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前言]护理学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一
【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体检中心从2016年1月开始在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管理后分别为0.8%、99.2%(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岗位;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指的是医院系统、组织的减少或消除医疗风险的损失或者危害,经分析医疗风险,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护理风险[1-2]。体检中心应对的受检人群包括各类健康状况、各类文化水平、各类年龄,所以护理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体检中心共有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以2016年1月为时间界限,在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1000名受检者的体检基本资料,全部受检者的基本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护士长的领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岗位风险存在的主观以及客观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护理风险来源于护理人员方面以及体检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开单错误或者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层面出现穿刺失败。体检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缺乏:项目出现漏检或者非空腹进行体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体检者体检时出现晕血、晕针情况。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必须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科学依据,同时必须在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科室的学习以及培训中。除此之外,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学会总结教训,及时发现原因制订改进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现。
1.2.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具体分为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两个层面。本体检中心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护理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囊括了围体检期各类宣教工作以及应激方法。在宣教中,护理人员要运用严谨且通俗的语言,保持端正的态度。导诊护理人员应该对每名受检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保证受检者完全明白体检的项目以及应该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记全部应急预案,对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受检者安全、舒适的完成体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包括开单错误、穿刺失败、非空腹体检、晕针晕血、漏检;比较管理前后受检者投诉情况以及受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
管理前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管理后,差异均明显,P<0.05。
2.2投诉及满意度
管理前受检者投诉的有58名,投诉率5.8%,管理后受检者投诉的有8名,投诉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802名,满意度为80.2%,管理后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992名,满意度为99.2]www.haoword.com[%,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原本通过消极态度处理发生后的风险事件,转变成积极预防未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环节,把风险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4]。体检中心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风险,而当护理风险出现后,受检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体检中心的公信度也会明显下降,长远来看会影响体检中心的发展[5]。所以,对于体检中心,必须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每名受检者都能接受最优质的体检服务,通过从细微之处入手,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体检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均优于管理后0.8%、99.2%(P<0.05)。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体检护理风险,保证体检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玉姣。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598.
[2]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3]耿晓焕。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44-46.
[5]吴向春,张梓童,韩艳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9-1411.
[6]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护理管理学论文 篇二
[摘要]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13,3(7):381-382.
[5]徐平。医疗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三
一、护理安全管理缺陷
1.1护理理念陈旧,护理管理不完善
1.1.1职业形象不规范,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基层医院存在重医生轻护理的现象,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不规范,着装不统一,精神散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只重视打针、输液护理工作,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等;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却责怪家属不会观察。
1.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控体系构架不完整,质控标准陈旧;护士培训计划空洞,缺乏分层次管理内容,新聘护士无岗前培训,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讨论、上报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护士长管理意识欠缺
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
1.1.4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杂,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缺乏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均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尚不具体;交接班制度实施不到位;手术室贵重器械无专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规范,抢救车放置病房内,且急救物品、急救药品摆放零乱、基数不统一,各病房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等,存在不安全隐患。
1.3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无菌观念不强
治疗室及换药室环境脏乱,物品、药品摆放凌乱;无菌区、清洁区概念模糊,无菌包布及敷料发黄、发硬,破损;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布局不合理,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物品柜、架、抽屉内,送、取无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注明有效时间,存放过期物品。
1.4安全防范及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护理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隐患认识不足。病房楼道内放置的氧气瓶无固定的装置,易发生不安全隐患;手术病人无腕带核查身份;检验标本不能及时下送,采血管未注明病人的信息;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够正确及时,书写欠规范。
