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留白冰雪山水画的学术定位范文
“留白”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留白通过与构图、虚实等手法的结合应用,相辅相成,让画作的意境得到提升,实现画面与留白的完美统一,给观者带来心灵享受,提升艺术价值,是山水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巧。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中,古人早就提出留白与用矾是中国画的特殊技法。即使现代讲授中国画技法也把这两种技法捧为上乘。尤其是留白,更属高难技法。 由于这种技法的难度、广度和特殊性,特别是在表现博大、雄浑的冰雪世界的难度上,所以在中国画的历史上还没有特别知名的画家或者作品出现。
对于冰雪山水画一直都是画家们的经典创作题材,但是却很少有画家去涉猎,画的好的画家也是没有多少,这就是因为在我国,冰雪属于北方的精致特色,并在在绘画方面讲究的技巧也是颇多的,对于初学冰雪山水画的人来说还是很实用的,掌握好这些经典的雪景小窍门,让你的冰雪山水画冰清玉洁!
冰雪画非矾留白独具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冰雪画非矾留白的独特样式。中国山水画有北方派和南方派,南方派以五代时董源、巨然为首,画的是江南山水,元明清主流山水画派大抵皆出于这一派。北方派以五代时荆浩、关仝以及宋初李成、范宽为代表,画的是关、陕及山东等地山水。而后中国的山水画大抵皆出于这二宗,石鲁独创了黄土高原山水,但他只画了一幅《转战陕北》,尚未形成气候就终止了,也似乎后继乏人。
以冰雪留白为特色,而传统的画法也无法表现这些冰天雪地的特色,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绘画中便见不到东北的山水,见不到冰雪天地,这是颇为遗憾的。同时,中国画这个伟大的画种,居然不能表现冰雪天地,这就更为遗憾。爱国者,首先必须爱自己的文化,最爱自己的文化者,莫过于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充实的自己的文化。
当代的黄宾虹、傅抱石这样的大名家,画山水不出地方面貌,他们画四川山水,江南山水、北方山水都用一种笔法,似都出于一地。如果他们画常年积雪的岷山、喜马拉雅山,也会是一个面貌,顶多在山顶上留一片空白。陆机《文赋》有云: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达变是通晓变化的规律,识次是知道次序的安排。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叙山修先生诗》云: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这就是同能和独诣的问题。同能就是你能我也能,你能画黄宾虹,我也能画黄宾虹,即袁宏道说的雷同,雷同则可以不有,在画史上想记载你也不能。独诣就是独创和原创,就是孤行,只有此一家,这是必不可无,画史上想不记也不行。冰雪画非矾留白,就是独诣就是孤行,即使它不尽善尽美,但画史上出现这种画法,新的样式,新的意境,新的宗派,便不能不记载。所以用达变识次开宗立派概括,前句是奋斗的经过,后句是奋斗的结果。
古人在传统技法中谈到用矾,主要是局部用矾水处理,使其不渗进墨色,但作品却不多见,傅抱石先生的风雨作品,多用矾画雨丝,然后用墨色渲染,因矾痕或多或少地被色墨覆盖,矾迹变不变黄也无大碍。画中用矾不加其他颜色,为画白而大面积的用矾,肯定会有后患了。宣纸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檀皮的木材,经过粉碎漂白后制成,这样宣纸中的漂白剂与矾,再加之长时间的空气氧化,特别是季节变化的干湿运转,到最后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绘画留白这是古人早就提出的问题,也是最高难度的中国画技法,但由于它的难度太大,从古至今并没有完善,特别是在表现浩瀚的冰雪世界中,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线圈,稍加皴法,渲染周围,中间留白,比如画山即是如此。在表现千枝万丫的树木落雪,几乎毫无办法,甚至不少古代作品中,明显看出他们不得不在树枝上用白粉画(提)雪。
古人的留白基本上有这样几点:画云留白,画水、画瀑布留白,虚处留白,画雪圈地留白。从古人一些表现雪景的作品中,明显看出既不真实,又感到他们对表现冰雪世界的那种无能和无奈。这也许就是有些崇洋媚外的人们诋毁中国画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由于画家中大量人才的涌现,证明中国画确实是一个博大精深,潜力无限的优秀画种,同时它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大义与包容。也就是说中国画并不是表现力不足,而是缺乏开拓型的画家。
