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参考文献多篇范文
[导语]舞蹈论文参考文献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舞蹈毕业论文 篇一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以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己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己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一定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达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但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达到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同,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老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老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一方面老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课下老师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可以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该注重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应该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舞蹈作品论文 篇二
舞蹈与音乐均是一种极具美感的艺术,散发着艺术美,传递出丰富的情感,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伴奏,而是深深融入到舞蹈表演的“骨髓”,虽与舞蹈艺术相互独立,却是不可或缺的。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舞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所流露出的情感用肢体动作形象地展示出来,既能升华音乐的审美效果,还能展现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展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很容易就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观众的心情得到放松,情操得以陶冶。
一、音乐作品与舞蹈创作有机结合的必然性
在艺术的范畴内,文学、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均是互通的。在艺术领域,舞蹈和音乐是最重要的两门艺术形式,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舞蹈创作与音乐作品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然的。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可以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对人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能够让听众跟随音乐的旋律变化而做出情绪反应。相比于舞蹈表演,音乐更容易抒发演唱者强烈而复杂的内心情感。然而,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音乐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它所传递出的情感通常很难被听众完全理解与接受。舞蹈表演却有着自己的外部形态,舞者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更加直观、形象地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这正是音乐所或缺的,所以舞蹈与音乐各有优点与缺点。
通过上述可知,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减少音乐的模糊性与抽象性,把音乐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转变为肢体表现,从而让音乐的情感内容表现得更加具体、充满感染力,引起观众最为直接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与音乐的内涵。此外,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既能充分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还能很好地展现出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形成的综合艺术魅力。立足于舞蹈表演的角度,可以说音乐是舞蹈表演的辅助和补充。若将二者同步展现,音乐则能对舞者起到帮助和启发的作用,极大地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若二者不同步时,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只是停留于“想象”层面,而舞蹈表演就能够将“想象”变成“现实”,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充分的情感体验,使观众通过视觉感知对情感进行区分、认识与强调。
站在舞蹈创作的视角来分析,舞蹈自身就具备很强的旋律性和节奏感。在编排舞蹈时,舞蹈表演者能够根据节奏的编排协调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肢体动作。完美的舞蹈表演一方面要求舞者的舞蹈动作协调,另一方面要求舞者的内心节奏协调,即使是独舞表演者也需要做到心理节奏和动作节奏的协调统一。运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能有利于舞蹈节奏的编排。伴随着灵活多变的音律,能够更深入、更细腻地展现出舞蹈表演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同时,音乐还有利于烘托舞蹈的艺术氛围,让舞蹈表演声情并茂。显而易见,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相互交融将会达到非常强烈的舞台效果,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给观众无尽的享受。所以,舞蹈作品创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必然,必须做好舞蹈与音乐的相互交融与拓展延伸。
二、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一)音乐构成舞蹈结构
音乐作品的结构非常复杂,且对结构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不同种类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结构,但这些结构有着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是运用重复的手段来展现出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与之相比,舞蹈结构则相对简单而稳定。通常情况下,舞蹈作品通过动作的变化发展、层层递进来展现出舞蹈作品的内涵以及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舞蹈与音乐的相同特性就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它们所呈现出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音乐结构能够为舞蹈结构打造基本的框架,进一步规范舞者的舞蹈动作,让舞者的形体、动作以及表演节奏实现协调统一、完美衔接。比如,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乐段结构,复三部曲式结构在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这种多次重复主题旋律的方式能够通过变化主题音乐,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主题,更能强调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若舞蹈作品创作者想创作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就必须跳出音乐结构的框架,并且进行适度创新,从而把舞蹈的风格升华到更高的艺术高度。例如,可以选择由多种乐器演奏而成的音乐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二)调性促进舞蹈的情感传递
