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导读】电磁学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电磁学论文 篇一
19世纪初叶,不论是对于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的德国、法国都是可以称为是科学复兴和发展的时期。在欧洲大陆,各国科学思想交流广泛,科学探究方法也普遍得到认同,科学成为了国际性的事业。同时,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支配科学方法的那种数学精神也影响了贸易、商业和工业。“科学上的每个进步都增进我们对实际生活中某些可测量现象的驾驭;而实际生活中每个新发展都为科学探究准备了一块新的领域”。
英国虽然也受到德、法两国的影响,但是,同哲学上的德国和科学上的法国相比,英国在本世纪表现得明显的无所建树。这一时期科学在法国可以夸耀的那种组织和保护在英国却闻所未闻。英国科学没有一个中央组织机构,也没有形成什么学派,相反则是独立的个人风格。
在经济方面,英国的资产阶级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发现科学发展对技术革新产生的巨大影响。新的技术学院相继建立,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还设立各种奖金;私人性质的学会和民间组织也可以从个人、企业或国家支持,继而可以从事工业所需的相关科技研究。这样的联系一方面使科学不再是有闲、有钱的阶层的特权,而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另一方面,科学也越来越成为实验室、工厂和市场的差使。自由研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仅仅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层面的问题。
在哲学与科学思想方面,英国也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兴起的影响。自然哲学是用化学、数学,运用对立、互补、有机结合等概念来解释自然。对立和统一思想就是自然哲学的产物。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广泛传播才在科学上引起了一个重要的结果。科学家开始关注多年被视为毫无关系的电现象和磁现象,开始研究电学和磁学以及电、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法拉第及其早年的成长和工作的背景
法拉第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民窟,父亲是铁匠。虽然家境贫苦,但幼年的法拉第还是读了几年小学。在那里他学习了基本的读写和算术。这样的基本教育使得法拉第从1804年开始在G.黎堡先生的书店作装订学徒的生活可以变得有意义。他可以阅读所要装订的大量书籍。正是在这长达7年学徒生活中,法拉第读到了I.瓦茨的《意识的改善》,“这本书成了指导法拉第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在装订《大英百科全书》中J.梯特勒撰写的“电学”条目时,法拉第开始对科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他开始在书店的住处做实验,并记实验日记,一直坚持了数十年”。试想如果没有早年的基本读写和算术教育。这些书籍不可能对法拉第走上科学道路产生最初的影响。
法拉第曾在1810年参加了由J.塔特姆组织的“市哲学学会”。“这个学会的成员每星期三在塔特姆家聚会,讨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交流将已,听塔特姆作自然哲学讲演”。正是在市哲学学会法拉第完成了他的“基本科学造就”。在获得了力学、电学、光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启蒙之时,他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的集中于科学。
法拉第在1812年2月~4月听了戴维的四次讲演,他仔细作了笔记,将笔记仔细装订并在当年的12月送给了戴维,明确地表达了从事科学的愿望。1813年在戴维推荐下法拉第成为皇家研究院的实验室助理。至此,法拉第开始了他风云变化的科学历程。
三、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
(一)19世纪20年代电磁学的发展。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物理学界表现了极大的关注,但同时也认为这就是电磁关系的全部内容。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的主编约请戴维撰写一篇文章,评述奥斯特发现以来电磁学实验的理论发展概况.戴维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法拉第.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182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旋转现象,第一次实现了将电磁力转化为机械力。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思想:“磁能转化成电”。与此同时,毕奥与安培对于奥斯特的发现做出回应,他们二人在关于电磁作用力的性质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毕奥认为电、磁都是不能变更的实体,在电磁相互作用中得到统
