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茶文化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新版茶文化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茶文化论文 篇一
:本文从茶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茶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分析了茶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茶文化传承发展和高校外语教学都有所助益。
:茶文化;外语教学;创新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科技进步迅猛,创新理念已经渗透到多个行业当中,并掀起了一股发展潮流。不可否认,创新有效地促进了事物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复合型人才相比普通型人才,掌握的技术和专业更多,发展领域更广阔。可以说,复合型人才面临的机遇更多,发展前景更好。
外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辅助性学科,不仅辅助着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外语为许多专业学术交流提供了桥梁,也促进了一些科学领域的专业发展。由此,外语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能力和内容。我国许多高校也将外语教学纳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当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实现人才创新发展。
我国是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也是茶的故乡。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茶文化内涵。茶作为自然之物,有着自然的生长规律与自然的清香。茶集天地之灵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茶的生长规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思想启示。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思想品质,即万物皆应顺其自然,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也应当与我国的社会国情相适应。但是一些学校却并没有这么做,例如有的学校一味地宣扬西方院校的优秀教学,引进一些独特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些方法也有一定趣味性,但却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外语教学改革并没有与我国的教学现状相结合。
因此,无论是何种教学改革创新,都应当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也是茶文化中所提出的思想理念。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茶与文化,茶文化包含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茶不仅是一种药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随着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上茶这一饮品,茶也在不断地得以创新。不仅如此,茶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有所涉及,在文艺领域,以茶为题的各种茶歌、茶戏深受人们喜爱。在设计领域,茶元素也成为许多设计师所运用的主要设计元素。在美术领域,以茶为题的美术作品层出不穷,为设计师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由此可见,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多元性的元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高校外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西方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外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普通高校对于外语教学的投入也越来越大。首先,一些高校聘请外教任职外语教师,并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丰厚的薪水,以此来营造一个更加专业纯正的外语教学环境。其次,一些高校还为外语学生提供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人员名额也十分有限,但是,学校对此付出的财力和精力却是很大的。如今,外语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在所有教学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高校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投入也较大。但是,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外语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外语教学仍然沿袭着应试教学的模式,外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英语考级上。高校的学生虽然一直在学习外语课程,考试也通过了,但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却不能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满意他们的表现。这些问题也暴露了当前高校外语教学的弊端,显现高校的外语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这也是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对于互联网的运用也较少。当前外语教学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讲授课本,通过总结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限制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外语教学中,课本是教学的中心,而实际上,课本上的内容十分有限,即使学生完全把课本吃透,也无法保证就能够完全学好这门外语,更何况许多学生只是从课本挑一些内容来学,效果就不尽人意。单凭课本来完成外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仍然采用单方向的内容讲授,很少有学习交流互动,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与语言之间缺少互动。而如今在互联网中有许多关于外语学习的方法值得借鉴和利用,学生如果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灵活学习模式,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也势必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1、追求多元教学目标。