在音乐思维中,调式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调式在音乐作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与规范和声或旋律。不同的调式有着不同的音阶结构,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色彩。舞蹈表演中的风格变化也需要以调式作为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音乐中的“调式”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创作者应该对不同的调式都详细了解,包括五声调式、小调式、大调式等,它们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其次,舞蹈创作者要擅长于调式的灵活转换,以此准确地体现出舞蹈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通常体现出暖色调的情感,小调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则体现出冷色调的情感。同时,在舞蹈表现过程中,音乐调性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舞蹈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这可以准确地体现出舞蹈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促进观众的情绪起伏多变。即使是旋律相同的音乐作品,若调性不同,那么音域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传递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值得重视的是,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切忌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设计成相同的,二者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舞蹈中的情感变化等同于音域高低的变化。
(三)旋律彰显出舞蹈情绪
由于音乐旋律的形式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式非常接近,所以音乐旋律的音律、形态、风格以及行进方向等多个方面非常容易被观众的感官所接受,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进而促进观众听觉上的强烈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音乐的旋律直接影响着表演者的情绪,特别是旋律的行进走向,可以把舞蹈情绪演绎到极致,从而拉近了观众与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距离,给予观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向上进行的旋律线所传递出的是有紧张度和增长的情绪;向下进行的旋律线传递出的情感的力度则有所减弱,即是放松的情绪。同时,旋律音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情绪的发挥,音域的不同也使得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感情程度不同、色彩不同。旋律音域的灵活多变对舞蹈表演者的空间动作有着直接影响,从而引发情绪上的灵活多变,升华舞者的情感。舞蹈作品创作者应该巧妙地运用旋律,充分展现出舞蹈本身所含有的独特的思想和情绪,逐步将观众带进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有利于观众更加深刻、全面地体味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此外,音乐旋律还为舞蹈表演者创造更广阔的表演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促进他们准确捕捉到舞蹈的情绪。在舞台上,音乐旋律四处环绕,渲染着整个会场的氛围,能启发舞蹈表演者,促进他们深入地、真实地、完整地展现出舞蹈人物的情感色彩。
三、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手段通常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表现手段。其中,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一般涵盖音色、调式、节奏、旋律,而音乐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是音乐的曲式结构,一般涵盖有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以及回旋曲式。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又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而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是规范舞蹈逻辑关系的载体,其对舞蹈本体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举例分析音乐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运用,具体如下:
以女子傣族独舞《月光下的象脚鼓》为例,这个舞蹈作品的表演方式是傣族女子独舞,道具为象脚鼓,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该舞蹈是受到象脚鼓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这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为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在幽暗月光下轻轻起舞拨动心弦的美丽画面。创作者在舞蹈与音乐的编排上,主要运用音乐结构中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中部、呈示部和再现部等,利用再现部进行缩减,且将呈示部所表达的音乐主题进行再现,促使舞蹈的情绪始终都围绕主题变化。从整体而言,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结构和音乐结构并非是一次成型的,创作者运用反复创编来完成。在舞蹈编排中,创作者利用象脚鼓打出的音域和演奏速度的变化,舞蹈情感和音乐旋律的有机结合以及舞蹈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协调统一,充分展现出音乐表现手段与舞蹈表演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实现了舞蹈与音乐、影与音、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统一结合、互相交织,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激发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之共鸣。
四、总结
