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
电子化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子票据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普及,这对于票据业务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票据业务风险,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提高其自身竞争力也就成为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重中之重。本文的研究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调研法,详细的分析了电子化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如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现象、线上交易后合规风险进一步凸显、利率的变动使得市场变化复杂化。同时提出了降低票据业务风险的对策,如加大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式、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办理的有效性,降低票据业务的风险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化;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运营过程当中的一种主要业务,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商业银行的运营体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而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票据业务在运营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稳定的运营,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票据业务的风险识别技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内部网络环境的监测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都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更不能够为票据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随着社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越来越高,风险管控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在互联网环境下促使票据业务的发展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票据业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票据业务在运营过程当中的风险,从而促使票据业务能够稳定健康的实施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票据业务的概述
(一)票据的概念
在商业银行运营的过程当中,票据主要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它是指持票人或收款人在票据所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无条件的向出票人或付款人收取一定金额的货币[1]。票据是一种金融流通工具,它可以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债券关系,同时其具备了一定的货币请求权。
(二)票据业务产品的种类
1.承兑业务
承兑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承兑人,在日常运营过程当中,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在商业汇票到期日需要支付给持票人一定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承兑业务的运营需要在合理合法、真实的商品或劳务的基础上来进行实施[2]。同时对于承兑的期限也有明确的规定,即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2.贴现业务
贴现业务书商业银行在运营中,银行汇票的持票人为了获得资金,在汇票到期日之前,通过自己贴付一定的利息,从银行获得一定资金的行为。在这一过程当中,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汇票从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最长不能超过一年的时间。商业汇票包含了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3.转贴现业务
转贴现业务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即金融机构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通过贴现的方式向另一机构转让票据权利的票据行为。转贴现行为包含了转贴现买入业务和卖出业务[3]。其中买入业务包含了买断业务和买入返售业务,而卖出业务的包含了卖出回购业务和转贴现卖断业务。
4.再贴现业务
贴现业务发生在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之间,它是指金融机构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为了获得相应的资金,将已贴现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人民银行融通资金的票据转让或票据回购行为。这也是人民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业务的对象是人民银行以及其分支机构开立的存款账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分支机构。在金融调控的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人民银行会不定期的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企业、行业和产品名录。再贴现利率由人民银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制定、发布和调整,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票据业务风险分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对方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到期债务所产生损失风险。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信用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情况。一是由于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从而导致了银行在汇票到期时无法收到相应的款项。而根据票据责任支付条款规定,银行需要无条件垫付该款项,这也会对于银行造成一定的资金损失。二是相关企业为了套取银行授信资金,在运营中机会,通过签订不真实的债券债务关系的贸易合同[4]。通过该贸易活动来作为银行承兑汇票开办的证据,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对于业务的信用产生错误的评估,进而导致银行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三是部分人员会通过贷款的形式来作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同时再通过贴现来偿还贷款。这种票据空转的形式,从而使得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存在着信贷规模虚增的情况,这也会使得银行面临一定的资产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近年来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中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技能不高导致的操作疏忽、信息系统故障以及在内部控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产生的票据业务风险。目前票据业务中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欺诈,即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内部员工基于不正当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职务获得一定的利益。二是外部欺诈。银行外部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欺诈的方式从票据业务中获得相关利益,包括使用商票骗取银行授信。外部欺诈很大程度上需要银行内部员工的配合。三是实物资产损失,即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过程当中,针对票据的真伪需要进行相应的辨别。只要找不到票据的不合法之处,商业银行需要无条件的支付相应的款项。四是财产交割与保管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保管票据的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着票据损坏、灭失等相关的风险,这都需要商业银行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银行自身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而受到监管处罚,从而造成一定资金损失或声誉受损的情况,这对于商业银行稳定健康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票据业务在日常运营过程当中,由于较高的安全性和操作灵活性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由于业务操作的不规范性也会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5]。自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票据在交易过程当中的创新程度逐渐加深,票据的形式、业务模式和产品设计均出现了相应的革新,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运营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它要求了商业银行需要对于票据创新、票据交易模式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了解,并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但由于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到位,从而会导致出现合规风险。