茶文化涉及的范围较广,与多个学科都有所交集,茶文化的多元化特点也可以运用到高校外语教学当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完成教学目标,培养的外语人才如出一辙,而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对于高校外语教学来说,应当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开设外语教学课程,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外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未来需要从事的是专业语言类工作,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其专业性和实用性。相比之下,其他专业的外语教学则应当结合专业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本专业的学习,例如对中文专业学生来说,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更侧重于对外国文学的英语阅读,这样有利于他们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等。
2、因材施教。
茶文化中所阐述的顺应自然的思想也正是因材施教的理论。茶树从最初的种植到采摘,就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完成,适当的环境,健康的成长,最终收获清香的茶叶。外语教学也应当以茶文化的思想为例,在外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不可能要求他们完全一样,如果让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学,很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外语教学也会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外语教学应当因材施教,开展差别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外语测试的方法对学生水平进行摸底。对于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英语的拔高教学;对于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训练,加强他们的基础能力,慢慢地融入更高阶段的学习。通过差别化的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通过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积极而重要的,当教师能够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势必会对学生的特点及语言的学习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茶文化对高校外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通过学习茶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将其融入到高校外语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和目标,使高校外语教学更有活力,更好地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xx(04)。
[2]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xx(01)。
[3]高轶妹。关于成人高校外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4]薛蕊。初探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高校外语教学的结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4)。
[5]周麦成,李秋霞,周立利。扩招带给高校外语教学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xx(01)。
[6]刘秀娟。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途径探析[j]。英语教师,20xx(11)。
[7]唐恩萍,邱玉冰。外语教学大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广东赛区决赛述评[j]。大学教育,20xx(11)。
[8]邬庆儿。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国家开放大学(广州)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2)。
茶文化论文 篇二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的饮茶史,从有历史记载起,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在几千年的种茶、采茶、炒茶、品茶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不同的地方特色。伴随着拥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各种将茶元素融入其中的艺术,包括音乐、绘画、诗文等,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并为大众所熟知。其中,茶香的清雅,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淡泊明志不谋而合,更加深了茶文化在绘画中意境的融入。本文从剖析中国的茶文化入手,探讨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的相通点,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与文化的传承中,逐渐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直接以茶为主题构图,还是以茶助兴,追求绘画中如茶一般淡雅的意境,或是以浓茶水为材料在画作中上色,均能体现出我国传统画家对茶之一道研究的深刻性。
论茶的品种与独特性来说,中国并不是唯一产茶的国家,除了亚洲以外,非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都有不少国家均有自己本土产的名茶,但就茶文化而言,中国应是拥有最悠久茶文化的国家。并且,茶文化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已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相融合,与丝绸、陶瓷一起,享誉世界。
(一)茶文化起源
茶文化,是伴随着茶叶交易的发展壮大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萧翼赚兰亭图》中描绘的画面中,就有仆从备茶的情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茶画。李白的“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是最早的“名诗入茶”,描述了“仙人掌茶”的详细资料。更有陆羽的《茶经》,是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到了宋代,“点茶、斗茶”开始盛行,国人对茶的喜好及研究更胜于唐,并出现了“贡茶”,让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先后有180多位诗词家创作400多篇关于茶的佳作,有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的“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等。