作品创作中,音乐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将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完美结合,就能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艺术美,在让观众得到视觉和听觉上享受的同时,还能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启发,悟出生活道理。舞蹈创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关系,熟练地运用音乐表现手段来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调动更多观众的情绪,并且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样才能算作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论文 篇三
摘 要: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文将从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入手,深度剖析舞蹈的创作过程及来源,从而启发大家的舞蹈创作及实践。同时,对当前舞蹈创作进行分析,探索和促进新时期舞蹈创作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创作
引言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同时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它承担着两种史前艺术功用,简单地说即是符号学家口中的两种符号:理智符号及情感符号。而在史前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舞蹈来进行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同时还通过舞蹈与自然界、神灵进行沟通。舞蹈表达了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下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我展示了对自然界的发现以及超越的意义,同时,人们又通过舞蹈表达了所获取的某种物质或精神利益。
1 舞蹈作品分析
1.1 《敦煌彩塑》
如同舞蹈作品《敦煌彩塑》一样,富于精神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还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从敦煌石窟中取材,对一群少女舞蹈的形象进行塑造来代替对英雄任务的直接歌颂以及对某种崇高品质的特别赞美。表现过程中,并没有从表面上体现其中的深意,而是紧紧抓住了女性恬静、委婉、端庄、温柔的特质,刻画出了令观众映像深刻的动人活泼的东方少女群像。这一舞蹈作品的作者是基于两个层面的目的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通过对女性独特魅力的展示,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通过舞蹈造型、动作、姿态同舞蹈意境的有效融合,以及舞美灯光氛围的营造,来反映艺术造型的精美以及祖国文化的灿烂,从而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
1.2 《春蚕》
而另外一部优秀舞蹈作品《春蚕》的创作题材则是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着重体现了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编导为了更好地塑造及体现春蚕的心灵美和造福人类的品格,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充满曲线美的“春蚕”则密布在桑叶的背后。而演员们通过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缥缈的纱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以及“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在给观众表达出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的同时,实际歌颂了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1.3 《浪里人》
《浪里人》的创作来源则是作者通过长期对渔民劳动生活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的仔细观察,掌握了渔民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等特点,突现出渔民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等性格特征所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典型化的表现,作者创造出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由此可见创作舞蹈不仅需要娴熟地运用人体动作,还要通过其他艺术手段,来更加丰富地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精神。
2 舞蹈创作注意要点
2.1 从生活中学习并创造
优秀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经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样如此。要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那么创作者就必须要善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切身体验生活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这样才能在理解、熟悉生活素材的前提下,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进而创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
2.2 深入群众的重要性
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认可,群众既是舞蹈作品的观众,也是优秀舞蹈作品的体现。正是长期以来对市民阶级和工农群众的依赖,舞蹈才能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对群众的一味迎合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群众性,而舞蹈作品真正的群众性在于通过作品自身质量的提高来指引群众的审美观。
2.3 富于精神地创作舞蹈
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性,时代既是孕育优秀艺术作品的温床,也是艺术作品需要展现的重要依托。因此,如果跟不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艺术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大量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到今日,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顺应人民大众一贯变化的审美追求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入时代的元素及符号,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价值。而完美表现出的主题能够紧紧抓住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不断提高理想化的作品形式,也造就了无数的经典舞蹈作品。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感染人,鼓舞激励人,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目标,进而使得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得以提高。
3 结语
对舞蹈作品进行科学、积极的分析有利于推动和升华舞蹈的创作。此外还能有效地开拓和发展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同时也能提高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素质。在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完全地感受舞蹈的气韵与美感,然后再经过学习思考,反复提炼、领悟、探究并升华舞蹈的表现技法,从而为舞蹈创作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样能很好地培养舞蹈创作者的艺术构思与表现能力。那么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也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舞蹈毕业论文 篇四
