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导语】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篇一
【关键词】 TD-SCDMA 无线网络 规划与设计
前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首次提出的被国际接纳的移动通信标准就是TD-SCDMA技术,这一技术手段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TD-SCDMA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3G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为TD-SCDMA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要探讨了组网策略和无线网络规划相关结构等问题。
一、TD-SCDMA无线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1.1 TD-SCDMA无线网络结构
TD-SCDMA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FDMA、TDMA以及CDMA等多种多址方式,通过联合检测技术,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增强了移动通信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TD-SCDMA技术可以支持8kbps到2Mbps的语音视频通话以及相应的3G网络业务。关于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对TD-SCDMA无线网络结构进行明确,其次才能够对其关键技术以及规划、设计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TD-SCDMA网络结构由核心网以及RNC、NodeB、UE等设备构成。其中,RNC对无线资源起到了管理以及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维护,确保RNC参数配置符合实际要求。NodeB是实现3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UE、RNC进行连接。UE属于终端设备,是实现信号传输和接受的部分,对物理层起到了支持作用[1]。TD-SCDMA无线网络结构的构成,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接收和传输,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1.2 TD-SCDMA的关键技术分析
第一,能够实现双时分工,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情况,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交叉干扰;第二,TD-SCDMA设置了智能天线,这种智能天线可以降低其他用户的信号干扰,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信号的接收,并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以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信息干扰。但是智能天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加大了TD-SCDMA施工的难度;第三,TD-SCDMA的联合检测技术能够降低小区内信号的干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号覆盖率,削弱了远近效应;第四,应用的DCA技术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对于提升信号传输的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能够减少测量窗口大小的延时,并且增加系统容量。但是TD-SCDMA在小区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利用GPS实现,这样一来,网络系统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
二、TD-S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2.1 TD-S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
TD-SCDMA无线网络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保证其覆盖率,以宏蜂窝为主,实现其覆盖目标。在规划过程中,城区应该实现连续覆盖,郊区县城的覆盖面积也应该达到95%以上[3]。同时,TD-SCDMA无线网络要对重要地区、例如政府机关、重要旅游景点等地完成全面覆盖。在组网过程中,TDSCDMA规划可采用N频点组网模式,加强控制信道载波管理,能对每小区载波数进行有效布置,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在规划过程中,TD-SCDMA要注重把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适当引入HSDPA技术,解决TD-SCDMA在应用过程中,覆盖率不足的问题,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TD-SCDMA的规划和发展。
2.2 TD-SCDMA无线网络的设计
第一,TD-SCDMA无线网络设计采用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能够增强分集接收的增益,更好地对小区内部的干扰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一来,需要考虑到小区呼吸效应的明显性;第二,TD-SCDMA在应用过程中,是码字受限系统并非干扰受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速率半径的业务,并需要加强在覆盖半径方面的设计;第三,TD-SCDMA网络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TDD方式和切换方式问题的解决。TDD方式转换点的可变性,增强了其对业务的支持能力,但是在配置选择上,必须要进行有效设计,避免邻区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切换方式选择上,可以采取接力切换和硬切换结合的方式,并需要对切换比例问题进行有效考虑和设计;第四,TD-SCDMA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码资源的导频码、扰码、扩频码等进行处理,这些码资源的有限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TD-SCDMA实际应用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有效设计。
结束语:综上所述,TD-SCDMA网络规划与设计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建网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对网络需求进行量化处理,加大TD-SCDMA的网络覆盖面积,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TD-SCDMA网络的调研和设计工作,保证建设规划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宋立军,王卓,余顺勇,毛定军。 TD-SCDMA的关键技术及无线网络规划特点[J]. 电信科学,2006,05:77-80.
