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范文
(作者:haoword时间:2013-09-19 22:23:53)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成人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论述建设成人中专学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以及工作措施。
关键词:德育 建设 和谐 校园
加强德育工作 建设和谐校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谐社会,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学校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担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可以说,未来的社会形态如何,将取决于当今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
一、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和谐,是属于音乐范畴的术语,原意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各个音乐素材,如曲式、音程、节奏、和声、音色、音调等等,配置合理,再经过音乐指挥家和演奏家的诠释,产生协调的音乐效果,诉诸人的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欣赏著名的交响乐,因其旋律动听优美,即感到和谐。和谐的概念,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人们不仅用它来形容音乐,也用以描述美术、文学、艺术、建筑的风格以及人际之间的关系。从现代管理角度而言,和谐是事物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合理配置、最佳组合和完美统一,因此,和谐能够产生最大的动力,有效地提高效率,产生最佳的效益,呈现出最佳的状态。从美学角度而言,和谐是美,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主要特征。总而言之,和谐是事物的最高境界。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和谐无不心向往之,孜孜求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拉大,东西部不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而,营造“和而不同”的社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以之统揽全局。这个宏伟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制定,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担负着培养国家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国家未来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可以说,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学校教育要取得成功,产生最佳效益,必须使学校的一切教育要素和谐地统一起来。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面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隶属于德育工作领域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师生关系、学生心理、校园文化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与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最主要工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缺乏正常教学秩序的校园,要取得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提高升学率、提高健康素质等等人们普遍追求的教育效果,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构建师生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心理,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心理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营造和谐的氛围,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和谐校园。成人中专学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留在本地工作,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对当地和谐社会的创建有一定影响。因此,成人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对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二、建设成人中专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
成人中专学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教育改革、由中专学校衍生出来的新型学校。就办学体制而言,成人中专学校可以招收非应届毕业生就读,属于较为宽松型的学校。但实际上,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高校急剧扩大招生规模,就读普通高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人中专学校的办学马上陷入困境。这不足为奇,因为连普通中专的招生都出现滑坡,何况办学一开始就先天不足的成人中专学校?
目前成人中专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属于同年龄学生中的第三、四层次的。这些出生于八十年代、成长于九十年代的幸福一代,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也存在着许多弱点和缺点。他们大多数基础较差,中考没考好,就读成人中专学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奉父母命来上学;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无法供他们上大学,就读成人中专,希望能早点就业。因此,他们大多缺乏远大理想,对前途没抱多大希望,自卑感强;有的逆反心理严重,破罐破摔,遇到挫折,自暴自弃,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有的嫉妒心理强,凡事喜欢同他人作比较,他人一旦超过自己,就很不痛快,总是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比对方强,强烈希望在他人之上,并要得到众人的承认,一旦事与愿违,就产生了嫉妒之心,人际关系较差,甚至常常要用武力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些学生,许多从小就在批评声中长大,纪律处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对学校家长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甚至顶牛。尤为重要的是,成人中专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缺少了选拔性考试的压力,工作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成人中专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要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德育理念,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建设和谐校园尽责尽职。
1、“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的原则。基于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应该确立“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的德育原则。坚持正面教育,这是由德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德育工作是把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转化为他们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为了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必须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然后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此,教育者只有坚持正面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另外,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是非判断能力差,因此也需要正面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坚持鼓励为主,是由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决定的。心理学的许多著名实验都表明,人是需要表扬和肯定的,小孩子要,大人也要。对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教育,如果一味地严词厉色,未必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地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优点、长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管理,带动全局”的原则。当对学生进行教育,仅靠正面教育与鼓励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纪律约束。通过纪律约束,巩固正面教育获得的认识和行为,抑制和克服不良的动机和行为,才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对违反纪律者,要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批评与处分,同时坚持以理服人,帮助他们分析缺点、错误产生的原因后果,提出改正的办法,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
3、“开展活动、潜移默化”的原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是成人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活动竞赛中,让各种不同类型有特长的学生都有大显身手、崭露头角的机会,特别是文化知识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都能在活动比赛中获奖,这将提高他们在同学间的地位,促使他们振作精神,恢复自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认真学好文化、专业课。