一、舞蹈艺术中气息控制能力
所谓的舞蹈艺术中的气息就是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各个舞蹈动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与交替。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通过肢体表演来实现其内部蕴含的美术全而表达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气息来进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员具有优秀的气息控制能力,能够帮助其将舞蹈语高有效的传递与舞蹈观众,能够实现对于舞蹈深层灵魂的挖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通过优秀的气息控制能力能够将舞蹈内部包含的肢体动作的链接与起下、肢体动作的运动频率等相关的看似简单的肢体肌肉活动成为一套完整的生命运动,最终达到使整个舞蹈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而显现出其内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气息控制锻炼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于每个舞蹈动作时间的长短和每个舞蹈动作衔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终做到通过舞蹈中气息的控制达到,以舞蹈气息带动进行舞蹈的肢体,然后再有通过舞蹈的肢体带动整个舞蹈的韵律,这样的舞蹈表演形式整体才是一气呵成而不是机械生硬。
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能力
舞蹈艺术中肢体的控制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而,肢体肌肉的整体素质和肢体幅度的控制能力。所谓的肢体肌肉整体素质是指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实现舞蹈翻转及跳跃的舞蹈运动能力;肢体幅度的控制能力是指整个舞蹈身体的柔韧度及身体内部各个关节张开和闭合的幅度在整个身体的控制范围之内,舞蹈演员只有将这两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实现较好的肢体能力的控制。
在进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过程当中,舞蹈演员应当首先采用压腿及耗腰等一些较为严格的训练内容来实现对于自身身体潜能的最大挖掘。当该项达到相关的标准之后,舞蹈演员应在其基础之上,通过对肢体动作运行的力量和准确的路线的控制,最终达到通过肢体控制实现舞蹈艺术中美学的全而表达。
舞蹈演员在进行肢体力量的训练过程当中,应注意对于肢体力量分配的训练,合理的舞蹈演员力量的分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舞蹈的整体美感和质感,因为舞蹈演员在进行相关舞蹈的表演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力量分配最终实现对于不同肢体语高的全而表达,最终能够达到不同舞蹈内涵的充分表达。
三、结语
除上述四项舞蹈艺术表演中控制能力分析之外,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全而的实现对于舞台气场的控制能力,对于提升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也有养较大的影响。随养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提出更好的要求,舞蹈表演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我国国民的精神文明质量,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全而的实现对于各个能力的控制,充分的将舞蹈艺术中全而的美术展示于大家。以上是本论文网站的小编搜集的体育舞蹈毕业论文,希望对正在编写体育舞蹈论文的童鞋有所帮助。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篇五
[1]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吕艺生。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6]唐凯麟陈仁仁。儒家伦理文化——成人之道[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0]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1][美]沛西·能[著]王承绪赵端瑛[译]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15]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于平、冯双白主编。吴晓邦舞蹈文集[C].第二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6]滕守尧。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8]芭芭拉·哈泽尔巴赫刘沛。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经典文选(1932~2010年中英文对照版)[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舞蹈作品论文 篇六
摘要:舞蹈作品的创作是一个由体验客观生活到体悟主观感受,再到形象外化编舞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连续性、反复性、复杂性。并且在舞蹈作品创作中,需要融入情感,创设意境,凸显风格,使其成为富有观赏性的艺术表演。本文以主题选取阶段、结构构思阶段、编排实践阶段为切入点对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
一、舞蹈作品的主题选取阶段
(一)选取主题
为了增强舞蹈作品的吸引力,提高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就应当重视主题的选取,尽量选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题,促使其价值获得提升,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民族舞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就是因为其能够满足当代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能够把握住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1]。例如,民族舞剧《闪闪的红星》,其在选题上符合当时社会主流趋势的要求,具有时代烙印,其精神内核与现代社会弘扬的精神拥有一定契合性,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能够唤起人们的遥远记忆。日常的积累与实践,能够丰富编导的阅历与经验,使其对艺术作品产生创作的动机,可以说,作品主题的选取离不开编导的日常积累和吸收,因此,这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筛选题材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蹈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境、思想、精神、风格、形象等,都需要编导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和实践。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能够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感悟,保持对世界万物动态变化的敏感[2]。唯有如此,才能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积累创作素材,根据创作主题对这些素材加以筛选,找出能够符合主题要求的素材。以陈维亚编导的《秦俑魂》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陈维亚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后,气势恢宏的威武之师对其精神、情感造成极大冲击,使其产生了舞蹈作品的创作灵感,并将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二、舞蹈作品的结构构思阶段
