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跑题了时间:2023-07-01 10:33:19)

摘要: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一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大潮中,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让学生出得教室进得生活,出得学校进得社会,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真实,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如今对陶行之先生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研究可谓是轰轰烈烈,各种说法纷纭不一。本文借鉴前人观点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作以粗浅的解读,以探求更加具有价值的东西。

一、生活即教育

1、教学工作,问题凸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空间过于狭窄,教学内容限于书本等问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的教学让孩子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即便有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联系到生活实践,但也因为活动中体验不够深刻,收效不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自制能力差,根本不会端正坐着听完一堂课。

2、综合实践,必不可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要想教育成功必须走向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理念非常适合小学教育。在学校以及学校以外的地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小学教育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在孩子成长起步阶段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3、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陶行知教育理论主导教育要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里有教育,教育里有生活。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比如,学校每年3月都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在学校是热爱劳动互帮互助的好学生,出了学校又形同陌路,到家里该撒娇撒娇,该发脾气发脾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究其原因,这种形式上的灌输缺少自我体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则会加深体验,培养真正的活雷锋、好学生、好孩子。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事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瞻仰烈士的丰功伟绩,体会大爱忘我的精神,更加了解了雷锋时代的背景,燃起对英雄的敬仰之情,灌输了榜样的力量。参观结束时,正是学生倾诉欲望最强的时候,此时学生拿起纸和笔,记录这催人奋进的时刻,与很多空洞的口号式作文不同的是学生的言辞一字一句发自肺腑,真情流露;纸张片片热情洋溢,慷慨激昂;人人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通过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很容易转化为内在素质。相反,若是只在课堂讲,无味的语言,抽象的教育,难以给学生带来质的转变。

二、社会即学校

1、书本知识缺乏感性

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讲的是社会是人人学习创造的最大课堂。实践证明,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缺乏实践和感性的认识,造成与现实大的反差。比如城里学生到乡下看到大片的麦田高声欢呼“好多好多的韭菜”,而农村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小就耳濡目染,对身边的动植物非常熟悉,难能可贵的是更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可以亲眼目睹蝉、毛毛虫、春蚕等的蜕变过程,“粒粒皆辛苦”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亲身体验才会感同深受其真正含义。

2、实践活动得出真知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造力。女儿六岁时,看着电视里同龄的孩子溜旱冰,自己很羡慕,去后摔了才哭着说“以为很简单”,殊不知要天长日久才练成。只是听或者只是看,不去亲身体验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答案。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体验新事物,与不同的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不断成长,不断丰富知识。一年级有个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也不爱说话,总是羡慕地看着同学们做游戏,又不敢靠前,在老师与家长交流后得知,从小管得特别严,从来不让到楼下与小朋友玩耍,通过参加学校多次活动,在老师和家长共同鼓励下,该同学现在不但在课堂活跃,学校各种文体活动也都有优秀表现,性格得到了极大转变。

可见,将“社会”和“学校”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是多么重要啊。

三、教学做合一

1、“做”为核心,“教”为辅助

敢于实践,善于实践,手脑并用,就能有所发现,就能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有所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做”的课程,它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和探索,教师在实践活动课加以指导。所以说,“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必须以“做”为核心,以“教”为辅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孩子在做中学,家长在做中教。

2、劳动中学习,劳动中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务活”是特有的教育资源,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多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向长辈学一些基本的干活方法。学校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开展活动,让孩子记录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等长辈一天的生活,帮着长辈做做家务,感受一下长辈的辛苦,体会一下劳动的苦与甜,有了亲身的体验就能感受长辈的不容易,就会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学习;在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师生互动活动。通过在家庭和学校这些活动培养孩子尊重师长、敬爱师长的感情,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师长。

四、小结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实践活动融进课堂,将实践过程融入社会,这整个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我们小学教育的方向。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引导小学生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提升,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善于学习、勇于创造,尊敬师长、爱护他人的好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蘑菇 篇二

一、活动背景

食用蘑菇(双孢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它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C、尼克酸等含量高。此外还有钠、钾、锰、铜、锌、氟、碘、酪氨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种氨基酸,如苏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羟基赖氨酸等,并含有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等。

它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欧洲人把蘑菇誉为“植物肉”,美国人甚至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品”。据有关资料报道,成人每天吃25克鲜蘑菇就能满足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干蘑菇,就能够维持营养平衡。蘑菇除营养丰富外,还有明显的药用保健价值。祖国医学对蘑菇有一定认识。<医学入门>称蘑菇能“悦神、开胃、止泻、止吐”。<本草纲目>说蘑菇“益肠胃,化痰理气”。

我校所在地洮西镇,2006年拥有大棚蘑菇1400万平方尺,种植户236户,平均每户近6万平方尺,其中最大的户32万平方尺,最少的也达8000平方尺,蘑菇产值达3650万元,亩均效益2。5万元,仅此一项,在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中就占1587元,占全镇压农民人均收入的20%。洮西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中国食用菌之乡”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食用菌协会被认定为省级50家重点考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10余家重点示范协会之一。“银湖”牌子双孢蘑菇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论证,并荣获常州市“第五届名优产品”称号。

2007年又有20多农户加入蘑菇种植的大军中,新增面积300多万平方尺,使总量达成1760万平方尺。村头、路边、学校附近到处可见一排排蘑菇大棚,它已经成为洮西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少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蘑菇种植大户,学生们已真切地感受到蘑菇种植对当地的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学生对蘑菇本身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及对蘑菇的种植过程、种植技术还了解甚少,且劳动观念淡薄,不善于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必要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校决定将蘑菇的生产、销售等有关内容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对蘑菇的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蘑菇生产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关心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立志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2、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意识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在应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设想

