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编辑]初中德育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德育论文 篇一
一、通过抓突出主题的养成教育,没有削弱学校的德育,反而使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德育需要培养生成的要素可以说都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诸基本因素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某一基本因素有突出发展,就可以在智慧活动中取得非凡的成功。”“智力因素的水平不厌其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则应适当(非智力因素的)水平过高或者太低均不能取得最佳效果。”(沈德立,教育科学出版社:《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第8页、10页)我校抓住“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教育主题,以突出“主题性的养成教育”来统摄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感到工作实在,落到实处,教育的凭借恰当,措施具体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学校风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秩序、礼貌、友爱、上进”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参与各种活动,学习成绩名列会师镇小学前列,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充分证实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题应是“秩序、礼貌、友爱、上进”
我们重点进行了以“秩序、礼貌、友爱、上进”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研究,能否体现小学养成教育的充分性和全面性,这是研究课题必须回答的问题。从理论方面,小学养成教育的凭借和依据是《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主题就是通过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来的。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实践研究,证明了突出“秩序、礼貌、友爱、上进”为主题的养成教育带给学校的是良好的秩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班风校风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学生积极上进,努力争先。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张扬,师生的进取心理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增强。通过反复的良性的重复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印刻下“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词语符号,学生成年后,这些词语符号一定会在他个人人生的各种十字路口和关键阶段,起到良好的“提醒、警示、强化”作用,为学生个人在人生中不断成长进步发挥良好的自我督促、激励作用。我们认为,从积淀学生人格核心的要素来看,“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些主题都是儿童人格核心中需要积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能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习得,日积月累,终成品质。这五种品质虽然相互联系,但每一个品质所反映的内容毕竟不同,不能相互覆盖和相互代替。在教育过程中不提倡对几种品质同步进行齐头培养,分步推进是必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只能进行一种品质的养成训练,教师也必须具有训练其他品质的意念,从而使教育游刃有余,生动而具有后续性,实在中蕴藏着前瞻性,单进中体现出整体性,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出适合我校特点的“主题性”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把小学“秩序”教育分解为三大块:即学习上讲秩序、活动中讲秩序、生活上讲秩序。每一块又列出若干条目,每块、每条都是在“秩序”的统摄下,为突出“秩序”服务的。学校将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展示,让学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学校生活中践履它,长期规范,经年积累,学生的秩序意识逐渐形成,秩序习惯逐步养成,为良好校风的形成、保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秩序”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研究探索出《礼貌教育内容体系》《友爱教育内容体系》《上进教育内容体系》,并分步实施验证它们的操作性、实用性,通过教育实际的摸索,完成了我校主题性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框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养成教育提供了凭借。
四、克服了德育中的空洞做法
德育的倒置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来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德育空洞做法的直接后果。德育特别是小学德育,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基础,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为学生的人格形成积淀良性要素。可一段时期中,为了突出德育的所谓方向性功能,在小学德育中高唱口号,用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来作为具体的教育要求,用远大的方向性要求来作为操作性目标,师生无法把握,只有紧跟唱口号,呈现出一派虚假的德育繁荣。“空必假,假衬空,虚假教育出歪风”,不切实际的空洞教育只能培养强化人们的两面性个性,阳奉阴违,投机取巧,作风漂浮,好高骛远,最后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我们从最基本的、最实在的“秩序、礼貌、友爱、上进”着手,以它们为主题开展德育工作,强化“秩序、礼貌、友爱、上进”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守序、懂礼、协作、上进”的人。如果现在在校园中遵守学校生活秩序,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生活,就会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我们坚信,一个“守序”的人,决不可能走向社会的反面;相反,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很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可见,克服空洞教育是多么重要。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篇二
>>初中班级管理的公平性问题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的公平性问题探究 菏泽一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和对策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初中班级中“小团体”的教育管理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五心”教育 浅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激励 情感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转型期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思考 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初中班级管理中应处处彰显公平性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论初中班级的教育与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严秀英")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近几年,教育公平问题愈加受到社会关注,政府采取了诸多教育公平的改革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努力,可结果却差强人意。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其丧失学习积极性和缺乏自信心,因此研究解决班级管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公平初中班级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51-02
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和教育公平的概念、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缺失的方面、以教育公平为目的改革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我国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初中生创造轻松、优质、公平的学习氛围,同时提升我国教学管理的公平性和整体教学水平。
