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多篇范文
【概述】学年论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年论文 篇一
关键词:文科学年论文 选题意义及原则 选题方法
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主要是在大三)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一、学年论文选题的意义
学年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大致经历选题、围绕选题搜集资料、确立论点、拟定论文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等6个环节或步骤。选题是撰写学年论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引起重视。
学年论文的选题,就是要选择研究的课题或论题,也就是解决“研究什么”、“写什么”的问题。“题”不一定就是论文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名称,是一篇论文的眼睛。
一个课题可以写成一篇论文,这时论文的选题与标题就是一致的,如《中国流行文化中权利关系》。一个课题也可以写成数篇论文,有若干个标题,如《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美学研究》,就可以写若干篇论文:《微型小说的美学特质》、《微型小说的审美创造》、《微型小说的审美形态》、《微型小说的艺术优势》等等。这若干篇论文标题的外延都没有超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美学研究》这个课题的内涵和外延。由此可见,选题可以是论文的标题,也可以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善于选题是写好论文的前提。选对了题目,论文就等于完成了一半,所以,写学年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争取选对题。论文选题除决定论文写作的成败之外,还往往决定着论文的价值及论文写作的难易程度,一篇论文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作者写作论文的主客观条件,这是决定一篇论文能否获得预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选题难度太大,论文就很难写好。如果太过容易,也难以写出有质量的论文。
选题作为科研的起步,确实起着关键作用。这一步事关成败,所以要慎重选题。
二、学年论文选题的原则
选题的原则就是衡量课题、决定取弃的标准和根据。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应尽力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看选题是否新颖
新颖是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精髓,科学研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探索新发现的过程。学术论文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是否新颖。所谓新颖,即论文表现的是新材料、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角度等等。一般说来,新颖主要包括三种含义:创新、更新、拓新。创立他人未有的科学理论,提出他人未曾发表过的观点谓之创新;否定或修正他人已有的理论,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见解谓之更新;在他人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拨正,充实和提高谓之拓新。学年论文选题不难,但是,要选准一个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选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新往往意味着首创和独创。
学术论文评价标准中的第一条就是看选题是否新颖,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做。如果学术界对于该课题已经研究得相当深入,而且成果也相当丰富,你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就没有必要重复去做。有些题目尽管别人已经做过,但如果你能更换一种角度,或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解读,或者对前人的说法提出质疑,自己有新的看法;或者觉得前人的说法有不妥、不完美之处,自己能提出补充性的意见,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可以作为选题进一步研究。
选题新颖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资料积累,一步不可能登天。所以,对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一般不会在创新上提出太高的要求。但作为初学者,也不应把这当作降低标准的借口。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力求在“新”字上作不懈的努力。即使选了别人已经写过的论题,也要尽可能地做到老题新做。运用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看法;也可以运用新的视角或新的研究方法来观照研究对象,从而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
2. 选题要联系实际
论文的选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必须有益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的论文选题,重要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论,问题越具体越有针对性。如隐性采访的规范化问题、新闻报道的真实问题、网上舆论引导规律研究、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有价值的课题。
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来选题,就有写不完的题目。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只能撰写与社会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论文,而不能从事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各种学术问题。
3. 选题要兼顾兴趣
兴趣在科学研究中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潜心探索的一种欲望。它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极感兴趣的心理状态,“乐之”去做,就有助于调动主观能动性,使人不知疲倦地深入其中,倍感其乐无穷。
兴趣对完成论文的写作十分有利。当然,兼顾兴趣原则不等于只顾兴趣。如果只顾兴趣而不顾其他的选题原则,或者太强调兴趣,一切从兴趣出发,也是不恰当的。
4. 选题要衡量主客观条件
论文选题还需要考虑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研究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资料;二是有基础;三是有专长。
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这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研究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其次,要有研究的基础,没有基础如同空中楼阁。比如,写《“写真实”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历史命运》这样的论文,你就必须掌握“写真实”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对其经验、教训有深入的了解、把握,而要掌握这些情况不是一个人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再次,要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学术研究的课题,带有强烈的专业化色彩。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攻范围,从而形成自己的业务专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般说来,应该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
总之,选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尽量扬长避短。力求选择那些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者自己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又有一定研究条件的选题,这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5. 选题要大小适中
学术论文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大小适中指的是:论题的大小与篇幅相称,与论文的水平要求、层次高低相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戴知贤先生在《大学生研究生论文写作十五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中曾经把论文选题分为5种类型:大题大做、大题小做、小题小做、小题大做、中题中做。
