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说明】银行会计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银行会计论文 篇一
1.银行会计核算不规范
银行的会计核算是银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银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会计核算上出现的不规范是造成银行风险最主要的成因。近期发生了许多的经济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在业务环节的职能缺失,在经营上出现违规现象,而产生这些违规现象的主要缺口就是会计核算,隐藏款项、假账、虚造会计报表等违规都需要从会计核算上打开缺口。
2.票据的不规范
票据的不规范是银行结算风险的主要成因,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时,伪造、变造票据来进行诈骗活动。这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不严格的内部控制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年来银行实现了电子联行划汇,但是电子划汇仍旧存在着较大风险。
3.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手段,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银行财会部门主要承担着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职能,在现实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遇到突况时,就很容易出现混岗、顶岗现象,容易造成银行工作的混乱。
二、关于加强银行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认识。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者的任务,更是管理者的任务,会计工作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从领导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认识。目前,银行的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会计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2.加强制度建设
优秀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之上的,加强会计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银行的责任,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可以从建立与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等方面进行。在建立落实领导责任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作为考核管理者、会计主管等高层的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的环节中,可以成立检查考评小组,对银行的各部门、会计单位、运作环节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到奖惩分明。
3.依法管理
提高银行会计管理的法制性,要求管理人员与会计工作者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会计工作的合法性。一是加强培训,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让工作者与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依法工作;二是要推动金融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管理者要为各个负责人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将法治落到实处;三是要坚决地执行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建立监督检查和后评估制度,督促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4.扁平化管理
将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简化,将原来的多重行政级别撤销,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上的一对多。通过精简人员与机构,设立并实现集中化的业务系统,增加会计管理的独立性以及广泛性,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银行的管理框架,使协调成本减少,将银行的管理逐步向扁平化的方向迈进,实现银行的高效管理。
5.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保证银行会计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是要加强银行会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深入的了解各项经济法规,提高工作的合法性;三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人员学习现代的会计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技能,实现知识更新;四是要加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树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客户服务的核心道德观;五是要加强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信息失真、操作失误的现象出现,保证银行健康运行。
6.加强信息化建设
银行会计论文 篇二
一、外汇业务与本币业务的区别
外汇业务与本币业务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币种的区别。从业务操作上来看:外汇业务有汇与钞的区别,有现汇与期汇的区别,而本币则没有;外汇业务是多币种、多帐户的业务,其帐户与本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帐户在中央银行,而外汇的帐户则在国外的商业银行,并且同一币种往往不止一个帐户,甚至一个币种在不同的国家都可有帐户;目前,人民币资金的管理基本上是简单的头寸管理,至多在单一的国内拆借市场上做些拆借业务,而外汇业务的资金管理,完全是一种经营性管理,面对的是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人民币的清算主要是系统内的应收应付的联行清算,外币资金的清算则是借助于帐户行的实收实付的清算;本币业务的授信,主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外币业务的授信,除了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外,还要考虑利率、汇率风险,国际政治、经济风险,行风险等。
二、原币记帐法
由于外汇银行经营各种外汇业务,必然涉及各种外国贷币和本国货币。各国的货币单位、货币价值或汇率不同且汇率经常在变化,因此,会计人员在处理帐务时,为了将外币和本币同时表现在帐上并使借贷双方保持恒等,据以计算经营成果、编制会计报表,以全面、正确反映外汇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外币记帐方法。现代外汇银行已成为国际间资金划拨清算的结算中心,拥有数量众多的客户,涉及多币种、多种类的结算方式。因此,外币记帐方法均采用以各种货币为记帐单位、对本币和各种外币各设置一套帐簿的原币记帐法。当外汇业务发生时,对有人民币外汇汇率的外币,都直接以原币为记帐单位,从填制凭证、登记帐簿到编制报表都直接按原币核算,且每一种外币都各自成为一套帐务系统,各自有一套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以全面反映各种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情况。
三、外汇买卖
使用原币记帐法时,为了使实际收付的本币与外币这两种不同单位、不同价值的货币得以平衡起见,须设置特定的原币“外汇买卖”科目和本币“外汇买卖”科目作为桥梁,分别与原币有关科目和按当日该外币汇率折合的实际收付人民币现金或相当科目对转。当买入外币时,以外币为记帐单位记入(外币)“外汇买卖”帐户的贷方及其相应的外币会计科目借方;同时以人民币为记帐单位,以相应的人民币金额记入(人民币)“外汇买卖”帐户的借方及其相应的人民币会计科目贷方。卖出外币时,记帐科目与以上相同,但借贷方向相反。