一 班级管理与教育公平的概念
1.班级管理
基于浙江师范大学傅建明教授在《班级管理案例》中指出:“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级教育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管理职能,使班级管理客体向班级管理目标发展的过程。广义的班级管理指学校领导和年级组长对学校班级的教育管理;狭义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各科目老师对班里各学科的管理”。本文主要讲的是狭义的初中班级管理。
2.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定义也被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的教育公平指教育形式的公平性,微观的教育公平指教育的实质的公平性。田恒平在《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中阐述:宏观上的教育公平,是社会给予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发展状态。微观上的公平,指班级作为教育的基础单位,实现教育公平的形式即教育公平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适用的发展空间,共享教育资源。
二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公平缺失的方面
1.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不公平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1)班主任对认真学习的集体较重视,打压消极学习的小集体。由于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打压会起到反效果。(2)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一视同仁对待。班主任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班主任针对初中生的德育品行评价缺乏公平性。教师注重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品德评价,更有教师把品德评价交给学生写。
2.初中班级教学课堂管理不公平
目前我国初中生课堂教学管理的不公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采取陈旧古板的教学设计,无法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过程的不公平。教师缺乏与不同层次的学生沟通、情绪难以控制、课堂评价过于空洞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3)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的课堂评价。教师对后进生的作业检查不细致,动不动就要求重写。
3.初中班级学习管理不公平
初中班级学习管理的不公平包括:(1)学生的课后作业没有因人而异,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不公平,对优等生比较偏袒,对后进生抱以随波逐流的想法。
4.初中班级活动管理不公平
初中班级活动管理不公平的表现主要有:(1)班级的活动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2)班级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平等,部分学生被班主任惩罚不许参加班级活动,致使学生对于不公平待遇产生心理压力甚至辍学思想。
5.初中班级日常管理不公平
初中生的日常管理中不公平现象有:(1)班主任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且对待学生家长没做到一视同仁。(2)对于班干部的选拔出现不公平现象,成绩好才能做班干部,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班干部产生抵触心理。(3)班级排座位现象不公平,后进生基本与前排座位无缘,班主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想法,只能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4)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公正且奖惩不公。
三 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的改革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学校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使班级管理更好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要目的进行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所以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2)设置多样化的学习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立足班级管理概念,实现教育公平的管理目的
完善班级的管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对于传统消极的班级管理制度我们应给予批判,避免班级管理出现班主任“一言堂”的情况。班主任的专制管理思想只会使学生产生行为和思想的叛逆。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遵循“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学生必需的人文关怀,并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新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压力,调整心理乐观地面对生活。
3.初中班主任提高自我素质,公平对待学生
班级管理制度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初中班主任的责任和基本素质。立足班级管理现状,班主任应做到正确引导小集体的发展,促进大集体的优质持久发展。班主任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班主任还要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关心要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个人意愿,激励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和潜力。初中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是相当重视的,班主任不能对不同学生有不同待遇,要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道德评价的过程同样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4.丰富班级活动,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生对于班级的活动是比较有热情的,班级活动体现班级团结力的同时能够展现学生的不同特长,是初中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成就感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应丰富班级活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同时班主任应鼓励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讲授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活动中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倾向,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公平。
5.公平公正处理日常事务,奖惩公正
初中班级管理中,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想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督导,从而做到真正地与家长一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对待学生家长要一视同仁,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帮助并协助家长一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追求就是教育的公平。解决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公平的管理观念;同时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要努力丰富班级日常活动,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应注重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要用心公正地处理好每件事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维持班级正常运行的同时,为每个初中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德育主体;初中教学;德育管理
