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语文实践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寒假实践论文 篇一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对,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旅游管理本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对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至,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全国高校布点近700个。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正在制定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因而本研究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1、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从事的职业(行业)与适应岗位,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四个部分。
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等等。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非职业化的,模拟实训的工作环境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而是仿真环境。现场观摩中,虽然工作环境是真实的,但学生充当的只是“旁观者”角色,它们不能替代专业考察与毕业实习。专业考察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现场实训与主题调研,提供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都是非职业化的。
现场实训是通过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达到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但其参与程度仍不及“员工”角色。在主题调研中,学生充当的也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但应比现场观摩思考得更为深入。专业考察中学生社会角色的真实性介于理论课实践环节与毕业实习之间。毕业实习常见的教学方式是顶岗实习,是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完全真实的社会角色,学生担当的角色是职业化的,通过“顶替”企业员工岗位,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涉及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
毕业实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长知识,而且要能总结经验,形成见解。项目合作也是毕业实习可用的教学方式,可被看做是顶岗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严格地说,毕业论文只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毕业论文还包括与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则是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总结性独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一般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前述实践课程相比,毕业(设计)论文侧重于创新。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理论创新,毕业设计侧重于应用创新。
2、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由前述可知,理论课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之间在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可相互补充,而且由理论课实践环节到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它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也应遵循上述规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又应具有开放性,以利于教学创新。
二、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偏小
国际知名旅游院校都重视旅游实践教学。如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在校期间有3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小时。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国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约占15%,实践课程课时分配比例偏小。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18周,基本能满足一到两个方面的实习的需要,如酒店和旅行社实习。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课时为6-8周,时间太紧,不利于开展较充分的研究。而践教学环节常常因设施不全而变成理论讲授课,从而使实践课实际占比更小。在学分分配上,一些院校实践教学占比约为11%,有的不足10%,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2、教学内容偏离就业需要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近50万(含专科),人数虽多,但有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离就业的需要,使教学与就业难以对接。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已不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符合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
3、师资与教学不匹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其它学科为背景的学院为依托,或是在其它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不少教师是由经济类、管理类、史地类、语言类等专业转改而来,实践经验极少;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成为一名教师的,大多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不足。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书面测试上,难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的是教师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计分缺乏规范性。毕业实习评价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评价,而企业也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实习结束后一般也没有统一检测(考试),所以也只是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
5、忽视毕业论文实践意义
教学中往往本末倒置,注重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包括论文结构、格式要求等,而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包括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径等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评价中,也注重的是对“写”的评价,而轻对“研究”的评价。
三、实践课程设置优化
1、完善实践课程开发
增加实践课学时学分在总课程中的占比,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同的理论课程有不同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之间,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课题研究指导;制定实习手册,规范学生实习工作与教师实习指导工作;结合教学方式、课程属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方式。
2、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
校内实践课多为模拟实训,使用成本低,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一种比较便利的实践教学途径。但校内实训不能代替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而不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习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环境比模拟工作环境复杂,有时还会遇到突发情况,这对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3、实习内容多样化
实习内容多样化能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选择多样的实习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上的多样化,如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二是岗位设置的多样化,即在同一专业方向上设置不同的实习岗位,如酒店实习设置前厅岗位、客房岗位、餐厅岗位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在专业上综合发展,也有助于其个性化发展。在实习内容设置上,不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不仅体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体现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职业岗位教学,还应有研究项目教学;从而体现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特点。
4、加强创新与创业引导
实践出真知,应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新知,对原有知识与工作流程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创新建议。应通过实习任务确定、作业布置、考核评价以及课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引导。课程设置不仅要面向就业、面向人才市场,而且应面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房地产等新业态,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创业。
5、落实教师从业经历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一些院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但因没有相关制度进行匹配,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莫衷一是,所以积极意义不大。教师应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具备行业、职业从业经历,而不仅仅是具备“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著名的“落桑模式”要求教师每隔三五年回到企业中去,接受行业最新知识,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论文 篇二
课改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是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课程能不能正常开设、教学内容能不能切实完成的问题,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的实践活动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陪学生玩”的层面。我们仅仅以学生“玩得高兴”为目的,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兴趣的培养,而始终没有把能力的目标摆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我们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直接体验”,忽视学生的“探究”与“尝试”,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课外兴趣活动。这显然是不符合课程开设的宗旨的。
结合课程纲要和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形象地定位为“爱玩,会做,敢问”这样三个渐进的层次。
第一,尊重与呵护小学生“爱玩”的天性。
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操作的技能和优良的心态,诸如自信、乐观、善于质疑、敢为人先等。学科课程的教学受制于尚不完备的教育制度,屈从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使小孩子提前告别了玩乐的童年,沉陷于残酷的学业竞争之中。但是,“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会在玩乐中迸发智慧的火花,人的创造特性也将在率真的玩乐中诞生与成长。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孩子们成为大师的机会。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尊重与呵护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应该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作为课程目标,又不仅仅是使课程“好玩”,还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玩好”,即“玩有所得” !因为只有玩得好、有所得,才能让小孩子“爱玩”。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玩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合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坚决地把学生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切实保证他们“人人有的玩”,“个个有所得”。如果活动过于简单,课堂可能很热闹,但玩过之后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慢慢失去热情与兴趣,最终将课堂变得沉闷无比。而如果活动难度太大,学生玩得不顺利,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孩子感兴趣而且能够“玩有所悟”的实践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就必须遵循“生活化,趣味化,时尚化,乡土化”以及“儿童化”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时以“激发兴趣,锻炼能力,挑战自我”为指针;制定计划时,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严密组织,全程指导,正面评价,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爱玩”之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二,培养与锻炼小学生“会做”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里面清楚地说明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社交能力,干练的组织能力和熟练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所有这些能力,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会做”的能力。
反观我们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到最后却拿不出像样的成果来。就是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也是作工粗糙,毫无创意。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要想让小孩子真正学到动手操作的本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就不能“放羊”!课前准备中,我们要制定详细计划,作出周密安排,要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具体拟定切合小学生发展水平的能力目标,保证每一堂课都能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以培养学能力为核心,严格要求,耐心指导,确保学生逐步实现“会做”的目标。
要培养学生“会做”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贯彻“具体示范,全程指导,鼓励合作,及时反馈”的流程规则。所谓“具体示范”,就是老师要“手把手地教”;“全程指导”,则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指导,还包括有针对性的课前动员和课后评价;“鼓励合作”,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成功机制;“及时反馈”则应立足“正面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提高”为目的。
只要我们作到了这一切,学生就一定能够大胆尝试,不断挑战,不断地从“爱玩”走向“会做” !