如果某种外币的买入大于卖出,其“外汇买卖”科目为贷方余额,俗称“多头”;反之,买入小于卖出,其“外汇买卖”科目为借方余额,俗称“空头”。当某种外币对人民币汇率呈上升趋势,对银行来说,外币“多头”有利,“空头”将遭损失;相反,若汇率呈下降趋势,则“空头”有利,“多头”有损。因此,外汇银行的会计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外汇买卖”帐上各种外币帐户的余缺情况,以便在遇到外汇汇率急剧变动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遭受损失。
外汇银行年度会计决算时,各种外币“外汇买卖”科目的外币金额按决算汇率折算为本币金额,然后将它与人民币“外汇买卖”科目余额(可视作外币金额的成本)进行比较,将其差额转入损益帐户。
四、虚增的资产
以上对特定设置的“外汇买卖”科目作了一些论述,它属于哪一类性质的科目?一般认为该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余额,既能反映在资产方,也能反映在负债方,它具有资产负债双重性质,因此主张归属于资产负债共同类。在外汇银行的会计实践中,也明文规定该科目为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
要确定“外汇买卖”科目是什么性质,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对资产和负债所作的定义为: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entity)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
“负债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个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
从以上两则权威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理解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和资产负债共同类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财产、人欠、我欠的经济角度来分类的。那么“外汇买卖”科目应该属于哪一类性质的科目?不能因为它在资产负债表中能分别反映资产和负债余额就认为是资产负债共同类性质的科目,而应该从上述财产、人欠和我欠的经济角度来分析它的实质,然后确定它的性质。“外汇买卖”科目性质不同于它所类似的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如有关联行往来科目、同业往来科目、国外行往来科目以及活存透支科目等。这些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余额,有时反映在借方,有时反映在贷方;有的则同时反映借贷方余额,是确确实实反映银行对各科目下企业、单位或个人的人欠与我欠的经济关系,因此属于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无疑是正确的。但“外汇买卖”科目则不然,试举下例说明:以人民币买入100美元,当日美元外汇汇率为USD100=CNY830,按原币记帐法应作如下分录:
借:现金一美元户USD100
贷:外汇买卖一美元户USD100
借:外汇买卖一人民币户CNY830
贷:现金一人民币户CNY830
上述分录中:(借)“外汇买卖”并不是反映它本身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它所反映的是它的对应科目(贷)“现金”人民币户科目资产的减少;同样,(贷)“外汇买卖”也并不是反映它本身资产的减少或是负债的增加,而是反映它的对应科目(借)“现金”美元户科目资产的增加。由此可知,“外汇买卖”科目本身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从经济角度看,它的金额增减,并不表示财产、人欠、我欠,而是反映它所对应的资产、负债科目金额的增减变化。因此“外汇买卖”科目外币帐户贷方余额并不表示外币负债,相反,而是表示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所说的外币多头就是这个意思。同样,“外汇买卖”科目外币帐户借方余额并不表示外币资产,而是表示外币负债多于外币资产,称之为外币空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外汇买卖”科目本身既不属于资产性质,也不属于负债性质,而是一个虚拟性质的科目,它仅仅起本外币转帐中平衡借贷关系的作用。
五、作出谨慎的选择
“外汇买卖”作为外汇银行会计经常使用的一个科目,的确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很多方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这个虚拟性质的、特殊的科目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也须做特殊的处理。笔者认为“外汇买卖”科目既不属于资产性质,也不属于负债性质,因此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扣除该科目余额。假设某外资银行由于业务性质及经营管理的需要,其美元“外汇买卖”借方余额为500万美元,若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不扣除该科目余额,外汇资产就会多出500万美元,若按当时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4,150万元,这个巨大数额的资产显然是虚增的,是不存在的。
要编制一张不包括“外汇买卖”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须分多个步骤进行。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1、编制各币种以原币别为单位的试算平衡表;
2、按照确定的汇率将各种外币试算平衡表上各科目金额折合成本币并逐一合并,对有多个币种的“外汇买卖”科自若借贷方方向不一致的,应取其轧差数填列;
3、依照我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的非现场监管政策要求,外资银行须将人民币业务数据、外汇业务数据分列填报,这种报表编制方式虽然无法将“外汇买卖”科目余额扣除,但在上报的文字分析材料中应对此进行说明;
4、外资银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对外公布的资产
银行会计论文 篇三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2、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4、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银行会计论文 篇四
(一)系统功能欠完善
1.系统提示功能不全,容易导致业务失败。
(1)ACS允许余额不足时记账排队,但系统未提供配套的自动提示功能,间隔时间段提示操作员账户余额不足。若因开户单位和操作员人为原因延缓了补充头寸的相关业务操作,则本该正常处理的业务日终时只有进行撤销处理。
(2)ACS中,在网点主管审核业务界面,审核意见一栏是文本框需要进行手工录入,如果操作时录入的信息是“不通过”,但在确认信息时错点为“通过”,该笔业务仍作为审核通过的信息发送到业务处理中心,此处如果将审核意见一栏也设置为选项,并与最终确认选项连接比对,发现选项矛盾时系统自动提示,则可减少因人为错选而造成的业务失败。
2.网点查询权限不够,影响实际业务操作。网点无法查询、打印网点损益表,给账务核对带来不便。网点核对损益明细只能在损益登记簿中查询,但登记簿只反映发生额,无余额。并且,登记簿是按照账务日期和流水号的顺序排列的,要核对某一户的账务,需要把该户的每笔发生额勾选出来,再手工累加。当县支行网点调整损益,发生红字记账业务时,该笔发生额不在本网点反映,而反映在核算主体直属网点即中支网点中。县支行要核对本级损益,在ACS系统损益登记簿中查询的信息不全,核对困难,容易造成ACS系统与财务系统余额不一致。
(二)配套系统欠调整
1.辅助(子)系统待升级。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登记簿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簿系统)自2009年开发应用以来,实现了会计核算登记簿电子化管理,系统在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及时防范、控制会计业务风险,增强会计业务监督时效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满足了各级使用者查询和监督检查需要。ACS上线后,登记簿系统作为ACS辅助系统被保留下来,但取消了重要空白凭证保管登记簿、开销户登记簿,继续沿用的登记簿也相应改变了登记要求。登记簿系统原有的系统功能、界面设计、内置参数已难以满足ACS的现实需求。综合前置系统作为人民银行柜台向金融机构的延伸,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虽然综合前置系统实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服务工作质的突破,打破了既有的较为封闭的服务模式,但严防会计核算风险仍是重要的工作要求。综合前置系统在业务流程设计方面有漏洞,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例如,交存款业务中,只需操作员对系统发来的相关电子信息审核通过后,系统即自动交后台记账,无需主管审核,操作员一人便可处理业务,不符合相互制约的岗位设置要求。