(四)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一定市场风险的影响,从而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或违约成本下降,导致票据业务交易对象产生违约行为。市场风险主要包含了价格、汇率以及利率的变动。在票据业务中,所存在的市场风险主要为利率风险。即商业银行在已经办理贴现或转贴现业务的票据中,由于受到贴现利率或转贴现利率的波动,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过程当中面临着一定的资金损失。如商业银行在信贷规模调整时,有时会需要减少一定程度的票据。商业银行将没有到期的票据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时,将会承担着因为利率变化做而带来的市场风险,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资金损失。由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金融环境较为复杂,加之利率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经济变动会存在相应的反应,从而导致了在票据业务中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6]。因此这也要求了商业银行在运营中一定要加强对于经济发展趋势的辨别和分析,进一步对于票据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对于票据的市场利率进行有效的预判,从而降低自己的损失。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或者是在签订合约的过程当中订立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风险。票据业务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过程当中,由于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操作票据业务,从而造成的相应风险。如商业银行在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商银行承兑业务时,没有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内容来办理票据业务,从而导致了所办理的票据业务违反了谨慎经营的原则,这都会使得商业银行因为违反相关规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面临一定的行政处罚。《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与票据市场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这也导致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如电子票据中各方主体法律责任没有进行相应的明确。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没有得到明确,这都会使得在商业银行办理电电子票据的过程当中,电子票据主体的正当权益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另外《票据法》没有对于电子票据签章进行法律方面的保护,从而使得电子票据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电子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信用评估是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操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客户的信用行为进行相应的评估。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的过程当中,评估体系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票据市场上缺乏对于票据业务进行充分评估的专业机构,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的过程当中,各商业银行的评定标准不统一,对于票据业务的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且评估结果不向外公开,这都是导致评估体系不完善的一个根本因素。
商业银行在信用评估的过程当中采用全行统一的规范,由专家结合相关的因素来,依据信用评估的模型对于企业进行内部评级。承兑汇票交易主体大多是针对中小企业。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目前的评级指标较少,不能够充分的分析大型企业的信用制度,这也可能会导致对于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出现一定的偏差。在企业日常发展过程当中,用于评估的财务信息缺乏审计,这也为银行的信用评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挑战。银行信用评估人员只能够基于有限的、不确定真实性的数据来进行判断,加之部分银行人员也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对于信用评价作出不规范的操作,这都有可能使得银行最后所得出的信用评级不合理,这也会导致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的产生。
(二)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在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的过程当中,针对票据业务制定的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以确保票据业务的稳定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部分工作人员仍然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这都使得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面临着较大的票据风险。违规操作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开立承兑业务、为企业办理融资业务时违规采用滚动签发的方式、办理票据业务时与票据中介采用不正当方式办理、违规通过同业业务充当资金“过桥通道”进行倒打款”等。如相关工作人员为基于一己私利,在办理汇票票据业务时使用萝卜章。同时也没有经过详细的核查,从而使得萝卜章畅通无阻,这都使得票据业务充满了风险。
票交所模式下,虽然票据业务的办理都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办理,但电子信息系统也需要人工操作。部分操作人员由于工作技能不扎实,工作态度不端正,加之价值观受到一些糖衣炮弹的侵袭等,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单纯的认为电子数据信息的保密性比纸质票据较强,而没有修改票据业务的办理流程等。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进一步普及,这都会为操作风险埋下了伏笔。部分业务人员会利用目前票据业务电子信息系统所存在的漏洞,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操作。或者是对于电子操作系统不熟悉,导致操作失误等,这都是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
(三)线上交易后合规风险进一步凸显
互联网环境下,票据业务完全实现了线上办理,票据参与方的种类更加的丰富多样,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在新环境下面临着更多的合规风险。在以往票据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主要集中在审查票据承兑贴现贸易背景是否真实。但随着票交所模式的进一步普及,票据业务的对象也从金融机构延伸到非金融机构。但就目前而言,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非金融机构在监管方面仍旧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同一种类的监管机构,因为地区的差异也会导致监管标准不一样,对于一些监管文件、票据业务的办理流程等在解读认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目前大部分地区都认为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贴现并不需要提供贸易背景资料,但少部分地区仍然认为需要提供贸易背景资料。对于不能够提供贸易背景资料的开出了相应的罚单,这也给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在电子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在票据合规风险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与压力。
(四)利率的变动使得市场变化复杂化
在电子化信息环境下,票据交易也有场外转向了由电子操作系统进行操作。在票交所平台上进行有关票据报价、询问和交易,这也使得票据交易的信息高度透明化,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票据市场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票据价格根据市场的供需会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也会使得票据业务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票据市场的价格会受到货币市场其他交易品种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货币市场其他交易品种在受到其他综合素的影响导致票据利率剧烈变动,从而会使得票据业务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率波动的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票据业务市场风险呈现出上升趋势。
四、电子化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
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票据业务由于办理方式、票据形式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创新,这对于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的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票据业务的创新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明确票据业务办理的流程和相关政策,从而最大程度的防范票据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因此这也要求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银行内部数据、金融数据融入到大数据的平台创建之中。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相应的监测,最大程度的做好票据风险的预警。同时提供客户可疑交易信息的全面视图,对于一些存在诈骗等可疑的现象进行及时的辨别,有效的控制,从而促使票据业务能够顺利的开展。
