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编辑:心理学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导师制的作用及展望 篇一
1、明确各导师的职责与分工
心理学本科教育三导师制是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增加专门的实践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心理学本科教育三导师制更加明确了各位导师的职责,将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以及职业规划分离。三导师制的实施使校内导师能够更加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校外导师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伊始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学习和就业目标不明确,常常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不少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就业目标不明确,出现频繁跳槽或更换工作的情况,抑或是对就业市场及自身能力认识不清,从而盲目追求高薪职业,不愿从基层做起。
针对上述情况,从心理学本科学生入校开始,校方可邀请优秀企业领导或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咨询工作者入校进行职业介绍,通过介绍中小学及大学的心理健康教师、EAP心理援助及人才资源管理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就业要求、工作环境、职业道德守则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以后将要从事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
在本科生进入大四后,由校外的实践导师指导实习,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中切实体验就职的内容和要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
3、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校外导师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不同行业对工作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校外导师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录用标准,在求职应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导师所在单位的面试,或是邀请校外导师作为校内模拟面试的专家评委,让毕业生真实体验求职现场,提升求职面试的技能。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融入校外导师单位的工作团队,参与具体工作环节,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且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能力,提升就业的成功率。
4、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顶岗实习是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由学校和企业协作配合,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交流,帮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学校也能了解现阶段心理学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从而调整培养计划与教学模式,实现科研水平与就业率共同提升,营造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11]。相对于双导师制而言,三导师制对导师之间的配合交流要求更高,需要心理学不同知识领域的综合以及对学生的指导,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其学术研究及咨询的技能,但也更难实践。根据现有研究和实践情况表明,心理学几乎没有使用三导师制的本科院校。
在这方面,本科院校需要加快步伐,向高职院校学习,尝试通过实行三导师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
心理学论文 篇二
一、职业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1、择业心态普遍偏高。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是目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定位,但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这一现状仍然不认同。数十年教育成本的投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也使得家庭及学生个人对未来就业提出了物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的心理期望与现实的工作环境之间找不到契合点,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方面。同时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就业压力远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西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受社会复杂风气的影响,很多毕业生产生了“就高不就低、就东不就西、就大不就小”的就业心态。毕业生更多看重从业环境、薪资待遇等外部职业条件,而忽视了自身职业素质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
2、对就业签约的严肃性认识不够。笔者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签署过程中,抱着草率的心情,刚签完协议书就后悔,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可以同时签署几份就业协议书,特别是山东省实施网上签约以来,很多毕业生已完成网络签约过程,但内心又不认可签约的实效性,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签订就业协议虽不同于劳动合同,但同样具有合同的严肃性,毕业生对此普遍缺乏清晰的认知。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毕业生往往在招聘会一开始,就黑压压地扑向招聘单位,有就业机会就牢牢抓住,满足了自己的急切心理。但经历一番求职之后,慢慢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于是,在每年5、6月份毕业之前首批签约者纷纷开始毁约。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希望学校对毕业生加强诚信教育,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来约束那些签了约的毕业生。
3、就业后的跳槽率高。国内高教领域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20xx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有38%的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是主动离职,如此之高的半年跳槽率,虽然与高校“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引导有关,但更多是因为大学生在就业前对就业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心理转变。毕业生的短期离职不仅消耗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很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现在的就业难不光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方的招聘工作也变得愈发困难,招聘毕业生的过程难,招聘后的稳定更难。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理转变,没有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更谈不上对企业发展的奉献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识,常常把公司对自己的培养看作是跳槽的资本。
二、加强职业心理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消极心理、盲目性、高跳槽率等现象均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高校要运用职业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事先规划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以及从事何种职业,担当何种角色的行为。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人生目标规划的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决定了人的方向,而方向决定了结果。目前各个高校虽然也慢慢开始重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授人员的层次等各个方面来看较欧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非常不够的。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在入校之初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上大学是为了走上社会求职就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做知识储备的,同时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环境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特点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以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是为高校四年后的就业工作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个体心理成长、生涯发展的需要。
2、开展职业意识、职业兴趣教育。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在求职择业中所形成与实现的同职业有关的自我认知的整体。职业兴趣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主观偏好,是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自身能力、实践活动、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理论,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常规型、艺术型、实践型、研究型、社会型、管理型。职业兴趣与职业类型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匹配度越高,职业的自我满意度、职业的成就也就越高。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是职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关键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时,要结合心理规律,根据他们的职业心理特点、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加以帮助指导,做好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兴趣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客观、更加清晰地做好自我剖析,为将来的职业定位做好核心工作。
3、开展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专业认同。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的趋势和主流,素质教育旨在提升教育客体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素质是高校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学生中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占比较大,就算是第一志愿录取,入校之后,发现专业不适合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的也不在少数。学生在高考选专业时,多是根据父母的社会经验,对专业所学缺乏客观了解,对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更缺乏理性认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后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动力。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而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正是各高校专业课的开设阶段,很多考研的学生是以牺牲掉专业课的学习来保证考研科目的学习。对高校而言,出于对考研率的顾虑对学生专业的学习也放松了要求。加之在“专业所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大学生普遍专业能力平平,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多看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换言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专业素质的人,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高校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校友身上发现专业的重要性,并树立专业为立身之本的理念。