一。而安培则认为电、磁是相同的实体,同一性在电流方面反映出来。法拉第也许从这场争论中隐约看到,处理电磁学方面的问题,力比物质、效应比实体是更为关键的东西。1822年,阿拉果和洪堡在进行地磁强度测定时发现金属可以阻止磁针的振荡。这其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电磁感应现象。1824年阿拉果根据此现象又作了一个实验,将一个铜盘装在一个垂直轴上,让其可以自由旋转,但稍有滞后;反之,当磁针旋转时,铜盘亦然。这就是著名的“阿拉果圆盘实验”。阿拉果本人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安培在实验中用通电流的螺线管取代磁针,仍得到阿拉果实验相同的结果。但他没有发现阿拉果圆盘实验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事实,而简单的把本来不属于他的电动力学范畴的东西归并入他的理论,使一种已经暴露出来的新现象又重新掩盖起来。
(二)法拉第建立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
早在1825年11月开始,法拉第就设计了三个实验试图找到磁转化为电的证据,但由于他还没有意识到电磁感应中最关键的东西,这三个实验都失败了。如果法拉第先接好电流计,再把电池接于到鲜活螺线管的两端,他就能看到电流计指针转动。
1824~1830年间,英国业余电学家斯特詹、美国的J.亨利和荷兰的G.莫尔等相继对电磁铁作了重大改进,他们都使用蹄形铁芯而获得了比以往更强的磁场。这一系列研究深深的吸引了法拉第。他匆匆忙忙的向皇家学会打报告,请求暂停光学玻璃的研究,以便重新进行放下了多年的电磁研究。
法拉第第一要解决的是寻找一种体积小而效益高的电磁铁。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或用强电场使邻近的闭合导线中产生出稳定的电流,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他探寻使磁体产生最大张力的最好形状是什么,最后他可能作了这样的设想,蹄形电磁铁比棒形电磁铁的能力强,若将铁芯做成环形,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能力。(这种封闭型电磁铁实为人类的第一个变压器)1831年8月26日,法拉第在日记中描述了线圈的样子。厚7/8英寸,外环直径6英寸的软铁环上绕上两个彼此绝缘的线圈A和B。B的两端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在导线的下面放置一个与导线平行的小磁针(相距3英尺);A和一个电池组连接在一个开关上(这个线圈现存于伦敦皇家学会,线圈上仍带有法拉第当年给它们写上的标号A和B)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在进行这一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开关合上有电流通过线圈A的瞬间,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随后又停在原来的位置上,当开关断开时,磁针又发生了偏转。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他先把B边的线圈短路,而后才把电池接到A边的线圈上。如果实验程序刚好相反,什么效应也观察不到了。法拉第把这一现象称为“伏打电感应”。法拉第此时还没有明确的领悟到这一现象是暂态性的。他以为A边接上电流以后B边附近的磁针会持续偏转,但实验表现的是磁针的瞬时的扰动,而后很快又静止在原先的位置上,不管电池接上的时间有多长。在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开始了电磁感应的第二阶段的实验。他在一个直径为3/4英寸、长为8英寸的空心纸筒上绕8个线圈,并将这8个线圈并联起来,再与一个电流计连接。当他把一根磁棒插入纸筒时,他惊喜的发现,电流计指针忽的偏转起来,然后很快又回到平衡位置;当他把磁棒抽出纸筒时,指针又忽的转向另一边,然后很快就又回到平衡位置。每次把磁棒插入或抽出时,这种效应都会出现。法拉第通过这个实验看出,不仅伏打电池在关和断的瞬时可以激发电流,磁体相对于线圈的运动也能激发电流。他称这种现象为“磁感应”。法拉第仍不满足这个实验,他希望用更大磁铁进一步实验,当时伦敦皇家学会的大磁铁防在克里斯提家里。法拉第预先做好一根直径为3/4英寸、长13英寸的软铁柱和一个套在软铁柱上的螺线管(称之为“0线圈”)。1831年10月28日,他带着这些东西登门实验。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记录:“将软铁柱(接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上,当电流计与导线还未连接时,电流计受影响甚微,以至无法感知。但是,当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一旦断开或接通与软铁柱的磁接触时,一种强大的推力就迫使电流计指针来回振荡多次。”“将0线圈忽然带进磁铁的大磁极之间,它里面没有铁棒,这是(电流计)指针受到强烈影响。若一旦将它抽出,就会发生与前面情况一样的结果。”同一天法拉第还做了一个旋转通盘实验,N、S表示蹄形磁铁的两极,D为可绕轴在垂直平面内旋转的铜盘。他又在一个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接上两个电刷,当使铜盘旋转起来后,将两个电刷分别防在铜盘的各个部位,以测定产生感应电流的最佳方向。经过反复实验,法拉第发现只要转动铜盘,便可以在铜盘轴心和边缘两处引出电场,只要铜盘保持不停的恒速旋转,产生的电流就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个装置其实是人类的第一台直流发电机。
至此,法拉第不仅实现了由永久磁体产生电流的设想,而且完全弄明白了这种转化的暂态性。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在伦敦皇家学会宣读了他的《电学实验研究》第一辑的四篇论文。法拉第在这组论文中总结了他对电磁感应的发现,提出了“电紧张态”和“磁力线”两个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总结电磁感应定律,并完美的解释了阿拉果圆盘实验。