2.凭证设计、打印系统欠妥。凭证格式设计欠妥,容易导致业务失败。例如,电汇凭证的汇入行一栏要求尽量写全称,但凭证在此处预留的位置较小。汇出行签章的预留位置也过小,容易遮盖大写金额,从而影响处理中心业务处理,造成凭证作废。打印格式多,操作不方便。ACS打印报表、凭证、回单时系统绑定的打印格式有A3、A4、A5或窄幅式1/2打印,打印账表、凭证、回单时需根据设置频繁变更打印机和打印纸张,比较麻烦。
(三)财政存款管理欠严谨
财政性存款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其收纳、投放、日常管理及使用效率之优劣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正确执行,但是,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仍存在财政存款交存意愿不强的情况,不时出现迟交、少交和欠交现象。对于金融机构未在考核有效期内交存财政存款的,ACS每日按照当期财政存款调整金额的5‰0进行处罚,但尚未有制度、细则对此罚息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难免会引发争议。同时,由于ACS对“迟交不调”的情况未作出处罚规定,财政存款余额长期为零的金融机构对此业务则未引起重视,网点催交凭证、报表、余额表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会计制度的严谨性值得商榷。
二、建议
(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会计核算业务有据可依
ACS相对于ABS在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使部分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新的业务发展要求,这给如何加强内控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开展系统内的深入调查研究,根据ACS的系统运行特点,制定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制度、细则。同时,全面梳理原有会计核算相关制度,整合同类制度规定,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防范会计核算风险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应急管理规定,减轻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后果
使用ABS期间,某一节点出现问题,只限于该节点与支付系统账务不能一致,其余各节点可以正常处理业务。数据集中后,ACS的账务集中处理给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反应要更加迅速,才能保证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对此,应尽快制定安全可靠的ACS应急处理办法,积极开展ACS应急演练,清晰流程,明确职责,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有效应对。
(三)健全会计培训机制,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ACS账务集中处理,基层会计人员的操作变得相应简单,思想上的松懈,容易给各类会计风险可乘之机,因此要参考现实业务需求和当前金融环境,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两手住、两手都要硬。以ACS上线工作为契机,开展全系统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培养青年业务骨干,打造会计队伍精兵。尤其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会计人员修养,营造和谐会计行为环境。同时,建立操作性强的会计奖惩机制,使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区别。
(四)加强设施维护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网络和硬件设备是业务运行的载体,只有网络畅通、设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才能顺利开展,ACS对电子设备的要求更高,科技保障工作也应更加有力。一是要加强内部设施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二是要求电信部门提供可靠、快速的网络通道,备有可靠的备用线路;三是使用部门要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尽早解决;四是加强支行网点的科技力量;五是加强对外来数据管理及网络监控,防止病毒入侵。
(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会计履职效能
县支行国库会计股长期存在人员少、年龄大、职能多的困扰,ACS上线后,县支行网点经办会计核算业务的人员由3人减少到2人,按照ACS的管理体制,可以尝试调整系统功能以更加优化人员配置和业务流程,例如,在县支行网点只设置1名操作员,在核算主体直属网点即中支一级网点增设1名业务经验丰富的网点主管负责审核县支行网点业务,县支行网点操作员将审核受理的业务扫描提交至核算主体直属网点的网点主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进一步解决县支行人员紧张的问题,还可以集中优势降低业务差错率。同时,整合营业室、支付结算、事后监督等业务相关部门,合理分配人员与业务权责,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六)加强财政存款管理,规范财政存款制度准则
完善财政性存款交存制度,尽快出台操作性强、规范性高的《财政性存款管理办法》,使ACS财政性存款业务的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要对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交存时间、范围、程序及相关罚则等做出具体规定,为规范财政性存款管理提供法律保证,维护财政性存款交存的严肃性。
(七)完善系统各项功能,努力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银行会计论文 篇五
当前,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银行为追求不断拓展的业务和各种业务的指标,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存在对会计风险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为会计风险的发生留下来隐患,纵观几年所产生金融事件,总结归纳会计风险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控制度完善程度不到位。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相关关于会计风险的内部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指导性较强,具体操作性较差,不便于实施,再有制度制定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新的业务的内控规章不完善和健全,不能跟上金融新业务的快速拓展,造成一些业务流程上的不匹配,继而是各部门之间自行处理,使得内部管控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留下隐患,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1.2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各个环节都有规章制度,本可以杜绝各种风险的发生,金融犯罪及挪用客户资金等常规案件却时有发生,原因就是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硬指标,必须认真执行,但是一些商业银行只重视经营,重视拓展业务、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轻视了规章制度的认真执行,如一些重要的岗位的不合理的兼岗、替岗行为,由于有些人员业务能力不熟悉,或会计人员短缺,不能实现有效的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从而使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功能下降,留下风险隐患。还有为了追逐利益,留住一些大客户,主动放弃一些原则。