三、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要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建设和谐的成人中专校园,必须以人为本,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社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为此,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1、美化环境,构筑和谐校园的物质外壳。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的和谐,是获得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古往今来,重视育人环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所以,“孟母三迁”才会被奉为美谈,“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才会成为至理名言,可见,外部环境对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的环境是和谐校园的物质外壳,建设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当学生与学校良好的环境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一致的时候,整体素质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创造了美,就会增强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更加用心去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的净化美化。
因此,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舍得投入,全面规划,从建筑布局、风格到局部的设置,尽可能地绿化美化。要制定制度,加强管理,保持环境的美化程度。校园的卫生任务要落实责任到班,加强检查督促,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室是学生在校时间里接触最多的场所,教室的布置管理,应多角度地体现良好的班级文化。黑板正上方,应悬挂国旗;显眼的地方,可发动学生拟定班风,制成标语,予以张贴;黑板两侧可有精心策划制作的布告栏、卫生角、学习园地、黑板报;由各班学生自主设计布置,悬挂名人画像、警句名言等,让学生时时生活在自我警示、自我激励的氛围之中。
2、强化德育队伍,创造建设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工作计划的执行者,直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条件。
(1)挑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担任该班级一定数量的功课,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2)加强对班主任老师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师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做学生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化解他的苦恼,提高教育效果。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许多学生天生热情敏感,纯洁善良,富有同情心;但社会上的成人对别人缺乏爱和起码的尊重,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周围的环境竞争激烈,因此对同伴充满敌意,甚至伤害弱者,教师要教育鼓励孩子关爱同学并率先示范。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学习氛围。中国现有的教育过分强调了个人奋斗,选拔性的考试导致了校园里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教师首先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绩,养成个人独特的方法,注重培养能力,不要单纯与别人在分数上进行比较,指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必须强调学习上合作的团队精神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在竞争中,成功者只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失败者,要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3、加强心理辅导,夯实建设和谐校园的文化基础。
从清华博士生棒杀村民到北大学子用硫酸伤害动物园里的熊猫,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无不昭示着,学生心理上的不健全,已经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应当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健康心理知识,设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活动,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1)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我,维护内心的和谐。每一个人,要创造成功的美好人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去发掘并锤炼一个“新我”,从而为成功打下稳固的基础,这有赖于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让学生清楚:消极的情绪(愤怒、伤心、害怕、沮丧等)源于消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情绪则源于积极的思维,两种情绪各有其思维模式,人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控制自我情绪的训练,学生的内心是愉快安宁的,才能理智地处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学习,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享受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育理念告诉学生:好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乃至肩负社会民族国家大业,忽视了学习本身能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崇高的学习目标当然能激发人不竭的动力,但是,现代心理学证明,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教育者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是自己事情的观念,鼓励学生确定他们自己想学或希望完成的目标,而不是单纯想超过别人,或单纯为了某人某事,那么,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教育者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要比自己有进步,而不是为了与别人竞争;是追求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自己的表现不比别人差。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不满足于成功,不灰心于失败,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绩,不至于因片刻的成败而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弭来自群体的压力。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在努力塑造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保持内心和谐的同时,情绪不免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和照顾;另一种是无法得到同辈的接纳和尊重。强烈的认同团体样式是群居的本能,任何偏离主流的行为都被看成严重违反团体的共识,目前,尽管有些青少年受到西方个性张扬的影响,但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仍然感到来自群体的压力。集体成员的接纳和尊重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之间的和谐,因此,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彼此的优点,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消除对立情绪,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的合作,让学生在健康的交往中获得快乐。
4、完善规章制度,打造建设和谐校园的管理网络。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是群居的动物,必须有一定规章制度来维系。以奖励和惩罚为标志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管理,是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说,学生是反对规章制度的,但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却是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的必然需要。要尽可能使规章制度符合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音符合拍,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修订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体现全面、细致、严格的特点:即全方位,事事有章可循;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反复宣讲,让全体学生了解规章制度的意义、内容,明白自己的责任、义务、权利;实施时要坚决按章办事,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学生违规违纪受到批评处分后,允许学生有改过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好事,争取尽快撤销处分。实施完善的规章制度,能督促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5、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拓展建设和谐校园的教育途径。
