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作者:阿珂时间:2023-12-05 18:40:12)

[引言]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

人事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篇一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大规模生产要求,需要人们应用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才能使安全生产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那么应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如何改善监督管理,实现把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本文就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监督与管理的模式,转变以发动运动式大检查整治安全生产问题的方式,变事故管理为事故预防,超前管理的理念,建立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正确应用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和评价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超前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教育等手段,预先消除隐患或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通过实施文明施工,达到建筑安全生产的目的。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形势下新的生产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和改变管理模式适应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真正解决好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确立科学的监督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离开这个根本去狠抓安全生产就总是政府急企业不急,大检查就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专项整治就总是成效不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总是落实不了。因此,确立科学的监督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构筑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的生产特点,适时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从借助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的关键。

2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2.1安全系统论原理

包括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理论,以及对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的探讨和优化。

2.2安全管理学原理

包括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2.3安全工程技术与职业卫生原理

主要是指针对生产工艺和技术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要,研究相适应的安全生产防范原理(如防火、防爆、机电安全原理与防尘、防毒、防辐射原理等)。

2.4安全经济学原理

包括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2.5其他原理

如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安全管理理论。人类只有真正认识和掌握安全原理,才能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观。

3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要求

3.1明确安全监督管理目标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首先要确定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目标,然后在目标指导下优化安全管理体制与机构体系,安全管理目标对不同管理层有不同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宏观管理,可以用伤亡大样本的统计值作为基础,在强化管理、加大安全技术经济投入、提高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前提下,制定科学的伤亡控制指标,并把它作为政府的安全管理目标。企业应以事故零作为目标,制定事故隐患辩识及治理标准,建立安全管理目标体系,不宜以伤亡指标分解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目标。

3.2建立事故预防与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事故主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二项既有区别是又有联系的工作。事故预防则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的防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侧重于对意外事故的善后处理。其制约关系表现在:事故预防措施有力,可能避免或降低其发生率,从而减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支出。因此,将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是科学的选择。建立事故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将进一步从根本上保护职工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变被动的工伤赔偿为积极的事故预防,从而把行业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的外部压力和企业的内在动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形成法制、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3.3建立建筑安全系统危险性评价机制

系统安全评价是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本质是系统危险性评价,它是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危险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危险的程度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出控制的重点。从目前国内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看,基本可归纳为企业固有危险性评价、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和企业现实危险性评价。三种评价,各有各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目的,三种评价间存在必然联系,三者结合构成企业总体安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标准,就是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用定量的形式,为安全评价提供了数字和综合评价标准。

3.4建立建筑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简称安保体系),是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有确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的活动内容,配备必须的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去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施工现场安保体系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通过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持安全生产的环境,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事故发生。施工现场安保体系在管理中体现一体化思想,通过实施持续,发展运行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强制性政府指令为主要行政手段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为一体,使消极被动管理行为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运用市场推动力,依靠合同制约,制度联结,在企业管理体系内形成链式效应。

3.5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问题的模式和规则。只有当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发生改变以后,整个企业现场安全和卫生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含,既包含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更具有系统性,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都是具有安全文化的内涵。

4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安全是生产和效益这座高楼的基础,没有坚实、牢固的安全作基础,生产和效益终究是要坍塌的,一切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行为都是饮鸩止渴,认识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依托关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效益齐头并进。

4.2处理好事故的客观存在与事故可预防性的关系

必须承认,事故隐患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不可抵抗的外来因素越来越少,从全省建筑工程所发生的各种事故看,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隐患没能及时清除,不及时排查隐患而急于组织生产是安全工作之大忌。

4.3处理好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硬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全投入在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方面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4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关心员工的关系

“严是爱,松是害”、“宁让职工骂着走,不让家属哭着来”,都是严格管理和关心员工的辩证统一。严格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根本利益,是关心职工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严格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事故率,确保职工人身安全。企业管理人员只有站在关爱职工的角度来看待安全工作,本着″深、严、细、实、狠″的认真工作态度来对待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处理好严格管理和关心职工的关系。

