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开题报告多篇范文
寄语:阅读开题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 我审题不够仔细! 我没理解题意。 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 包办 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社会数学化 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 产品说明书 股市分析 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导航 。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 数学阅读 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 数学阅读 。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xx.6-xx.8)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xx.9-xx.5)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xx.5-xx.6)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 《数学阅读 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 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 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 60。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32 33。
李佐峰,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xx.207 209。
【第2篇】年有关阅读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界定:
所谓拓展性课外阅读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也就是说拓展性阅读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学文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阅读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拓展性课外阅读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1、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国际oacd组织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了学生的发展: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科学能力,第三是数学能力。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非常重要的标志。在美国,中小学最重要的课程是语言。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是美国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学生想获得语言考试的好成绩,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跟不上,语言考试是很难过关的,因此,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将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阅读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并申请“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开放课堂,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
2.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我们要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
2.有利于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历史的长河为范本,多读优秀史籍;以教材中某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指导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然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处理内化信息,为我所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已有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拓展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都注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
通过几年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的老师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局限于小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高效。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三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所以语文教学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语言实践范围,加大语言实践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现有的研究基础:
我校近几年一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了初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把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制定了读书方案,按年级设定了阅读范围、书目。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已成我校的阅读特色。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水平提高了。这几年,我校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参加各类各级阅读知识、作文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学校多次在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六、本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3月 - 12月)
①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组织调查各年级的课外阅读现状,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组建课题组,组织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1月-12月)
①分工落实。
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④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外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3)总结阶段(1月—5月)
①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效果。针对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课题效果。
②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召开课题结题会议。
④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主要措施: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1.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创编“读书乐”月报。
(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
2.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载卡”。
(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保证:我们学校刘军校长本身就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的治校理念;我校各个学科都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教科研气氛浓烈。
(2)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所有语文老师参与本课题探索与实践。
(3)物质保证: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首先,除了前期已经收集到大量资料外,校图书室有着好多的藏书,特别是教学教研书籍非常丰富,可以随时查阅;其次,每人都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以随时上网浏览收集资料;再次,我们课题组成员还订阅了一些杂志,可以提供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我们学校已着手开辟第二阅读课堂,这为我们研究提供的资料。
(5)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需要的费用由学校和课题组成员筹集解决,学校还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承诺对课题研究的资金予以优先保证,对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第3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4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往后学习更加清晰阅读的思路,有利于成绩的提高,这也是该类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语文群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落实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文章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低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400字,40分钟内能完成文章的阅读。
中高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0000万字,40分钟内能完成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
2、探索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等测量工具,对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小学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
3.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4.实验法
结合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学校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7、学习成果展示法。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
2、一课一文,随文阅读。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阅读材料。
3、单元整合,自主阅读,填写群文略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自习时间,可以课内,也可以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就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创编读书乐月报。
