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范文
构建舞台,穿越古今
汕头市丰华学校 许君娣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精选猜谜、影视、创设情境,抓住冲突等形式,激活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不再是一幅平面、黑白的图案,而是立体、多彩的画卷。
[关键词]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兴趣 构建舞台
历史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是一部有抑有扬、激励人心的乐章,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然而却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他们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不爱读历史,甚至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小儿科”。由此,作为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寻找出路,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钻研教学,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穿越历史之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美丽。
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大胆的尝试、创新,怎样才能使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一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变成一瓶可口的饮料,让学生主动“拿起来、喝下去”。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借助谜语,营造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这也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他们是有情感的个体,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现代教育学角度讲,学得轻松愉快、兴致盎然,效果自然比紧张、沉重的学习来得好,而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课堂气氛和谐、活跃,生气盎然,情趣横生,学生听课就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发言热烈、轻松愉快;而课堂气氛过分紧张或过分松懈、低沉平淡或闹哄哄一堂,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肯定大大降低了。所以说,不同的气氛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近几年来,我于教学之中探索得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当引用一些谜语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活跃性,教学效果颇为显著。谜语是一项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文字联想游戏,既有游园的味道,又有练习的性质,可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让学生能在享受游园乐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它可以灵活穿插于教学的任意环节中:开头引入课题时,介绍知识点时,课堂总结时等等。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时,就可以借用二则谜语:“苦孩子出来闹翻身(打一近代历史名词)”、“为祖父代笔(打一近代人物)”,当学生猜想之后,亮出谜底:辛亥革命、孙文(孙中山),紧接着切入本课主题。再比如讲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引用谜语:“灰尘来了”,引出“埃及”。
每当笔者在课堂上引用谜语教学时,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连学校最为“头疼”的学生也主动地加入到猜谜的行列中来。可想而知,老师在上课时运用这一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谜语,学生又怎么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呢?
二、创设情境,拉近历史时空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很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仅靠老师的一张嘴来说,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有时还会感到困惑,甚至摸不着头脑,最终是无趣而放弃。而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我认为努力创造条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引人入胜的历史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打破时空界限,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如在《新航路的开辟》时,插播一段《哥伦布远航》的录像;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播放一段《凡尔登战役》的短片等等。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疑、引导,让学生用视觉、听觉去感知历史,引发情感,不仅能了解历史的真实,更能发挥出“以史育人”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教学手段代替老师的讲读,既可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通过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三、抓住冲突,激发表现欲望
瀑布之美在于它的落差,悬疑片之吸引力在于它意料之外的结局。同样,认知的冲突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置疑激趣,促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振奋状态。在教学中,冲突的设计可围绕教学主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盲点上,让学生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进程。
(1)教材和热点的冲突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学校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来自生活的问题,学生既有关注的兴趣,更有探求欲望。今天的时政热点,常常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过去历史的延续,或是过去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可不失时机的借助时政热点,追本溯源、执导因果,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不知道过去就不了解今天。
如《鸦片战争》一课时,上课时可以先问学生:“有哪位同学是6月26日出生的?”很多学生必定会有疑问:老师要送礼物吗?为什么是这个日子?老师再提示“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大家又知道是什么日子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国际禁毒日”。接着可以再问:“这个毒主要是指什么?大家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切入主题:“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鸦片战争吗?”。这种引导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中“毒品”这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将学习的主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继续探究埋下很好的伏笔。
通过梳理,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本身的亲近感,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时向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动性。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 “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当引入一些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样一来,既是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
(2)教材和影视的冲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经过“好奇——求知——爱好——入迷追求”的过程之后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激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www.haoword.com#
在影、视、书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历史剧层出不穷,历史小说满天飞。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后,心中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历史课本里写的和“我”之前在影视剧里看到的不一样?在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较为喜欢或熟悉的一些电影和小说,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去分析寻找它们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在这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了解到学生喜欢看电视剧《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在上课时结合了这两部电视剧来讲,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与从电视剧里所了解的并不一致时,他们有了更大的兴趣,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学生对康乾几位皇帝有了一定了解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去探索,释疑解惑,去伪存真。很明显,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堂起来,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历史课堂从无人问津忽然变得热闹非凡,他们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历史知识,意识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区别,学会客观对待历史,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小说、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四、诱发参与,打造生本课堂
青少年的特点是喜欢具体厌抽象,喜欢生动厌枯燥。南宋的朱熹也曾高唱:“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的头脑中,生动形象的东西仍占激起其大脑兴奋的主导地位,这种学习心理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趣味性、多样性。另外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此要求老师改变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单一的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比如排演历史剧的形式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表演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戏剧形式也让学生增加了新鲜感。老师必需先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去搜集去查找恰当合适的剧本,挑选合适的扮演者,然后让学生排练自己理解出来的历史剧,老师适时加以指导。例如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上《秦王扫六合》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一场历史剧,让学生模拟秦王和李斯等几位大臣,对于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学生都很感兴趣,于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找资料,模拟语言,设计动作,找道具。上课时,学生们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
通过创设这样的舞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历史课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么好的方法、形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谁不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心去寻找、去体会,激活历史课堂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的手段还有很多。在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要求历史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唤醒沉睡的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缤纷多彩、立体有趣的,让学生说“我好爱你”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姚焕成:《从学生的参与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载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
2、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法教研室编著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
3、吴锋华、黄晓芸:《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摘自《广东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4、朱汉国、闫璟、何成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