结构的构思是舞蹈作品创作思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能够充分体现出编导的结构思维。舞蹈作品结构构思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舞蹈作品的谋篇布局,包括安排表演时间、确定作品风格、选择背景音乐、设定人物形象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完成舞蹈作品的建构,从而保证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涵。例如,在中国风古典舞《玉魂》中,编导运用悲伤的旋律营造出黛玉将死的情境,利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
三、舞蹈作品的编排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内容、人物形象对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并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与情感情绪对作品进行诠释。
(一)情感的融入
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作品人物的情绪、思想、意识,心理等,通过情感的融入赋予舞蹈作品生命力与活力,促使广大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丰富舞蹈作品内涵,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风格的凸显
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其风格的凸显方面,对其观赏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是舞蹈作品缺少风格,将影响舞蹈作品的魅力。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均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广大观众群体所接受。例如,高雅优美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热情、奔放的歌舞剧《卡门》等。这些舞蹈作品都借助相应的舞蹈动作凸显出剧情、人物性格以及风格形象,促使作品整体焕发光彩。因此,在舞蹈作品编排实践中,应当注意作品风格的凸显,赋予舞蹈生命力与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都离不开唯美意境的烘托,只有艺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意境,才能促使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使观众耳目一新,吸引其探索发现艺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引导观众在思想与境界上得到升华。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当营造相应的意境,丰富观众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广大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接受程度,使作品更受欢迎。
(四)形象的塑造
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能够使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感知和审美,对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深刻的感悟,从而与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建立联系,引起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形象的支持,而在舞蹈作品中,是借助舞姿、情绪等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能够深入观众的心灵,丰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表演传递某种精神意志、思想信念的力量,令观众感到震撼,进而成为观众所喜爱的作品。例如,张继钢创作的《千手观音》、《俺从黄河来》等优秀作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其思维过程相互融合,存在于编导的思维中。通过对舞蹈作品主题的选取、对舞蹈作品结构的构思、对舞蹈作品的实际编排,促使舞蹈作品的灵与肉、情与境、意与形得到和谐交融。
舞蹈毕业论文 篇七
一、增加舞蹈相关课程的比例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是由音乐基础课、教育类课程还有相关舞蹈课程组成,其中音乐基础课程所占课时最多,这就显得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相关舞蹈课程相对减少。这种不平衡的教学导致了毕业生在各方面都略有精通但是所学专业不够扎实的结果。
二、加强舞蹈理论课程比重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技巧技能课程课时大于理论课程课时导致学生在舞蹈理论基础的学习上不够多,这归结于我国舞蹈理论课程发展较缓慢,也揭示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注重技巧教学忽略理论教学的基本现状。加强舞蹈理论基础的学习才能提升对舞蹈技巧技能的把握。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舞蹈理论课程的发展。比如通过增设对《舞蹈编导常识》、《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这类课程的教学来灌输舞蹈定义、题材、分类、美学特征、艺术概念等涉及舞蹈艺术认识方面的知识,分析舞蹈作品在音乐的引导下的创建构造过程,一个舞蹈动作是如何萌芽、发展以及转变过来的都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还有完整舞段和舞剧的出现。
三、增设舞蹈实践与创作课程
实践课程对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的结构、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增强、早日投入教学与研究中以及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都发挥着有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在培养能力结构、全方面的知识、极具创新力和实践力的人才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走出学校这个环境以后需要有普及舞蹈教育和了解基层文化这两方面的编导能力才能立足社会,而舞蹈编导课程恰恰在塑造艺术人格、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上起着关键作用,它弥补了单一专业课程的不足,两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