我们在进行选题时尽量避开大题大做。大题大做对于大学生的学年论文、学士论文都不合适。如像《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这样的题目,需要花较大的力气才能完成。而这对本科生来说难度过大,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中途写不下去,迫使自己更换题目。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信心。若勉强写下去,也会像蜻蜓点水一样,浮光掠影,既不深也不透,什么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只能落个“大而空”。所以,选题宜小不宜大。从小题做起,扎扎实实地钻研下去,小题也可以写出大文章。王力先生所过:“论文的范围不宜太大,……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另外,我们还应认识到题目的大小与价值的大小不成正比。小题目也可以有大价值。如,肇庆学院王福湘教授的《谣言惑众几时休――评王晓明〈鲁迅传〉的一条注释》(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1期)一文就是小题大做的成功范例。文章从一条注释谈起,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分析辨别,归纳整理,写成一篇很有力度的文章。文章选题较小,切入点也小,从“一条注释”谈起,但却澄清了一个错误事实,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大题不可以小做,小题却可以大做。所选的题目虽然不大,但如果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往深处钻研和挖掘,深入其本质,把问题说清说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论文有分量,就是好论文。所以,不要怕题目小,论文的分量会单薄。论文分量的轻重和论文题目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
选择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如《试析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中的死亡意识》等;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角度,如《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社会隐喻系统》,只是在《赵树理小说研究》这个题目几分之一的范围内作研究,显得角度小,针对性强,容易驾驭,便于进行深入研究。
选题要小,要具体,但也不能太小,使其失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如以《〈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描写》、《随物赋形 空灵拔俗――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等为题来写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就显得非常狭窄,因为这样的论题容量很有限。
最好选一个适中的,自己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题目。
三、学年论文选题的方法
要选好论题,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一些选题的具体方法。对于初学写作学术论文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比较稳妥的方法。
1、可以先看文献资料再选题
选题一定要查看文献资料,熟悉选题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不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很可能是没有研究价值的无效劳动。
在选题之前,需要查阅、了解别人在这方面已经研究了哪些问题,进行到什么程度,是否有人写过你正要写的题目?如果没有,那你所要研究的就是新问题;如果别人已经研究并且写了文章,那你就看看这些文章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赞同,可写写商榷性文章;如果赞同,再看一看这些文章的视角、立场、切入点、论据、及论证逻辑是否合理,如果发现有明显的瑕疵,也可以写文章进行补充和纠正。总之,在了解、把握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所确定的题目才不会与别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在题目、观点上重复。
2、可以在学科交叉区域选题
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的选题。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是对单一学科研究的挑战与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质性突破。这是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必将对未来科学与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学科领域内的一些课题早已被为数众多的研究者所普遍观照,而交叉学科区域常常是少有人涉足的空间。在交叉学科之间选题也很容易出成果。如文艺心理学研究、文艺生态学研究、网络语言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等,均有很多有影响的成果涌现。
3、可以在旧话题中更换新的研究角度
在科学研究中,某些旧课题一再被重新提出,加以研究。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因为真理不会穷尽,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对同一个问题,前人总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氛围、当时的认知水平和个人特有的角度来阐释自己的看法。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及认识的深化,后人对同一问题也可以从新的视角去研究、去解读。角度不同,方法改变,旧题也会出新意。如以往的红学研究者都把王熙凤看作是心狠手辣,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但也有研究者从管理学、人才学的角度来研究她,撰写了《论王熙凤的管理才能》、《论王熙凤的管理艺术》等论文,这样的文章就颇有新意。
这方面的选题还有很多,如《〈金瓶梅〉成就再评价》、《李清照豪放之气新说》、《〈废都〉再评价》等都是在老话题中用新视角来重新解读作品的。
旧题新作要求研究者要尽可能完备地搜集前人已有的学术成果,做到知己知彼,作新要知旧,不了解“旧”,就不知道什么是“新”。
4、可以接着别人提出的问题继续说
别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有学术价值或者实际意义,别人论证之后,你如果觉得还不满意,或者还有话要说,也可以接着别人的话继续说下去,当然要说得更深入、更有说服力才行。这样的选题也是具有新颖性的选题。
5、可以选择冷门课题
冷门题是指某一时期人们少有关注或无人关注的问题。有些冷门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一旦被发现和开掘出来,就会像深埋地下的珍珠重见天日一样,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冷门中选题,不仅很少与人“撞车”,且容易获得成功,还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更能体现出一个研究者见微知著的科学敏感与慧眼独具的才华(如张仲谋的明词研究、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研究等)。不过,选择冷门,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辩证的观点去研究,避免一味地标新立异。
四、学年论文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许多学生是初次接触学术论文写作,所以在选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形:
1、选题范围把握不当
有些选题过于宽泛,如像《20世纪中国戏曲的历史回顾》这样的选题就太大,短期之内是无法完成的。如果选题超越了自己的驾驭能力,还硬要去写,那么在写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当然,如果选题过于狭窄,无法展开论述,那也同样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过于随意、凑合
有些学生在选题时随便凑合,写作时动辄更换题目,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指导教师的精力。选题首先是“选”,要从自己几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积累中去认真选题,而不是信手拈来,草率应付。
3、论文标题过于陈旧