4、通过实习实践增加职业的认知度和适应力。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整理、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对于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自身在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达到了实习演练的目的,为将来的就业做好职业分析和职业定位。不难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对有实习实践经历的学生格外青睐,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会表现出更好的心理成熟度,能客观做出职业定位,同时就业后的稳定度也比较高。目前高校虽然都存在实习实践的环节,但因地域经济问题、学生规模问题等因素,实习实践基本上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进行,这对于学生职业认知度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要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来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高校和企业都要在这一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和贡献。
5、开展人才测评等职业心理咨询服务。所谓人才测评,就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员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兴趣等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以期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职业成就感取决于“职业环境”与“人格特质”这两个方面的适配性,适配性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及职业成就感越高。通过人才测评可以帮助自我更加科学、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这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一步。目前各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中也纷纷利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量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等一系列量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但测评后的解释、辅导工作因师生比例悬殊而很难做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这就使得测评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在充分利用这些测评工具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心理辅导,针对不同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电视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做好职业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6、开展求职技能培训等辅助性就业服务活动。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求职技巧、求职技能低下也是导致毕业生职业心理不成熟、求职困难的原因所在。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辅助就业类活动,如就业专家报告会。这些报告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做好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报告,让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二是要邀请知名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为学生作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何以立足企业、如何在企业中快速成长成才的报告,为毕业生从“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做好指导;三是要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作如何成功求职、如何顺利就业的就业指导类报告,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应聘技巧,提高就业成功率。这些报告会要穿插在大学生四年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进行,有利于大学生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学生撰写求职信、面试技巧、模拟招聘、就业个案分析等。大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式的职业辅导必然会促进其职业心理的成长与成熟,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成功就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要把职业心理教育引入大学生教育体系,从课程设置和心理辅导两个层面全方位递进式地进行职业心理的培养。从大学生入校之初抓起,从职业意识、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这是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也希望通过职业心理的教育和塑造,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效改善就业难的现实状况。做好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顺畅了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
与心理学的论文 篇三
摘要:任何一门科学,最终目的都是用来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提出了记忆单词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旨在为英语学习服务。
关键词:单词记忆短时记忆艾宾斯浩遗忘曲线
一、引言
通常而言,对于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单词记忆。记忆单词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不单单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大部分人在面对大量的单词的时候,采取的记忆方法通常就是死记硬背,通常的记忆效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新单词的过程就是对词在短时记忆中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内容都可以用来指导单词记忆。
二、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理论知识
(一)三种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以现代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考察人类的记忆现象,认为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虽然三个子系统在信息处理、保持时间、信息容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三种记忆系统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处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因此,相互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并构成记忆系统的有机整体。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即新近形成的记忆比历时较久的记忆容易遗忘。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的记忆来英语单词
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提出一些记忆单词应该遵循的方法:
(一)采取组块分组的方法。
这点借鉴了单词循环记忆法的优点,考虑到人的短时记忆的单位大致为7±2个单位。所以将英语单词分组组块来进行记忆。在分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好自己的能力和单词释义多少,单词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单词的发音、相关词的类型。组块记忆相对于整体的记忆来讲,有着一定的优势。组块化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重组或再编码,是记忆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将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对词汇的组块分类其实就是使词汇的记忆更加符合记忆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经验,从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强化瞬时记忆,加强对信息的编码。
瞬间记忆存储时间很短,但却在记忆过程中占据主要作用,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只要再稍经启发,就能很容易地产生联想和回忆。瞬间记忆可以通过强化手段来加深。此外,对单词信息的编码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对单词进行编码,例如通过逻辑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利用单词读音、构词法、对比记忆、联系记忆等多种方法对单词进行记忆。取代那种对单词进行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
(三)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艾宾浩斯在他的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他的这些观察结果告诉我们:人们对于理解的内容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相应地回忆起来也越轻松。机械的记忆不可取。我们的记忆要采取理解的形式,要分析记忆材料的内容。针对单词记忆而言,就要找出单词的释义与自己本身的知识相关的内容,争取做到理解记忆。
(四)及时复习,寻找最佳复习循环点。
遗忘的发生有规律可循,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其发生的规律和影响遗忘发生的诸多因素科学安排复习,尽可能地克服遗忘的发生。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如果说注意方法、循序渐进是根本,那么适时复习则是巩固成果的关键。在记忆众多方法中,不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与循环记忆法相结合才能使学习进入长期的良性循环。首先,复习应当在遗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密后疏、连续不断、密集多样的复习可以给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个人记忆特点的适时复习计划,定时定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同时辅以习题进行自我评估、加以强化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五)记忆方法个性化。
记忆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法、记忆能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规律。这个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人的遗忘特征。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培养自己的记忆的习惯。
四、结语
诚然,关于记忆英文单词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些方法和技巧,心理学上关于记忆的论述也不只限于记忆结构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也是相对简单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对科学记忆英语单词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还很不成熟,观点的提出也是不全面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对我们工作学习的巨大帮助,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凌,文风。艾宾斯浩遗忘曲线在单词记忆种的运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53-55.[2]尤肖南。记忆与外语学习[J]。教学研究,2003,VOL16,(五):35-37.
