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在水时间:2023-07-16 11:54:33)

[概述]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一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心灵健康的呵护,作为国家的朝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维护尤为重要,而对于地处边境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桂西南地区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的更为重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庭心理健康;桂西南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需求的大幅度满足,精神层次,心理需要的满足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缺口。大批“心灵鸡汤”的出现,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中。而今,在任何一宗案件的发生中,很多人都会去思考,相关人员心理的健康状况;甚至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职工的培训中也都会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培训内容;更为之重要的是在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等事件后,人们同样关心的也是灾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重要的社会保障要素。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家庭心理

家庭心理,首先是建立在家庭这一载体之上的。作为家庭,它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整体类属概念。因而家庭心理,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即是家庭成员的心理,主要体现在家庭个体成员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另一个是家庭成员组成的团体心理,主要表现在家庭团体心理、群体心理。

(二)家庭心理健康

由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家庭心理健康同样应该包含家庭个体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包含整个集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但是二者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影响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二者又相互影响,互为纽带。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则是由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两部分载体构成的行为过程。对于包含有家庭成员个体心理和家庭成员组成的群体心理的家庭心理而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则显的较为复杂。首先,第一个成分是家庭成员间,父母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家庭教育的关系角度出发,家长、长者往往充当了教育的主体,而子女、晚辈则往往成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部分。其次,家庭心理健康的另=一个心理载体,就是家庭成员组成的家庭群体心理,同样面临教育的问题。那么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面对的教育主体是谁呢?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思考

叶一舵教授就曾在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文中明确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有帮助家长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增强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认清角色,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帮助家长系统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原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一)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行动跟不上思想,且思想比较浅很多的家长都在关心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能为了孩子考试期间不存在压力感,完全可以为孩子撑起全部生活空间;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维护,可以到处去学习、看书,从自我角度出发,以为一切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都是对的;别人的说教胜过孩子自己内心的倾诉,理想的环境胜过孩子真实的需要和想法。因而,往往得到的结果却是,换来了孩子更多的不理解,不体谅和抱怨与指责。这一切的根源源自我们的观念里一直认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主体,孩子是被改造的、被教育的客体。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落实跟不上政策,配套资源跟不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部分,主体责任不明确,是要放在社区进行?还是由政府承担?还是由家庭自己来完成?既没有责任负责划分,也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更没有监控测评的过程和结果反馈。政策的落实,缺少相应的资源配置。不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样,既有课程,又有具体的教育工作场所,还有监控监管流程。

(三)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抵不上孩子本身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开展,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更多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和心理知识培训,心理自我调节技能训练。而作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家长,却因为工作为问题、经济条件问题、知识背景问题,反而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者。科学的心理教育在很多家长那里成了通俗的非专业化的“心灵鸡汤”式。

(四)过于侧重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忽视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环境当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维护,而为了开展这一工作,家长心理水平技能的提升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但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单指长辈对晚辈的教育问题,也并非指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教育问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当是在一个健康家庭心理氛围环境下进行的,家庭整体心理氛围的不健康,恰恰说明家庭成员个体或者家庭成员之间是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的。需要家庭之外的团队才可以解决,依靠家庭内部来解决,此时是不合理的。