有些选题非常陈旧,毫无新鲜感,甚至直接把教材里的章节名称“拿来”作为自己论文的选题,如《论秘书的职业素养》等,这样的选题就显得毫无新意。学年论文的选题,要能反映出独到的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虽不要求每篇论文都是“发前人所未发”,但也要有一定的新意,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大学生学年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3g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分析了3g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丰富罔上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进网络及加强网络管理等加强青年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2009年7月,cnn工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45.9%。大学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高校青年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手机上网,在网络平台中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交友及娱乐已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随着手机3g的发展和运用,学生使用3g移动上网,已使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种新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又将在校园流行。这种基于3g的校园网络文化传播,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3g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特点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3g时代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三代手机通信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笔者所研究的3g网络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内流行的基干3g技术发展起来的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或时尚。
3 g 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特点:(1)载体新,功(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能强大。基于3g技术运用而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的载体是手机、电脑与全球互联网。这个载体改变了传统的电脑和互联网结合模式,形成了手机、电脑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通讯技术、手机及计算机技术和视听传媒技术融合,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它进一步促进了通信与广播电视融合,使一些电视台开始在网上传播其节目,让人们能通过电脑或手机观看,丰富人们的网上娱乐生话。它也促进了通信与金融融合。电子钱包的ic芯片非接触式与 3g移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后,就提供r电子货币、会员证、票务等多种服务。随着3g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开始享受手机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音乐、高速互联网接人以及图文传输等业务带给我们的更为便捷的服务。这在带给人们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滋生社会享乐文化流行。
(2)信息量大,时效快捷。“欲知古今,借问网络”已成为时尚。网络让人们纵横古今,跨跃国界。在以谷歌为代表的强大收索引帮助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图像、声音及文字一体的新型媒介,正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冲击,在传授知识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强大竞争环境中,各种网络煤介,为保持竞争优势,正以分钟乃至秒钟计算,把最新的信息及时的传播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3g时代,移动网络又让人们随时都在关注着这些信息,确实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时时在线。新的网络技术会使先进与落后文化并存,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激荡加剧。
(3)虚拟性、互动性强。在3g时代,人们把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平台进一步向网络世界延伸,甚至转移到网络卜的“赛博空间”。许多人开始以“双重身份”生活,即使用现实世界的真实的人和网络世界的虚拟的身份生活。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友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用虚拟身份的网名通过qq等煤介进行个人及群体交流。人们在虚拟的网络游戏里网游。人们用网名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表达思想。在现实和虚拟之间,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与个人以及群体和个人、人与人之间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虚拟与互动性,形成了超强的吸引力,使虚拟文化在网络更加盛行。
2 3g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文化效应,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3g网络文化对青年的主要影响如下。
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3g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空间,使青年大学生主动或被动的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同文化的冲出。西方大国宣扬的人权理念、民族宗教思想等价值观念会对青年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虚假照片及视频,制造社会舆论,误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一些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会通过网络及时的曝光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如已经发生的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引发的“仇官情绪”爆发;浙江杭州市帆车案引发的质疑和嘲弄政府公信力的事件爆发就是例证。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下,以及“快餐文化”、“享乐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发生擅变。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政治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职业价值等方面目标的确立,追求目标的手段,以及对实现目标手段的评价上都将发生变化。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绝大部分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并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网络中心,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会进一步呈现多元化趋向。
部分青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3g会使“虚拟文化”更加盛行,网民常以虚拟身份在网上浏览白己感兴趣的信息,或以虚拟身份通过qq群等网上群体组织或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各种论坛发表自已的言论。网上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网上空间相对现实社会较大的自由度,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如传播计算机病毒,采取“黑客”行为,散布虚假信息,产生畸形的“网恋”等等。有些行为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由于相关的法规不够健全以及监管不力,再加之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使网络安全管理、道德法纪规范难度较大,这使少数青年大学生常以网上道德意识实践现实社会行为,部分青年大学生道德意识会明显弱化。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的种种法律手段在网络社会中就失去了作用,集体主义道德作为我们社会的本位道德,在现实世界里至今仍保持着绝对的主导优势,但在虚拟世界里,其主导地位会受到威胁。
