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课堂教学存在着模式化、单一化的弊端,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构刻板僵化,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及格率,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大量数学知识被重复训练,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喊累,学生更累,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之一就是打造高效课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升学率,大多靠的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靠的是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现在的初中生一天要上八节课,还有早辅导,午自习,甚至还有家庭作业,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中、小学生因伏案作业用眼时间太长造成近视率高,而出现的心理烦燥不安、紧张、焦虑等心理疾病也较普遍。给家长、老师的日常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有的学生因不堪重负而产生厌学情绪、极端行为给社会、家庭、学校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通过研究和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实现“减负增效 ”势在必行。
3.有利于在我校、县推行新课程改革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小学推行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实验场,也是评价课程改革效果的一个标准。课程改革必将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一种适应新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模式,就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我县的顺利实施。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
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和弘扬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发展和完善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
教育必须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个性及其发展规律,提供相应的尽可能完善的个性适应社会实践发展需求的健康生长的条件,让受教育者自主、主动、自由、健康、全面地发展。这种让受教育者自主、主动、自由、健康、全面地发展的教育就是主体性教育探索的方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来选择内容,自立课题,自主设计,通过各种形式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它所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亲身体验,关注的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相互合作和竞争以及对学生性格,意志,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
信息化教学理论认为,充分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手段,把黑板、教科书的知识信息形声化、电子化、数字化,把教学资料变成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编辑制作,使记载的教育内容图文并茂,情、声、色、意通过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可使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可视形象的电子过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要概念的认识
1.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
2.高效课堂:目前还是一种理念,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中心思想是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主张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强调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实施方法是: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
我们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组织、引导、合作作用,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会学、学会、乐学。具体体现在:
(1)高效果:指对课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的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的考察来衡量;
(2)高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即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好的效果;
(3)高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所谓高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不是高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如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力”的途径、方法及策略。
2、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把知识教学与学生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3、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及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路、做法,验证其可行性。
4、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参研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提高教科研能力。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①利用赛教、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活动学习先进教师的授课;对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进行评价分析、对比研究。②针对课题组成员自己的数学课教学及课后反思进行分析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寻找一般规律,一边研究一边总结,寻找更加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同时辅之以个案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文献研究法。
二、现状分析: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找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哪些。为此,我们报学校批准,由课题组牵头,组成“西乡五中课堂教学调查小组”,由李尚军、范红霞、冉玉萍具体负责,对全校的一线数学教师和1000多名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抽查备课,进门看课,检查学生作业。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研究小组共听课累计120多节,检查备课本40本,2400多节,发放“课堂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表”共1000多份。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从而使学生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教师不得不靠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完成课堂教学中没有完成的任务,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课堂教学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强制”下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①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少,课堂死气沉沉。②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不受重视,思想受到束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③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和体验。总之,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强。
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形成了这样一个单向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它的弊端是没有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没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没有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本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4.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用于知识传授的时间过多,用于思维能力训练的时间又过少,因此效率不高。其具体表现在:一是拖堂,由于教师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浅,以至经常延堂。二是大量知识被重复、机械地练习,为了及格率,迫使很多教师抓临界生,面向班级中下游,每种题型都要模仿着反复练几遍甚至几十遍,所以,老师累,学生更累。三是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相当多的教师没有深刻钻研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目的要求,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中存在着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四是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呆板枯燥,学生老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缺乏主体性和创造性。
5.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交流。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的大多数数学教学设计缺乏情感目标的内容,很少有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等,基本上都限于书本知识传授这一简单目的,教学评价内容稀少、形式单调,缺乏激励性、人文性和发展性;缺乏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
课题组把教师的教学方式归纳为以传授知识为主、师生通过问答式学习交流、教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师生合作探讨式四种类型。调查显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占85%,师生通过问答式学习交流的占65%,教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的只占35%,师生合作探讨式的仅占15%。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教师抢占教学时间的占70%、作业和试卷太多的占85%、学习时间不够用的占95%、不能当堂学会知识的占37%、学习无兴趣的占82%;而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占30%,教得很累的占96%。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影响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部分教师专业底蕴不足,教材钻研不够,知识传授按部就班、僵硬呆板,条理不清,缺乏灵活性,流程承转墨守成规、忽视铺垫,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准确、口语多,缺乏感染性;时间分配不好,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
