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范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
摘要:自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肺炎”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来自社会这一重大事件的影响。各高校根据教育局的教学要求统一对大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而这种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的居家网络学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言无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基于此,以大学生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探讨大学生基于性别、专业等差异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体现出必要性。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现状和心理问题
(一)疫情下的恐慌与盲从
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在中华大地上,笼罩在疫情下的公众,也都不免表现出恐慌与盲从,即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无一例外。不难发现:“恐慌”成了大学生面对疫情时在情绪方面的常态表现,而疫情居家隔离的要求使得一波波疯狂抢购生活用品导致物价上涨、想方设法大量囤积口罩最终导致口罩断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居民的恐慌心理以及在疫情趋势下表现出的盲从态度。
(二)在线学习状态的紧张与迷茫
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由于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互动情况,难以较好的进行自身学习安排,学习效果不强的情况下,加剧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担心自己疫情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返校后的学习状态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学或者身边的同辈群体。 “网络卡顿”、“见不到面”、“缺乏学习自觉性和有效监督”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又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体验,导致学习焦虑、学业不适等情况,面对学习情况缺乏监督、学习难题难于解答,人机交互性加强而人与人面对面互动性减弱的情况凸显大学生的居家线上学习的紧张与迷茫。
(三)居家的孤独感
漫长的居家时间无论对于需要工作的上班族,还是需要学习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都会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虽然长时间的居家带来了与家人相处机会的增多,弥补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一趟的遗憾,但是长时间的缺乏除了家庭亲密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网络会是大学生处于一个长期“封闭”的空间而衍生出的孤独感。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由于无法出门,无法返校,休闲娱乐活动都只能通过一系列网络游戏获得满足,即使一开始会与朋友、同学进行网络视频或者语音聊天,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也无法填补大学生居家时的孤独感了。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变迁及突发事件
大学生作为一个较独立的群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本身就与家人的沟通有所减少,而与身边同辈群体、老师等人的交流相对频繁。但是,疫情居家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因此减少并缩小了大学生与朋辈群体的交往时间和空间。所以如何促进大学生与自身家庭的交流,且又能较好的维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交流状态值得我们考虑。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对大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情况、居住地的疫情等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 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应对疫情居家时带来的各种变化——交往圈子的缩小、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暂时改变和返校时环境的变化能力,对自身的心理情绪变化有清楚的认知并能进行合理的调适与积极的寻求帮助。居家学习时能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状态,与同学、老师保持联系,明白自身由于线上学习出现的学习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及时解决。同时,提高在疫情期间对于网络上发布的各种有关疫情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
三、小结
疫情对于全国上下民众都是一种考验,对于大学生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只有正确地待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正确干预和处理,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秀平,孙玺璋,邹昕迪.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品质培育提升路径研究[J].心理月刊,2020,
《时代教育》2020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