东北大地最迷人的是浩瀚、博大的冰雪世界,它应该是东北的主要特点,是东北的魂。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表现本土冰雪世界应该是一大主流,过去之所以没有在中国画里提到应居主要的地位,是因为没有人能得以解决。冰雪画非矾留白独具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冰雪画非矾留白的独特样式,体现了创新与开宗立派的作为,通过多年的时间也愈来愈完美,并得到举世公认,
现在来看要表现北国风光,仍然都承认是中国画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留白问题,这一中国画的高难技法,实践证明这是最难亦是最好的方法,越是难度大的越是有其存在的价值,这需要画家的毕生经历,需要敢于突破难关的勇气。
在中国绘画史上,冰雪画作为山水画的一个高难度画种,许多画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一些生于东北黑土地的画家们,将天赐的冰雪景致经过严细的艺术构思和研究,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冰雪画精品,并且在理论上、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画法、语言和艺术手段。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留白技法逐渐成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受到了专家和收藏界的青睐,取代了用矾后影响画的存放。现就其留白冰雪画的学术价值提出粗浅的见解:
雪皴法,这种技法主要是研究雪的痕迹,我们都知道山水画中在画山的时候,需要注重其中的纹理脉络的,对于冰雪山水画亦是如此,我们需要了解这雪的结构及其纹理,不同的雪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的雪景形态丰富你的冰雪山水画,不然你的雪景山水画会毫无变化而言,放眼望去也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雪皴法是为了让你的冰雪山水画富有变化!
泼白法,在冰雪山水画中重要的就是要塑造出冰清玉洁的感觉,所以泼白法就是为了雪景而生的,为了大面积的表现出雪景山水画的壮美辽阔,我们需要用大笔来施展泼白,泼白是需要使用矾水去进行调配的,这个稀稠度是需要精确把握的,泼白之时一定要准备两支笔,清水笔首先要将宣纸打湿,其次再用蘸取矾水的笔泼白,其中的节奏一定要顺畅!
滴白法在冰雪山水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主要是描绘雪初融之时,各种复杂的形态所产生的,这个滴白法也是极为复杂的,主要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我们首先是需要过笔表现出一种自由流淌的感觉,画面干了之后,画第二遍,这种是绘出半流半淌的感觉,给人一种初春时期雪的消融是反反复复的,运笔要馒,最后就是用笔纠正画面,丰富画面,
翻开中国画数千年的历史,从艺术的目光审视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你不难发现,在浩瀚的笔墨海洋里,用笔墨表现冰雪世界始终是绘画界的难题。冰雪这一自然现象,有很多的画家倍感兴趣,付之心血研究、表现。但是历代上的名家传世画作,其中的冰雪画表现形式给人的感觉不会产生激情,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就是说,只有宣纸的苍老,缺少真善美的亮点。在中国的冰雪画绘画历史上,名家多出于江南,他们笔下的题材也只限于了江南小景,没有表现关东气势磅礴的冰雪景观。上个世纪70年代,东北画家于志学的用矾冰雪画曾轰动一时,并以冰雪画创始人的身份享誉中国画坛。在这一时期,画坛见解不一,特别是一些传统派理论家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强调笔墨和传统,尽管已经承认,中国画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但是让他们认同创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雪景画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山有白雪自不俗,其高洁、冰莹、质朴、萧穆、深沉、凝厚,得到诗人的赞誉与画家的倾心,成为山水画中独门风雅分支而传承至今。据载,东晋顾恺之是最早用中国画表现雪景的画家。而在唐代则达到鼎盛期,不少画家创作大量雪景画。唐寅作诗‘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乃写出雪山特有的风情,令世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