修科目是护理学生的交换计划,大约有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有机会参加此项计划到境外大学进行为期二至三周的交流学习,加深对内地以及海外不同国家的护理及医疗卫生系统的认识,增进对不同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方法的了解,学校也会负责大部分费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三、启示与反思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九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十

1护理策略[3-7]

1.1 生活起居的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 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使患者走向康复, 走向健康的必要措施。中医学认为胸痹 (冠心病) 多由痰邪引起, 如果患者嗜食肥甘厚腻, 日久酿湿成痰, 痰阻神窍, 致使病情加重。因此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合理营养, 定时规律, 忌浓茶、咖啡、酒等兴奋、刺激性食品。创造一个安静、清洁、温馨的休息睡眠环境, 注意气候变化, 加减衣被, 避免感冒等诱发病情加重。患者病情稳定时, 应带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增强体质。

1.2 环境护理

冠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而外界环境等刺激也容易诱发疾病, 避免各种刺激, 给患者以一种浓浓的家庭气息, 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1.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 要温和亲切、语言委婉, 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消除其防范心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 消除不合作或对立情绪, 安心住院。经常给患者播放柔缓的音乐。

1.4 给药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还得有更强的敬业精神。有些患者不配合服药, 患者应耐心给其讲解药物的作用, 进行劝导, 服药后注意观察治疗反应, 给予中药与西药结合进行治疗, 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减少了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疗效确切。

2康复指导

冠心病的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康复指导对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回归社会, 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服用药物的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给病人正确的服用药物, 让其了解患者出院后虽然病情稳定, 并非全愈, 仍需长期的巩固治疗, 不可随意停药。并且要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及时与医生沟通。

2.2 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指导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 家属要指导患者进行家庭生活技能训练, 重点进行个人卫生, 饮食, 衣着等方面的训练, 以提高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 同时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 使患者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2.3 行为技能的康复指导

对于有躯体活动行为障碍及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中医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可疏通经络, 增强血液循环, 促进肢体等功能的恢复, 还具有提神的功效。家属要鼓励康复期患者多参与一些户外团体活动, 如亲友往来和文体活动, 主要应训练患者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训练患者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 经常鼓励和培养患者在训练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提高社会活动技能。

2.4 心理康复指导

家人应给患者多的关心和理解, 多与患者沟通, 给予多的引导, 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不但可使病人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同时可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这些都是病人心理、生理和社会康复中重要的因素。

2.5 定期复查指导

指导家属在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带病人复查以使医生及时了解出院病人在家里病情恢复情况,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能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 同时能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这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指导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病情的稳定、康复及对其家庭和社会稳定性的影响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中医康复指导在配合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桂霞。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9) :263.

[2]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9.

[3]尤黎明, 吴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羊晓丽。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院前急救中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 2007, 4:87-88.

[5]周英, 尤黎明。冠心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1) :836-838.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 “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 “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1999,10.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二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三

1国外高职护理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1.1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确认了全球医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7个领域

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成为医学教育的一个研究热点。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在2001年的文件。GMER着重于医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将其分为7大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4]。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属于医学毕业生的范畴,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及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要围绕GMER开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上述7大领域最基本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

1.2国外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1.2.1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市鲍伯琼斯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除教授学生知识外,强调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标准为每一位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质量、优秀的,没有好、中、差之分,学生必须做到诚实、正直、有信用、谦虚,愿意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掌握专业技术并且努力工作。护理是一项需要与人交往并且需要极富爱心的职业,因此这所大学非常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5]。

1.2.2考核现状

在国外高等教育领域,以美国为代表,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已成为各学校常规的教育活动,教育评价已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制度[6]。例如,由Neib〖www.haoword.com〗ors等所做的研究中,对在工作场所护理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所希望毕业生达到的护理技能水平和在护理院校所教授的护理技能水平存在着差异。Ryan等[7]进行了有关雇主对具有学士学位的护理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在临床技能和护理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综上所述,国外的护理教育机构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较为重视。他们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考核活动,加强教育部门和用人机构的联系,建立社会对毕业生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据此不断指导护理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水平[8]。

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2.1国内高职护理教育概况

高职护理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掌握现代护理工作方法,满足逐渐增加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必须按照高职护理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9]。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质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10]。目前,高等教育界已经明确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品德素质、学习素质、业务素质、科研素质、身心素质及人文素质,这些都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11]。

2.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

在新的世纪,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大学生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整体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是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潮流的。现阶段我国高职护理毕业生整体素质,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4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2.2.1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是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由于思想、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差别,高职护理毕业生对社会的道德评价不一,整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在道德行为与认知水平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在坚持主流思想道德的背景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在这些多元的、多层次的价值中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这就造成了高职护理毕业生缺乏一个对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合理的评判标准。

2.2.2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比较注重工具型知识的学习。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现在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多是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入学前是以考上大学为目的,对专业选择也多是看重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入学后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影响了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肤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深刻的钻研和探讨,更少见对护理专业的独到见解。

2.2.3文化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他们的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文化的吸纳有时缺乏辨别能力,影响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和混乱。因此,他们需要一些健康的社会实践,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素质和方向。

2.2.4身心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心理健康素质问题较为突出。有调查表明,约有60%的在校大学生从未或几乎没有独立参加过社会活动[12],他们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影响,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理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大多显得手足无措[13]。

2.3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关于高职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有所增多,但对护理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黄会明等[14]基于加权TOPSlS法对某高职学院2006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研并评价;王萍等[15]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构造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变权评价理论构造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变权评价模型,再将变权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构造出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徐袁瑾等[16]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口腔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为在校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建议;徐朝阳等[17]采用定点函调的方式对皖南医学院近年的本科毕业生及所在单位就医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以反思素质教育,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构建素质教育模块,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张楠等[18]采取问卷法对首都医科大学中药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就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中药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及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中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料;余凤英等[19]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湖南省28所医院的护理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护理高职毕业生及护理高职教育的看法,对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评价。当今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机构、科学的方法、健全的评价标准、完善的考核方案以及畅通的反馈渠道来进行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2.4国内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存在的问题

2.4.1考核办法、目的不明确

考核学生的侧重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不相符,起不到准确考核高职学生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将以照顾者、决策者、管理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工作于临床第一线,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明确,但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办法不是围绕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去考核学生的,使得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明显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钩,没有起到人才评价系统所具有的反馈、调节和指导功能。

2.4.2考核方法不科学

完全量化学生的素质缺乏科学性,很难说综合素质79分的学生就比80分的学生差。把学生的德育、智育、身心、能力素质都分数化是不科学的,这样既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符合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人才应该是除了职业能力以外,当他某一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就够用了,并不因他在这一方面的更高水平而改变他的价值。

2.4.3考核结果无效用

考核结果没有成为调节和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风向标。考核办法不仅是检查、鉴定学生的标准,同时还应该是引导学生的路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调整的信号。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既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效果最终的检查,又是下轮教育方向进行调节的依据。因此,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的考核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大事[3]。

3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应用前景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109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doc》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