(三)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5月10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10月20xx年5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二)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第5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下不断生成,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同,因此大家竭力在课堂中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然而,纵观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堂,又有多少是有效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诸多现象:如教师课前备课无预设性,在课堂随意发挥的随意性生成;赶时髦,形式化的盲从性生成;上课时照本宣科的闭塞性生成;一味迎合学生,游离主题的无效性生成;为读书而读书的低效生成;因提问不当导致的低效生成;甚至还有的教师为“生成”而“生成”,放弃了正常的教学内容而产生的乱生成,等等。像这些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缺乏对智慧挑战的泡沫生成,不仅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与消极的作用。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叶澜语),针对这种种问题,本学期我们低语组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作为研讨课题,希望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大量观察分析,寻求导致课堂生成无效或低效的“致命因子”,探求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方法及评价标准;希望通过“有效生成阅读教学”的研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生成”。
二、课题的界定
1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应体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2、“有生成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指师生在学习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有效地实现了预设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体现,它不但给人以始料未及的体验,而且超越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生成的阅读教学更强调生成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是否获得了发展。
三、研究内容
子课题
研究人员
研究班级
《在移情体验中体现有效生成的研究》
姗姗来迟
(3)
《有效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心平气和
(5)
《把握课文整体体现有效生成》
有凤来仪
(1)
(9)
《在品读词句中体现有效生成》
小金子
三
(3)
《让预设与生成在阅读教学中精彩相约》
小溪里的鱼
三
(1)
《在声情并茂中体验有效生成》
木丝
【第6篇】年阅读开题报告
年有关阅读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界定:
所谓拓展性课外阅读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也就是说拓展性阅读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学文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阅读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拓展性课外阅读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1、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国际oacd组织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了学生的发展: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科学能力,第三是数学能力。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非常重要的标志。在美国,中小学最重要的课程是语言。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是美国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学生想获得语言考试的好成绩,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跟不上,语言考试是很难过关的,因此,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将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阅读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并申请“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开放课堂,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
2.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我们要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
2.有利于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历史的长河为范本,多读优秀史籍;以教材中某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指导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然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处理内化信息,为我所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已有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拓展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都注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
通过几年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的老师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局限于小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高效。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三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所以语文教学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语言实践范围,加大语言实践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现有的研究基础:
我校近几年一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了初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把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制定了读书方案,按年级设定了阅读范围、书目。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已成我校的阅读特色。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水平提高了。这几年,我校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参加各类各级阅读知识、作文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学校多次在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六、本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3月 - 12月)
①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组织调查各年级的课外阅读现状,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组建课题组,组织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1月-12月)
①分工落实。
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④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外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3)总结阶段(1月—5月)
①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效果。针对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课题效果。
②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召开课题结题会议。
④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主要措施: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1.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创编“读书乐”月报。
(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
2.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载卡”。
(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保证:我们学校刘军校长本身就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的治校理念;我校各个学科都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教科研气氛浓烈。
(2)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所有语文老师参与本课题探索与实践。
(3)物质保证: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首先,除了前期已经收集到大量资料外,校图书室有着好多的藏书,特别是教学教研书籍非常丰富,可以随时查阅;其次,每人都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以随时上网浏览收集资料;再次,我们课题组成员还订阅了一些杂志,可以提供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我们学校已着手开辟第二阅读课堂,这为我们研究提供的资料。
(5)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需要的费用由学校和课题组成员筹集解决,学校还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承诺对课题研究的资金予以优先保证,对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第7篇】《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早期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有着重要作用。我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很少有小朋友进入阅读区,经观察幼儿进入阅读区只是随便翻阅图书或者只是看看图画,无聊之后就更换到别的区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家庭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经调查发现由于幼儿的家庭生活、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家长缺乏对早期阅读的足够正确认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相当局限,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前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如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其进行全语言教育,使这些幼儿不再错过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智能和社会化的发展打好基础,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为此,针对我园中班幼儿目前情况我提出“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开发和利用资源,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环境,寓阅读于游戏、教学及亲子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生活中的阅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意义: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最重要过程。专家研究指出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倾听、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表达;(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早期阅读的特点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似,因此,通过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智力包括概括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四)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情绪、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