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局域网;规划
进入信息时代后,无论是高校还是高职,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学校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建设从基础架构到维护和管理都变得十分简单和智能,丰富的网络产品线和不断降低的价格,可以让高职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实际的经济条件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用于网络建设的投资对于高职而言不再成为一个负担。
为设计一个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网络可升级的高职校园网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 明确需求分析与建网目标
高职学院网络建设首先要考虑成本,然后进行符合高校实际需求的网络规划与设计。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要做好几点:了解各学院的现状和需求;弄清用户的目的,明确是宣传需要还管理需要;掌握资金投入的额度;了解学院环境;确定学院的数据流管理架构。掌握了当前网络的使用情况,明确了用户构建网络的需求,确立了建网目标。在制订网络方案时要考虑构建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非可管理型号的网络设备、用户的简单应用、实用为主、适度的安全需求等几方面的问题。
2 场地规划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场地规划是组网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规划时必须实地考察、现场测量,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房间的具体布局作具体的安排,根据场地空间的大小决定网络布局、计算机的摆放、网络的布置方式、主服务器或交换机的位置等,确定电源插座和网线的走向,确定门和窗户的位置以及通风管道和暖气管理的位置。
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土建配合方面看,建筑设计部门对此技术了解不够,重视也不够。这就造成本应预留的空间和应预留的管道在土建施工时难以到位,甚至在砌体和装修阶段还没到位,这将造成布线施工难度的增加和施工时常要破坏建筑结构和影响美观等结果。综合布线的设计要解决传输频率与传输速率、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的设计等,使布线设计令人满意。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几种。根据场地、设备和网络的具体情况,可以按着费用低、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可靠性高、因地制宜等原则来选择网络拓扑结构。随着以太网的快速发展,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基本被淘汰,网络拓扑采用普遍使用的星型结构。
4 软、硬件设备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是能够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的特殊的操作系统。它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的是:它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工作,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增加了网络操作所需要的能力。目前国内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Windows和Netware等,它们应用层次各有不同,局域网应用环境可采用Linux和Windows等网络操作系统,最终确定要根据学院的应用环境来确定。
网络硬件设备的选择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网络运行的效果,主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核心设备。选择硬件设备时要考虑设备要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扩展性和技术成熟性。各层所用的交换机设备类型主要还是非可管理型,核心层只用一台低端口数的双绞线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即可。在路由器方面,通常是采用性能较好的宽带路由器实现互联网共享接入,而不会专门购买企业级路由器。
5 主要完成的网络应用
在高职学院中,通常没有很复杂的网络应用,最常见的仍是传统的文件和设备共享。组建局域网后,主要实现的网络应用应该有各种身份验证方式IIS Web网站的创建、配置与管理,IIS FTP站点的创建、配置与管理,电子邮局系统、进销存及电子商务类软件应用等内容。
6 适度的网络安全管理
[1] [2]
做网络管理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讲到网络,就总是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对于高职学院来说,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不仅要花巨额的设备、软件购买成本,还要花巨额的维护和管理成本是没有必要的。
网络安全防护的终点就是数据,中要把好数据最后一道关,就可以对其他安全方面做适度放松,并不要求网络中根本不允许有任何被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安全威胁的可能,只要及时、迅速地对这些威胁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构建高职校园网络,网络安全管理主要掌握以下技术:
)基本的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入侵/攻击防护;
)主要网络安全协议(VPN、SSL/TLS、PKI、IPSec等);
)EFS文件加密和PGP文件加密;
)Windows防火墙的配置;
)Windows Server IP安全策略的配置;
)IP与MAC地址绑定;
)Windows Server证书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篇三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总体而言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笔者就此提出了解决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已设立,就业指导体系初步形成
每所大学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由过去的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而转为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生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就业指导中心除了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之外,主要还负责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指导日和指导会议,约请专家来学校讲话座谈、并展示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国家颁布的就业方面的文件和政策、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式介绍以及计算机管理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就业指导课程基本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规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纳人教学计划,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且部分学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聘请专职教授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校内专兼职教师、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职业态势调研等工作。
(三)学生积极参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据了解,部分高校成立了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同时又有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参与;学生就业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性服务网络。
此外,各高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以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操锻炼;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已经设立,但整体就业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尽管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学校独立的部门机构,往往是与招生部门或者学工部合署一个部门。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工作的二级学院没有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相应的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经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童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且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解决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讨论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地细致人微。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教育部教学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内。但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相比,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全程化、阶段化、试训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全程化:是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其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全程就业体系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始终。②阶段化: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面对就业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应实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③实训化: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与训练为主。
(三)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进行延伸。一方面应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相对于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学生的单向接受,而网络的介人就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一种点和面的交流。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就业问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四)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就业指导工作堕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像国外的某些高校那样,学生一人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各项服务,如职业倾向测试,成长职业规划,让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在毕业后仍然对其进行职业跟踪等,他们表示,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就应该透过采取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才能让学生认同他们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切实有用的服务,从而解决有的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篇四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52-02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前途命运,而且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大学生就业规划提供了便利,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规划首先从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入手。
