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导读:精品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无视诚信的权威,为了自身利益以身犯险,不诚信者比比皆是。如何建构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诚信 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体系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写入公民二十字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老妇晕倒马路,路人置之不理”“少童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以及“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蒙牛事件”“可口可乐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导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普遍存在。本文中在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进而挖掘本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路径。
一、何谓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诚,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信,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即是说,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诚信的道德要求即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因此,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与“立人之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不论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而作为刚刚走过校园的“80”后,还是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传承上,都倍有争议,他们颠覆着常理,挑战着道德。很多学生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丢弃掉,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人类的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二、高职院校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势必会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学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事和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失信的现象。
学业方面,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上网,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社会调查报告伪造和论文抄袭或者直接从网上复制、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雷同现象严重等,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应付教师;生活方面,生活态度不认真,各种不诚信现象频生,学费缴纳拖沓或不缴,制做假证明想法设法获得贷款机会,助学贷款托还、不还等,严重损害了当今大学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人处事方面,做事不讲信用,不守时间,不遵循规章制度,生活随意,甚至以玩乐态度恋爱,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业方面,签约违约、花钱买证、证书造假、学历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日益下降。以上各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经不是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而是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这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教育部决定自2013年起于每年5月份在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要求要以“诚实守信”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这个活动也正是为了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加强诚信教育并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一同完成,充分发挥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学校里教师的引导作用,社会上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莫大的,大学生之所以诚信缺失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好的榜样,否则相反。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或者将之推给学校老师,是孩子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修养,增强诚信意识,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做起,使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西方大学教育排在首位的即是德育,而我国的高校注重的是成绩,也即智育。孩子们正是一直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走进高校的,常常是只唯成绩是尊,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恶性事件,从“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到“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的大学生身上,相比之下的“抄袭”“欠贷不还”“违约”等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常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一届不如一届?实际并非智商越来越差,而是诚信水平越来越低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高校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考评机制
以往我们大学对学生德育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对德育方面表现以成绩的方式量化,体现出来,但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是最直接的,应该加强他们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成绩方面应该减少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得成绩比重,并且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及学生处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能否得毕业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成绩。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重视素质的提高,平时的修养,从而也会更加重视思政课。
2.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很多专家早已意识到,并很重视。但高校一直做的不够,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制定些规章制度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诚信档案的完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及做大量的工作。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是否作弊、学术论文是否抄袭、归还贷款情况及学生就业是否违约,等等。因此,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却至关重要,一个不好的诚信档案会影响学生的选拔、工作甚至将来在工作岗位的提升,反之易然。因此,学生自然会重视档案的内容,不做违德之事,多做好事,自然诚信也即不是问题,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3.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虽然校园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些成就,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单一,只是把这一重任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做,结果成效甚微,也是当前大学校园诚信建设的弊端所在。加强校园的诚信氛围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教育、校园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之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诚信的重要和魅力,形成“为学贵以诚、修身贵立诚”的价值共识,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体现出“诚信”,以诚为出发点,培养诚信人为落脚点,将诚信的氛围建设纳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营造“你诚信、我诚信,大家一起做诚信人”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这才是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占领了传统价值观的领地,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一种毕业将失业的压力下读书学习,为了将来顺利毕业或者不失业,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在这种压力下,道德、诚信严重贬值,甚至不值一提,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就要首先利用法律手段,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的权威,用法律的强制性加强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诚信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可以身犯险,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不诚信的代价更大,无人敢侵犯,从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外,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监督意识,发挥每个人的监督作用,让人人都成为监督主体,并非易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诚信宣传、诚信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批判,甚至职能部门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自然会大大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甚至对于全社会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诚信的内容、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诚信的高大形象,树立诚信的尊严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以及以法律的形式树立诚信的威严,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以身犯险。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非易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一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在大学生心中甚至社会上筑起诚信长城,才能牢固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张大方。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3,(10):21.