0引言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对每个教师的工作的最简单的解释,“教书”即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育人则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发展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德育教育、班级的德育管理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在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班级进行德育管理,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1 目前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管理现状
1.1 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渗透德育教育
目前初中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受到教师(www.haoword.com)角色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教学压力影响。以英语教学为例,英语教师担负着学生应对中考的教学任务,知识教学本身就要耗费很多精力,无暇顾及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如果英语教师不是某个班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只能“约束”,如果借此机会大讲德育,则会遭到“多管闲事”的评价。
1.2 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矛盾的时期,也是心理、性格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和心理及品德发展关键期重叠的是学习的关键期,学校和家长将培养目标都放在学生的学业水平上,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的需求却很忽视。即便是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着力进行德育教育,班级活动的内容也并非完全出自学生所想,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是目前初中德育管理的一大特点。
1.3 教学中的德育管理效果不明显
即便是学校、家庭都喊着“德育教学重要”,但德育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是流于表面的,出了问题教育,不出问题不管。这导致德育管理一直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而不是“品德建设”的状态,学生的品行问题一直存在,可见德育管理效果不明显。
综上,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管理,从方法上缺乏情理性,从内容上缺乏主体性,不仅德育管理效果差,而且与现代教育中的人本思想不符合,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德育的情理性及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德育管理的效果达成。
2 在初中教学中突出情理性的德育教育
2.1 重视师生关系建立为情理性德育教育提供情感基础
即使英语教师等任课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性的德育教育和管理,但也能够通过教学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师生间互相尊重、融洽的关系作为纽带,使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产生信任感,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教育和管理的效果也会提高。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内容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Family、Friends”等重要的角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用英语叙述的小故事,表达出对学生的分享的赞美和鼓励,那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尊重的态度,在课堂上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让教师“不喜欢自己”。
2.2 改善对学生德育问题的态度及表达方式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不是自己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常以批评、约束、责罚的形式解决,例如,某班的英语课的内容是进行口语练习,而有一组学生却借此机会开始闲聊,教师上前制止,并批评学生:“别人都练习口语就你们两个在这儿闲聊,还上不上课了!不上课以后英语课去你们班主任办公室待着吧!”这样的德育管理虽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教师这种方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认为“老师想把我们赶出课堂”,并对教师产生反感,而教师并不能真的将学生赶出课堂,但是学生的恨意会使以后的英语课堂再没有安静;如果英语老师发现学生利用口语练习的时间聊天,上去温和的拍拍学生的肩膀,告诉他们:“Please speak English,this is an English class but not Chinese”,然后微笑着跟学生说:“你们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老师也很想知道,不如下课之后咱们一起聊聊吧,老师现在在上课没有时间,好像你们也没有时间闲聊吧?”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教师温和的态度也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马上改正。
3 在初中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
3.1 从学生的天性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存在一定的方向性,被认同、被尊重、获得爱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学生做出违反校规的行为、成为问题少年,大多数也与平时所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关。有很多学生打架、辱骂同学、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仔细询问其原因,最终的答案都是“我知道是错的,但是我觉得无聊”,“我学习学不会,老师不重视我,那还不如做点自己想做的”,“我父母从来不管我,让他们到学校来,他们才能重视我”,可见,青春期学生的天性都是纯善的,很少有学生以调皮捣蛋为乐,也很少有学生是天生就有人格问题和暴力倾向的,教学中的德育效果不佳,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的缘故。仍以英语课堂为例,如果有学生屡次不遵守课堂纪律,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寻找学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希望受到重视?还是缺乏学习兴趣?然后选择符合学生希望的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如多提问学生,请学生帮助教师拿教辅工具,为学生安排特殊的学习内容等。
3.3 重视学生的“德育自评”以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课堂表现怎样”、“学生在校行为是否优秀”总是由教师、家长甚至专家来评定的,很少有学生能够在师长面前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侃侃而谈的,可见,初中生对自己的评价也没有上升到“德育”的水平。因此,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的自我反思,如在课堂上管理学生之后,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学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为吗?”,或者在管理学生之后,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你们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认识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德育自评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突出德育教育的情理性,就应该重视师生关系建立,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善对学生德育问题的态度及表达方式;要在在初中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就应该从学生的天性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并将德育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
参考文献:
[1]章自达。突出德育情理性,尊重学生主体性――浅析初中班级建设中的德育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36-37.
[2]杨娇珍。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课时效性[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01):38-39.
[3]严世祥。分析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16-17.
[4]袁锐锷。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J].学术研究,2000(05):8-10.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德育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