一、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一)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大学生群体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也是网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崇者。大学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中学时代,如今的大学生也不同于以往的中学生。大学期间,上课时间相对于中学有所减少,大学生有大量的自由分配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自由传输,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如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吸纳新知识。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国外相关专业的前沿,这对专业理论体系的全面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满足今后专业性职位所需要的条件。在本专业领域外,大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今后社会工作岗位的竞争力奠定基础。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既可以和交友圈中的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观看很多专家学者的在线视频并且交流各自的想法,不仅扩展了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人优秀的思想、理论和实际方法。网络的广覆盖性和移动终端的便捷使得网络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网络帮助大学生吸纳各种社会实践信息
网络的发达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如今的网络信息传播是双向的,网民既可以被动地接受网络平台的信息,也可以主动连接网络通过庞大的网络资源库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扩大了大学生网民的信息接触面。网络门户有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其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性质的网站了解各种兼职、实习和招聘信息,大学生还可以在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网页和高校BBS论坛上的相关版块找到就业信息。这就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实践信息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变化发展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招聘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面试技巧等,还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网络成为个人求职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中介,大学生通过网络投送简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需要引进的人才条件,这样供需双方在网络媒介的牵引下提高了满足各自需求的概率。
(三)网络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
网络的快速开放性和覆盖面广泛性让不同行业开拓了思路,争相使用网络作为运营的媒介。一些新兴的网络职业相继出现,如网络推手就是网上帮助企业和个人推广自己品牌的人;网络家教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一定数量的教师资源及学生资源内置,并通过家长、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博弈选择,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有网络彩铃设计师、网络等各种网络职业。这些新兴职业不仅适合当代网络时代的发展,而且相当程度上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独有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周期比较短,接触电脑和网络比较普遍,对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易于接受网络新职业。而且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传统职业岗位出现就业通道拥挤的现象,甚至一些职业出现了岗位饱和,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不利,网络新职业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明了另一条途径。在当今社会中,就业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的路径。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消极信息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网络中经常有一些消极信息,片面夸大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将招聘求职中出现的黑箱操作放大,给高校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原有的正确的就业观产生冲击,令很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产生负面情绪,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出现偏差,实际行动自然受到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而是消磨光阴,迷恋网络游戏等,将啃老进行到底。一些大学生刚入学就产生了“理论无用论”的思想,没有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理论上,而是用在所谓的社会实践上,这样的大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将来的就业自然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职业差别有偏见,认为只有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和国有性质的企业,工作才会稳定,所谓金饭碗才是真理,这样就消磨了大学生本应该具备的朝气和奋斗的志气;一些大学生认为做生意赚大钱才是硬道理,金钱决定一切;一些大学生认为脏乱的体力活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不愿意弯腰低头从基层做起,觉得那种工作很丢人。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网络流传的消极信息所导致的。
(二)网络不实信息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一些网站是专业的招聘求职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众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但是有一部分网站提供虚假信息,趁机骗取大学毕业生的钱财,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些网站自称中介机构,通过收取手续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空缺岗位,但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公司,只是网站联合其他骗子骗取钱财的幌子。同时,网络上的一些就业信息尤其是待遇福利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大诱惑性,往往是大学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待遇福利严重缩水,而网站等信息者没有承担必要的责任,这样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方面是由于网站自由度比较高,对其信息安全缺乏必要的监管;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内,社会经验缺乏,对外界社会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很难甄别信息的真伪,容易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成为受侵害对象。
(三)网络的便利使得大学生对网络造成一定的依赖性
当今网络飞速发展,它的便利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查看招聘信息,投送简历,学习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必经的基本阶段。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过度依赖网络,认为只要在网上海量地投送简历等待招聘单位的笔试和面试通知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招聘单位的现场宣讲会或招聘会咨询。网络不仅存在不实信息,而且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也就是一部分信息并不会在网络上透露,而是需要求职者亲自打听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所以,过度依赖网络求职不仅不能了解招聘的真实消息,而且会错失很多意料之外的机会,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后果求职者自身也要负很大责任。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规划出现的问题
(一)高校整体上缺乏帮助大学生规划就业的条件