阅读能力是个体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阅读能力,其次是学习各科知识,开阔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界定:
中班幼儿:4岁--5岁幼儿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课题名称解读:
早期阅读既包括孩子独立阅读和与他人共同的阅读,也包括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甚至可以笼统地把孩子翻弄图书、拍打图书、涂画符号标志等也归入早期阅读范畴。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课题组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应是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萌发与成长。在阅读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图书的经验,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积累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阅读能力是指会阅读,理解幼儿读物,讲述读物中的相关内容,能体会读物中表达的美好情感,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绘本。
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收集有关文献,制定课题计划工作;
3、问卷调查:了解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分析汇总调查情况;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样的早期阅读材料;
2、创设相关的早期阅读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3、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早期阅读的基本技能。如:活动设计《我会阅读图书》;
2、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知道阅读时必须遵守要求;
3、保证充足固定的阅读时间。如:利用晨间、教育教学、区域等各项活动鼓励幼儿进行选择性阅读,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图书内容;
4、利用幼儿餐前、餐后、午休前和离园前进行故事阅读分享;
5、为幼儿提供多种有趣的阅读方式,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如:听赏活动、自由式选择阅读、我最喜爱的故事书等方式;
6、及时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运用幼儿喜欢表扬的心理,鼓励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家园共育栏、家园平台等向家长宣传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2、开展“晚安故事会”主题活动,将家长和小朋友将的故事录音可以在班级平台内播放,与大家共同分享;
3、开展“阅读小明星”活动,要求家长每天坚持和孩子阅读20分钟图书,并书写亲子阅读感受,鼓励幼儿在第二天晨间活动时与大家分享阅读内容;
4、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参观图书馆、书店、绘本馆提高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亲子间的亲情,感受温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五)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2、开展“大手拉小手”主题活动,中班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班将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进行分享;
3、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如:“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活动和“快乐小主播”分享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
1、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幼儿阅读习惯调查分析报告、论文《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
3、教育随笔、幼儿观察记录、教师读书心得、亲子阅读记录表。
课题研究举措:
1、创设阅读环境、投放多样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幼儿阅读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游戏渗入阅读、多媒体阅读、提问式阅读、生活中道德阅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
4、家园合作,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适合于幼儿的绘本故事。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研究成果和预期效果:
1、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能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有目的的观察、推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前后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
3、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和想象力,幼儿能通过观察、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对阅读兴趣及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题研究呈现:
1、关于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幼儿家庭早期阅读问卷调查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个案分析;
3、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笔记、活动设计、学习心得和论文、图片;
4、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第8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的开题报告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下不断生成,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同,因此大家竭力在课堂中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然而,纵观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堂,又有多少是有效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诸多现象:如教师课前备课无预设性,在课堂随意发挥的随意性生成;赶时髦,形式化的盲从性生成;上课时照本宣科的闭塞性生成;一味迎合学生,游离主题的无效性生成;为读书而读书的低效生成;因提问不当导致的低效生成;甚至还有的教师为“生成”而“生成”,放弃了正常的教学内容而产生的乱生成,等等。像这些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缺乏对智慧挑战的泡沫生成,不仅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与消极的作用。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叶澜语),针对这种种问题,本学期我们低语组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作为研讨课题,希望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大量观察分析,寻求导致课堂生成无效或低效的“致命因子”,探求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方法及评价标准;希望通过“有效生成阅读教学”的研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生成”。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应体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2、“有生成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指师生在学习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有效地实现了预设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体现,它不但给人以始料未及的体验,而且超越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生成的阅读教学更强调生成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是否获得了发展。
三、研究内容
子课题研究人员研究班级《在移情体验中体现有效生成的研究》姗姗来迟一《有效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心平气和一《把握课文整体体现有效生成》有凤来仪一
一《在品读词句中体现有效生成》小金子三《让预设与生成在阅读教学中精彩相约》小溪里的鱼三《在声情并茂中体验有效生成》木丝二
四、研究过程设计
1、前期研究阶段(3月12日――3月31日)
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动态生成、无效、有效或高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4月1日――4月15日)
以指定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成员培训会,提出科研的具体任务,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3、具体研究阶段(4月16日――7月1日)
1)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每一阶段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开展研究工作。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3)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落实研究过程。
4)选一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探讨。
5)建立课题博客,构建交流平台。
在低语组教育博客上开辟课题研究专栏,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课题研究搭建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后期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将研究的内容充实到课题博客中,做到信息上传的常态化,要把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及时上传,使得博客内容丰富,能反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6)完成整个研究任务,反思实验过程,形成实验报告、论文、小品文。
【第9篇】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开题报告格式
xxxkt--xxyw671
课题名称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
赵亚荣
所在单位
未央区感业寺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
“阅读”是搜集处理n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书目。自主阅读能力,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贵在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认识。
二、课题名称解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立足语文课堂,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求解决之道。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的现状,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寻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