[3]邢云,张广伟。论科学复习对客服遗忘产生的影响[J]。教育心理,2005,6:85.
[4]张国忠。遗忘规律的探索与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6:68.
[5]皮连生,王小明,王映学。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打开有效学习之门的钥匙[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91-101.
与心理学的论文 篇四
[摘要]: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通过探究大学生情绪对其个人及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提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调适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讲,情绪就是个体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激动状况。这种激动状况个体可以自我觉察,且对生理、心理具有干扰作用。人类的情绪表现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我国的心理学家则把情绪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忿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事实上,人类情绪的种类是很难穷尽的,但从其对人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基本上可以将情绪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其中,正面情绪指爱、感激、希望等;负面情绪指恐惧、仇恨、抑郁和脾气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均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正面情绪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际冲突、克制人生贪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坦然地面对人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纵观当代大学生,他们对情绪的管理尤其不当,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大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认真探究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情绪对其个人及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其影响作用表现如下:
(一)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心态平静舒畅、身体机能协调。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虑症、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因此,大学生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进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二)情绪对大学生具有激励调控作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样的学习任务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对学习饱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完成好学习任务,从而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消极的情绪则起干扰作用,当大学生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有时会不冷静的思考,容易敷衍学习任务,甚至拖欠不完成。很多资料证明,大学生情绪不同,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情绪对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情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表达和感染作用,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亲疏与稳定。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和把握,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表现如下:
1、交流沟通作用。情绪的人际交流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包括手势表情)和语调表情来实现的,这些表情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互了解、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2、感染传递作用,大学生的情绪会对同学及老师的情绪产生影响,感染传递给同学与老师,引起他们情绪的相应反应。
二、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认知偏差是导致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的认知系统对情绪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有三种错误的认知最易导致个体消极的不良情绪的产生,即对自我的消极看法、对世界的消极看法和对未来的消极看法。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自身也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对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生理想之间的落差等等。如果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方式,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在认知上出现偏差,消极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由于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稳定,缺乏整体的把握,易走极端,当遭遇挫折时,对事情容易做出消极否定的认知评价,这是大学生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挫折和压力是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重要诱因挫折普遍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涉世之初的大学生既缺乏社会历练又充满理想和追求,挫折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以避免。大学生对学业和人生都有自己设定的目标,对于爱情以及未来生活更抱有美好希望,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目标和希望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会产生种种挫折,个体对此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要承受来自人际交往、学习和情感及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和释放,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三)校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也是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亚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进入大学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会使一些学生不适应,同时,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业余生活都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焦虑。另外,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不利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情绪的成熟。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负面心理情绪问题,需要大学生个体和学校双重努力,在当前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认知理念个体的认知活动对人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结构。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社会和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观察分析事物,遇到事情能够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大学生减压的关键还在于自我的心理调适。而且,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对外在环境的信息判断和主观评价,因而大学生更应该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重视个人心理资本的管理及心理休闲,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进行自我减压。要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关系,保持开放心态,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自我效能感、心理免疫力,掌握自我减压和心理调节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面对困难和逆境,要着眼未来,关注全局,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生活乐趣和化解矛盾冲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求助心理专家调适。及时有效地求助心理专家,有助于及时摆脱某种负面情绪的“网结”,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三)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调适情绪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学校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适宜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疏导学生情绪,转变其行为。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了解情绪变化特点,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提高学生调适情绪的能力,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雪著。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辅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郭晓飞著。心理调节的原理和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叶素贞,曾振华编著。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殿发著。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心理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