(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本身的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道、释”三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所构成的,能激励人们明心见性、提高修养。中国的儒家思想突出“中庸之道”,温和但有原则,以“和”为贵。传统的茶文化也离不开“和谐”二字,与儒家尊崇的“和”相对应,也表现为“茶礼”。传统的茶事,均为三五好友在饮茶品茶中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提高志趣,因此,茶不仅是“养廉、雅志、励志”的代名词,也是礼节的表现。
(一)茶文化对画家本人的影响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在对文人画的描述中,曾提到四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茶画,兼具上述四者,可属于文人画。一来,好茶多生长于山明水秀之处,能带给许多画家作画的灵感;二来,相对于饮酒,品茗为雅事,也深受画家喜爱,尤其身处云雾缭绕之境,更能让画家在美好的境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于青山绿水间找寻到心灵的共鸣。苏轼曾言:“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同德也”,意思是说,茶和画之间的内涵、美感相通。许多画家都有品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追求,让心灵得到净化,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与清雅的茶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其内心的感悟运用到绘画的创作中。茶有禅意,茶禅一味,朱锡绶曾有“真嗜茶者神清”之说,也是传统画家们品茶、嗜茶,通过以茶入画反映自身的感悟与生活哲理的真实写照。“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徽明即是一位品茶大师,其淡泊的气质决定其不适于官场生存。辞官归隐后,文徽明在惠山脚下,种茶、采茶、煎茶、品茗,以茶会友。长期的茶事熏陶,影响了画家的性格,更加平淡、高雅,并且,这种气质也不自觉地渗透到画作中,流露出茶的神韵。同为“吴门四家”的唐伯虎,一生爱茶、饮茶,每于品茶后即会画茶文化山水图,将茶与山水融合,成为明代茶画的一绝。
(二)茶文化关系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由于大多画者本身爱茶,通过多年被茶的熏陶,茶的品格也逐渐影响到画者自身。常言道“画如其人”,即是说长久的作画,画家将自己的品性融入画中,观画如观人,从画作中可品出作画者自己的境界。茶艺思想多主张契合自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寄情山水,从隽永、含蓄中品味山水之悠长、花鸟虫鱼之精妙灵动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见,在茶文化与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中,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不可分的。张璪曾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画师的绘画创作是来自于自然万物,但是自然景物并不能直接画到纸上成为优秀的画作,而是要通过画师本身的艺术修养、内心感悟加以改造,将景物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塑形,不同景物间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对景物构图改造的过程中,茶性的影响油然而生,能让整幅画作呈现出如茶一般清新、平和的境界。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和谐。在传统画作中十分注重构图的和谐,将图中众多元素结合在有机一起,动中有静,线条井然有序,烘托出绘画想表达的和谐气氛。在对茶事活动行绘画记录的过程中,又往往要求对茶具等进行真实性的描述,似乎在再喧闹的环境中,茶人仍能偏安一隅,静心烹茶,从而与周围景物达到虚中有实、动中有静、整体与细节的统一。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展现了画师自身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茶艺过程中,有茶与水、水与味、味与气的相对“实”“虚”之说,体现于传统绘画中,便是水墨中的“虚实”,即纸为实、墨为虚,墨为实、水为虚。而水白茶黑,又同水墨中“黑白”的审美效果。
我国的水墨、花鸟等传统绘画艺术,在其发展中,必然不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数千年的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各种与茶有关的元素,均能作为创作元素添加到画作中。通过对茶文化元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和探究,画家们不仅用从茶文化理念中提炼出来的诗句、意境去丰富绘画的内涵,还用茶艺活动的素材去丰富画作的内容题材。茶画则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将茶文化运用于绘画中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风尚,有其文化研究意义。如前文所述的唐代大家阎立本的画作———《萧翼赚兰亭图》,在主角萧翼将辩才的《兰亭序》骗到手的场景描绘外,在画面的左下方可见一老仆在风炉旁烹茶,童子捧托盘准备分茶的情景,在一边的茶几上,也摆有各式茶具,反映了当时崇尚以茶待客的风俗。宋徽宗的《文会图》、文徽明的《惠山茶会图》、唐伯虎的《事茗图》均展现了当时文人集会时,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情景,反映了在文人群体中对茶文化的推崇。《调琴啜茗图》描绘了当时宫廷女子抚琴、品茶的优美和谐的情景。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斗茶图》则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场景,反映了当时茶文化在民间的盛行。齐白石也是酷爱茶之人,习惯以客来敬茶,钟情于煮水烹茶之道。他的作品中,除了颇具盛名的虾之外,对茶事的刻画也是可圈可点的。在《寒夜客来茶当酒》中,在一大瓶墨梅左下方,是一把提梁大茶壶与两个小茶杯,以静物反映了有客来舍,画家烹茶,以茶代酒,与客人品茶赏梅、促膝长谈的情景。《煮茶图》中,风炉上的泥瓦茶壶,破旧的大蒲扇,三块木炭,“炉火和烟煮苦茶”,生动反映了齐白石在日常生活中煮茶自乐的生活场景,以及对煮茶、事茗的浓厚情趣。《砚和茶具》中,将兰花、茶壶、笔砚放置在一起,似乎为齐老饮茶后,趁茶兴正浓时运笔挥就,能让人觉茶香在墨韵中飘渺。
“品茶试研”,是从古往今的文人墨客们的“第一韵事”“第一受用”,文人们将茶与砚结合在一起,将品茶与诗文、绘画结合在一起,茶引学士思,触发文人们创作诗文、画作的才思,将他们在茶事中获得的感悟运用到作品中,让作品更显怡然自得,充满生活情趣。在茶道与传统绘画的结合中,两种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给我国的绘画艺术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1]董娟。传统绘画艺术元素对中国茶历史文化风格的影响[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2]李泽锋。论茶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及传统绘画文化的批判性表达[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61-62.
[3]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风格茶艺背景的分析———色彩、书法、绘画在不同风格茶艺背景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9,(04):102-106.
[4]王丽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7-129.