以蘑菇的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内容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将各教学渗透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该活动内容具体方案设想切实可行,对教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利于提高教师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能为教师写论文、评职称、调动积累资料和创造条件。活动内容初步设想如下:

1、语文: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实地观察、听讲座和开展实践活动,写关于蘑菇生产、加工、销售等调查报告、写蘑菇的说明文、对蘑菇展开想像的议论文。蘑菇种植大户他们三五户,几十个大棚聚集在一起,生活上独立,生产上相互协作,休息时常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相互交流生产生活情况,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调查访问记,了解他们生产的艰辛,生活的艰苦,开展我和他们子女(同龄人)比童年等活动。

2、数学:让学生实地去计算每个棚蘑菇的栽种面积,搭建一个蘑菇大棚需要多少竹木、多少稻草,计算蘑菇棚架几何图形的面积、数量等。测量蘑菇大棚高度(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利用投影、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每层棚架之间高度和层数等)

3、英语:现在我镇的小小蘑菇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有外商来参观定货,你能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对我镇的蘑菇营养价值,蘑菇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吗?

4、物理:由于蘑菇大棚中光线比较暗,菜摘时需要有电灯。如果一个大棚内每隔一组床之间要装一盏电灯,一共要装多少盏电灯?保持蘑菇床的湿度需要水泵打水,蘑菇保存的冷藏库需要制冷设备,你能算出它们的总功率吗?一种植大户需要安装一只多大的电表方可安全使用?如何有效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5、化学:蘑菇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测试蘑菇营养土的酸碱度。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蘑菇从育菌种到栽培、加工需要用到哪些化学试剂?如何使用这些化学试剂,初步学会操作方法。

6、政治:通过听报告、调查、访问,研究农村多种经济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对传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村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7、信息技术:为了把蘑菇产业做强做大,更好更快地推向世界,及时的把信息传递出去。让学生学会制作“洮西蘑菇信息网”页。教师设立有关的资源信息库,把与蘑菇生产、加工、销售有关资料,及学生自身实践活动的有关资料、照片存放到资源库中让学生进行制作操作时选用。

8、生物:通过课堂学习蘑菇栽培知识、听讲座、参观访问等,了解蘑菇的生长过程,利用蘑菇种植大户的子女在校读书的有利条件,对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进行定时测定,找出温度、湿度与蘑菇产量的关系,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9、营养与健康: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等手段,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如何识别可食用的菌和有毒菌等。

以上各学科教师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不分家,有些活动可合并在同一次活动中完成,整个系列活动是一个整体。

四、活动总体计划:

1、组织有关教师对蘑菇大棚进行参观考察。

2、请镇政府有关领导来我校师生开讲座,介绍我镇的蘑菇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3、学科教师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蘑菇生产、加工及本学科相关内容,拟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4、教研组协调各学科活动内容,制定总体活动计划。

5、根据活动计划及时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6、各组之间定期开展交流总结。

7、及时做好活动过程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便于今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8、设立专项活动基金,对在活动中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9、建立专门的网上信息资源库,供教师、学生查用。

五、活动实施情况

2007年3月以来,我们已开展了以下活动:3月26日请金坛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袁留照教授作了《食用菌科普知识讲座》;四月份,开展了《对外来蘑菇种植户的一次采访》、《让蘑菇走向世界》;五月份,我们开展了《我为菇农搞测算》活动。《食用菌的营养知识知多少》、《蘑菇棚的图纸设计》等活动方案已确定,活动开展已处于准备阶段。

六、活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确定开展活动的主题、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主题和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切合实际、反映时代特征、主题是否鲜明等,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等,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2、教师对开展活动的内容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要熟悉,要首先去进行研究。在学生活动前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学习和研究。这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开始设计的方案在实施中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实践中加强改进完善。

4、在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已习惯于给予的教学模式,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过程,设计问题时不要太大、太繁、太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活动过程、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教师在活动中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我校从2002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索,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这样哪样的问题:实施中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不够;体现学校的特色不够。

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不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改整体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从2004年起对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教育办学体制从传统的单一性、平行性朝弹性化、自律性的方向发展,力求克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广泛地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它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应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应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

二是体现学校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三、研究目标确定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

一是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一些实践活动基地场地。

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是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四、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一)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过程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中确定了教师工作量和获奖奖励规定,给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挤出经费,为此项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江津、重庆市级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请油溪农场和四维瓷业技术人员、盘古村领导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三)开发利用教育资源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开发利用好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依托油溪的“山”(华龙山)、“水”(长江、津壁河、吴油河)、“洞”(熔洞)、“厂”(四维瓷业、杜拉维特等)、“场”(油溪农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了解地方文化遗产、伟人、名人、古迹等,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了解长江防护林工程开发及利用。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非指定领域的利用。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立足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理念,中心校、华龙村小学侧重对“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永竹村小学、联合村小学侧重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

五、师生、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中一道成长

(一)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依托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二)参与课题研究后,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有1名教师获江津市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二等奖,有15人次获江津、重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案例等级奖。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的开发,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队活动、节日系列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利用。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建立了华龙山、四维瓷业、油溪农场、油溪烈士陵园等实践基地。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形态上,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使学校教育的课程组织形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广泛地发挥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意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学校被江津市教委命名为“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四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课程学生们“说”与“动”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

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

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

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4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doc》
综合实践论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