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的有关毛概论文多篇范文
【寄语】论实事求是的有关毛概论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论实事求是的有关毛概论文 篇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
[摘要]实事求是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并在不同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使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时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优秀品质
[作者简介]刘爱新,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106-0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
“事实求是”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的一条思想路线,并且以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并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古田会议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原则。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要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后来,毛泽东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系统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作了深入的哲学论证。至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然而,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背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一个拨乱反正就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重要意义,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声音,他有力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作了概括。根据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探索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转折。
在新时期,面对国内外的新环境以及我党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含义,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江泽民还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以胡锦涛为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强调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践效果。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在坚持求真务实问题上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很显然,这一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认知和现实意义,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保证。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反之,一旦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就会遭受挫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备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既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这个精髓,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坚持这个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了这个精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二、大学生实事求是优秀品质的培养
“实事求是”作为我党思想路线,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是大学生必须理解、掌握、进入头脑的重要理论知识。这一内容设置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第二章,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更充分了解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涵,进而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然而,笔者认为,仅仅将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传授予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平台。具体地说,在帮助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应该把塑造大学生优秀品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共中宣部和教育部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确提出的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优秀课程的教学目标。
很显然,理论需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才能体现其生动性和吸引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非与大学生毫不相干、高高在上的枯燥理论。实际上,实事求是也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世息息相关的优秀品质。我们首先从“实事求是”的词源观察,“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种求实的学风。毛泽东同志于上世纪40年代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借用“实事求是”这一民族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出了简明的概括,但无疑也内在地包含了“实事求是”严谨学风的本意。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本意就是与大学生最密切相连的重要品质,求知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风、在实践基础上推进创新不正是大学生十分必要而又非常珍贵的优秀品质吗?从社会到校园,各种诚信缺失的行为屡见不鲜,放眼今天的大学校园,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学风浮躁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学中倡导严谨的学风,还需要进一步弘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重要品质。这些都属于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正如邓小平所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可见,实事求是与真诚、踏实、诚信的品质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些优秀品质对大学牛的成长影响重大。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也给当代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以重要的启迪。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偏离实际。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大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情况,因而会出现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的心理,无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或自惭形秽、自轻自贱,学习效果很不明显。教师必须利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从实际出发,正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和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重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统一,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不能忽略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阶段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然而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若是偏离了实际,脱离了对现实的关照,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大学的教育当中,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理论,而是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新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厂房,走向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由此培养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的优秀品质。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创立并在不同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路线,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路线。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概论”课第二章的学习,当代大学生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和把握这个精髓,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然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需要借助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三、余论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其所包含的优秀品质也必将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在当代,“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等关键词已被众多高校作为激励和劝勉在校教师和学子们最重要的精神和品质。
2010年温家宝带着真心、真意、真情与新华网友在线交流,在网友希望给年轻人讲几句勉励的话语时,亲切寄语青年人:“我觉得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态度。不图虚名,不度虚生,唯以求真的精神做踏实的工夫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的言语表达了对青年人具备实事求是精神的无限期望。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平台,将理论的传授与大学生实事求是优秀品质的培养相结合,使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在大学生心中扎根,使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稿的批评和修改[A].建国以前毛泽东文稿:第10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温家宝。网上与青年谈心[EB/OL],2010-02-27.