[2]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
[3]马保恒。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探讨[J].党史博彩,2008,(1):38.
[4]宋志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0.
[5]罗成翼。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二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
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14262万吨粮食、991万吨肉类产品、983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今后,我国农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需要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培育跨国大粮商,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三
增减双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
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减损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对此,我们既要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也要以大国担当,推动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
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要在思想上形成节约粮食意识,在实践中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受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粮食的增产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减少粮食损耗就是节约资源的意识,纠正“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广粮食减损技术,要做到精细播种、精细收获,“颗粒归仓”,适度加工,标准物流,“颗粒少损”,将减损技术贯穿于从播种至消费的全过程。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要全球携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人员,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粮食损失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减少粮食损失;对粮食浪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传播节约粮食经验做法,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纠正浪费粮食行为,齐心协力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我们既要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也要帮助他人端牢他们手中的饭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任何风险下世界粮食的安全韧性。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四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粮食是人之根本吃饱了才有力气。听了教授们的直播可以了解的我国农业目前的情况,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方面,通过种子,农艺,工程,生物等各种措施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拓展了我国耕地利用的新天地。
章志宏教授还提到了各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应运而生的有以下给大家举些例子:稻虾模式,稻鳝共作,稻鳅混养,稻蛙共生,稻田养鸭,稻菇轮作等多种多样的稻田产业新模式并在—年国家提出的“现代绿色农业”其中内容包括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而就是这样一个“现代绿色农业”既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又提升了我国农业产品的质量,保障了农业产品的安全和产品上的高效率。
在本次的直播课程中姜国忠教授还说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们也要不容松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生活才安。充足的粮食储备是国泰民安的基本保证,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还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而这一刻起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可期,在出处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中的后半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看得出来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背后的付出都是汗水和勤劳。
—以上则是看完由三个省教育厅与人民网所共同举办的“同上一堂课粮食安全思政大课”的观后感,希望可以激励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才进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新一代的青少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珍惜粮食意识,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体会到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和汗水。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篇五
《将“中国梦”植入大学生心中的方法探究》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在中华大地引发强烈共鸣,而作为“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当代大学生来说,则非常有必要对“中国梦”的内涵和深远意义做深入的了解,只有发于心,才能付诸实践。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将“中国梦”植入当代大学生内心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 思想道德 方法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其间,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是作为国家主席胸怀天下的“中国梦”,也是全中国13亿炎黄子孙应该共有的“中国梦”,可试问13亿人中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理解这个“中国梦”,作为实现梦想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梦”呢?
梦想,即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去努力,有努力才可能会实现。要让“中国梦”成为现实,“做”是最重要的,而在做之前首先要了解、要认知,要从内心发出力量。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一个学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他们可以左右梦想实现的进程,所以必须让当代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梦”,让他们从当下发奋,让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去努力。而如何将“中国梦”植入到他们的内心,融入到他们的大学生活中,是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一)思想矛盾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关注国家时事和社会热点,对爱国行为能够产生共鸣,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较之过去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对具体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不用心,甚至排斥它,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少有人去用心研究这些理论存在的必要价值。举个例子,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也都会按时上交思想汇报,毕业班最后会有将近18%的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员,但是必须承认,这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他们的入党动机多样化、现实化。有调查显示:只有32.7%的学生是出于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而为了仕途发展和找工作的人却占到了62%和64.3%,还有5%左右的同学认为入党事不关己,同时,还有一些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淡漠,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淡漠的表现。