少数青年大学生人性异化。人性的异化就是当人性的某一方面得到了片面的发展和膨胀,从而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时,人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受到了扭曲和抑制,甚至有的目标可能被阉割而停滞,成为畸形的人性。“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他们相当多的从高技术电子游戏中吸取营养,容易导致孤独症和网络上瘾症,从而错失了在实践生活中完善人格的大好机会”。网上丰富的信息、虚拟时空、参与性的游戏节目,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有具大的吸引力,让少数青年大学生似乎获得了知识,感受了快乐,收获了物质,但却失去了精神,迷失了自我。一些人由此患_上网络迷恋症。《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约每6个网民里有1个具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龄在一年以下的网民对网络成瘾的倾向性最强烈。网上一些人常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发生时空错乱、角色混淆,甚至发生愚蠢疯狂失掉理智乃至犯罪的行为。在这种不良网络文化的异化下,高校校园里同性恋人群会增多,心理疾病患者人数会增加,伤害他人及自杀的人数会上升。
3 3g时代加强青年学生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3.1充分利用3g网络优势资源,创建全新的网上学习娱乐空间
3g技术已使网络无处不在,这为学生网上学习娱乐创造有利的条件。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知识和文化传播功能,创造一个网上学习生活娱乐空间,打造好主阵地,增强先进知识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
优质的课程体系进网络,为学生创造多时空的学习机会。当前,课堂教学方式仍是高校知识传播的基本方式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应把相关课程的音像资料、教学辅导及考核方式等相关信息收集成为一个学习系统,让学生可以选择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建立一个自主的网上学习实践空间。优质的服务系统进网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事关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信息,如加强教学服务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等网上服务管理系统的建立,让学生随时了解学校课程教学、学术及文体活动,就业考研信息,甚至能够随时获取自习教室安排、车船票务、图书馆资源等信息,从而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造绿色校园网上娱乐空间。青年大学生在网上主要以游览信息、观看影视节目、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等方式娱乐。学校可组织相关部门,通过网络手段,将时政、科技、娱乐等信息通过网上直播、手机短信、bbs贴子等及时传播到学生中间,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创建和谐校园。以学生社团、科研室、党群组织等为单位,建立qq群众,领导与专家广泛参与的校园网交友聊天,使不同学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交友聊天活动,让网络成为同学间、师生间心灵交流的平台。创建校园网上高雅艺术及爱国影视专题,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主题的经典影视和听唱红色歌曲中,了解中国的当代历史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在娱乐活动中增强伟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党爱国的新人。
3.2教育工作者进网络,在现实与虚拟社会间以双重身份做好教育工作
3g将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青年大学生将知识获得和娱乐资源的获取重点逐渐转移到网上。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传播知识方式将向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不改革高校传统以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就势必加大当前已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脱离等现实问题。要改变这些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要进人网络。在现实的社会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虚拟社会里教师仍然要引领解惑授业。在网络世界里,教师要以虚拟身份参与甚至组织诸如qq群体活动,通过网上发贴、博客、聊天等方式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以网友的平等身份讨论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十分关注的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引导青年的爱国热情,创造和谐社会舆论。这样才能把显性教育与隐性的教育结合,使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手段符合新的网络革命及青年身心特点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3.3管理进网络,创造健康和谐文明的虚拟空间
学年论文 篇三
虽然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新课程标准也开始全面实施,但应试教育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受应试教育影响,相当数量的初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缺乏充分的写作训练和文体训练,写作水平低下,不仅措词不当、病句、表意不明、条理不清、逻辑错误等现象比比皆是,而且不会写议论文。对于以写作为主要创新表现方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这种现状无疑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极大障碍。因此,强化基础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强化基础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谋篇布局,抑或是表达方式与语言的运用,都始终强调创新性,久而久之,必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所培养[2]。强化基础写作能力,首先是开设基础写作课程。但问题在于,或者是课时有限,或者是因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过一些写作知识而不够重视,或者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以至于这门课程开设的最终结果常常只是学生获得课程成绩,而实际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因此,要通过基础写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课教师必须做到:第一,牢固树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精讲、少讲写作理论,细讲、多讲写作技巧,尤其是在课内要多安排写作训练;第三,增加学生在课外的训练量和阅读量,并勤于批阅、检查;第四,改变考核方式,将平时写作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加大其在课程成绩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如将通常的30%改变为40%甚至更多。
单靠基础写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是不够的。除课程设计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应采取这样的措施:第一,在第一、第二学年,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必须认真完成千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篇以上;第二,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必须阅读中外文学名著50部以上,理论书籍10部以上,而且要写出读书笔记。这样,既丰厚学生的专业修养,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的帮助;第三,实行导师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全员投入,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学生,对他们的写作与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评阅指导;第四,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情况与学分挂钩,强制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第五,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每学年举办1—2次征文比赛活动,并将优秀作品汇集成册出版。
二、强化论文写作能力