二是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因循守旧、越疱代俎,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依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阶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队伍;主要表现在:①资源选择与运用缺乏创新性。体现在有些教师唯教材是从,教材处理按部就班,不能整体理解和把握教材,没有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分析、加工、重组、整合,变“教材”为“学材”,不能对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加以整合或者变换,不能很好地使用电子白板和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等等。②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程序停留于“复习——导入——讲授——练习——作业”传统五环节,对教材调控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本来一个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争辩诠释共享,可教师却把它拆分的太细小简单,“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问题时有发生,一问一答式浅表性热闹场面叠出,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严重受限。
三是“三种意识”(课标、问题、生本)淡薄,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盲目堆砌、轻视教学策略选择,缺乏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定位不够准确、表述不够恰当、落实不够到位;②过程与方法浮华,联系实际牵强附会;教学方法要么应景杜撰,要么昙花一现,有选择无实施,抑或形式与内容大相径庭,如,虽然教法选择中写道“自学辅导”,但教学过程依旧是“概念+例题+练习”,既没有自学内容要求,又没有自学时间要求,更没有自学情况的检查及教师的归纳讲解,课堂教学依然演绎一讲到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小组讨论交流,这些在教学中难得一见;③人为拔高难度,导致教学内容泛化,如,二次函数概念教学的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二次函数的概念,本应按照“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分析特征——概括概念——概念辨析(判断具体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解释应用”即可,有的教师却忽视二次函数的实际背景,人为拔高要求,以形如“二次函数求最值”之类的问题为难学生,致使教学内容泛化;④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和启发性不强,缺乏梯度和延展性;⑤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责、时、空等定位不明确,缺乏针对性;⑥教学评价内容稀少、形式单调,缺乏激励性、人文性和发展性;
四是挤占挪用其它课时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课外时间的40%花费在做数学题上,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让位数学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生极为厌烦。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计算、证明;数学是由需要背的事实和解题技巧组成的;数学就是统计和概率;了解数学就是在记忆数学法则、公式、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做数学题。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但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学习的对象——数学学科本身,对一个不能正确认识的对象进行学习,其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
2.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多数学生抱着功利思想学习数学,认为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在中、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较高,学好数学就是为了考重点班、重点校,而升学无望的学生则认为“数学课程是为中考设立,没有中考就没有数学,既然我没有升学的机会,为什么还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处于被动、盲目状态,部分九年级学生上课时睡觉,少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持消极态度。
3.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主动学习意识及能力欠缺。从课堂观察看,满堂哄、齐声答的现象较多,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不到一半,且高年级次于低年级,多数课堂呈现“一人表演,众人观望”的局面,相当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参与度低,课堂上摆弄书本、把玩学具等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合作学习表象化、泛化现象较为严重,通常是前排学生做得好而后排差,讨论不积极。
4.从学科知识层面看,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知识缺乏整体、系统认识,常常割裂、分化所学内容,对数学本质认知模糊,对数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较差。不能从代数的角度认识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不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认识并正确处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等等。
(四)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差,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意识不强,电子白板安装了近一年了,但只有少部分教师使用。
2.部分教师因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差,对电子白板操作不熟,对PPT、flash、几何画板等常用的学科常用软件使用技术掌握不够娴熟,导致课件制作生硬呆板,不能将图形变换过程或图象的形成过程动态呈现出来,致使媒体的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很多教师的课件以网络下载为主,没有进行很好地修改、加工,导致课堂使用时不能得心应手。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1.首先派出教师参加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教师树立高效课堂的理念,我们课题组以教研组活动为平台,本学期内开展了7次大型的以高效课堂为中心的理论研讨活动,在学校的组织下派出了李胜军、王国林、马运洪、龚虎成、王进、范红霞、冉玉萍等研究人员到西安、汉中和本县参加了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理论培训。我们把最新的、最前沿的高效课堂理念、操作规程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供大家学习、参照。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展示—→解决问题—→能力拓展(训练)—→检测评价—→回顾反思
在课堂考评方面特别注重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自主状态、合作状态、展示状态、交往状态、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要求活动组织有序,讨论热烈,能按时完成任务。对七个教学环节作了具体要求:
(1)要求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能依据内容合理使用资源,创新使用教材;
(2)教案设计实用,能以问题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使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重情境设计,紧密联系实际,教学目标呈现清晰;
(4)强调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发挥组织、引导、合作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强调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时间调控合理,恰当运用媒体;
(6)评价具有激励性、指导性。
(7)课后反思要及时,要总结组织学生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和教学方法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要从教学目标的到达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到达度以及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等方面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并实施符合课改的探究性教学新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参与问题的研究、讨论、再发现的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主动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从探究发现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探究式教学的思路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展示—→解决问题—→能力拓展(训练)—→检测评价—→回顾反思
其操作步骤如下:
1.创设教学情景:首先,教师要找出教材中隐含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来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难度和开放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合理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进行探究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探究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用各种方法(如猜想、实验、推理等)去寻求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可能一次成功,更多的会是反复探究,对此,教师尽量不要越俎代庖,应实时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探究,尽量不要把正确的结果和盘托出,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推理出正确的结果。
3.交流展示:各个小组或者学生个人的探究结果及思路均不一样,通过交流、展示来让大家感受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体味成功的快乐。
4.解决问题:当学生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之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彻底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最后拿给全班同学展示,供大家评价和学习。
5.能力拓展(训练):教师通过“试一试”这样的能力拔高题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6.检测评价:设计一些典型习题,通过各种活动的方式来组织大家积极投入练习或检测,短时间内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到达度,反馈本节课的效果。
7.回顾反思:教师课后对探究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回顾与评价,反思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了哪些知识、方法等。这些可以使成功的经验逐步明朗化而巩固下来,不足之处思考更有效的方法措施,完善教学设计,指导今后的教学。
(四)优化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的探究与能力发展过程的有机结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为此,我们的措施有: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的做法是: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实现课标目标。
2.实行教学民主。我们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明显错误的观点不能简单否定;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和错误;定期召开班会或师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3.融洽师生关系。只有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所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尊重上,我们规定: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嘲笑和讽刺,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歧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