从1821年的电磁旋转实验到1831年正式完成电磁感应定律有十年之久。其实这段时间法拉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合金钢和光学玻璃的研制。实际的工业上的需要占据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时间。这一时期法拉第所写的论文、日记及信件,涉及到电磁学问题的寥寥可数。这是电磁感应定律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十年才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英)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钱临照,许良英。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约瑟夫·阿盖西。法拉第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M.H.沙摩斯。物理史上的重要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电磁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型电机;电力学体系;电力学熵;玻尔兹曼定义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展开了电磁学的研究。1821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提出了电动力学。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并用它设计制造了人类第一个发电机。1873年麦克斯韦在著作《电磁学通论》中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基本完善了近代电磁学的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磁流体发电。磁流体发电利用磁场实现能量转化,达到高功率、低污染的效果。本文将从磁流体发电机开始,逐渐深入探讨电力学体系,类比热力学体系,提出能够研究新型电机甚至深化电磁学理论研究的理论体系,电力学熵的概念,对一些电磁学现象进行讨论,为设计新型电机打下基础,并为电磁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磁流体发电机
磁流体发电机将带电的流体(离子气体或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到磁场中,正负电荷受到洛伦兹力发生相对运动,利用极板收集在磁场中相对运动的正负电荷,通过电荷积累在正负极产生电势差,从而起到发电作用。
磁流体发电机极板间饱和电压研究:不同于多数文献中的推导过程,下面的推导考虑了更实际的情况,得出不同于其他文献中U=Bvd的结果。
考虑到极板间距较小,磁感应强度较大,磁流体流速大等因素,稳定运行时单位时间内输入电荷量视为定值,等效于输入恒定电流I,设i为外电路电流,q为极板电荷,c为极板电容,u为路端电压,R为外电路等效电阻,于是由电荷守恒列出极板电荷微分方程: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可知极板间电势差=路端电压u,由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于是上式可化为:
显然上式是个一阶线性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由于u、i、q都是关于时间t的函数,采用分离变量法对方程求解并代入初值i=0,t=0可以得到:
饱和电压即为
umax=IR(无限接近)
基于下文内容,新的推导结果能够支持磁流体发电机和普通发电机的稳定状态是等效的。当然,这种新型电机与传统电机也不尽相同,由于引入了电场、磁场,一些相关指标的计算和理论问题的处理不能只用电路知识解决,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理论体系来研究包含场与电荷体系的新型电机。
二、对比热力学体系建立新的电力学系统
人们曾利用热力学定律研究、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实用的热机,我们也可以仿照热力学体系利用已有的电磁学定律,建立一个新的电力学体系:
第零定律:等势体、稳恒电路中没有电荷交换。由稳恒条件下电流密度与时间无关得稳恒电流连续性方程可证。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采用电动力学中已有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形式:由坡印廷定理和Maxwell方程中的两式:
联立,可以得到场和电荷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表示式,其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
第二定律:电荷(正)在自况下只从电势高处移向势低处。
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阐述了熵增加原理及完美晶体熵为零的结论,那么不妨假设电力学中也存在熵增加原理。当然这里的熵不是已有的热力学熵,我们不妨称为电力学熵,简称电熵,符号暂定为SE。对于绝电体系(与外界无电荷交换),dq=0,因此熵变恒为零。对于具体熵值的确定,请参看后文的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定义。
以上3条定律构建了新电力学体系的框架,可以作为电磁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三、电力学熵
下面我们对定律中最重要的物理量――电熵进行讨论。
1.电熵的定义(微分形式):设系统的电荷量为q,平均电势为Φ,则
2.电熵的物理意义:判断电学过程的自发性,或者说是否对外界造成影响。
描述场与电荷体系能够做功的程度。类似于温度升高,不能做功的能量增加;电势升高,可以做功的静电能增加。
反映电荷分布的混乱程度。不同于中性分子,电荷在导体上均匀分布时更为秩序,因为电荷分布受导体自身物理性质影响,如导体表面曲率。
3.计算:利用带电体系静电能微分方程dE=Φdq,可得Φ2dSE=-dE可见静电能自发地耗散导致电熵增加,符合实际。上文定义的电熵同克劳修斯熵一样只适用于平衡体系,因此有关电熵的计算要借助坡印廷定理及后文中的玻尔兹曼定义。但上述变换技巧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甚至可以应用于微观,因为后文将体现Φ2具有特殊意义。