论实事求是的有关毛概论文 篇二
《论价值维度视角下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摘要:如果说是解放思想打开了中国人长期的思想禁锢,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疑是保证中国人立足本国国情,循序渐进进行改革的重要保障。实事求是不仅需要从认识论的维度加以理解,还需要从价值维度加以分析 ,只有从价值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加全面地回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实事求是”,才能在新时期新阶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继续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关键词:价值维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史学家班固对河间献王刘德的一句评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古代中国用这个词来指“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的治学态度,后作为一种学风,形成实学思潮,从宋至清延续数百年,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学术研究及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长期的重大影响。从湖南岳麓书院的门匾,到清末北洋大学的校训,再到茅盾的小说《子夜》,“实事求是”四个字随处可见。
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作为与主观主义相对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而赋予了新的含义。1941年5月19日延安干部会上,毛泽东在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恢复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章》中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表述中提到的四句话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既简明扼要,又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先进的学风,一种优良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通常用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
无论是作为学风和作风,还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往往多是从认识论的维度展开的,这的确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仅仅从认识论的维度理解“实事求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从价值论的维度对“实事求是”给予更多关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实事求是”的完整含义,找到现实世界中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的价值内涵
(一)“实事”的价值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其认识论内涵自然就意味着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实事”应该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范围的“实事”才是现实的认识对象,而那些超出主体实践范围或被主体实践活动遗漏的“实事”,只能是其潜在的认识对象。除此之外,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实事”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是随着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更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实事”因其无穷性和变化性而极具复杂性,使得历史上任何现实的个人主体、集团主体都不可能对作为整体的“实事”达到绝对全面的认识。党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全面地看问题,必然得对“实事”的范围和认识的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而这个界定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呢?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实事”的价值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不同时期里,如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们党始终以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的“实事”,既是认识的成果,也是价值选择的结果。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实事”“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二)“是”的价值内涵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它首先是个认识论命题,因为规律不会自动进入我们的头脑当中,而是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之后的本质联系,需要主体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认识的努力才能够把握。我们把对规律的正确认识称为真理。“是”同“实事”一样,貌似完全客观,实则也是有其价值内涵的。人们不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规律,认识规律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运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众所周知,规律是有条件性的,主体合理运用规律的前提就要包括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适合运用哪些规律作出适当的主观判断,而这个判断既应包括对可供选用的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也应包括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性认识,更要包括主体对哪些规律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性认识,这就是“是”的价值内涵。例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由此可见,在毛泽东眼中,具体的真理是有好坏之分的,之所以作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好的真理”这样一个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判断,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只有它能够“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三)“求”的价值内涵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一个动词,表示主体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实事”和“是”的统一,内在地包含着“求”什么、怎么“求”、为谁“求”等问题,因而最具能动性,也就最能体现“实事求是”的价值性。“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还是为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去学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消极被动“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还是积极主动“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是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狭隘利益而求,还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求。这些问题无一不带有强烈的价值色彩,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仅关乎到能不能“实事求是”,而且关乎到愿不愿“实事求是”和敢不敢“实事求是”。
从以上分析可见,“实事求是”的三个组成要素中,每一部分都既含有真理的成分,也含有价值的内涵,而当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时,其价值内涵更是得到了彰显。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内涵显示了其科学性,而其价值论内涵则显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先进性和伦理道德高尚性。可以说,价值维度的“实事求是”,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二、“实事求是”的价值要求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实事求是”称号的河间献王对此问题的理解。刘向的《说苑》中曾收入刘德佚文四则,其中一则如下: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酾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苦者,利归于民也。”
此处可以说是刘德借大禹之口,说出了“实事求是”价值要求的最早表达。