2、对于阅读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予以纠正,加以正确引导,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
3、立足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习惯、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养提高。
4、提高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有针对性的解决 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践行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xx.5-xx.6)
1、确立研究课题
2、进行理论准备,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确立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⑴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有多少人对阅读感兴趣,有多少人对阅读缺乏兴趣。
⑵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
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阶段:通过调查谈话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立足课堂对自己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结合理论支持,探索解决之道。
3、第三阶段:在课堂上实践,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骤方法,改进阅读教学的无趣苍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
㈢总结阶段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总结可操作的经验方法。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合本课题撰写有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2、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改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有提高。
3、推荐学生阅读有益的篇目,学生阅读兴趣提高。
【第10篇】有关简爱的开题报告范文阅读
论文题目:《论简爱》on jane eyre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时间 xx年12月10日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郑州华信学院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简爱》中作者以一种女性细腻,为我们解释了人的内心世界中深刻的体验。这样的描写使得小说的价值超越了他故事本身。它提供给我们读者心理活动的体验,直到今天依然会引起很多读者,尤其我们女性读者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上的共鸣。通过简析简.爱的性格形成和性格特征让人们认识到女人的尊严要自己来捍卫,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简爱的性格形成和性格特征以及尊严+爱着个公式在人们生活中的时代意义。
1.小说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简析简.爱的性格形成;
2、通过阅读小说,探索简.爱的人格力量,总结她的性格特征;
3、通过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对爱情婚姻的选择条件,提出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而不是让金钱和地位淹没爱情、尊严、人格、婚姻、甚至所有人类真正应该珍视的一切。 创新之处:简所定义的最美好生活应该是:美好生活=尊严+爱+金钱。《简爱》的女性意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的追求。
三、研究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研究方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例证法、查阅文献资料法;课题的研究手段主要以文学研究为主兼以理论研究。
设计方案:
研究的进度安排:统一按照院系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安排,并结合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论文写作的每项步骤。
四、完成期限与预期进展:
完成期限:11月25日——4月10日
预期进展:
11月25日——12月15日:选题及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12月30日前:开题答辩,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书
次年1月——次年3月: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次年3月——次年4月:撰写论文初稿
次年4月1日——次年4月10日:论文修改及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1847.new york: bantam books [m], 1981.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m],
[3] eagle ton, terry. jane eyre: a marxist study.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ed, harold bloom.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m], 1987:29-46.
[4] williams m. women in the english novel, macmillan press ltd[m],1984.
[5] 陈翠娟.《简爱》爱情故事中的真善美[j].鸡西大学学报,,(1)
[6] 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7] 王文惠.论简.爱性格两面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 夏洛特.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9] 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11篇】关于健美操的开题报告范文阅读
摘要: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技术动作、情感情绪、神态目光、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个性决定和影响学生的个性素质。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职业素质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教学是一项典型的师生双边活动,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来完成的。所以,健美操教师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是否充分展示健美操的“健、力、美”,是否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促进健美操项目在高校广泛开展。也就是说,健美操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呢?对此问题,我阐述了一些个人见解。
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恪守职业道德、热爱事业、敬业是成为优秀健美操教师的先决条件,是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动力。并且教师的思想情操、品德、人格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楷模。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热爱健美操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责任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从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在健美操课教学中,对待每一次课都应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授健美操知识、技术和技能中,全心全意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不管身体素质好的还是身体素质差的,甚至身体有缺陷的学生,都要做到平等对待、认真负责;把健美操教学工作同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强全民族的体质建设作奉献。
2.具有新型的体育观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保持终生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而“健身”体育观,是一种以健康为理念、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体育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扩展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促进功能”。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其学习和成长、认识和行动、习惯和意识都影响着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和投入。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新型的“健身”体育观,实现由社会功用性目的驱动的身体开发向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自由和谐化,由追求强身的一种“客体” 为中心的对象性改造向以“主体”为中心健身为目的的优化发展转化,由意志和毅力支撑的一种“刻苦锻炼”为中心向心理丰满的一种社会化发展转化。
3.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3.1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健美操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着科学的理论,健美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以确保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具体主要包括教育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健美操的概念与分类、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健美操的特点与功能、健美操术语、健美操音乐与编排、健美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等健美操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具备广博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3.2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是健美操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健美操是一项直观性很强的运动,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直观感觉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在跟随教师的示范动作中获得感官效果与动作方法,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做到示范的动作准确优美,编排的成套动作优美流畅,选择和编辑的音乐既紧密联系动作强度,又富有个性与新颖性等。
3.3高超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动作技术示范能力、教学提示能力、技能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等方面。
3.3.1教学设计能力
健美操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先进行教学设计,就像工程师造房先要有蓝图一样。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科学化、化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围绕完成教学目的这个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制订出完整的教学方案。
3.3.2动作技术示范能力