(五)民族地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更多问题作为边境、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地方来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行动上和资源配置上,都显得苍白无力,更需要关注和健全。偏远边境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另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部分冲突,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三、桂西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作为整体的家庭进行心理环境的考察对象一、同时又将传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和长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考察对象二;最后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被教育者作为考察的对象三。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自编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百色地区各区县共202人的中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类、社会公益类、学校开展类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家庭成员中的不同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用以验证本次研究中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于被教育者。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当前被调查者所处的家庭环境下,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不健康心理水平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情况,如援助者主要是由谁完成,援助者的文化水平,援助效果等。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者的手段有哪些?主要用于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二)研究结果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主要为14-21岁的初高中学生,民族主要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从调查的初步结果来看,总体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初中阶段壮族、瑶族学生居多。主要涉及到了百色地区12个县和1个区,以及区外的城镇乡村。2.接受过相关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无论是全体家庭成员,还是父母或者是自己,政府类和社会公益类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比例均处于最高,其中所有成员未接受过政府类的和社会公益类援助分别都为91.6%,而父母在此两类的情况下,则是政府类未接受过的有84.7%,社会公益类未接受过89.1%,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被教育者而言,他们所占的比例却相对较少,但相比于接收过援助的比例也相当高。3.家庭环境对于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按照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病程、会功能受损情况、痛苦程度,对被调查者进行初步筛选,了解家庭环境中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在被调查中发现有69.8%的人认为家庭环境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由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存在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具体病程在三个月以下的有91.6%,社会功能受损的有75.7%,痛苦程度91.6%;而其余被调查者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具体情况如表所示。4.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援助情况。在被调者中,75.7%的接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帮助,且多数帮助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后期的第三部分分析情况来看,这种有效的帮助却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特点。

四、总结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政府机构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政府赞助的公益机构,如各区县的团市委,社会青少年公益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社区,乡村等公益讲座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作为教育类学校机构,应当担任起重要的建设桥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扶课程和辅导活动的建设,开展高校与中学对口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政府应当鼓励社会心理健康公益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对于各类组织机构进行登记注册,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史永超。初中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叶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3-128.

[3]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9):137-138.

[4]戴新利。农村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85-87.

[5]徐卫良,家庭心,应湘,李长虹,李鸥。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64.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二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初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的是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为了帮助每个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让学生在心理方面得到安慰,不让学生的心理留有阴影!哪些行为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呢?

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追求低俗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低。例如:贪图享乐,怕苦怕脏怕累,自私自利,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等,很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2)缺乏交际沟通。如与同学、老师来往很少,交际面很窄,也不与父母交流,自我封闭,情感缺乏沟通,容易使人感到孤独、忧郁、情绪消沉!

3)不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喜欢独来独往,什么人都看不起,以自我为中心,搞小帮派,脱离集体生活,不愿意为集体作贡献,也容易导致孤独感!

4)缺乏兴趣爱好,什么事都引不起兴趣。没有成功的机会,心理上就没有满足感、充实感、成就感,就会觉得生活、学习枯燥乏味!

初中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是在一定的时间段的,如果任其发展,则很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在最佳的时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现在的学生心理装的事情很多,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例如,在入团、评先、竞赛活动中需求不满足时,就会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他们不愿意和家长、教师沟通,造成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学生压抑的情绪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加以缓解,久而久之可能要出大问题,如逃课、打架、酗酒、早恋、离家出走、自杀等。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自尊、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度过心理疾病的难关!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懂得和心理教师、同学、亲属进行沟通,把心中的烦恼、痛苦、挫折、忧虑等一切因扰的东西都说出来,他们会感觉到很轻松,大家安慰的话语会让学生感觉更大的解脱。

2)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转移他们的心理压力。学生有压力或者是受到刺激时、要发火时,立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教他们做一件放松的事情,摆脱一下此时的事情和烦躁的心情。如听听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下喜欢的运动,去操场上打打球,暂时远离造成伤害的那些事情,之后告诉学生慢慢地平静下来后,自我反省一下,如“我不应该这样想,这是错误的”“要镇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定能渡过难关的。”,通过样的教育方法,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3)教师应该考虑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让学生明白文化程度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就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摆正心理状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4)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网络和电子游戏对他们身心的危害。网络不但能损害学生身体健康,还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危害。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语言表达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人格异化,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影响社会交往。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网络游戏大多是赛车、砍杀、爆破、枪战等,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迷失自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详细了解网络的危害,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导下,才会达到良好的实效性,达到学校和谐育人的理想境界。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四

[1] 李伯黍主编:《教育心 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 理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xx年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五

摘 要: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身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解决办法通常如下: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④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96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doc》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