[5]冯英。茶文化与诗书画———浅论中华荼文化的发展及其与诗书画的关系[j]。农业考古,1996,(04):196-199.
[6]刘廷亮。从“符号”到“意象”———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诗性表达[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5,(03):232-235.
茶文化论文 篇三
英语教学活动中,将中英差文化的差异性比较作为媒介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英国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中英文化的差异,其中物质层面的比较主要有茶叶、茶具和茶点三个方面,精神维度方面主要包含内质分析、文化分析、文学分析三个方面。并论述基于中英茶文化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旨在深入挖掘中英差文化的差异性价值。
中英茶文化;比较;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因此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其中英国作为世界的发达国家,我国与英国的贸易合作一直是国际发展的重点内容。英国社会中对于茶的热爱不亚于中国,并且茶文化在英国的发展也较为成熟和完善。由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因此在茶文化中中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融入英语教学事业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英国文化,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为我国的对外交际和合作工作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中国和英国的茶文化在物质层面进行比较将会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首先,从茶叶的名字由来进行分析。根据社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大部分茶叶都有具体的名字,并且茶叶名字会选择具有悠扬深远意境之美的语言,通过茶名能够反映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及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例如“余姚仙茗”、“八仙云雾”等,将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夸大进行描述而命名;部分茶叶的命名是根据地理位置,例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而“铁观音”、“太白银毫”等是根据人名典故神话故事进行命名。而英国茶叶名字的命名更多是按照喝茶的时间以及茶的浓度进行命名,例如“英式早餐红茶”“伯爵红茶”等。其次,根据茶叶的主要社会地位分析,中国人更加倾向于绿茶,而英国更加倾向于红茶。绿茶是我国众多茶叶品种最受欢迎的茶叶之一,绿茶具有“味醇、幽香”的特点,并且绿茶的下分种类齐全,茶叶的具体形状以及冲泡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绿茶本身不属发酵茶,因此在泡茶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鲜嫩度,因此在茶叶的冲泡之中,水的温度具有十分的讲究。而红茶更加符合英国人的口味和审美,红茶具有“高香、红艳和醇香”的特点,属于发酵茶类,因此发酵的过程是影响茶叶最终口感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红茶的性情较为温和,因此可以搭配较多风味的产品,例如肉桂、柠檬和蜂蜜等。并且由于英国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英国人会将红茶放在袋中,直接用热水浸泡,因此英式红茶的操作过程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茶具是指饮茶时所用的器具,中英的茶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可以体现在茶具的不同使用方式以及冲泡方式的不同。首先,中英茶文化在茶具的选择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国的茶文化中十分重视茶具的选择以及使用,并且应对相应的茶叶品种,茶具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品质较好的茶具能够更好的呈现茶叶的醇香与质感,保证茶汤的色泽及香气,因此根据茶叶的品种以及个人喜好的不同,在茶具选择的过程中将面临着地域、材质、等不同影响因素的选择。例如,由于陶瓷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加偏爱陶器,并且陶砂类的茶具能够更好的保证茶水的味道、温度等。而英国的茶文化中更加倾向于瓷器的茶具,在英国文化之中认为瓷器代表着尊贵地位。其次,中国的茶具选择具有较多的规矩和程序,并且对于茶具的材质以及水的温度、浸泡时间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而英国的茶叶多为袋装的独立包装,对于冲泡的茶具以及水等要求较低,因此中英茶文化中,在茶具的选择以及冲泡程序中存在差异性。
茶点是搭配饮茶食用的事物,良好的茶点搭配更能够凸显出茶叶的特点及醇香。中国的茶点历史记载大约可追溯到唐朝,在唐朝时期人们便将面点、糕饼、粽子、柿子等食物作为品茶的辅佐食物。并且在近现代的历史中,市井社会中茶馆开始了普及化发展,茶客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会用茶伴着瓜子、果脯等小吃,增添品茶和听书的雅致。在清朝时期我国的茶点发展至鼎盛阶段,京式糕点的种类繁多且口味美妙,在中外茶文化中极富盛名。英国的茶点搭配与中国相较而言选择性较低,肉制品以及奶制品皆是英国人喜爱的食品。在英国正式的下午茶会具有一套极为严格的工序,并且食品的口味需要由淡至重,先咸后甜。并且在品茶时应慢慢的品尝茶点的味道。在英国茶文化中规矩性较强,但与此同时也是其享受生活、注重品质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茶点文化中,中国与英国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中国和英国的茶文化在精神维度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中英茶文化的内质不同。首先,在中国的茶文化中人们对茶更多为尊敬之情。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而兴起,当时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以及文人将品茶作为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并且将品茶作为身份尊贵及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英国的茶文化中对于茶文化更多是热爱之情,英国人对于茶叶的酷爱举世闻名,英国每年的茶叶消费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皇室贵族十分重视饮茶。其次,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与英语之间存在差异性主要由于两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模式之间的不同。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稳定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中国人的思维之中更多的是稳定和安逸的思想,并且在饮茶中更多体现出具有抽象性的气韵和意境。英国的社会发展主要为工业化,因此生活节奏较快并且体现在茶文化之中,十分重视喝茶的实用性以及礼仪性。由此可见,中英文化之中内涵本质中,中国茶文化主张“君子情怀”,而英国的茶文化中主要是“绅士气度”。