1.3会计岗位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业务操作不到位。基层领导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关心不够,不能做到公平对待,因而使各岗位人员容易闹矛盾。致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业务操作应付了事,工作上易出现漏洞。同时还可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1.4会计岗位人员业务水平不强,风险防范意识不到位。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岗位人员得不到良好的培训,或培训时不认真,应付了事,加上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能力有限,还有近些年,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出现,导致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下降和工作质量不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即使某些业务有风险时也不能及时发现,不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1.5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有相关的内部审计、管控的相关制度,但是会计风险依然存在,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按照制度执行,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部门之间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查处不严厉,造成对风险的评估和整改不彻底。二是内部管控和监督都是由银行本身的机构进行,他的自主性和威严性不强,人员和资源配置不到位,无法有效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三是监管手段落后,随着银行业务电算化的普及,许多业务都是在机器上完成,以前原有的检查手段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而对计算机操作的后台检查管理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了监管的弱化。
二、如何对商业因会计产生的进行有效防范
2.1完善和补充并形成完整的实用性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现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实用并且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根据业务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一个全面的、连续、实用性强的内控制度。
2.1.1员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要根据业务量、客户的多少、业务的种类机,要经过测算和实际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要既能满足业务量的有效完成又要保证能进行合理内部控制。同时严格执行轮岗和休假制度,杜绝兼岗现象,严禁出现“一手清”现象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制约作用。还要根据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合理的设置业务权限,避免权限过大导致监督困难,造成风险隐患。
2.1.2员工工作制度和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内部要严格执行个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合理的规划各个业务部门职责、职能。避免衔接部分出现缝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的审核工作,避免出现纰漏。严格做好印鉴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2.2员工个人素质培养和提高。
2.2.1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员工的想法与动态,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规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敏感度,避免出现以人情、感情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对有异常的员工要及时了解情况,调整岗位,避免风险隐患。
2.2.2要提高员工业务水平,随会计业务的不断拓展,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要健全培训体系,强化岗位技能和熟练程度,定期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中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现失误,减少风险的产生,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员工不予上岗。
2.3强化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2.3.1根据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每个岗位都可能出现风险,所以监督检查工作要全面,要贯彻始终。认真做好“三查”工作。即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督察。对是否具备完备的资料、有关的凭证、帐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提高计算机等设备运用能力达,实现计算机后台监控交易及远程进行监控的能力。
2.3.2强化审计监督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性,保证其独立的监督检查功能,同时也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银行会计论文 篇六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三、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二)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要防范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四)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银行会计论文 篇七
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只有正确的风险识别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从两个角度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划分和整合。
(一)按会计核算风险种类划分
1.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随着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银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不合理、运行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病毒风险、系统漏洞风险、系统失灵风险等。
2.制度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导当下的会计核算操作过程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的滞后性,即制度修订不及时。比如《国家金库条例》自1985年颁布至今一直没有修订,目前许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库工作。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库核算体系的改变,这一条例已经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断增加的国库资金风险点。二是制度覆盖面窄,即制度建设不能适应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现有制度不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存有漏洞或“真空”,造成会计核算风险控制无据可依。比如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范和管理会计核算电子化、电子信息和电子票据的相关制度。三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即在会计核算的一些领域总行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新规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需要各分支机构出台相应细则提高新制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操作性风险。