1.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重视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也在逐渐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体现我国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该院护理人员忽视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存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上报不及时或未上报护理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2.1.1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在护理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一个护理单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管理活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逐渐把注意力从护士完成工作的结果转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即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原理,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订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制;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2.1.2落实护理工作标准,实施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首先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规范抓起,组织临床护士进行服务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为病人服务;同时,规范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长查房,提高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能力。
2.1.3完善护理部相关文件,规范护理质控检查。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按护理质控内容进行具体的分工,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查重点,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完善护理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岗位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做到有效的规范执行。
2.2.2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贺彩芬等认为,护理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1)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
(2)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3)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4)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2.3加强监督,抓好关键点
以点带面。即那些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如(1)规范了抢救车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统一将抢救车放置于治疗室,规范了急救物品、药品的数量和摆放,统一了急救盒内的物品,绘制了抢救车平面图。制作药品一览卡,醒目的标识管理,减少药品、物品的浪费,保证了质量,便于急救的应用。
(2)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由内勤护士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性能,减少了损坏,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对治疗室、换药室的布局和物品统一标识管理。
(4)标识腕带的使用: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2.3.1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3.2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差错的认识,美国学者认为,发生护理差错后,以责罚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护理安全,要分析差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安全性,并且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医疗活动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因此,采用非惩罚式上报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程度;对不良事件内容组织分析原因,防微杜渐,引起全院护士的重视。
2.3.3增设各种警示标识,细化管理工作。住院环境、仪器使用及危险品管理等是易导致病人生活、治疗及抢救安全隐患的因素。在护理单元安装了氧气筒的固定装置,确保了医疗安全;病房及治疗室制订并使用风险安全警示标识防患于未然。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三、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基层医院由于护士服务理念陈旧,设备落后,许多护理工作仍处于功能制护理模式。笔者在基层医院实施帮扶过程中,通过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引导护士长改变现存的工作方法,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处细节上,做到环节管理,使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1.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且缺乏治愈的信心,这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会影响患者心理的健康,有的患者还会产生的经济负担的顾虑,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不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的患者还会向家人隐瞒病情并且拒绝治疗。其次,有的患者存在不遵医嘱的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不够配合,有时还会擅自离院,这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最后,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恶意拖欠医药费的问题,在手术刚结束后,会逃离医院,医护人员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详细、耐心地想患者讲解非小细胞肺癌的一般常识,让患者彻底了解自身的病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多关心,多体贴,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本科室为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科室成立以护士长带头的监控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譬如授课培训、讲座、考核等,对护理的法律意识进行加强。所有的安全教育可以围绕何如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帮组护理人员认清护理安全中的危险因素,从意识上是护理人员自觉转变态度,将安全护理融入工作思维中,从被动教育到主动自觉执行。鼓励护理人员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2纠正态度,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
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明文规定,要求护理人员严格、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避免随意性,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依据,也是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真实反映和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本科室为了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了奖惩制度,大概做法如下:护理差错不影响每月的绩效考核,但是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交流大会,会上对护理记录质量高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奖赏,对护理记录书写不过关的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经验传授。不进行惩和批评,做到只对差错不针对个人。通过这个措施,分析了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常发生的错误,减少了安全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3加强重点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护理工作杂而繁琐,这就要求在工作环节中合理安排人员,护士长做好人员的配备和安排。本科室打破以往的排班模式,大胆改革,推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这一做法避免了护理人员在交班中遗漏,在医疗高峰、突发事件、危重患者抢救都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坚持护士长一日四查房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4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护士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技术基础越扎实,出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技术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业务水平也就提高了,就越能注意到用药的严谨性,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交代患者事后注意事项。只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在繁琐的工作中才可能游刃有余,完美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