4.5处理好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观念、管理、培训、素质等各个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事故就一定是必然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要逐步消除那些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减少偶然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低不是管理者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就是管理者的责任。

人事管理论文 篇二

一、原因

(一)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

审计系统由于受编制、人事管理体制及专业性质的制约,人员的录用、提拔、调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人员流动性小。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但现实的大环境,人事部门也难于做到严把进人关。近两年我局所进人员,基本上是乡镇领导换届安排,部分关系人员照顾性进来的,实际能胜任审计工作人员难于“走进来”,而非专业人员,相对来说又难于“走出去”。审计人员提拔、输出的极少,由审计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更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自行消化状态,干部成长渠道窄。由此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向健康、向上方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推进。

(二)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年龄偏大点的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搞审计多年有经验、有方法,同时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当天和尚撞天钟,完成任务就行了。而年轻刚进来的审计人员,大多凭关系进审计局,缺乏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整天讨好领导,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正确认识,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基层审计机关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有关制度未能真正做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尚未建立健全符合现阶段审计发展的审计管理、审计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的结果。

(三)学习教育不够重视

二、对策及建议

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迫切需要。基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及广大审计人员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从提高认识、完善机制体制及制度、加强学习教育、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入手,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

(一)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由于受机构编制制约,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招录人员、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充实审计力量,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根据审计队伍实际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学习培训、强化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才,促使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严把审计进人关,用好有限的人员编制,招录急需人才。根据审计机关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及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录用方式将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缺位的、审计工作急需的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中,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三是逐步建立审计专家库。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很难配齐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因结合审计实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审计需要的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审计等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争取政府支持,确保审计经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审计署关于机构改革中加强市、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建设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86号)精神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应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列入同级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据此,审计机关应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财政年度预算时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职能和工作成本,确保审计机关的经费,以提高审计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维护审计人员廉洁审计,依法审计形象,推动我县审计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三)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审计事业发展方向及基层审计工作特点,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并针对审计发展形势需要及制度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及时科学地调整考核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例如我局2005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量化考核指标。并逐年进行修订完善,不断细化考核项目。通过近年来内部考核办法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四)强化学习教育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干部专业结构状况,要使广大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更新的新时期,就审计人员本身而言,学习是防止思想僵化,保持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基础。就审计机关而言,加强培训,促使审计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接受学习和教育,是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基层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切忌走过场,使广大审计人员能真正从扩大审计人员知识面和思维视野出发,培养审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潜力、有钻研的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如按照领导、骨干、一般等不同层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也可根据审计实践需求,采取委培、代培、抽调基层人员参加上级审计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方法上,应考虑基层审计机关的实际,防止只重形势不重效果,走过场的培训,减少“作报告”、“谈体会”等枯燥单一形式的培训,注重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采取审计实务的操作演示、审计业务的经验交流等培训方法。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

(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审计报告是一种专业性极强、权威性高的行政公文,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较好的理论修养。从某种角度说,审计报告是检验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人事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军事硕士;质量管理;学位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6.02.144

当前在院校专业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最热门的做法,无疑是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应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制,将教学的各个过程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有效调控,是军队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一些成功的做法,笔者认为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ISO 9000族标准管理体系及其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应用

ISO 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 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性标准。1987年首次了世界第一套质量管理标准。其最新版本(X2000版)与以前版本相比有了全面的改进,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以及各种类型的组织,如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和服务行业等。2001版ISO 9001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目前,以ISO 9000族标准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做法已经在北美大陆、欧洲等地的高校得到了广泛关注,有50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通过了ISO 9000标准的认证。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部分海洋或海事大学按照《国际海洋公约》的要求,开始强制实施ISO 9000族标准认证。1998年年底,国家认证委员会了《教育类质量保证标准实施指南》,确定了教育服务的流程和相应要素,为我国教育机构建立教育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教育行业通过ISO 9000族标准认证的数目在逐年增加,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2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想

2.1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

依据ISO 9000标准,结合军队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架。该体系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