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以文化课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我国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的国情,因此,产生了一批所谓的差生。事实上,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调皮捣蛋,但在待人接物、处世行事方面,往往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灵活能干,特别是组织活动,他们总是核心人物,总有上乘的表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大显身手、崭露头角、各领风骚的机会,看到自己在文体活动、手工制作、书画美术等方面的长处和优点,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就可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重塑自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己在智力、性格、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长、优点,让他们有自知之明;举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竞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他们取得某项活动的胜利后,要及时指导他们建立信心,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奋力拼搏。可以帮助他们制订短期奋斗目标和计划,督促他们持之以恒,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举行各种活动时,要注重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成绩,扩大影响,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树立正确的舆论倾向,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促进和谐校风的形成。
6、沟通家庭,获取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补充。
学生虽然有很多时间在校园里度过,但家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要建立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教师要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要经常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补充。
(1)帮助家长获得先进的教育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教育只有在真正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要让家长相信、理解这一点。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灵,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在对待学习成绩方面,要告诉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注重孩子的进步和实际能力,不要一味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教师尤其要建议: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一生中最为重要,在家里不要单纯强调课业成绩的重要,要想办法帮孩子找到长处,学一门技能,努力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一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强化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负罪感,试图以此唤起孩子学习的责任感。实际上,在报恩思想的驱动下,孩子在学习不理想、压力过大的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会觉得学习是被父母强加的,父母要求自己学习优秀无非是为了获得回报。这种教育的后果,恰恰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提醒家长,注意消除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父母养育孩子、提供教育是人的重要责任,为的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谋求个人的幸福、体现人生价值而并非单纯为了回报父母。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在家里充分享受到爱的学生,心理因素一般会呈现正常状态,在学校也会奋发向上,对建设和谐校园,无疑是有益的补充。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光荣的任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尤其是成人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任重道远,责无旁贷。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和谐社会庶几可以实现。
参考书目: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让孩子自信过一生》 (美)詹姆斯.杜布森 著 新华出版社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美)Barbara L.McCombs James E.Pope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育学》 黄国漳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德育 建设 和谐 校园
加强德育工作 建设和谐校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谐社会,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学校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担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可以说,未来的社会形态如何,将取决于当今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
一、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和谐,是属于音乐范畴的术语,原意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各个音乐素材,如曲式、音程、节奏、和声、音色、音调等等,配置合理,再经过音乐指挥家和演奏家的诠释,产生协调的音乐效果,诉诸人的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欣赏著名的交响乐,因其旋律动听优美,即感到和谐。和谐的概念,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人们不仅用它来形容音乐,也用以描述美术、文学、艺术、建筑的风格以及人际之间的关系。从现代管理角度而言,和谐是事物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合理配置、最佳组合和完美统一,因此,和谐能够产生最大的动力,有效地提高效率,产生最佳的效益,呈现出最佳的状态。从美学角度而言,和谐是美,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主要特征。总而言之,和谐是事物的最高境界。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和谐无不心向往之,孜孜求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拉大,东西部不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而,营造“和而不同”的社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以之统揽全局。这个宏伟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制定,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担负着培养国家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国家未来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可以说,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学校教育要取得成功,产生最佳效益,必须使学校的一切教育要素和谐地统一起来。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面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隶属于德育工作领域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师生关系、学生心理、校园文化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与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最主要工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缺乏正常教学秩序的校园,要取得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提高升学率、提高健康素质等等人们普遍追求的教育效果,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构建师生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心理,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心理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营造和谐的氛围,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和谐校园。成人中专学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留在本地工作,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对当地和谐社会的创建有一定影响。因此,成人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对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二、建设成人中专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
成人中专学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教育改革、由中专学校衍生出来的新型学校。就办学体制而言,成人中专学校可以招收非应届毕业生就读,属于较为宽松型的学校。但实际上,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高校急剧扩大招生规模,就读普通高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人中专学校的办学马上陷入困境。这不足为奇,因为连普通中专的招生都出现滑坡,何况办学一开始就先天不足的成人中专学校?