中英茶文化之中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主要体现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中庸仁礼,而英国的茶文化更多的是高傲霸气。首先,中国茶文化中始终坚持中庸和仁礼的思想,认为通过品茶能够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并且体现自身淡泊名利的性格,是人们尽心自我提升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时期,文人志士的生活环境十分简陋,但是依旧能够在简陋的环境之中仔细品茶,并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形成超脱淡然的心境。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中更多是追求品茶时的心态及境界。英国的茶文化更能够体现出英国作为曾经世界上第一强国的高傲和霸气。英国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同时也使得英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带有骄傲和霸气,在饮茶之中关于饮茶的环境、工序、衣着以及茶点搭配中十分讲究,能够展现出英国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最为重要的下午茶并非是单纯的生活享受及自我升华,而更多的为时尚盛宴。其次,我国的茶文化更多的受古典佛学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宁静淡然及返璞归真的特点,人们更倾向于品与自然相接近的茶叶,营造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英国的文化中主张天人对立,因此带有较强的征服和统治欲。
茶语是了解一种茶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茶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因此现阶段茶已经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饮”。茶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已将茶纳入生活必需品的行列,为之奋斗的七件事便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文娱活动中,茶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文人骚客推崇的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中便包含茶文化,是文人雅士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助兴之物。例如我国的文学大家白居易十分喜爱茶,其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足以见得。在英国文学之中茶文化也被广泛应用,并有众多文学家将茶誉为精神食粮,但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饮茶仍是人们生活品质与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因此与中国的修身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通过中国和英国茶叶文化的比较,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背景,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英国文化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之中可以借助中英茶文化的对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茶文化中的习语结合至英语教学活动中,借助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英语的茶文化中能够展现出英语习语中的比喻性词汇、谚语及俗语等,充分展现出英国文化的民族特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掌握及交际能力。
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许多都涉及了茶文化,能够充分展现出英国人对于茶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之情。英语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向学生普及茶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文学储备以及知识储备,带领学生开展独具文化特色的英语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激情。与此同时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中国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展示,例如茶诗和茶词等,并通过与英国文学作品的对比,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英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用英语单词及句子,并针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句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的积累量。
将茶文化引入英语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内容,升华英语语言理论知识的内涵,继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及英语学习的语感。首先,将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结合至英语教学中,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增添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及文学性。其次,英语教学活动与茶文化的相互结合,能够通过茶文化引入其他文化与思想理念,建立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教学语言文化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语境分析、语法使用的能力。并且英语教师应从语言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语言知识的框架构建形成后,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英差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以及英语文化的掌握能力。
由于中国和英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茶文化的物质层面及精神维度具有不同特性。中英茶文化的不同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通过茶文化的差异性能够了解到中英文化及社会的差别,有助于深入了解英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将中英差文化的对比结合至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及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且使得学生在对比之中更加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继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及认同感,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版茶文化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