首先,部分高校在学校官网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就业指导版块,只是在信息通告栏上公布一些招聘信息,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就业趋势和招聘信息,但这仅仅是停留在就业规划的低层次,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全局的指导。其次,高校没有将职业规划纳入教学任务中去,缺乏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的意识。一些高校只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认为学生就业是学生毕业以后自己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一些高校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开设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课程,为即将毕业进入社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经验指导。再次,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教师资源。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只是例行基本的工作职责,没有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职业规划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大学毕业生整体上缺乏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每天按部就班学习、盲目参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看似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前途积攒经验和筹码,但是不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弱势,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认为职业规划离自己很遥远,对自身发展的方向非常模糊。这实际上是“大学生迷茫综合症”的一个表现。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很正常的,因为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没有客观的认识,如果大学毕业前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仍然感到迷茫的话,可能就会影响近期就业规划和将来职业前途。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是比较长远的计划,而现在社会瞬息万变,社会经济走向和就业形势千变万化,很难根据现今情况作出长远规划。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盲目徘徊在就业浪潮中,不知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奋斗,这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前途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
(一)整合就业网站,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各大招聘性质的网站各自为政,都在提供各种性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这会给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各大网站资源整合,将相似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合并同类项,在一个公共的信息共享平台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便利的网络求职环境。
(二)规范网络环境,保障就业信息安全
目前就业网站良莠不齐,虚假招聘信息欺骗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络道德缺失,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网络法制建设的滞后所造成的。政府要道德和法律手段并用,双管齐下,借助媒体宣传网络道德的同时加大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环境立法,对扰乱网络环境虚假信息的网站和网页一律严厉打击,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重视职业规划,完善职业规划条件
高校要重视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需要投入资金完善校园网就业指导版块,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如QQ、微博等信息,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解招聘的具体事宜等。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常规的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素质好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在辅导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同时加大就业心理的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客观认识网络,发挥媒体引导作用
大学生对网络具有的依赖性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客观认识网络渠道求职和招聘,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宣传一些基本常识帮助大学生识别信息的真伪。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远离虚拟世界,走出校园,参加一些招聘宣讲会亲身体会招聘的流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五、结语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各种机遇也存在各种挑战。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群体充分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迎接各种就业挑战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机遇,走好职业规划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徐旻。基于信息网络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创新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
[2]李宴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5-59-03
Cultivating talent in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ased on social needs
Wang Lifang1, Wang Jingguang2, Li Yurong3
(1.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2. Logistics Services Group,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3. Software College, North University of 【WWW.BAIHUAWEN.CN】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heavy theory and light practice" existing i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 slogan "two main lines, two unified, two binding" is proposed as a talent cultivation target. Around this target, a course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s established to combin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plan of talent cultivation enhances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social needs; practice teaching link;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增设该专业以来[1],培养了大批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工程教育存在“学术化”取向,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有效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造成了企业需求旺、毕业生供给旺,但同时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现象[2]。因此,在校期间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掌握必要的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快胜任工作已成为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要求[3]。众多高校纷纷提出了“工学交替型”、“订单式”等培养模式[4]。
中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院校、教育部“卓越计划”建设高校、工信部和山西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从2003年开始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至今已培养了6届近600余名毕业生,虽然我校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实践内容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特色,与企业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关联不紧密等问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校于2011年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是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中的人才培养方针,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提出了“两条主线、两个统一、两个结合”的培养目标:两条主线是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的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一条主线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6];两个统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两个结合是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集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2 围绕“两个主线”的课程设置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一条是培养学生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要求学生精通1~2门网络编程开发语言,掌握Web 应用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7]。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网络软硬件设备集成、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内容。课程结构大致分为:基础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层次。基础通识课程主要是工科院校必学的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人文素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课程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体现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主干课程和双主线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1 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
结构\&课程名称\&理论
学时\&实验
学时\&基础通识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任选课、体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24\&72\&专业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40\&302\&专业课程\&专业外语、数值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备与集成、网络通讯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VC++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Linux实用技术、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452\&212\&]
表2 主干课程与双主线的对应
[课程名称\&对应主线\&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Linux实用技术、网络通讯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网络软件