中国共产党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既是对其科学的认识论内涵的自觉坚持,也是对其高尚的价值论内涵的自觉选择;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的自觉维护。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人民群众是其价值主体
“实事求是”的价值内涵要求必须首先明确其价值主体。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其价值内涵必然要求党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党只有自觉地把人民群众作为“实事求是”的价值主体,才能从人民群众的最大“实事”出发,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而“求”,才能求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是”,才是求得其所,才能求得其法。因此,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指南统一起来,必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联系起来,必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通起来,必须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必须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应起来,才能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其他主体,完整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鲜明彰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阶级先进性,真正实现在“实事求是”价值要求问题上的人民性。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共产党员是其价值客体
“实事求是”的价值内涵还要求必须明确其价值客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看成是“实事求是”的价值客体,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党章·总纲》中明确提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可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内涵要求作为行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把自己作为价值客体。自己为价值客体,他人为价值主体,这是一种先进的价值选择;自己要付出不小的成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必要成本)、甚至是很大的代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是一种高尚的价值选择。这就要求党员必须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并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列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辩证地看待主体价值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从人民群众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共产党员(除了那些不合格的但暂时还没有被开除党籍的)本身也包含在广义的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因而实际上党本身也是“实事求是”价值主体的一部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此,《党章·总纲》中明确告诫全体党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风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用自己的正确主张、方针、政策影响群众、带动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人民群众也是“实事求是”的行为主体和价值客体。党和人民群众在“实事求是”价值利益上的这种高度一致,决定了“实事求是”在价值要求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辩证统一,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辩证统一。
三、“实事求是”的价值影响
(一)价值观念对“实事求是”的影响
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对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量,决定其愿不愿“实事求是”、敢不敢“实事求是”,制约其能不能“实事求是”。
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行为主体,才能自愿地遵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要求,心甘情愿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才能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才能愿意“实事求是”;也才能不怕“丢位子”,不怕“掉帽子”,不怕“挨板子”,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才能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所谓的“逆淘汰”环境中敢于“实事求是”。这种价值观念甚至可以帮助主体克服巨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序上弥补其认识水平上的不足,有助于其能够“实事求是”。这样的人即使没能做到“实事求是”,往往是“有心无力”,最多就是“好心办错事”,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态度上的“不愿”或“不敢”,而往往是因为水平上的“不能”,或者说不是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认识能力的问题。
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行为主体是不会主动放弃、更不用说牺牲自己的半点利益而去做任何利他却有可能损己的“傻事”的。这种人没能坚持“实事求是”,有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不涉及到“敢不敢”的问题,那就只剩下“愿不愿”和“能不能”的问题了。有些人即使有“实事求是”的能力(主要指认识能力),不存在能不能“实事求是”的问题,也“不愿意”自觉地“实事求是”(做好事),甚至有可能会把“实事求是”进行庸俗化解释(片面地把自己作为价值主体,为了追求一己私利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声称这是对自己的“实事求是”),从而去“理直气壮做坏事”。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弄虚作假现象与其说是主观主义的流毒,倒不如说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果,与其说是行为主体水平上的不能“实事求是”,倒不如说是态度上的不愿“实事求是”,与其说是客观上不理解“实事求是”,倒不如说是主观上故意曲解“实事求是”。
(二)利益因素对“实事求是”的影响
价值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利益关系的问题。共产党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共产党员追求个人利益的途径或手段的正当与否,对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有着重大的影响。《党章》中明确指出:“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就是说,一方面既要承认党员有属于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还要求党员必须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获利行为。因为党自从执政以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掌握着国家和社会的许多重要权力和资源,如果能坚持“实事求是”,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就是好事,如果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人民、对国家、对党自身就都是灾难。对此,党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得力的应对措施。首先,对党员要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党员是愿意“实事求是”的,坚决避免那些冲着升官发财而来的人混入党内,这种动机不纯的人往往形象不好,但却“混得不错”;其次,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性教育,使之树立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价值观念,坚定党员愿意和敢于“实事求是”的决心;再次,要以民主、法制和创新等手段保障那些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政治上“良币驱逐劣币”的有利于“实事求是”的制度环境,也可以适当运用利益杠杆建立“实事求是”(尤其是在所谓的“逆淘汰”环境中仍敢于“实事求是”)的激励机制和正当权益补偿机制(可以是奖金等直接形式,也可以是免税等间接形式),从而激励党员愿意和敢于“实事求是”;最后,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出口关,对于那些经批评教育等帮助手段仍长期不能坚持“实事求是”或在重大问题上没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员干部,要有切实的惩罚机制,让那些党性不纯、压根就不愿“实事求是”的党员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论实事求是的有关毛概论文多篇范文。