因此总行票据部门应结合票据交易平台的运营现状,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对于票据交易进行实时的检测。对于一些不符合相关规章管理制度的票据交易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处罚,这都可以进一步防止一些不良信誉客户票据流入、不合规票据进入市场。因此结合大数据技术对于票据交易的异常进行有效的分析、辨别也是票据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商业银行在实施票据业务的过程当中,应确保自身的信息系统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营,没有受到相关病毒等的冲击,做好数据应急恢复和业务连续方案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对于银行内部操作电子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才能够确保票据业务能够有效进行。
(二)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式
要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式,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票据业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审核。同时对于交易合同的真伪、增值税发票和票据的金额、签章等均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这样才能够判断票据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针对承兑汇票中出资人信用状况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以严肃谨慎的态度来进行办理,防止一些风险的发生。另外商业银行应依据大数据技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行业发展的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票据市场的风险,这都能够为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过程当中提供指导与依据。
另外我国目前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征信管理体系,央行所构建的征信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宽,这都为商业银行评判票据业务办理对象的信用状况提供了指导与依据。因此商业银行在对于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过程当中,应充分的应用目前我国所实施的征信管理体系,结合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来对于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银行也应与其他银行加强同业间的信息沟通,利用大数据技术最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都可以进一步保证信息的充分利用,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对于票据业务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
进一步降低票据业务风险,商业银行应对于目前在业务流程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使票据业务的顺利开展,降低票据业务运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因此这也要求了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明确关键环节中的一些风险点,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明确在票据业务开办过程当中各项操作的规范要求、目标、标准和内容。对于票据业务相关规章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疑惑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以适应电子信息化时代票据业务的相关要求。
在票据交接前,商业银行应依据大数据技术,对于持票人的身份、票据的来源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检测。在票据交接时,应通过指纹录入的方式建立电子登记本;如果没有监交人员的指纹保管库,则无法开启保管库的大门;同时票据登记本需要通过二维码等来进行扫描,以进一步降低票据交接时的风险。在票据入库时,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可将签字改为指纹认证。入库后应商业银行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于票据的动向进行实时的监测。商业银行也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于票据实物与票据系统数据进行检查,以防止出现不相符的情况。在票据检查和仓房保管时,必须在符合总行规定的监控设施下进行。这样对于相关流程进行详细的完善,可以进一步降低票据业务的风险性。
(四)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方面坚持合规经营理念。要促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坚持合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办理中应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可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指标,将风险管理指标纳入到绩效评估当中,这都可以为员工在票据业务办理过程当中指明方向。促使员工能够保持正确的工作理念,端正的工作态度,从而确保票据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当然商业银行也应在员工工作的过程当中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对于在票据业务办理过程当中没有根据相关操作流程和规定进行操作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从而提高员工的重视。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培养员工正确的绩效观念,最大程度的降低票据业务风险。
另一方面应完善规章管理制度。随着票据业务完全进入大数据时代,票据业务的办理流程、票据的形式、运营规则等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商业银行应及时的将票据业务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废除一些过旧的条款,增加电子信息化状态下票据业务的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如电子票据业务由于运行时间较短,加之业务效率较高,因而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但也容易造成一定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因此这也需要商业银行在电子票据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加强风险中台与会计后台对业务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于系统的监察力度,防止票据经营部门对业务的“一手清”。
(五)加强票据业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票据业务电子化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工作形式、内容也面临着一定的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票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得其能够充分的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得其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了解在操作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风险节点。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力,提高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这都可以最大程度的促使票据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商业银行应针对电子票据业务的形式、操作特点等,结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从而在培训中提高票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样积极的提高了票据业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提升其工作质量,降低票据业务风险。
结束语
总之在电子化背景下,票据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促使票据业务的顺利进行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电子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因素,如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线上交易后合规风险进一步凸显以及利率的变动使得市场变化复杂化。同时本文也提出了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包括加大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式、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票据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票据业务风险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张静,2020,浅析电子票据业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20(16):62-63.
[2]杨洋,2020,票交所模式下同业票据业务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0(09):147-150.
[3]王燕云,2020,基于案例分析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会计师,2020(06):27-28.
[4]娄万兴,2020,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0(03):39-40+43.
[5]王红梅,2019,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282.
[6]许荣聪,邹恒超,马鲲鹏,2020,票据电子化影响几何?[J].银行家,2017(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