3.结语
通过实践发现,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提高护理的水平,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极易出现感染问题,为了保证患者身体的健康性,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对患者的隐私问题一定要保密,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纠纷,才能提高医院的声誉。护理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我修养,医院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患者在住院期间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放松心情,减少负面的情绪,这样才能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体检中心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五
关于体检中心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体检中心从1月开始在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管理后分别为0.8%、99.2%(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岗位;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指的是医院系统、组织的减少或消除医疗风险的损失或者危害,经分析医疗风险,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护理风险[1-2]。体检中心应对的受检人群包括各类健康状况、各类文化水平、各类年龄,所以护理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体检中心共有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以201月为时间界限,在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1000名受检者的体检基本资料,全部受检者的基本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护士长的领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岗位风险存在的主观以及客观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护理风险来源于护理人员方面以及体检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开单错误或者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层面出现穿刺失败。体检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缺乏:项目出现漏检或者非空腹进行体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体检者体检时出现晕血、晕针情况。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必须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科学依据,同时必须在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科室的学习以及培训中。除此之外,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学会总结教训,及时发现原因制订改进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现。
1.2.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具体分为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两个层面。本体检中心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护理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囊括了围体检期各类宣教工作以及应激方法。在宣教中,护理人员要运用严谨且通俗的语言,保持端正的态度。导诊护理人员应该对每名受检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保证受检者完全明白体检的项目以及应该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记全部应急预案,对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受检者安全、舒适的完成体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包括开单错误、穿刺失败、非空腹体检、晕针晕血、漏检;比较管理前后受检者投诉情况以及受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
管理前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管理后,差异均明显,P<0.05。见表1。
2.2投诉及满意度
管理前受检者投诉的有58名,投诉率5.8%,管理后受检者投诉的有8名,投诉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802名,满意度为80.2%,管理后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992名,满意度为99.2%,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原本通过消极态度处理发生后的风险事件,转变成积极预防未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环节,把风险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4]。体检中心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风险,而当护理风险出现后,受检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体检中心的公信度也会明显下降,长远来看会影响体检中心的发展[5]。所以,对于体检中心,必须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每名受检者都能接受最优质的体检服务,通过从细微之处入手,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体检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均优于管理后0.8%、99.2%(P<0.05)。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体检护理风险,保证体检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玉姣。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9(5):2598.
[2]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33(24):83-84.
[3]耿晓焕。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32(11):44-46.
[5]吴向春,张梓童,韩艳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9-1411.
[6]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围手术期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针对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护理质量显著增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
(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2-223.
[2]何兵。精细化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3):337-338.
[3]曲斌,梁琍。婴幼儿巨大血管瘤合并卡梅综合征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82-2684.
护理管理论文5000字 篇七
护理细节管理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500)
【摘要】 护理工作繁琐、复杂,护理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中要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需求,为公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以及关怀、照顾,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随着医院管理理理念的进步,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及满意度的提高巳经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任务,而护理细节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最佳方法,护理细节管理日趋科学、标准、规范。
【关键词】 护理;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8-02
细节管理是作为相对于全盘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辩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1]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护理质量零差错、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就必须强化细节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2]。
1. 护理细节管理的方法
1.1营造良好环境,体现医院人性化服务
医院环境布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感觉[3],病区环境的细节管理能体现一种认真、严谨与关怀,洁净明亮的工作站和病室能给人以舒适、轻松、愉快的感觉,它能让患者对这个团队产生信任感,对其所提供的服务感到放心[4]。杨雪君等[5]在日本学习期间,关注到日本医疗机构的细节管理,其中描述了温馨的就医氛围、鲜明的路标指示、周到的便民设施,以无障碍设计理念布置院内四通八达的道路结构,各种推车和轮椅都能方便、平稳地到达医院的每一间诊室和病房。
1.2规范服务行为,营造护理文化