论文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必须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予以强化。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考虑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有论文写作课程,但是在开设时间上大多是在第七学期,以利于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这样的设计存在严重的问题。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从第七学期开始就忙于找工作,在本学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常常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论文写作并不等于毕业论文写作,如果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毕业论文,就会弱化该课程的功能,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所以,不仅要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而且要将开设时间提前,这样,既能承接基础写作课程,又能从二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指导,利于学生完成各种论文写作,并不断提高水平。在实践环节上,首先是要加大课程论文写作力度。课程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尤其是文学类课程的平时作业或考查作业的主要形式。由于此类课程很多,所以学生要完成的课程论文是整个大学期间完成的论文中最多的。目前课程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是课程作业,加之量大,甚至有时出现几门课程论文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情况,学生往往敷衍应付,甚至抄袭,而对教师来说,通常只是批阅后给成绩,缺乏必要的指导过程。课程论文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因此,必须制定课程论文质量标准,规范写作要求,严格指导过程。学年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一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安排在三年级,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是为毕业论准备,而且也制定有质量标准。但是如果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就会发现,把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视为是给毕业论文作准备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是学年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都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所以,现行的学年论文制度需要加以改变,在时间安排上,可以考虑让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分别完成一篇学年论文;在指导过程上,不能是一次性指导,即教师批阅初稿,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提交,教师给出成绩,而应该增加指导次数,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提高学年论文质量,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如果能够按照毕业论文的要求指导学生的学年论文,效果将会更加明显。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完成的论文。相对其他各种形式的论文,毕业论文的规定最细致,程序最规范,指导最认真,要求最严格。
但是,由于第八学期正值学生寻求就业的最关键阶段,能够真正潜心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并不多见,因而,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面对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首先,可以考虑将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改为第七学期。虽然第七学期就业工作已经开始,但是相对而言,学生有比较从容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必须高度负责,主动联系学生,掌握学生动态,敦促学生及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再次,严肃处理未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者和抄袭者,切实执行未完成毕业论文者和抄袭者不得毕业的有关规定,真正给学生以警示。除强化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这些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二、三年级学生中大力倡导、组织申报学校针对学生设立的科研立项,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鼓励在学术期刊公开。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科研活动,做好学生的指导教师,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三、强化个性化写作能力
如果说强化基础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是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之必须手段,那么强化个性化写作能力则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样是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文学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作家、诗人,但是如果能够强化文学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成为作家、诗人奠定基础,无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成果。因此,第一,在现有正常开设的文学类课程基础上,开设诸如小说写作、戏剧写作、散文写作、诗歌写作、影视文学写作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第二,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举办讲座活动,给学生以文学写作的激发和启示;第三,组织、扶持学生文学社团,聚集有文学写作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将文学写作、经验交流经常化;第四,创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内部文学刊物,专门刊发学生的文学作品,每学年进行一次年度评奖、表彰;第五,向文学期刊推荐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向文学期刊投稿,组织、激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学写作竞赛活动;第六,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文学写作活动,进行切实指导。
新闻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又一表现形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不乏新闻爱好者,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中也确实有很多人从事新闻业。因此,强化新闻写作能力同样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开设诸如新闻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选修课程,同时,任课教师担当起学生新闻写作实践的指导任务;其次,建立学生新闻报导组织,专门负责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所在院系的宣传报道;再次,鼓励学生积极采写新闻并向校内外新闻媒体投稿,尤其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做校内外新闻机构的兼职记者或通讯员。随着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报考公务员人数的增加,公文写作能力包括申论写作能力已成为部分学生热衷提高的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加强。首先,开设公文写作、申论写作等选修课程,在精讲相关理论的同时,重在写作实践训练,任课教师加强指导;其次,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院系日常工作中的部分公文写作交由学生完成,给学生提供写作实践平台,相关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联系或帮助学生联系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课余或假期进行公务员实务训练,在实践中提高相关写作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年论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