目前成人中专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属于同年龄学生中的第三、四层次的。这些出生于八十年代、成长于九十年代的幸福一代,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也存在着许多弱点和缺点。他们大多数基础较差,中考没考好,就读成人中专学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奉父母命来上学;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无法供他们上大学,就读成人中专,希望能早点就业。因此,他们大多缺乏远大理想,对前途没抱多大希望,自卑感强;有的逆反心理严重,破罐破摔,遇到挫折,自暴自弃,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有的嫉妒心理强,凡事喜欢同他人作比较,他人一旦超过自己,就很不痛快,总是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比对方强,强烈希望在他人之上,并要得到众人的承认,一旦事与愿违,就产生了嫉妒之心,人际关系较差,甚至常常要用武力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些学生,许多从小就在批评声中长大,纪律处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对学校家长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甚至顶牛。尤为重要的是,成人中专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缺少了选拔性考试的压力,工作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成人中专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要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德育理念,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建设和谐校园尽责尽职。
1、“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的原则。基于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应该确立“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的德育原则。坚持正面教育,这是由德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德育工作是把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转化为他们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为了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必须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然后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此,教育者只有坚持正面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另外,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是非判断能力差,因此也需要正面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坚持鼓励为主,是由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决定的。心理学的许多著名实验都表明,人是需要表扬和肯定的,小孩子要,大人也要。对成人中专学校学生的教育,如果一味地严词厉色,未必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地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优点、长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管理,带动全局”的原则。当对学生进行教育,仅靠正面教育与鼓励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纪律约束。通过纪律约束,巩固正面教育获得的认识和行为,抑制和克服不良的动机和行为,才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对违反纪律者,要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批评与处分,同时坚持以理服人,帮助他们分析缺点、错误产生的原因后果,提出改正的办法,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
3、“开展活动、潜移默化”的原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是成人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活动竞赛中,让各种不同类型有特长的学生都有大显身手、崭露头角的机会,特别是文化知识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都能在活动比赛中获奖,这将提高他们在同学间的地位,促使他们振作精神,恢复自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认真学好文化、专业课。
三、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要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建设和谐的成人中专校园,必须以人为本,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社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为此,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1、美化环境,构筑和谐校园的物质外壳。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的和谐,是获得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古往今来,重视育人环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所以,“孟母三迁”才会被奉为美谈,“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才会成为至理名言,可见,外部环境对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的环境是和谐校园的物质外壳,建设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当学生与学校良好的环境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一致的时候,整体素质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创造了美,就会增强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更加用心去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的净化美化。
因此,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舍得投入,全面规划,从建筑布局、风格到局部的设置,尽可能地绿化美化。要制定制度,加强管理,保持环境的美化程度。校园的卫生任务要落实责任到班,加强检查督促,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室是学生在校时间里接触最多的场所,教室的布置管理,应多角度地体现良好的班级文化。黑板正上方,应悬挂国旗;显眼的地方,可发动学生拟定班风,制成标语,予以张贴;黑板两侧可有精心策划制作的布告栏、卫生角、学习园地、黑板报;由各班学生自主设计布置,悬挂名人画像、警句名言等,让学生时时生活在自我警示、自我激励的氛围之中。
2、强化德育队伍,创造建设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工作计划的执行者,直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条件。
(1)挑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担任该班级一定数量的功课,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2)加强对班主任老师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师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做学生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化解他的苦恼,提高教育效果。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许多学生天生热情敏感,纯洁善良,富有同情心;但社会上的成人对别人缺乏爱和起码的尊重,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周围的环境竞争激烈,因此对同伴充满敌意,甚至伤害弱者,教师要教育鼓励孩子关爱同学并率先示范。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学习氛围。中国现有的教育过分强调了个人奋斗,选拔性的考试导致了校园里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教师首先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绩,养成个人独特的方法,注重培养能力,不要单纯与别人在分数上进行比较,指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必须强调学习上合作的团队精神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在竞争中,成功者只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失败者,要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3、加强心理辅导,夯实建设和谐校园的文化基础。