顾正红等[6]在细节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规范服务责任体系。为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每个环节中明确应当怎样做、怎样说,都有一个统一的指引,制定护理人员服务规范,其内容包括礼貌用语、仪表仪容、态度举止、技术操作、服务程序等。要求服务患者时做到“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微笑服务。王明霞等[7]要求工作中做到“七声”,即患者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到患者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患者对医院的印象是从细节中积累起来,慢慢形成的,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眼里,医务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投足代表着医院员工的形象[5]。
1.3健全细节管理机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
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思,将工作保质量、按时完成[8],护理部要对现有的护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做到护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强化岗位责任制,强化个体责任承担[9]。护士长要制定适合本科室特点的规章制度,分解目标,细化流程,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同时要做到“三勤”,即勤问、勤讲、勤查,工作执行情况要勤问,安全措施要勤讲,工作质量要勤查,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于未然[10]。
1.4细化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
护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行事,关注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流程力求优质高效,使护理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方便、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11]。
1.4.1遵循首因效应改进入院流程 心理学理论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定向作用[12],张明星[13]报导的做法是:在病区入口处设立接诊台,安排专人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患者到来时护士起立微笑请病人坐下,送上一杯热茶,热情地进行初步评估,介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并发给填写好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名字和印有住院作息时间的小卡片,让病人阅读住院规则,明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签名,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环境,陪同进入病房并介绍给同室病友,说明呼唤器的使用和住院安全注意事项,与责任护士交班。
1.4.2 细化护理流程使护理人员掌握指引,质量目标更明确。患者入院、住院过程、出院及出院后等各个环节,将相应环节流程化使护理人员更具操作性。管理者要从细节中发现护理工作流程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改进,将细节管理应用到流程中,把护理操作的整个流程拆分为多个细节,不断完善,做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要尊重患者、关怀患者;对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规范化、合理化;把工作做细、做准、做精,把环节质量控制好,确保护理安全,保证患者安全[14]。
1.4.3护理标识在细节管理中的作用 蒋红等[15]运用细节管理的理念对护理标识进行分析、归类,其中规范制作了药物警示标识、分级护理标识、提示标识、预防意外标识、温馨标识语等。经过临床实践的效果评价是:药物差错事故发生率、患者跌倒发生率比使用标识前下降了30%,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巳成为每位护士的自觉行为。
1.5制定细节的评价标准,定期进行细节质量评价
细化标准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据可依,标准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16],梁伟平等[17]报导:细节标准包括: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服务品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再将标准细化,如为患者剪指甲、刮胡子必须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各种宣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等。定期评价的做法有:(1)护理部每季进行问卷调查及让患者评选星级护士活动,向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及时听取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以及对护士的评价,通过评选结果选出服务之星、技术之星、质量之星(2)护理部主任每天坚持参加病区的晨会交班及查房,坚持每天看一份在架病历,检查卧床危重患者皮肤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抽问一位新收患者,抽问一位送检患者,抽查一项登记部登记情况;检查晨间护理落实情况,咨询一位患者的意见等。定期评价细节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6加强护理细节方面的培训
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从点滴小事中体现,要从细小方面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提高对细节重要性的认识[18]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往往是不安全的隐患[19],护理安全管理重在务实,必须从小处着手抓细节,才能确保环节质量,提高终末质量[20]。华卓君等[19]对本院及文献报道的差错、缺陷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成10个方面的细节问题,作为全院护士工作中的预警内容,在护士的培训和引导中开展安全教育,以实例教育引导护士,使护士引以为戒,防微杜渐,由于加强了安全细节管理,重视了细节问题,使护士在工作中更认真,更仔细,使得护理差错事故、患者对护士投诉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甄胜西等[9]在加强护理细节培训方面,不仅要注重业务知识的细节培训,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细节培训。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细节化,就必须将细节管理重要性灌输到每一个护理人员意识中,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7重视消毒隔离中的细节问题
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1],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无菌物品、无菌容器、无菌溶液等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各项操作等方面,均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各级人员均在周密细致的监督下进行各项活动,尤其不能忽视卫生人员的细节管理 [2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工作。
1.8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细节管理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要求: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李春岚 [23]的研究指出全院统一抢救车规范管理,设计了平面图,规定了急救物品的种类、数量、摆放的位置等,使轮岗的护士随便到哪个科室都能熟练使用抢救车
1.9人本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管丽红等 [22]在人本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从细微处观察护士的情绪变化;关心护士的生活与工作;采取正确的方式纠正护士的错误;通过细节的人本管理,影响和规范护士的思想、情绪、行为,在一些细微的环节对护士表达关心,更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服务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改进。
1.10重视患者的信息反馈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细节服务以患者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最客观有效的评价应来自于患者,患者满意了,就说明我们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患者有意见,就说明我们最起码在某个细节上没做好,应该立即查找问题并及时改进,使患者满意 [3]。目前患者信息反馈的途径有多种,例如:护理行政查房、工休会、出院时问卷调查、出院后电话回访、通过网络调查和信函邮寄等。每月组织护士长、护士进行总结、反思、讨论。
2. 小结
对护理细节管理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一种精神,蕴含着责任与奉献,细节是一种动力,是智慧和能力的高度结合并需要加以修炼,同时,细节也是一种创造,在不断创新的情况下,细节创造并促进竞争的激烈 ,只有在各项工作中将细节贯穿始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质量,将细节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充分验证了细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5.
[2] 杨锦荣。谈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00―101.