四、广泛开拓专业领域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促使高师舞蹈专业加大了培养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舞蹈专业人才的力度,师范院校本身拥有的多元化发展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此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这种良好气氛和环境是进行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学的前提。学舞蹈的学生也不是单一的喜欢舞蹈,他们在唱歌、演讲、书法绘画、表演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潜质。他们不仅仅是一科精通,还有很大的激情去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学生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都是好的兆头。为了把学生这种积极学习性保持下去,我们除了抓专业课之外,还可以增设哲学、文学、表演、美学方面的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也纳入平时成绩中,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把专业知识的范围从单一的舞蹈领域扩展到别的艺术领域所带来的有利帮助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学识和修养的提高能够增加自身的理解、感染力,对学习舞蹈专业有正面促进作用;第二,把学生创造的激情带动起来,让学生逐渐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引发无限联想和塑造艰苦钻研的精神,带动学生富有创新的思维去实践中扩散出去。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多一门技能就能增加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为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在以开发学生天赋和潜质为目的的前提下安排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才,从长远角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舞蹈美育只是整个美育工程中的一个分支,通过艺术教育这个关键部分的教学来实施美育是新的世纪培养高素质、高水准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舞蹈教育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塑造完美的人格起着关键性作用。
舞蹈作品论文 篇八
摘 要: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作品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因舞蹈具有传情达意、烘托气氛、展开情节的特性,成为电影作品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电影中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的运用,提升电影作品的观赏性及艺术性。就目前而言,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几种行之有效运用模式,如,个别人物内心情感的独舞,戏剧化和情节化的群舞,还有烘托气氛的非情节性舞蹈等,为电影展现剧情、刻画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舞蹈;非情节性
如果将电影比作皇冠,舞蹈就是这顶皇冠上的宝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和生命的活力。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舞蹈的本质作了探讨,“‘舞’是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和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艺术家在这时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从深不可测的玄冥境界中升华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在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1]电影是综合性艺术而舞蹈也是在时空中表达情感的综合艺术。两者具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也正是源于此,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并且有时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国影片《红菱艳》是部不可多得的能将舞蹈语汇与电影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合的作品。电影讲述的是女芭蕾舞演员在梦想与爱情间的痛苦抉择,她徘徊于具有强烈占有欲的音乐天才和一个排斥爱情的制作人之间,她的舞蹈不是才华的炫耀,而是情感的体现和升华。有大段的舞蹈场面在影片中出现,导演通过高超处理手法,使得影片非但不枯燥反而让不懂舞蹈的人也能看懂。舞蹈与电影的结合为人们呈现出新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而舞蹈运用的多元化正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随着技术手段、理念的深化发展,舞蹈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舞蹈是用肢体语言作为表现方式的,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特有的时空性为舞蹈提供了广阔的表现平台,同时舞蹈也为电影作品的表达起到了辅助作用。虽然在表现形式上越来越丰富,但舞蹈在电影中大都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舞蹈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最为单纯的方式,是语言及歌唱不足以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时采取的表达方式。我国老一辈舞蹈家梁伦说:“音乐、诗、舞蹈都是适宜于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你没有强烈的感受、冲动,不要写诗、写音乐、创作舞蹈。舞蹈甚至比诗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还要强烈。”
舞蹈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性,在电影中发挥了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及效果。比如电影《雨中曲》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影片,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影片中金·凯利开创了在街头、车顶、桌椅上舞蹈的先例。场景中,路灯、雨伞甚至积水都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段,舞者并不是在形式上作秀而是用真情实感的舞蹈,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使观者在完全无需言语的情况下而被感动,成为了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电影《跳出我天地》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破除重重阻碍追求自己的舞蹈梦想之路。Billy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矿工,希望通过学习拳击让Billy变得强壮,而Billy天生就喜欢音乐和舞蹈,于是就用学习拳击的钱去学习芭蕾,父亲知道后非常气愤极力反对,这使Billy陷入了内心世界的激烈斗争,是放弃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圣诞节晚上,Billy和伙伴在舞蹈教室玩耍被父亲发现了,面对父亲的怒火Billy没有退缩,而是在父亲面前展示了自己这几个月来学到的一切,此舞蹈的设计并不复杂华丽,却以最单纯最真挚的情感,充满活力和热情打动了观者。最终,父亲被儿子的热情和舞蹈天赋所征服,决定送儿子去舞蹈学校学习。影片中最为精彩也莫过于小Billy的几段独舞,舞蹈设计巧妙完全符合当时情节的需要,与场景配合自然不做作,恰到好处表达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这无不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影片《我要跳舞》在二十四分时东子在梦中的舞蹈场景,无疑是表达了东子的内心世界。