(1)决策系统。由院校领导及机关组成决策机构,确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重大问题,编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统一人才培养的标准等。

(2)文件系统。主要包括:纲领性指导文件;程序文件(各类管理文件);方案措施性文件;记录性文件(质量记录)。

(3)运作系统。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四个环节,主要由学校领导、训练部、各系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研室、学员队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军事专业硕士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4)评估系统。制定院系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方案、专业评估方案、课程评估方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毕业论文质量评估方案以及教材评估方案等。

(5)信息与反馈系统。该系统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生源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军硕专业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学员学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毕业生质量信息系统等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反馈。

2.2构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质量保证体系的步骤

一是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总结分析等方式,全面、系统、科学地调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现状,查明院校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军队相关法规、政策,结合院校办学实际及部队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系统诊断报告,制定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是建立ISO 9000标准执行机构,确定院校内部机构、职责、权限和资源配置,借鉴“科层管理理论”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专业中去。三是分步骤、有计划地对贯彻体系标准的小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员和教辅人员进行ISO 9000标准培训,为编制文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将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法及措施等。五是在运行过程中验证各类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正确性。根据教育规律以及院校实际不断进行合理的修订与调整。

2.3实施新型军事硕士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生搬硬套ISO 9000标准,将该标准的要求与院校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融合,建立具有本院校特色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应理顺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打破“部门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学员个性发展,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四是要处理好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的关系。要将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将本科评估作为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测评的乎段,并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军事专业硕士质量、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保证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促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生存与发展。

3.1确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是质量性原则。“质量”是一个多维指初;不仅要考虑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导师水平、生源素质、科研水平等,同时还要考虑评估时是否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评估制度,包括质量保证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等。

二是特色性原则。通常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往往注重把一些外在的、可量化的东西列进指标,而把一些内在的、不可计量的因素排斥在指标之外,而这些因素却往往更能表征事物的本质。制定评估指标时,应注意考虑一些特色的内容。

三是科学导向性原则。坚持科学导向性原则,首先是指标体系要正确体现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具有反映教育规律,特别是军事教育 www.jingyou.net 规律的正确导向作用。指标体系的导向性是衡量科学性的重要标志,能够促使院校教育发展在宏观方向的性质上、在宏观方向的结构上、在微观方向的素质质量上,达到最优化的结合。其次是指标系统层次和分化要符合逻辑。

3.2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3.2.1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涉及专业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水平、课程考核方式等。因此,课程评估体系的二级指标应设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五个指标。对应每个二级指标,每项都规定相应的内涵和要求,按照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量化标准区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较差”五个等级。同样,对于三级指标,每项也都进行相应的规定。

第一项教材,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25 %,由三级指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5个要素组成。

第二项教学大纲,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15%,教学大纲是教员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地位、作用、目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的广度、深度,课时分配,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研究分析。依据课程设计理论中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大纲的格式结构、目的确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时间分配等进行具体规定,形成对教学大纲的评估标准。

第三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25%,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系统性与岗位的针对性、一致性(是否与人才培养日标相一致),课程适应程度等指标要求。评价的要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军事斗争准备,贴近部队训练实践,容量适宜重点突出,把握前沿内容新颖。

3.2.2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建设一支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致力于课程教学的教员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此,要把教员队伍结构,思想表现,教学、科研水平,学术梯队纳入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范围。导师队伍建设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队伍结构(学术梯队)、学术地位、思想表现、科研水平等。

队伍结构的三级指标主要包括导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高职人数、副高职人数;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导师队伍学历结构、导师队伍任职结构,在总部、军区机关或作战部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数及代职人数。

3.2.3论文研究能力

该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二级指标即论文的五个方面,每个指标所反映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如立项选题指标主要是考察论文是否选题得当、前景如何;研究方案则反映学位论文的实现内容、目标以及研究方法是否正确;论据及结论则反映的是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可靠,能否得出正确结论;论文写作则考察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学术成果则反映的是学位论文的价值,这也是学位论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位论文,其指标也各不相同,对此,应着眼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3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doc》
人事管理论文通用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