健美操教师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应准确、标准、流畅、充满活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示范点、示范面,且示范面的转换要合理适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感受到教师优雅健美的身体姿态、娴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3.3教学提示能力
提示是一门学生在做练习前被告知应怎样做的艺术技巧。成功的提示能使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动作。因此,健美操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语言提示和非语言提示两项技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令、动作提示与手势等。
3.3.4技能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健美操各种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具有观察分析错误动作的能力,即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分析找出错误动作的原因,并选择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3.3.5运用教法能力
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连接法、过渡动作法和分__解变化法是健美操教学中常用的六种方法。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及不同动作难度,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到学习的困难,特别是对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是觉得简单易懂、有趣、不枯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3.4科研能力
科研可以革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活动,不断吸收新知识、创造新成果,才能把这些新知识、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超前性,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健美操教师也应具备科研能力,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健美操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3.5创新能力
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创新是教师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因此,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并敢于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新的动作、新的成套练习,还要善于广泛吸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要有健美的形体和充沛的体力
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教师的体态、体力、仪表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健美操教师,最理想的莫过于身体力行,会讲、会教、会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具有美的吸引力,不仅示范动作要美,而且形体要保持健美,更要有充沛的体力。因为健美操课的教学特点是教师的示范量大,许多练习都需要教师来带,体力消耗多,再加上教师还要以表情、情绪来感染学生,所以如果没有好的体力,将不能胜任健美操的教学工作。由此看出,健美的形体和充沛的体力是顺利进行健美操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一种无形力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5.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
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技术动作、情感情绪、神态目光、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个性决定和影响学生的个性素质。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张玉萍等.健美操教师素质的剖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88-89.
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7(4),2001:29-33.
[3]杨薇.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2001:55-56.
[4]王洪编著.健美操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吴义,赵少雄主编.现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9.
扩展阅读:怎么写开题报告?
拟订提纲后需向论文导师提交开题报告。
1、描述论文题目,提纲,选题的意义,参考文献,准备如何进行撰写等等.主要是论文题目和提纲。
2.撰写论文正文.一般的格式应该是:[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引用](可选),[目录](可选),论文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
3.之后和导师联系提交论文稿,修改,直至导师通过,打印成册提交给论文导师.通过审核,进行论文答辩,最后导师给出论文成绩.
首先你要拟定一个大的提纲:
第一部分可以写健美操的一些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等等,先做个介绍。
第二部分可以写健美操的用途,以及他有哪些趣味性之类的。
第三部分可以写你对提高健美操兴趣的一些建议及方法。
【第12篇】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潘湘云何治平
组长:尤兴胜
成员:王艳朱彩萍潘文琴谢小花
沈红梅王军戴萍严肃
【第13篇】最新课外阅读开题报告范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 xxx
组长: xxx
成员: xxx
xxx课题组
【第14篇】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范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 潘湘云 何治平
组长: 尤兴胜
成员: 王 艳 朱彩萍 潘文琴 谢小花
沈红梅 王 军 戴 萍 严 肃
于海霞 王茂萍
相关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目的意义
1、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书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语言学家品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愚昧应试的学校。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
2、厚积才能薄发。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大凡国内外的作家、文学家他们都嗜好阅读书籍,才会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成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人。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而我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我们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学生的心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抄些好词好句。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的挑战。
二、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概况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人的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阅读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母语。正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
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制度未完全消除和改变,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所以我们立于此课题进行研究,力争将我校打造成一个书香气息浓郁的校园!真正打造“幸福沁校园,书香相伴人生”的校园文化。积累相关经验,并将其推广。因此形成课外阅读体系并使学生们都养成自主有效阅读的习惯迫在眉睫。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2、探索构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
3、研究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子课题:
1、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通过此项调查,统计出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了解学生目前所能达到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阅读的书目及阅读范围。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出学生的阅读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地制定出课外阅读的计划和活动。
2、构建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总结出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课外阅读的活动系列,营造能充分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的氛围,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更好打造。
3、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通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后语文成绩的变化,习作质量的变化及参加各项竞赛的统计,揭示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找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为而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
实验老师从各自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寻找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以期获得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
通过设立实验班,确定实验老师,具体地指导教师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
4、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当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特点。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儿童文化研究的理性文化集萃。
3、课外阅读教色活动(图片)。
4、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5、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汇总。
七、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教龄均在10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2、届时将邀请县师训教研中心专家作指导。
3、学校制定有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4、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探索出高效的课外阅读有效途径?
八、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学校为该课题研究创造一切条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并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阅读开题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