[3] 何兰萍,王琼莲。重视细节管理 提升护理质量。 西部医学。2008.20(3):668-669.
[4] 蔡素玲,吴华颖,阮国锋。细节管理决定临床护理工作的成与败。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6.
[5] 杨雪君,李春黎,张怡。关注医院细节管理。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15(5):44―46.
[6] 顾正红,刘东梅。注重细节管理,提高护理服务。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3):126.
[7] 王明霞,马义芳。七声服务――门诊人文护理的核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31―33.
[8] 任志平。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1
[9] 甄胜西,吴兵,徐媛等。细节管理在中小医院护理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7.27(8):52-53.
[10] 王晓燕 褚玉萍。 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1):1048-1049.
[11] 阉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7(38):549.
[12] 吴渭虹,张立红。对护理管理中若干矛盾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11):671―672.
[13] 张明星。重视细节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2):910―911.
[14] 阮梅芳。实施护理细节管理的效果评价。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2):117―119.
[15] 蒋红,顾妙娟,倪洁。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08,8(4):76―77.
[16] 卢素宏。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管理。2006,41(3):26
[17] 梁伟平,莫丽君,丁敏芳等。细节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全科护理。2009,7(8):2135―2136.
[18] 郑新玲。对护理工作细节服务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22―23.
[19] 华卓君,杨淑洁。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8.8(4):51―52.
[20] 李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21] 张皖瑜,尹湘毅。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监控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6):539.
[22] 管丽红,黄菊丽。细节管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7,7(10):59―60.
看了“护理管理论文1500字”的人还看:
护理管理安全心得 篇八
【摘要】目的浅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有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对8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针对2011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而病人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对9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的安全管理,比较两年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
结果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相比于20有了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结论经过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管理论文 篇九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66例ICU患者参与该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两组,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3、10例,患者年龄在17~88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6.32±3.25)岁,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术后心肺复苏治疗、其他疾病的患者例数分别是9、8、6、4、2、4例;参照组中患者例数是33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2、11例,患者年龄在18~87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5.01±4.05)岁,该组患者中主要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分别是10、7、5、3、3、5例。该科室中共计40张床位以及80名护士,男女比例是10:70,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是(26.54±3.21)岁,学历是在读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护士分别是1、20、12名。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床外分配时,告知每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工作是患者相邻床位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在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甲乙丙丁分级方式给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甲级:病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床边专人护理;乙级:病重患者[1],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3~4例患者的护理工作;丙级:病情稳定患者,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5~6例患者的护理工作。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实施各项风险评估并建立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文字给予跌倒标识、压疮标识、过敏标识、禁食禁饮标识以标注区分[2],详细告知患者标识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个标志需在风险解除或者患者出院后实施有效清除处理;对利用微量泵输入的药物使用情况设置标识,例如氯化钾以及镇静剂等,利用不同颜色标签给予不同药物加以区分并在注射器、导管末端等部位标好标记;设置耐药菌隔离标识的时机是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待患者阴转后或者出院后实施标识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名护理人员不可同时护理感染患者和需进行保护隔离患者。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分级情况实施全面有效评估并将护理人力分为:很忙、较忙、中,若同一名护理人员可对2例乙级患者实施护理可判定为很忙,若平均1名护理人员可对3例乙级患者加4例丙级患者实施护理则判定为较忙,若1名护理人员平均给予单纯给予4例乙级患者或者2.5例丙级患者护理,判定结果为中[4]。④对护理人力进行评估,给予各位护士患者床位合理分配时需要遵循轻重搭配原则,一般情况下,1名护理人员搭配3~4例患者,在其余岗位中,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已经合理搭配的护理人员辅助。完成床位分配后,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衡现象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调整[5]。
1.3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时利用医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1.4统计方法对66例ICU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结果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给予ICU患者护理分级管理的临床优势很多,不仅仅包括可以促使患者得到整体性护理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包括可以促进护理排班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给予患者标识管理,对显著增强ICU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病区管理质量均存在积极作用[6-7],可以促使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显著提升护理文书质量等,对显著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护理分级可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区分并可对ICU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进行有效均衡,需要注意的是,若ICU科患者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有效调整,例如转出患者、新收患者、患者病情恶化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有效调整对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资源有效使用率存在积极促进提高作用,可有效预防护理人力不足情况,可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并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该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2.12%,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是(98.10±1.54)分、(94.24±2.57)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作为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4):59-61.