四、实际问题
电场力做功:假设在真空中有一对孤立的充满电的理想极板,让带电粒子横向通过,粒子将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并被加速,消耗了电场的能量。由电容器静电能公式
可知,能够维持板间电压的有效电荷减少了,这是电荷分布改变导致的。电荷向边缘集中加剧边缘效应,导致了能量的损失。
当将上述极板接如电路维持其电压恒定时,外源提供的能量既要供给电场力做功,又要维持电荷分布,其值应大于粒子增加的动能。电动力学已经证明,这个值是静电场做功的2倍。
由于该系统能够做功程度下降,可知电熵增加,便捷的解释了上述现象。
磁流体发电机:从对磁流体发电机启动过程的讨论,我们看到磁流体发电机能够输出稳定电流是有理论依据的,电动力学指出电路中的电能都是由运动的电磁场传输的。从电熵角度看,磁流体发电机启动时由于外电路电流趋于与输入电流相等,即电荷增量趋近于零,电熵趋近于一个定值,说明整个电机趋向于一个稳定状态,类似于传统直流发电机形成的稳恒电路。
上文还提到磁流体发电机与传统电机略有不同,是因为磁流体进入磁场后,在没有能量输入的情况下电熵减小,这意味着磁流体对外界一定造成了其他影响。不妨利用电磁学中的磁荷理论,将其与上一个问题类比,我们可以得出磁荷分布改变的结论。因此要维持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只是磁场力对外不做功,这解释了磁铁需要“充磁”。
在上述问题中,电熵在定性描述电荷分布上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描述很模糊,并且与热力学中的克劳修斯熵类似,它们都只能描述体系的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下,定义无法描述熵变,但玻尔兹曼熵的提出使熵的概念在自然科学中被广泛应用,并有学者证明了两种熵是等价的。为了扩大电熵的适用范围,我们尝试赋予电熵玻尔兹曼定义形式。
五、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定义
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从微观角度可以证明克劳修斯熵和玻尔兹曼熵的等价性。由克劳修斯熵的定义以及dQ的微观意义,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
进而,利用全微分变换和斯特令公式可以推导出玻尔兹曼熵S=k1nΩ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对电熵定义式做相似的处理,根据玻尔理论中能级的概念,我们认为能级上粒子的电势能与能级能量成正比,于是有
e为粒子平均电荷量,m、n为常数,对比可知,电熵具有玻尔兹曼熵的形式,只是温度T被参量-nΦ2替代,因此电熵与玻尔兹曼熵的形式呈线性关系,所以
SE=k′1nΩ
k′Q为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与玻尔兹曼常数k有关。
综上所述,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我们证明了电力学熵具有玻尔兹曼熵的形式,这意味着电熵是场与电荷系统的状态函数并能反映电荷分布的结论同时得到证明,电力学第三定律得到补充(完美晶体电熵和热力学熵均为0)。我们预期电力学熵与热力学熵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再开系中有关电熵形式的问题暂不讨论。
结论
对磁流体发电机的讨论引起了对电力学体系中更深层理论问题的讨论,新的电力学体系能够研究与电场、磁场紧密结合的新型电机,同时利用状态函数电力学熵,可以对电磁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电力学熵的基本定义同克劳修斯熵一样具有局限性,而电熵的玻尔兹曼化证明了其能有效反映场与电荷体系的性质,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电力学熵因此获得了在以后的各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都可能。
电磁学论文 篇三
全书共22章,分为4部分。各章节内容如下:第1部分,天线和传播,含第1-5章:1.MoM/UTD混合方法分析缝隙单极子天线;2.波导球面模展开辐射电磁场和网络理论;3.相控阵天线含互耦效应的电路表示和性能分析;4. 超宽带印刷电路天线的群延迟时域建模和振幅特性分析;5.阻抗锥引起的声波和电磁波衍射。第2部分,微波系统,含第6-9章:6. 77GHz自动远程雷达的介质透镜天线的模式设计和DBF分析;7.使用多传感器合作的行人保护的高精度测距;8. 20GHz下的高精度宽带局部定位系统;9.监控催化剂中电化学过程的微波方法。第3部分,通信技术,含第10-15章: 10.移动电话:集成模拟的推动力和基带与RF电路的数字模块;11.无线工业自动化:显著的趋势还是过高估计?12.旋转系统中使用开槽波导环的亚微妙遥控超宽带数据传输;13.廉价纸质,液态和可变有机质底板上“绿色”喷墨打印的无线传感器节点;14.Matlab/FPGA联合设计具有教学目的的AM接收器;15. 大型风能发电机GSM通信系统的基于MoM的EMI分析。第4部分,电磁场建模的数值方法,含第16-22章:16.表征纳米器件中MaxwellDira复合问题的新型频域和时域技术;17.面向多物理的芯片封装电路板的协同设计和协同仿真的电磁分区方法;18.NVIDIA GPU的并行TLM方法;19.通过稳定迭代方法求解方程组实现数据预失真稳定性增强;20.复杂周期结构分析;21.有限差分的宏观建模;22.可调带通特性的时空周期滤波器结构的分析。书后附有Peter Russer的自传。
本书适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生和工程人员阅读。
陈涛,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
Chen Tao, Ph D Candidate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电磁学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