从清华博士生棒杀村民到北大学子用硫酸伤害动物园里的熊猫,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无不昭示着,学生心理上的不健全,已经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应当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健康心理知识,设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活动,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1)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我,维护内心的和谐。每一个人,要创造成功的美好人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去发掘并锤炼一个“新我”,从而为成功打下稳固的基础,这有赖于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让学生清楚:消极的情绪(愤怒、伤心、害怕、沮丧等)源于消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情绪则源于积极的思维,两种情绪各有其思维模式,人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控制自我情绪的训练,学生的内心是愉快安宁的,才能理智地处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学习,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享受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育理念告诉学生:好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乃至肩负社会民族国家大业,忽视了学习本身能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崇高的学习目标当然能激发人不竭的动力,但是,现代心理学证明,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教育者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是自己事情的观念,鼓励学生确定他们自己想学或希望完成的目标,而不是单纯想超过别人,或单纯为了某人某事,那么,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教育者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要比自己有进步,而不是为了与别人竞争;是追求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自己的表现不比别人差。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不满足于成功,不灰心于失败,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绩,不至于因片刻的成败而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弭来自群体的压力。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在努力塑造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保持内心和谐的同时,情绪不免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和照顾;另一种是无法得到同辈的接纳和尊重。强烈的认同团体样式是群居的本能,任何偏离主流的行为都被看成严重违反团体的共识,目前,尽管有些青少年受到西方个性张扬的影响,但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仍然感到来自群体的压力。集体成员的接纳和尊重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之间的和谐,因此,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彼此的优点,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消除对立情绪,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的合作,让学生在健康的交往中获得快乐。
4、完善规章制度,打造建设和谐校园的管理网络。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是群居的动物,必须有一定规章制度来维系。以奖励和惩罚为标志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管理,是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说,学生是反对规章制度的,但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却是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的必然需要。要尽可能使规章制度符合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音符合拍,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修订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体现全面、细致、严格的特点:即全方位,事事有章可循;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反复宣讲,让全体学生了解规章制度的意义、内容,明白自己的责任、义务、权利;实施时要坚决按章办事,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学生违规违纪受到批评处分后,允许学生有改过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好事,争取尽快撤销处分。实施完善的规章制度,能督促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5、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拓展建设和谐校园的教育途径。
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以文化课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我国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的国情,因此,产生了一批所谓的差生。事实上,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调皮捣蛋,但在待人接物、处世行事方面,往往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灵活能干,特别是组织活动,他们总是核心人物,总有上乘的表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大显身手、崭露头角、各领风骚的机会,看到自己在文体活动、手工制作、书画美术等方面的长处和优点,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就可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重塑自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己在智力、性格、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长、优点,让他们有自知之明;举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竞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他们取得某项活动的胜利后,要及时指导他们建立信心,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奋力拼搏。可以帮助他们制订短期奋斗目标和计划,督促他们持之以恒,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举行各种活动时,要注重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成绩,扩大影响,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树立正确的舆论倾向,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促进和谐校风的形成。
6、沟通家庭,获取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补充。
学生虽然有很多时间在校园里度过,但家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要建立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教师要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要经常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补充。
(1)帮助家长获得先进的教育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教育只有在真正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要让家长相信、理解这一点。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灵,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在对待学习成绩方面,要告诉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注重孩子的进步和实际能力,不要一味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教师尤其要建议: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一生中最为重要,在家里不要单纯强调课业成绩的重要,要想办法帮孩子找到长处,学一门技能,努力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一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强化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负罪感,试图以此唤起孩子学习的责任感。实际上,在报恩思想的驱动下,孩子在学习不理想、压力过大的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会觉得学习是被父母强加的,父母要求自己学习优秀无非是为了获得回报。这种教育的后果,恰恰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提醒家长,注意消除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父母养育孩子、提供教育是人的重要责任,为的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谋求个人的幸福、体现人生价值而并非单纯为了回报父母。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在家里充分享受到爱的学生,心理因素一般会呈现正常状态,在学校也会奋发向上,对建设和谐校园,无疑是有益的补充。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光荣的任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尤其是成人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任重道远,责无旁贷。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和谐社会庶几可以实现。
参考书目: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让孩子自信过一生》 (美)詹姆斯.杜布森 著 新华出版社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美)Barbara L.McCombs James E.Pope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育学》 黄国漳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该篇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范文,全文共有834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doc》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