[2]杨中气。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62-163.
[3]周丹。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285.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5):168.
[5]刘爱婵。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6-237.
[6]邱孝兰。护理标识在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9):4356-4358.
[7]司琴。特殊标识在ICU血液传播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1):24-25.
护理管理论文 篇十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出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大病进 医院 、小病进社区的理念,使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院的一个门诊部,因铁路运行机制的影响,地处渝中区两路口(院本部在九龙坡区),位于几家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狭缝中,为了长远 发展 ,2002年经过门诊部的努力和渝中区卫生局考察后挂牌为两路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那以后,我们既是铁路医院的一个门诊部,又是要管理5万多居民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既要承担门诊的基本医疗,又要做好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至今,门诊部职工从被动的接受上级安排工作到现在主动的上门为辖区居民服务,经历了艰苦的历程。而我作为一名门诊部护士长,亲身经历并参与了社区护理管理,在无章可循的实践摸索中,深切地体会到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才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人员的配置
由于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不一,单位福利的好坏,对社区医疗理解、需求程度不同等,导致入户调查难,建档难,获得相关信息后跟踪随防难。我们现有工作人员42人,护士10人,平均年龄48.5岁。因此,在人员配置上绝对不能凑合,要彻底改变 历史 遗留下的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工作素质低的现象。要培养一支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感染力和一定的亲合力、交流能力的队伍。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使护理走出医院,走进社区,面向社会,更好地服务群众。
2 目标的制定
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到位,2002至2006年之间,我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所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作为管理者,首先应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 ,相信社区医疗服务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护士长我也身先士卒加入其中,带头完成,如未完成者与当月奖金挂钩,各种慢病的管理率要求达到100%,由管理者组织人员负责抽样调查,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这一目标的制定使基线调查这项艰难任务由前半年的5%,到年底迅速提升到68%,有些团队甚至完成了80%以上,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基线调查任务,各种慢病管理率也基本达到100%。
3 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在临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
3.1 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
社区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积极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其合理饮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月每个团队必须为其辖区群众进行1~2次健康知识讲座,在讲解时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居委会的配合下制定健康专栏,使卫生知识逐步普及。
3.2 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
由于生活上行动不便或者 经济 困难等原因,有些患者不能到医院来看病,有些慢性病患者不能坚持来院 治疗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了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上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这样既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卫生服务,又为医院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大力开展妇幼保健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后,优生优育就成为年轻父母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要求每个团队的责任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督促指导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及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同时提醒父母如期为小孩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妇幼保健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人员配置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妇保防视护士和三个预防接种护士),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去完成。
4 管理的方向
4.1 注意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社区护理是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要求社区护士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营养、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的社区护士除了通过全科护士培训外,还利用各种梁道开展继续 教育 ,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逐步培养成知识技能全面的综合型全科护士,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技术指导。
4.2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
社区工作繁杂,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士长应一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护士,帮助排忧解难,使她们能说出心里话,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激发了服务热情。
4.3 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沟通
社区服务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社管中心,在 电子 化信息时代,社管中心的领导也想用电子档的形式把各种纸质档的东西反映出来,然而他们又处于探索过程中,电脑设计人员又不懂医学,怎样才能使他们既能有效监控各种数据信息,又不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呢?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主动为与社管中心联系,配合修改完善各种电子表格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减少书写内容。
护理管理者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领导要求改变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我们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为1∶1,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给社区中心后,护士将严重缺编,另外,要求完善对社区服务补偿,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引导社会健康 发展 。
5 小结
由于重视了社区的护理管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亲和力,拓宽了知识面,尤其是我中心从 企业 医院 转制以来,人们从做不做一个样的思想转变到自谋生路,自求发展上来,思想观念得到了质的升华,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区领导的帮助,改善了就医环境,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大家积极的献计献策,使社区护理更加规范后,制度后, 现代 化,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居民心中的满意度,为护理工作走进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医院制造了社会效益和 经济 效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护理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