主要指因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差异、过失等原因,造成核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比如一些操作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未落实内控制度,有章不循,导致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具有多年会计核算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凭经验行事,易造成核算资金的损失。二是操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导致进行了不正确的流程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操作人员有了更高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相关业务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从而造成资金风险。三是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不合理兼岗从而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总而言之,操作风险是由于操作人员无意识的疏忽造成的资金损失的风险。
4.道德风险。从经济学上的意义来讲,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双方信息不对称,当行为人可以获得自己行为的收益并容易将成本转嫁给他人时,给他人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仅是操作人员,也有可能是系统维护员,或是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人员等,由于他们具有信息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加之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当其违规违法提供虚假会计核算活动骗取国家资金成本过于低廉时(即当其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就会违背原则主动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从而给中央银行资金造成损失。总的说来,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为之,而后者是无心之失。道德风险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危害也最大,带来的损失也最大。
5.监督检查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监督和检查落后于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监督虽然现阶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采取集中监督和分散监督的方式,使用人工监督、计算机监督以及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的监督手段,但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中央银行会计监督还主要采取非现场的、人工的事后监督方式,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由于机制不完善,时效性差,检查手段落后等原因,会计核算检查环节依然存在资金风险。
(二)按照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划分
风险程度不同,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也不相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可以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资金重大损失的风险。虽然此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可能很低,但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中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关注风险变化。低风险是指基本不会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虽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较小或基本不存在,但发生频率通常较高。
二、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系统性、层次化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建立多层次模型,在模型中将有关要素分别设定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次构造两两判断的比较矩阵,以确定每一要素的相对权重;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并选择最佳方案。层次分析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之所以可以有效处理多层次、多选择的复杂决策问题,是因为它将与决策有关的要素划分为不同层次,简单直观。层次分析法尤其适合于难以直接计量决策结果,需要将若干个决策目标排列顺序的复杂问题。
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风险评估
对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本文拟采取两步进行,第一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会计核算风险的权重,第二计算风险值。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一般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就本文而言,目标层应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准则层或指标层是本文整合出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制度风险、操作性风险、道德风险、监督检查风险这五大类风险,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方案层为会计核算风险的不同程度,即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用C1、C2、C3表示。
2.计算风险值。评价中央银行某一分支机构会计核算的风险值主要依据风险种类权重、风险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计算会计核算风险值的公式如下:风险值=(风险权重×程度×发生概率)以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讨论的会计核算风险模型中将准则层设定为五大风险种类,将方案层设定为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则计算出的层次总排序权向量即为风险权重×程度,若需要计算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值则需根据会计核算历史资料确定该行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发生概率即可。同时预先设定一个风险临界值,定期计算其会计核算风险值。当风险值小于临界值时,表明风险可控。当风险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则应采取风险应对策略及时纠正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并对风险持续监控。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不足在于两两判断矩阵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家意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由于参考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建议中央银行根据会计核算组成要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两两判断矩阵,以确保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
四、结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银行会计论文(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