(二)道德认知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其行为基本不能达成一致。有调查显示:64%的学生赞同“人的价值体现为对社会的贡献”,51%的学生认为“高尚的人格体现了人的价值”,71%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应高于个人利益”,90%的学生认为“应提倡节俭”,92%的学生表示“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可,大学生对基本行为规范自我评价性也较强。例如在上学期期末的一次调查问卷的总结中:评价自己社会责任感强的为91%,学生自我评价诚信度好的和较好的占83%,这说明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认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讲诚信。然而,从现实中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所暴露的问题,足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疏离,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结。
(三)功利主义
由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改变,从单纯的求学生活转变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功利生活。从前的学生争当学生干部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同时还能为同学们服务,可现在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是为了期末的加分,为了求职自荐书上漂亮的头衔而争当干部,甚至有的学生干部拉选票、搞小帮派,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蔓延到了大学校园内。这些功利主义慢慢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让他们错认为金钱可以代替努力,关系可以代替进取,让他们忘记了对求学的初衷,忘记了父母殷切的期望,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本分。曾经有一名学生,她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困难学生,可在大三的评选中没选上,她居然满腹委屈地找到我要求重新选举,我问她理由,她说她认为班级同学不公平,不了解她的情况,我问她:那前两年是谁选的你?她无语了。人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给你资助,帮助你完成学业,如果被功利蒙蔽了心灵,那就会迷失在功利场里找不到出口,何谈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方式
(一)自我认知
被动地接受永远没有主动地学习效果好。当“中国梦”被大众热议的时候,我们的大学校园内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知道何为“中国梦”,他们甚至从未听说过:还有的同学只是在网页的标题处看到过“中国梦”这三个字,但对于具体内容一点也不清楚;只有凤毛麟角的部分同学关注过习关于“中国梦”的阐述,而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考公务员才关注的政治时事。多么可怜的事实啊,如此美丽的“中国梦”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居然是漠不关心的。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美好梦想,就比如考试不挂科,能考上研究生,能找到好工作,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等等。可俗话说的好:有国才有家,我们自己的小幸福是建立在国家大的幸福之上的,我们自己的梦想同样是建立在中国梦想的基础之上的。曾几何时,战火纷飞的中国,民不聊生,何来幸福?曾经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字眼至今仍历历在目,试问那样的年代里何来幸福?国家强大,她的子民才会被尊重;国家富裕,她的子民才能舒服的生活。“中国梦”这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美丽之梦,只有深深地植入心里,才能甘愿为之付出努力,才能付诸于实践之中。
当代大学生,他们有着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更有快捷的网络信息供他们了解世界,而且他们的年龄已经完全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因此,让他们用自己熟悉并能接受的方法去了解“中国梦”,比如网络、书籍、熄灯之后同学间的聊天。如果由老师出面单纯以说教的方式强迫他们去学习,不容易产生共鸣,反而会因为他们内心的叛逆而起反作用,就像学思政课一样,只应付皮毛,而不知其内里,只有入了心,才能有行动,才能去改变。
(二)师长辅助
作为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提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督促他们自觉地了解中国的政治时事,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首要问题,教育者本身就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教育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程度,高校教师更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用自身的高尚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引导大学生。
其次,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增长对“中国梦”的认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同时也是百姓之梦、个人之梦。同志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因此,只有把国家理想与个人梦想相互衔接起来,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三)网络宣传
网络宣传是最容易被学生们接受的方式,虽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可以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力。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较多,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服务,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覆盖信息广、传播信息快的特点,加强在网络上宣传积极、先进的知识和思想,鼓励和组织学生们在网络上自行查找关于“中国梦”的内容,让他们自发地去学习“中国梦”的知识,引发对“中国梦”的思考;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低俗信息进行过滤,净化网络环境。总之,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宣传力度,让网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学生们通过写微博的方式自由发表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在回帖与转发过程中把“中国梦”植入到内心。
三、结语
“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中国梦”实现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把“中国梦”植入他们的内心,只有让每个人引起共鸣,这个梦才会实现。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枯燥的,只有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打开心灵上禁锢的门锁,才能支配行动。只有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中国的梦想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思考[J].商情,2011(9).
[2]魏红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3]李丽霞。重塑大学生的诚信品质[J].江苏高教,2003(5).
[4]蒋明军,徐松如。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系统比较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3(5).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精品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