编程开发\&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与集成、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规划
与管理\&]
从表1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占理论学时的27.7%,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通过增加实验学时来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网络软件的编程能力和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而开设,通过对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教育、科研、服务业和企业等单位对网络管理、设计和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职业的人才需求。
3 围绕“两个统一”的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8]。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组成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大系统内,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9]。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及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组成。图1为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成。
在图1所给出的课程实验中,为了使实验内容和理论内容相统一,在教学中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使理论和实验相互融合。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或实践环节进行介绍;在实验课上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媒体双绞线时,介绍双绞线的当前的制作标准(如:EIA/TIA标准)及每一种标准的典型应用;在做双绞线实验时,介绍EIA/TIA的布线标准的原理。在教学形式上,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演示、课堂互动、亲手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让学生观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在整个课程实验中,理论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的因素,实验教学中也存在理论教学的因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组成
操作系统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JAVA程序设计基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net程序设计
动态网站开发
VC++程序设计
J2EE程序设计
Linux实用技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
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
组网课程设计
][“两课”综合社会实践
军训(含军事理论)
公益劳动
社会实践
电子工艺实习
网络工程实用技术实践
毕业实习][教学实践及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图1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环节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可以从深度、广度和实用性上对实验教学进行扩展,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10]。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和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对数据库及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通过自拟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的实际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题目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使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动态网站开发之后,利用所学的开发方法和相关技术,开发一个实际的网站,使学生熟悉网站开发的过程,锻炼网站开发实践能力。组网课程设计要求从需求分析、网络逻辑结构设计、系统布线、网络安全、硬件设备选型到网络管理和维护,最终组建一个局域网或广域网。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来拟补仅凭课程实验无法验证或解释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知识来补充,两者互为补充,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学实践及实习所包含的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爱国情怀、身体素质、社会公德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两课”――综合社会实践是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到一些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支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军训是在新生入学后由学校聘请教官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增加学生的军事理论知识;公益劳动是学校统一安排,让学生参加校内的绿化、卫生清洁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电子公益实习和网络工程实用技术实践主要在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实习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与我系常年合作的北京渥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洛阳巨龙科技有限公司、安博教育中心进行实习,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性训练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
毕业设计在大四第二个学期进行,为期六个月,要求学生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师指导下每人独立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也可以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一些学科前沿的研究,通过学生对实际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的再认识,进一步补充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教学的再认识,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4 围绕“两个结合”的校企合作
教学体系本身不是封闭系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系统,以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9]。衡量一所高校教学体系的成功与失败,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采用高校内部教学体系的评价方法,而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社会对这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欢迎程度是对该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真实和最客观的反映[11]。因此,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广泛的联系。通过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可以使高校深入、系统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在能力构成、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实现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同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到高校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置身于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环境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校2011年实行了“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整合了北京渥瑞达、洛阳巨龙等企业优势资源,由企业和学校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企业人员和我校教师一起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校培养出100多名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经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这批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不需岗前培训就能胜任企业的工作,满足了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企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术化”现象,使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校提出了“两条主线、两个统一、两个结合”的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企业和学校资源整合,加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
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9.19(6):134-135
[2] 张永梅,马礼。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
电力教育,2011.27(4):5-6
[3] 张蕾,孙润元,刘,荆山。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
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4(1):79-80
[4] 孙建。实训实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11(11):
16-17
[5] 胡中栋,涂燕琼。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
力教育,2012.10(31):16-18
[6] 马巧梅,杨秋翔,刘爽英。基于双主线结构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61(14):120-121
[7] 容晓峰,唐俊勇,赵宇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0.4(14):61-62
[8] 赵家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思考――简评论实践主义倾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5-11
[9] 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1.2
(5):79-80
[10] 金瑜,赵红武,顾进广。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
机教育,2011.4(22):100-101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