第三,激发与培育小学生“敢问”的精神。
中国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性,尤其缺乏“独立自主”与“改革创新”的闯劲。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自主”与“改革创新”恰恰成了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最具综合实践性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会学生关爱自然、服务社会,帮助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与必要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完善自我”的个性品质,形成一股“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敢想敢干”的闯劲。
如何激发和培育小学生“敢想敢干”的闯劲呢?
我们的老祖宗把“学习、研究”称为“做学问”, 而“学习”的英文单词 “study”,也同时含有“研究”和“调查”的意思。还有,美国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有“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的名句。这些都说明“学习研究”是和“问题”紧密相连的。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实现”放在首位,重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形成问题,在“猜测与尝试”中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与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欣赏”与“模仿”的层次上,实践课“寓教于玩”,就是要指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会“敢问”!。而这一宏伟目标能否成功实现,关键在于我们的活动课程能不能增进学生“问”的欲望,能不能提高他们“问”的水平。正如陶夫子所说:“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真知!”
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分为“观察、模仿、创新”三个阶段。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经历了“观察”与“模仿”两个阶段,而没有“创新”这个重要环节,那将是综合实践课最大的失败。如何才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呢?这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奏。在综合实践课中,我们应该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为抓手,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改革创新”的潜能,才能够帮助学生自发地走上“观察 → 模仿 → 创新”的自主之路。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玩”的课程,首先要保证学生“爱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玩”学会“做”,通过“做”学会“问”,最终激励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型人才。假设我们在设计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都能够全面细致地考虑学生“爱不爱玩?”、“会不会做?”、“敢不敢问?”,并将这些问题逐一落实到教学方案里,贯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那么,我们的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都一定能够获得成功,都一定能够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份自由的空间,升华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形成“团结协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最终成就辉煌的人生。
实践论文 篇三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能应用和坚持这一基本观点,根据教材内容,在教者正确指导下通过手、脑、口等并用,共同参与认识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意识观念,这是变重教为导航,变学会为会学这一观念上的更新,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实践能开发出学生无限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意外的惊喜
学生的大脑不是空白的,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实践是打开学生大脑宝藏的钥匙,是点击学生语文思维的鼠标,是从学会走向创新的基石。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模仿4~7自然段写几句话。学生有些茫然,不知该写什么事物。于是我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早晨,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春天!”“那么春姑娘藏在哪里?她美吗?我们一起去找找!”这时候的孩子早已被美丽的春景深深吸引,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起春天来。欣赏完美景,我再让孩子们写时,他们的作品让我惊喜连连!小颖写的是:柳枝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那是春天的秀发吧?小祥写的是:一阵阵春雷轰隆隆响起,那是春天的脚步吧?莹莹写的'是:风儿轻轻地吹拂我们的笑脸,那是春天温暖的手吧?小文写的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一边飞还一边叫着,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这个案例也使我明白了:孩子的大脑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会有多大。孩子不是不会说话,而是被好心的大人强行用知识给堵塞了。老师应解放学生的大脑,还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走向社会。
二、实践能为孩子搭建合作的平台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是语文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意思好懂,但怎么合作,学生是模糊的。实践活动能给孩子搭建起合作的平台,实践中学生能体会出个人的单薄和集体的强大,实践中学生能学会合作的方法。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时,要求学生调查学校树木、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学生就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选择了合作。其中第二小组的合作方式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他们把合作分为三个层面:
(1)四人一组,设组长、组员,各自收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
(2)具体实践中既合作又分工,如谁拿照相机拍照、谁统计、谁填表都落实到个人,同时可以互相交流沟通;
(3)讨论时先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小组进行论证,找到此建议的局限性、优越性、可行性,在相互争论中不断地更正、补充、完善建议,直至找到最佳建议。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得到增强,加强了小组间的合作,使大家认识到团队力量的伟大,同时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组内成员的个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意识得到熏陶。
三、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改编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说话课,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在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表演一个舞台剧。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课文,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等到表演时,小煜同学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拿着像模像样的道具粉墨登场,一个亮相就引来同学们的掌声。原来我还担心那么多的人物对话孩子们可能会记不牢,事实说明一切: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连我都被震动了,他们在一次次的排练中不知不觉把课文都背出来了,有的还能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和发挥,把课文中的人物都演活了,这样的实践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这篇课文。你说,和老师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讲,哪种方式好?由此可见,只有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他们的知识才会变得丰满深刻。
实践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拥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高投资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婉霞。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投资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文实践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