还有电影《探戈》中也运用了此种手法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在六分三十秒时的一段探戈双人舞,充分表达了马里奥对劳拉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镜头中出现一男一女两人,背景是一块巨大的白色银幕,之间两人剪影式的身体轮廓,慢慢地灯光渐亮两人开始舞蹈,此时巨大的银幕上出现了马里奥的影像,双目凝视,可能是在凝视他所心爱的劳拉,渐渐地银幕的背后投射出了一个男性身躯的阴影,银幕背后的阴影慢慢地走了出来,出来的正是马里奥,他游走在双人舞左右,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效果。此舞蹈的设计十分巧妙,人物在虚与实的状态中不停转换,在或是梦境或是现实中交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马里奥的复杂心情,使观者一目了然,隐隐地感觉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导演为此也埋下了伏笔,此舞段的运用胜过千言万语。电影《低俗小说》中约翰·德拉沃尔塔和乌玛·瑟曼那段双人舞场面设计巧妙,被奉作是20世纪90年代电影的经典镜头。昏暗的背景与鲜亮的舞台,配上轻松的音乐,加之一段精彩绝伦的舞蹈,其中散发着怀旧的颓废情调。乌玛·瑟曼一头黑色的直发具有古埃及的风情、浓重的口红、深色的指甲油、线条极简练的衬衫,再加上演员性感冰冷却勾魂的气质;虽略显发福但似乎也预感到自己就要“咸鱼翻生”的德拉沃尔塔,舞蹈的功底在表演之际也派上了用场。最终造就了一段令人莞尔的诱惑与反诱惑,无法让人忘怀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却撩拨心弦的情感。
从上面影片舞蹈的运用来看,舞蹈的设计运用都是为表达刻画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服务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用最单纯方式表达了最复杂的情感世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戏剧化和情节化的舞蹈
电影《阿育王》中共有五段舞蹈场面。其中比较经典的是第四段舞蹈的设计,这一场着重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衬托阿育王失意后的悲伤,因此导演使用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第一段舞蹈中导演使用了人工修剪后的自然景观,不断跨越空间的转场推动了叙事的发展,增添了MTV化的抒情成分。《阿育王》中第三段与第一段布景类似,都取景于小村落的街头,黄色的土墙映着骄阳,再配上穿着鲜亮服装的群舞,将激情烘托到了极致。电影《夜宴》中的舞蹈背景是五代十国兴废争战十分剧烈的时代,但是,它又是唐宋两朝之间继往开来的时期,还是一个在文化上有所成就的时期,五代十国的舞蹈虽然不见有大的气象,但延续了很多唐舞中的风格与特色,通过越人歌充满爱意的词,加上曲子优美流畅、辗转呜咽中又略带一丝隐隐悲伤,通过舞蹈来烘托导演所需场景,让观众把伤感之心捂在心里难以用言语表达,电影就做到了真正的打动人心。场景是在宫廷之中舞者穿白色深衣、头戴白色假面,看不到舞者的表情,这个舞蹈给人造成以压抑紧张的情绪气氛,预示了影片的结局及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通过舞蹈充满爱意的词,加上曲子优美流畅、辗转呜咽中又略带一丝隐隐悲伤,通过舞蹈来烘托导演所需场景,让观众把伤感之心捂在心里难以用言语表达,电影就做到了真正打动人心。可以看出此段场景,导演在舞蹈美设计上下足了工夫,不论是舞蹈动作的编排、演员的表演还是音乐服装的选用都是独具匠心。它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剧中的亮点之一。我们可以感觉到,舞蹈在电影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舞蹈元素的使用也越来越与剧情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既能够独立表达又统一于电影的全局发展。
三、烘托气氛的非情节性舞蹈
在某些时候,由于剧情发展的需要表达人物此时此刻的情绪,用以烘托影片气氛,其本身不具有情节性表现。舞蹈可帮助电影语言与人物语言更好的表达,通过非语言形式更强烈地表达人物情感,增强电影的感染力。[5]《歌舞青春》中的群舞场面,没有特定的情节,单纯表现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将影片推向一个高潮,通过镜头的切换、舞段的变化场景的更迭交替等手段,充分配合了影片中舞蹈的运用需要,极好地将影片气氛烘托起来成为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成就了影片的成功。虽说,此舞蹈场面是没有情节的,但却以最单纯的丰富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影片的主旨,此处言胜千言。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那段探戈可谓是影片的经典,非常完美地塑造了阿尔帕西诺的形象。阿尔帕西诺双目失明,竟能仅凭着舞伴身上的香水味来判断舞步的分寸,在音乐中进退自如,帕西诺似乎非常自负好像从来都是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探戈,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却像让时间永远凝固在那一个时刻。人们并不喜欢阿尔帕西诺,但他照样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大方邀请那位女士跳舞,完美的探戈就如同排练过一样,那么娴熟,那么光彩,仿佛在那一时刻所有人都不存在了只有两个人在舞蹈。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赞叹不已,而阿尔帕西诺只是优雅自若地跟往常一样就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此舞蹈也是非情节的,只是将影片的气氛加以烘托,同时也将主人公的内在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举多得。《泰坦尼克号》中有一段在三等舱的踢踏舞场面,烘托了气氛的同时也更全面塑造了JACK的人物形象。《疯狂店员2》中的一段舞蹈,为影片气氛的烘托做足了准备。《芝加哥》《红磨坊》等中的舞蹈大都是以烘托气氛为主要运用手法。还有国产电影《功夫》中也使用了非情节性群舞,将电影推向了一个小高潮。那些人们身上那黑色而古板的礼服,正好和着音乐的韵律表明他们就是这段节奏所要表述的主体。音乐所酝酿的是一种黑色的冲击力,所以就把小酒馆中那单调的旋律改编为了由鼓声压住尾彩的交响。大提琴的低沉和弦,却奏着一种轻佻的贝司单级旋律,而原本孤单的小号,却一股脑变成了群号的高调和声,也正呼应了斧头帮习惯群入群出的党群风格,把这种非情节性的舞蹈发扬到了极致。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电影《纵横四海》片中枪战、打斗场面也许不再那么精彩眩目,但其中作为小插曲的舞会却一不小心成为经典。导演设计周润发坐在轮椅上起舞,可谓独具匠心。周润发竟也能如此潇洒自如地将其完美展现。他们共舞在金色的大厅里,若只是用词语来形容这场舞蹈,也只有“神采飞扬”这四个字最恰如其分了。连摄影机在此时也似乎变成了一同起舞的“身体”。《窈窕美眉》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十分出色,惟一的亮点当属片尾的一段长达十分钟的舞蹈场面了。这段舞蹈设计十分丰富镜头切换准确,极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与娱乐性。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耀眼的灯光下尽情舞动。
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手法,以上只是做了简要的阐述,可能还有不够全面之处。就目前而言,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最为常用的就是以上几种表现手法,而且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烘托气氛的非情节性舞蹈场面的运用。从而也说明了一点,在不断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了舞蹈在电影中的价值体现及其艺术规律,导演越来越能够驾驭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为电影服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舞蹈论文参考文献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